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

现代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是一种类似测量学中其他地面破坏形式的技术手段,该方法

运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是“相对沉降法”和“绝对沉降法”,可以获得工程建设中地基沉降

过程的观测结果。

相对沉降观测法是根据现场环境和施工工况,制定一个适当的可控制的对比点,根据

对比点间距离的变化,推算出在沉降过程中地表的位移。由于相对沉降法的实施、观测比

较简便,在施工过程中比较容易实施,它常被用于施工期间地表附近的近处精确检测,这

种方法的观测数据比较准确,便于沉降观测,比较适用于大型结构物。

在进行相对沉降观测的过程中,应确定控制点类型,选择沉降观测仪器及其安装方法,设计及布置观测网络,测量准确度及数据处理等。

(1)选择控制点类型

通常有三种类型:无限尺度水浸控制点、特定尺度水浸控制点和垂直控制点。

①无限尺度水浸控制点指观测点的位移前后环境无改变的水浸观测点;

②特定尺度水浸控制点指不受环境条件影响的水浸观测点,但尺度有限;

③垂直控制点指测量点的上下两个沉降点,两个沉降点之间的距离不受影响,但测量

值受地表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测量精度较低。

根据施工条件和测量任务,可以选择合适的控制点类型,以保证相对沉降观测的准确性。

(2)选择沉降观测仪器

沉降观测仪器的主要类型有弹簧桩、水准仪和经纬仪,可以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条件,灵活选择不同类型的沉降观测仪器,满足实际工程施工要求。

弹簧桩是指一种自主连续分层电动桩,其原理是采用弹簧杆作为传动元件,将弹簧杆

的位移变化投射到数字显示屏上,从而实时显示控制点的位移变化。可以采用多个弹簧桩

分布在拱度和地表附近进行沉降观测,但弹簧桩的仪器通常比较昂贵,且测量精度不够高。

水准仪是现代建筑物沉降中常用的仪器,其采用的是用水位计准晶体仪器原理进行观

测的大地测量精密仪器,具有观测精度高、可靠性强等优点,但水准仪原理较复杂,且应

用价格较高。

经纬仪是一种三角测量仪,可以采用经纬仪进行定点测量,可以精确测定控制点及点

位的位置,但精度生算在2mm~13mm的小精度,使用的仪器价格也比较贵,因此只能用于

施工完成后的监测观测。

(3)设计及布置观测网络

观测网络的设计主要考虑的是所进行沉降观测的空间范围及密度,以便及时准确地掌握沉降情况,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可以采用“同层网、分层网或重叠网”等观测网络,在布置观测网络时应按照不同施工阶段合理布置观测点,以保证观测的准确性。

(4)观测数据处理

在进行沉降观测的过程中,通过将各个观测点的位置坐标及其沉降量转化为地图中沉降情况,从而可以得出沉降变化特征,从而可以有效地实现对沉降变化的及时监测。

此外,通过分析沉降观测资料,利用各种统计、回归分析方法,可以获得施工过程中沉降量的变化特征,可以有效地监测沉降规律,从而进一步推断潜在沉降量,对施工计划进行有效的安排,以及及时有效地组织施工和安全把关的作用非常重要。

绝对沉降观测方法是以定点测量的方式,用一种精确的基准系统测量观测施工前后沉降点的位置坐标及相应的位移值,从而获得沉降点的之间的位移值。

绝对沉降观测方法虽然观测精度高,但它需要进行大量的定点监测,耗时耗力,所以它一般应用于施工不复杂的地面沉降检测。

(1)确定基准系统

在绝对沉降观测过程中,首先应确定基准系统,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一般选择常变对沉降可以有效控制的坚固可靠的地基作为基准系统,从而可以有效的保证测量的精度。

在进行绝对沉降观测时,应做好相关的策略计划,选择合适的沉降观测点,一般是施工前后和施工周围比较稳定的点,测定观测点的大地坐标;同时根据基准系统,确定和测定各个沉降观测点的高程坐标。

(3)测定位移量

当沉降观测点位置确定后,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采用不同的方法,定期对其进行拓扑测定和位移检测,确定沉降点的大地坐标变化,从而实现沉降的定量观测。

