法学5中国法律思想史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的法律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讲 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的法律思想
内容概览
• 第一节 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二节 黄宗羲“法治”思想体系 • 第三节 王夫之对传统“法治”思想的改造 • 第四节 启蒙思想家法律主张的特点与历史影响
故事 李贽自刎于镇抚司狱中
• 李贽痛恨官场的黑暗,对专制制度提出了质疑,并对尊孔 、定儒学为一尊的主流思想进行了批判,讽刺假道学,对 朝廷的文化专制—毁书院提出了异议。
• (一)作为新生的市民阶层的代言人,其 思想使人耳目一新。
• (二)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标志着正统法律思想遭到了彻底的否定。
• (三)对“一家之法”的批判:君主专制是万 恶之源
• 1.天下苦乐不均的根源
• 君主视天下为私产,占尽天下之利,终日劳作 的百姓饥不得食,寒不得衣,劳不得息。
• 2.天下战乱不息的根源
• 君主为了争夺与保住自己的天下,使战事延绵 不断。
• 3.宫廷政变、宦官专权等政治黑暗的根源
• 权力的高度集中,易引发骨肉相残的宫廷斗争。 • 近皇帝者只要讨取皇帝欢心,无才无德亦可掌管
故事启示
• 1.明中叶以后,思想发展呈现多元化,李贽 等思想家反对和质疑的主要不是孔子学说 本身,而是汉代以来尊孔的思想束缚。
• 2.批判的锋芒已经指向专制制度,而不是局 部的腐败与不平,是启蒙思想家形成的前 奏。
• 3.专制王朝更加注意思想的控制。
• 4.明清时期非正统法律思想是一种新的历史 背景下产生的新思潮。
• 1.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 2.古代社会日益腐朽的产物(“亡族”危机) • 3.农民起义为其出现创造了条件(专制的黑暗野蛮,纲常礼
教的虚伪)
• 4.是传统文化的产物(孟子“民贵君轻”,限制君权)
三、启蒙思想家介绍
• (一)黄宗羲 浙江余姚人。父亲是东林党人,因弹 劾魏忠贤而被削职归籍,不久又下狱 ,受酷刑而死。他的政治理想主要集 中在《明夷待访录》一书中。在书中 他论证了君臣间的关系不应为主仆而 为师友;又论证了法律不应为“一家 一姓”私利而设,应为“天下之利归 天下之人”而设;提出通过法治、舆 论及相权来限制君主独裁。
王夫之
船山祠
• (四)唐甄
四川省达州(今达县)人。 曾在山西长治担任过10个月 的知县,因与上司意见不合 被革职。后曾经商,因赔本 乃流寓江南,靠讲学卖文维 持生活。著作主要有《潜书 》,批判国家政治。他提出 “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 也”的观点。
第二节 黄宗羲“法治”思想体系
• 一、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核心 )
仅是“养士”之所,还要成为表达民意的机构 。
二、以“法治”限制“君权”的 法治观
• 限制君权的具体做法: • (一)加重相权,以分君权 • 明初,为加强皇权,朱元璋废宰相 • (二)君臣共治,以弱君权 • 君臣不是主仆关系
• (三)地方分权,以制集权
• 给地方相对独立的经济、军事自主权(近 代联邦制度)。
• (一)概念 • 1.天下之法:天下之利归于天下之人(三代以
上)。 • 2.一家之法:天下之利归于君主一家,天下之
害推诸百姓(三代以下)。
• (二)“天下为主,君为客”
• 1.产生:为维护社会秩序,人们推举有德能 的人掌管公共事务——君主。
• 2.职责: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 3.变“君权神授”为“君权民授”,变“君 权至上”为“设君为天下”。
第一节 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产生的时代背景
• 一、历史概况 • (一)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1. 表现 • 手工业部门首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市民阶层(商人与手工业者)力量日益
扩大 • 商业蓬勃发展
• 2. 影响 •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动摇,重农
抑商、重本轻末的传统观念被逐渐冲 破
• “末富居多,本富日少”
(二)泰州学派
• 信徒有上层官僚地主、知识分子、还有下 层劳动人者。是中国历史中第一个真正意 义上的思想启蒙学派,它发扬了王守仁的 心学思想,反对束缚人性,引领了明朝后 期的思想解放潮流。
(三)启蒙思想的产生
东林党人的后裔
对整个制度怀疑
与新兴市民关系紧密
不是改良之策,是批判否定
提出前所未有的观点
• (四)学校议政
• 学校应参与法律的制定,并监督其实行。 地方学校有评议、监督、弹劾本地政府官 吏的权力(资产阶级议会)。
• (五)健全法治体系
• 真正的法治应是“天下之法”。
• 鉴于法治观的更新,黄宗羲提出了“法治”优 于“人治”。
社会安定
人才的出现
wenku.baidu.com限制约束贪婪残忍的人
三、黄宗羲法律思想的历史地位
大权。
• (四)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 1.是克服“一家之法”弊端的唯一出路 • 2.天下之法的特征: • (1)立法须体现“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原
则。
批判“愚忠”,官吏应是为民的公仆。
继承孟子的“暴君放伐”论。
• (2)须以保障人民平等为宗旨。 • (3)必须要反映民意——学校议政:学校不
(二)政治:各种矛盾错综复杂
• 1.阶级斗争:明万历年间来,农民起义频发 • 2.民族矛盾:空前尖锐 • 明与女真 • 清初的抗清斗争 • 3.政治斗争:明末,东林党人与宦官斗争不
断 • 东西厂 锦衣卫 魏忠贤
二、启蒙思想的渊源与产生
• (一)王艮(gèn) 明朝哲学家,初名银,王守仁替
他改名为艮。起初投入王守仁门下只 为求生,后经王守仁点化转而治学, 并创立传承阳明心学的泰州学派。在 政治上,王艮的批判锋芒已经指向了 不合理的制度。
• (二)顾炎武
江苏昆山人,尊称为亭林先生。反对专制政 治,以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学术 上他力主学术与现实结合,“除旧布新”以 实现社会改革。主要著作有《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
顾炎武石像
顾炎武故居
• (三)王夫之
别号一壶道人,湖南衡阳人。晚年居衡阳 之石船山,世称“船山先生”。与方以智 ,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末四大学者。主 要著作有《周易外传》、《周易内传》、 《尚书引义》、《张子正蒙注》等。 认为 自然与社会都是变化发展的,应用变化的 眼光看待问题;要求正式改革,反对君主 独裁;土地非王者私产。由于其思想触动 了统治者的根本利益,曾被列为禁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