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软通道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研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创软通道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研究

目的:探索微创钻颅软通道置管引流术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分析其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行微创钻颅软通道置管引流治疗的观察组和行微创钻颅硬通道置管引流术的对照组,每组40例,术后随访6个月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6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钻颅软通道置管引流治疗,临床疗效较硬通道引流法高,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可作为高血压脑出血首选治疗方案。

标签:高血压;脑出血;软通道;引流术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脑出血亦呈逐年增多趋势。脑出血成为当前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多发病,其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病情危重,有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脑出血的预防、诊治问题一直为人类所关注,选择临床疗效较高,并发症较小,临床操作简易的治疗方法一直是专科医生所关注的重点课题[1]。本文就笔者所在医院脑外科的8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微创软通道引流治疗在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临床确诊为单纯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年龄32~76岁,男44例,女36例,其中小量出血(≥30 ml)者34例,中等量出血(40~60 ml)者28例,大量出血(>60 ml)者18例;所有患者发病时间2~12 h;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书,配合研究。排除既往发生过脑卒中者、脑动静脉畸形者及脑部肿瘤者;排除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等内科基础疾病者;排除患有精神疾病者、酗酒者及高血压病史不详者。

1.2 辅助检查

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表现及头颅CT或MRI等检查确诊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明确出血量、出血部位等情况。

1.3 治疗方法

1.3.1 穿刺定位所有患者均根据CT简易定位,以血肿量最大的层面中心点为靶点,测出血肿最大层面距OM线层面距离,及靶点距入路穿刺点头皮的距

离,在头皮上画OM线,以此为基线画与之平行的血肿最大层面线,在此线上确定头皮穿刺点及方向,对于纺锤形以及肾形血肿,从额部入路实施穿刺;对于类球形且近颞叶皮质者,从颞部入路。穿刺点注意避开外侧裂、大血管及重要功能区。计算出血肿中心点至穿刺进针点距离再加上0.5 cm作为进针深度。手术均在手术室局麻加静脉麻醉下进行。

1.3.2 对照组行微创钻颅硬通道置管引流术。使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选择适当长的针钻一体化钻头,安装于枪式电钻后,在已选择的穿刺点及穿刺方向快速钻进硬膜下后将钻头和电钻分离,先三通针体侧引流管口连接并夹闭引流管,切断钻盖和三通针体连接封条拔出钻头,换钝头针芯,引流针缓慢送进血肿中心,成功后拔出针芯,即有暗红色血液及部分血碎块流出,一般进针长度为5 cm。用5 ml注射器缓慢低负压抽吸,防止继发再出血,首次抽吸量为血肿量的30%~50%,然后用生理盐水3~5 ml稀释的尿激酶5万U由引流管注入血肿腔并夹闭引流管,4 h后行开放引流。每天行尿激酶溶血凝块治疗1~2次。根据复查CT及引流情况术后3~5 d拔除引流管。

1.3.3 观察组行微创钻颅软通道置管引流术。先于患者头部标记钻孔入路穿刺点,常规消毒头皮、铺无菌巾单。于穿刺点局麻后,头皮戳创,用带有直径4~6 mm钻头的颅骨钻钻透颅骨,打开硬膜,按预定的穿刺方向及深度,置入带管芯脑内血肿硅胶引流管,撤出管芯,见有暗红色陈旧血液及小的凝血块流出,引流通畅。于引流管尾端接5 ml注射器缓慢低负压抽出陈旧血液至不再抽出,引流管尾端接三通阀及颅脑引流袋。头皮缝针结扎固定引流管。行头颅CT检查,了解引流管位置及剩余血肿情况。将尿激酶5万U用生理盐水5 ml溶解后由引流管注入血肿腔,闭管4 h后开放。一般每日1~2次行液化血凝块治疗,引流过程中严密关注,引流液的量、色,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处理[2],直至复查CT 示血肿基本清除将引流管拔除。

1.3.4 其他治疗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均行相关内科治疗。严格控制血压,防止进一步出血;应用脱水药物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改善循环;加强护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防治合并症。

1.4 评估指标

评估临床疗效,依据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定:无效即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未明显改善;有效即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轻度障碍,日常生活自理;显效即患者术后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且日常生活自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输入计算机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随访6个月,观察组无效8例(20.0%),有效18例(45.0%),显效14例(35.0%),总有效率80.0%。对照组无效15例(37.5%),有效13例(32.5%),显效12例(30.0%),总有效率62.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出血也叫脑溢血,是一种常见、多发的脑部血管性疾病,好发于中老年高血压患者[1]。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内的出血,其发病原因的顺序为高血压、脑血管病变及其他内科疾病,临床上起病急,病情重,病情变化快,因其发病原因多样、发病部位复杂,临床表现各异,造成治疗上较为棘手,致残率、死亡率较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头痛、恶心、呕吐、失语及肢体瘫痪等,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影响其生存质量[4]。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治方法,提高临床患者的治疗效果一直是神经内外科医生的重要课题。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内科保守治疗、传统开颅清创术及微创技术。90年代末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问世后,微创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微小且无需术前特殊准备等特点,使得该领域在治疗方式上有了全新的进展[5]。微创穿刺引流主要优点有:操作简便、无需全麻、创伤较小、器械简单、管道细、术后护理方便、结合融化血凝块药物引流血肿充分以及不易颅内感染等。目前微创技术主要有两种,即硬通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软通道-定向置管颅内血肿吸引术[6]。本文通过8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诊治,研究分析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提示软通道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硬通道治疗组,尤其在血肿量较小,血肿较深的壳核出血治疗效果较佳。高血压脑出血内科治疗病死率一般为50%~60%[2],而传统的外科治疗方式开颅清除血肿术存在需全身麻醉、手术时间长、失血多、创伤大、水肿反应重、手术费用高等缺点。

研究表明,硬通道置管引流术有以下缺点:灵活性较差,穿刺进针颅腔内即固定,引流过程中不能调整部位;血肿残留较多,偏离穿刺针的血肿液不能被充分引流,需再开通道进行引流彻底;对脑组织损伤较大。软通道置管引流术,其一次性引流管为硅胶材料,质地柔软,可随附脑搏动,防止对脑组织的切割、磨损损伤,且引流管前端有侧孔,引流效果佳;灵活性较好,引流过程中可进行调整,利于各部位血肿的彻底引流;硅胶引流管可塑性很高,不随血肿腔的变化而影响引流效果。尤其对于血肿量较小,血肿部位较深的出血,分次进行尿激酶溶化血凝块,逐步清除血肿,引流充分,对脑组织损伤较小,预后较佳[7]。相对于硬通道更适用于临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

综上所述,高血压脑出血有着高发病率、高致死率及高致残率,临床治疗存在诸多难题。结合既往大量研究,通过比较分析,微创钻颅软通道置管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不仅有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临床疗效好、患者负担轻、疗程短、恢复快等诸多优点,尤其有利于高龄、危重患者的救治及不适宜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可作为高血压脑出血首选治疗方案。但微創穿刺引流术有清除血肿不彻底、不能止血、不能去除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