在观测数据处理中,应运用各种专业软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进行位移等数据的三维可视化处理,方便现场施工人员对监测资料的快速获取,及时应对沉降情况。

综上所述,现代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主要有相对沉降法和绝对沉降法两种。相对沉降观测方法以控制点间距离的变化推算出地表的位移,该方法施工过程中比较容易实施,比较适用于大型结构物

建筑沉降观测规范

建筑沉降观测规范 建筑沉降观测是建筑工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旨在评估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沉降情况,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建筑沉降观测规范是为了保证沉降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标准。 一、背景和意义 建筑沉降是指建筑物在其自身重量和外部荷载作用下的垂直位移。沉降观测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和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以判断是否存在过大的沉降导致建筑物的安全隐患。因此,建筑沉降观测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二、观测设备和要求 在进行建筑沉降观测时,需要使用专业的设备和工具。常用的观测设备包括沉降测点、测量仪器、传感器等。沉降测点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预测沉降量的大小合理设置,以确保观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测量仪器应具备较高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以获取准确的沉降数据。传感器的选择和安装也需要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要求。 三、观测方法和频率 建筑沉降的观测方法包括水准测量法、激光测量法、全站仪测量法等多种方法。不同的观测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工况,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确保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沉降观测的频率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情况和环境条件来确定,一

般情况下,新建建筑物需要进行定期观测,而老旧建筑物需要根据实 际情况进行判断。 四、数据处理和分析 观测得到的沉降数据需要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分析,以获得可靠的结 果和结论。首先,需要根据观测数据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数据的整理和 筛选,排除异常数据和误差。其次,需要采用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来 对数据进行处理,如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分析。最后,需要将观测 结果与设计要求和预测值进行比较,判断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是否符合 要求。 五、结果报告和建议 基于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需要编制出相应的沉降观测结果报告。报告中应包括观测的目的、方法和设备,观测结果的处理和分析过程,以及结论和建议等内容。建议部分需要根据观测结果,对建筑物的下 一步维护和修复措施进行具体而针对性的建议,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 和稳定。 六、质量控制和评估 为了保证沉降观测的质量和准确性,需要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和评估。质量控制包括设备校准、操作规范等,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质量评估则需要根据观测结果和处理过程,对整个沉降观 测过程进行评估,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结语

沉降观测常用的方法

1沉降观测 1建筑物沉降观测常用的方法 1,水准测量法 水准测量作为建筑物沉降观测的一种常用方法,是利用水准仪进行基谁点和沉降监测点的高程测量,根据沉降监测点各周期的高程变化,分析建筑物的沉降变形情况。此法适合干不同类型、不同精度要求和不同施测条件的建筑物沉降监测,也是一种传统而可靠的方法。1.2全自动测量法 随着测量仪器的不断改进,全站仪在沉降监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全自动跟踪测量仪的推广应用,为全天候、全方位、高精度的全自动监测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全自动测量法在大坝、桥梁等建筑物的沉降监测中得到了厂一泛的应用。 1.3数字摄影测量法 数字摄影测量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用途,特别适用于重要工程的变形和自动生产线的监测,弹体运动轨迹、炮口冲击波等不可接触物体的量测等。利用该技术进行大型建筑物的沉降监测时,无需接触被侧物体,并可同时提供多个点的瞬间三维空间信息,从而获得建筑物的沉降数据,侧定精度可达到24尸m。 1.4GPS测量法 GPS作为一种全新的空间定位技术,从静态定位发展到动态定位,并具有很高的相对定位精度,因此,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取代了常规的光学仪器和电子仪器。应用GPs进行建筑物的沉降监测,可以实现全天候、实时、连续的高精度自动监测。 2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步骤 设置永久观测点一埋设观测点一变形测量一内业计算一观测成果整理分析。 2.2注意事项 (l)当高层建筑物附近没有永久性水准点或水准点个数少于3时,应建立永久性水准点。永久性水准点应能长期保存,不易破坏及振动,应远离公路、铁路、严禁埋设在松软土内,其埋设深度应在最低地下水位及冻土层以下0.STn· (2)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点应沿建筑四脚、纵横墙的交接处和伸缩缝两侧布置,间距一般为15一30m。沉降点的高度一般设在室外地坪以上500mm处,当高层建筑设有两层及两层以上地下室时,应在地下室基础底部以上500mm处设置沉降观测点。(3)每次观测结束后,都要检查记录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并进行误差分配,然后将观测高程列入观测成果表中,计算相邻两侧次观测之间的沉降量,并注明观测日期和荷重情况。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方法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方法 建筑物沉降观测是指对建筑物沉降进行实时或定期监测,以评估其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沉降观测是建筑领域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建筑工程师快速定位问题、纠正偏差,保障建筑物长期稳定使用。本文将介绍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方法和工具。 一、传统的测量方法 1.1水准线测量法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工程师使用水准仪在建筑物的不同部位观测高程高度变化,然后计算出建筑物的整体沉降量。这种方法的优势是简单易行,容易操作,而且精度较高。但是,随着测量频率的增加和建筑物的高度增加,其精度会降低并且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来完成。 1.2量测标尺测量法 这种方法可以直接在建筑物外部进行,是基于铅垂原理,通过悬挂一个垂线并记录悬线底部到地面水平的距离,来测量建筑物沉降量。这种方法可以较快地测量出建筑物的沉降量,但存在误差,需注意。 1.3倾斜测量法

这种方法使用倾角计或称倾度表,在实时或定期的过程中,对建筑物的倾斜程度进行观测,进而推算出建筑物的沉降量。该方法的缺点是测量精度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诸如风、振动、温度及大气压力等。 二、现代技术的测量方法 2.1全站仪测量法 全站仪是一种现代化的测量工具,它利用激光束进行测量,可以测量出建筑物各个部位的高度变化,从而计算出建筑物的沉降量。全站仪测量法的优势在于精确度和快速性,同时也克服了传统测量法的不足之处,其测量频率与存在的问题之间的反馈速度更快。 2.2卫星定位系统 卫星定位系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物沉降监测工具,它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通信网络实时采集建筑物的位置信息,以便监测其变化。它可以监测大范围的区域,也可以快速地检测建筑物的沉降量。 2.3形变测量法

做沉降观测的方法

做沉降观测的方法 1、仪器:水准尺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铝合金水准尺。在不具备铝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时应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DS3级别。 2、观测时间: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观测点的设置: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建(构)物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 m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 4、沉降观测的五定: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上要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5、在观测过程中,做到步步有校核。 ①前后视距≤30 m,前后视距差≤1.0m, ②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应≤1.0mm, 6、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做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7、埋入墙体的观测点,材料应采用直径不小于12毫米的元钢,一般埋人深度不小于12厘米,钢筋外端要有90°弯钩弯上,并稍离墙体,以便于置尺测量。 8、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每二层观测一次,竣工后再观测一次。 9、水准点是对各观测点沉降的基准点,一定要选定相对固定的稳定的其他建筑物等适当部位,一般不少于2个。 10、每次观察均需采用环形闭合方法,当场进行检查。同一观测点的两次观测之差不得大于1毫米。 11、完成沉降观测工作,要先绘制好沉降观测示意图并对每次沉降观测认真做好记录。(1)沉降观测示意图应画出建筑物的底层平面示意图,注明观测点的位置和编号,注明水准基点的位置、编号和标高及水准点与建筑物的距离。并在图上注明观测点所用材料、埋入墙体深度、离开墙体的距离。 (2)沉降观测的记录应采用建设部制定的统一表格。观测的数据必须经过严格核对无误,方可记录,不得任意更改。当各观测点第一次观测时,标高相同时要如实填写,其沉降量为零。以后每次的沉降量为本次标高与前次标高之差,累计沉降量则为各观测点本次标高与第一次标高之差。 12、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如建筑物四角,沉降缝两侧,荷载有变化的部位, 13、如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复工时进行观测。 筑物封顶或竣工后,一般每月观测一次,如果沉降速度减缓,可改为2~3个月观测一次,

建筑沉降观测规范

建筑沉降观测规范 建筑沉降观测规范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沉降观测是通过测量建筑物在一定时间内的沉降程度和变化情况,以及对沉降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评估。 一、观测目的和内容 1. 观测目的: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旨在及时发现并掌握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和稳定性。 2. 观测内容:沉降观测应包括建筑物各个关键部位的沉降程度、沉降变化速率、沉降的方向和趋势等。同时,还需要观测和记录沉降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包括土壤的物理性质、水分含量、地下水位的变化等。 二、观测方法和设备 1. 观测方法:沉降观测可采用传统仪器观测和现代化监测仪器观测相结合的方式。传统仪器观测主要包括水准测量和测斜仪观测等方法。现代化监测仪器包括全站仪、倾斜传感器、GPS 等。 2. 观测设备:沉降观测中所使用的设备应具备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并且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设备。设备应经过校准和检验,并保持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维护。 三、观测频次和内容 1. 观测频次: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通常情况下,沉降观测应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并在重要阶段和改造过程中进行中期或临时观测。

2. 观测内容:沉降观测应包括建筑物的整体沉降情况和各个关键部位的沉降情况。观测数据应详细记录,并标明时间、观测人员、环境条件等相关信息。 四、数据处理和分析 1. 数据处理:观测数据应及时采集、传输和处理。数据采集应保证准确性和完整性,并进行多次观测的平均值计算。数据处理中应去除异常数据和错误数据。 2. 数据分析: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和比较,可以评估建筑物的沉降趋势和变化情况,判断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必要时,还可以采取进一步的措施进行补救和加固。 五、报告和交流 1. 报告内容:沉降观测报告应包括观测背景和目的、观测方法和设备、观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结论和建议等。报告中应详细说明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并提供相关的数据和图表进行展示。 2. 交流与评议:沉降观测报告应及时交流给相关单位和专家进行评议和讨论。各方应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沉降观测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总之,建筑沉降观测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通过科学的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才能准确评估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建筑沉降观测规范的应用将对建筑工程的安全和效益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沉降观测主要步骤

第十一讲沉降观观测评讲人 沉降观测主要步骤: 1、建立水准控制网 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测量施测方案,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或城市精密导线点)根据工程的测量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水准控制网。要求: (1)一般高层建筑物周围要布置三个以上水准点,水准点的间距不大于100米。 (2)在场区内任何地方架设仪器至少后视到两个水准点,并且场区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检校。 (3)各水准点要设在建筑物开挖、地面沉降和震动区范围之外,水准点的埋深要符合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大于1.5米) 根据工程特点,建立合理的水准控制网,与基准点联测,平差计算出各水准点的高程。 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由场区水准控制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点图,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3、沉降观测 根据编制的工程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稳固后及时进行。一般高层建筑物有一或数层地下结构,首次观测应自基础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基础局边)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临时的),等临时观测点稳固好,进行首次观测。 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测时一般用N2或N3级精密水准仪。并且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 随着结构每升高一层,临时观测点移上一层并进行观测直到十0.00再按规定埋设永久观测点(为便于观测可将永久观测点设于十500mm)。然后每施工一层就复测一次,直至竣工。 4、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从而确定出沉降量。 某个观测点的每周期沉降量:△c=Hh,I—Hn,I -1 . N表示某个观测点,I表示观测周期数(I=1,2,3……)且 H1=H0 累计沉降量:△C=∑△ c(n),n表示观测点号。 5、统计表汇总 (1)、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 (2)、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 首先建立下沉曲线坐标,横坐标为时间坐标,纵坐标上半部为荷载值,下半部为各沉降观测周期的沉降量。 将统计表中各观测点对应的观测周期所测得沉降量画于坐标中,并将相应的荷载值也画于坐标中,连线,就得到对应于荷载值的沉降曲线。 (3) 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我们可以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趋势,将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的反馈到有关主管部门,正确地指导施工。特别座在沉陷性较大的地基上重要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的观测显得更为重要。 利用沉降曲线还可计算出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建筑物倾斜度:q=│△Cm-△Cn│/Lmn,△Cm,△Cn分别为m,n点的总沉降量,Lmn为m,n点的距离。 对沉降观测的成果分析,我们还可以找出同一地区类似结构形式建筑物影响其沉降的主

建筑沉降观测规范

建筑沉降观测规范 建筑沉降观测规范是在建筑工程中为了准确测量建筑物的沉降情况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方法。沉降观测是建筑工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工作,能够为工程项目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下面是建筑沉降观测规范的一些主要内容。 一、沉降观测的目的和要求 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掌握建筑物的沉降情况,评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补和加固。沉降观测要求观测准确、可靠,结果可比较,对整个建筑物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二、沉降观测的方法和设备 1. 沉降观测的方法包括重力法、测斜法、水准测量法和电子水准测量法等。 2. 沉降观测的设备主要有自动水准仪、重力仪、测斜仪、激光测距仪等。 三、沉降观测的程序和要点 1. 在进行沉降观测之前,需要进行现场勘测、记录地基情况和固定测点等准备工作。 2. 沉降观测的程序包括观测前的基准测定、观测过程的数据采集和处理,以及观测后的结果分析和评估。 3. 在进行沉降观测时,需要选取合适的测点位置,保证测点稳定,并控制观测时间和频次。

四、沉降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1. 观测数据的处理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包括数据的录入、检查和整理等。 2. 沉降观测数据的分析主要是对每个测点的沉降量进行比较和评估,分析沉降的趋势和变化规律。 3. 针对沉降超过预定限值的情况,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评估,确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修补和加固措施。 五、沉降观测结果的报告和存档 1. 沉降观测结果应当及时整理和报告,包括观测数据、处理结果、分析评价和建议等。 2. 沉降观测结果的存档要按照规定进行,保证数据的安全和可追溯性。 建筑沉降观测规范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文件,能够为工程项目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在进行沉降观测时,需要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对于沉降结果需要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估,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补和加固,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持久性。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 建筑物沉降是一种棘手的问题,其影响可能是毁灭性的,所以必须采取行动来弄清楚建筑物的沉降程度以及引起这种沉降的原因。为了观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有许多不同的观测方法可以使用,每种方法都有它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①地理示意图法(Geodetic Method)是一种用于观测建筑物沉降 的经典方法,它需要采用精细地理学方法来精确测量建筑物的水平沉降和垂直沉降。它采用加权平均多点测量来确保准确度,也可以采用较弱和较强的观测点来准确掌握建筑物沉降的状态。这种方法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它需要许多地理学知识和工具,而且成本也比较高。 ②基础支撑测量法(Foundation Support Method)是另一种观测 建筑物沉降的方法,它是通过为建筑物安装支撑结构来准确测量建筑物的偏移量并观察建筑物的变化情况。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接观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而不需要复杂的精细测量就能取得精确结果,而且成本比较低,但是它只能用于测量沉降量,无法直接诊断建筑物沉降的原因。 ③电波测量法(Radio Wave Method)是一种利用电波来观测建筑 物沉降的新方法。电波观测的优势在于,它可以远距离实时测量建筑物沉降的情况,而且准确度也比较高。它利用特定的位置和特定的发射和接收器来测量建筑物沉降情况,在观测沉降情况时只要获得单方向电波波动的差异即可。然而,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水内或者深地下建筑物不能采用这种方法。

④水位观测法(Water Level Observation Method)是一种利用水位变化来观测建筑物沉降的方法。这种方法需要在建筑物的水平面周围挖掘沟渠,在水位变化的情况下观察和记录沉降情况。优点在于可以通过水位变化来提高准确度,而且在决定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时,不需要考虑由于建筑物的自沉而造成的水位变化。然而,这种方法对水文学知识的要求比较高,而且安装沟渠要求极高的工程量,成本也比较昂贵。 由于各种方法各有其优势和劣势,针对不同的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不同结合的观测方法,以确保获得最准确、最有效的观测结果。 以上就是对《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的详细介绍,从地理示意图法、基础支撑测量法、电波测量法和水位观测法等四种观测方法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通过本文对研究建筑物沉降问题有所帮助。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三篇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三篇 篇一: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 随着工业与民用建筑业的发展,各种复杂而大型的工程建筑物日益增多,工程建筑物的兴建,改变了地面原有的状态,并且对于建筑物的地基施加了一定的压力,这就必然会引起地基及周围地层的变形。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结合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的实践,阐述了沉降观测的方法和意义。 一、沉降观测的实施 (一)工作基点和观测点标志的布设 工作基点(以下简称基点)是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应根据工程的沉降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而沉降施测方案应根据工程的布局特点、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依据工作经验,一般高层建筑物周围要布设三个基点,且与建筑物相距50m至100m间的范围为宜。基点可利用已有的、稳定性好的埋石点和

墙脚水准点,也可以在该区域内基础稳定、修建时间长的建筑物上设置墙脚水准点。若区域内不具备上述条件,则可按相应要求,选在隐蔽性好且通视良好、确保安全的地方埋设基点。所布设的基点,在未确定其稳定性前,严禁使用。因此,每次都要测定基点间的高差,以判定它们之间是否相对稳定,并且基点要定期与远离建筑物的高等级水准点联测,以检核其本身的稳定性。 沉降观测点应依据建筑物的形状、结构、地质条件、桩形等因素综合考虑,布设在最能敏感反映建筑物沉降变化的地点。一般布设在建筑物四角、差异沉降量大的位置、地质条件有明显不同的区段以及沉降裂缝的两侧。埋设时注意观测点与建筑物的联结要牢靠,使得观测点的变化能真正反映建筑物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建筑物的平面设计图纸绘制沉降观测点布点图,以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在工作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要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做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二)沉降观测的周期及施测过程 沉降观测的周期应能反映出建筑物的沉降变形规律,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从而使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结果。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一般认为建筑在砂类土层上的建筑物,其沉降在施工期间已大部分完成,而建筑在粘土类土层上的建筑物,其沉降在施工期间只是整个沉降量的一部分,因而,沉降周期是变化的。根据工作经验,在施工阶段,观测的频率要大些,一般按3天、7天、15天确定观测周期,或按层数、荷载的增加确定观测周期,观测周期具体应视施工过程中地基与加荷而定。如暂时停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地基工程也被广泛应用。在地基工程中,沉降观测是重要的一项工作。沉降观测可以有效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避免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本文将从沉降观测方案的内容、方法、要求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沉降观测方案的内容 1、沉降观测项目:沉降观测项目一般包括建筑物、桥梁、道路、隧道等工程的沉降观测。 2、观测方案:沉降观测方案应明确观测的地点、观测时间、观测周期、观测内容以及采用的设备和方法。 3、数据处理:沉降观测数据应进行有效的处理,包括数 据的收集、归档、存储和分析等。 二、沉降观测方法 1、传统法:传统法主要指利用水准仪和全站仪等设备进 行测量。该方法精度较高,但工作量较大,适用范围较窄。 2、测斜仪法:测斜仪法适用范围广,可以实现多点同时 观测,测量数据准确。 3、GNSS技术:GNSS技术可以实现快速高效地进行大面 积沉降观测,但精度相对较差。

三、沉降观测要求 1、观测地点:选择观测地点应当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能够全面反映工程沉降情况。 2、观测时间:应当充分考虑工程施工的时间规划和进度安排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等因素。 3、观测周期:观测周期应根据工程特点、地理环境、监测目的等因素确定。 4、观测内容:观测内容主要包括垂直沉降量和水平位移量等数据。 5、设备和方法:应选择适量的设备和方法进行观测,并在观测过程中应加强质量控制,确保观测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四、沉降观测注意事项 1、观测环境:应选取相对稳定、不受人为和自然干扰的观测环境。 2、数据传输和互相校验及保密:要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并且数据应有完整性检查和一致性校验。同时要保证数据的保密性。 3、防止损坏设备:要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避免损坏设备的发生。 4、观测记录和备份:应及时记录观测数据,并进行备份以便于数据查询和分析。

沉降观测原理

沉降观测原理 一、引言 沉降观测是指通过对建筑物或土地的沉降进行监测和测量,以了解其变形情况和稳定性。沉降观测原理是指通过测量基准点的位置变化来判断建筑物或土地的沉降情况。本文将介绍沉降观测原理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和应用领域。 二、沉降观测原理的基本概念 沉降观测原理的基本概念是基于建筑物或土地的变形会导致基准点的位置发生变化。基准点是指被观测物体上的一个固定点,通常选取建筑物或土地的底部或顶部。当建筑物或土地发生沉降时,基准点的位置会随之发生变化。通过对基准点的位置进行测量和监测,可以判断建筑物或土地的沉降情况。 三、沉降观测原理的测量方法 沉降观测原理的测量方法通常包括两种:水准测量和全站仪测量。 (一)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平仪或水准仪进行测量的方法。首先,在建筑物或土地上设置一条水平线,然后利用水准仪测量基准点与水平线的高差。通过多次测量,可以获得不同时间点的基准点位置信息。将

这些位置信息进行比对,即可得到建筑物或土地的沉降情况。 (二)全站仪测量 全站仪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可以同时测量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在沉降观测中,全站仪通常用于测量建筑物或土地上的多个测点的位置。通过对这些测点的位置进行测量和监测,可以获得建筑物或土地的沉降情况。 四、沉降观测原理的应用领域 沉降观测原理在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 (一)建筑物工程 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原理可以用于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及时监测沉降情况,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沉降过大而导致建筑物的倾斜或破坏。 (二)地基工程 在地基处理和地基加固工程中,沉降观测原理可以用于评估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情况。通过对地基的沉降进行监测,可以判断地基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进而采取相应的处理或加固措施。

沉降观测步骤与方法

沉降观测步骤与方法-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沉降观测的具体做法: 1、仪器:水准尺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铝合金水准尺。在不具备铝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时应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DS3级别。 2、观测时间: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观测点的设置: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建(构)物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 m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 4、沉降观测的五定: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上要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5、在观测过程中,做到步步有校核。 ①前后视距≤30 m,前后视距差≤, ②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应≤, 6、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做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7、埋入墙体的观测点,材料应采用直径不小于12毫米的元钢,一般埋人深度不小于12厘米,钢筋外端要有90°弯钩弯上,并稍离墙体,以便于置尺测量。 8、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每二层观测一次,竣工后再观测一次。 9、水准点是对各观测点沉降的基准点,一定要选定相对固定的稳定的其他建筑物等适当部位,一般不少于2个。 10、每次观察均需采用环形闭合方法,当场进行检查。同一观测点的两次观测之差不得大于1毫米。 11、完成沉降观测工作,要先绘制好沉降观测示意图并对每次沉降观测认真做好记录。 (1)沉降观测示意图应画出建筑物的底层平面示意图,注明观测点的位置和编号,注明水准基点的位置、编号和标高及水准点与建筑物的距离。并在图上注明观测点所用材料、埋入墙体深度、离开墙体的距离。 (2)沉降观测的记录应采用建设部制定的统一表格。观测的数据必须经过严格核对无误,方可记录,不得任意更改。当各观测点第一次观测时,标高相同时要如实填写,其沉降量为零。以后每次的沉降量为本次标高与前次标高之差,累计沉降量则为各观测点本次标高与第一次标高之差。 12、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如建筑物四角,沉降缝两侧,荷载有变化的部位, 13、如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复工时进行观测。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 沉降是一个严重的地质灾害,可能会严重危害建筑物的安全,因此针对建筑物的沉降,制定了一系列观测方法。通常分为两类:静态观测方法和动态测量方法。 静态观测法是指地面沉降监测的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基本原理是在沉降较小的区域通过调查测量方法,在某段时间内观测和测量建筑物沉降的大小。由于建筑物体系中各部分之间的沉降可能存在某种关系,如果沉降之间具有相对确定性,则可以通过静态测量方法得到沉降的实际情况。见的静态观测方法主要包括地面代号点牙角观测法、钢尺式观测法、钢尺式管路观测法、精密计算法、激光测距仪测量法等。 动态测量方法是指应用物理原理和计算机技术对建筑物沉降状 况进行精确测量的方法。主要原理是使用传感器对建筑物沉降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然后根据实测数据分析沉降的变化情况,以达到实时监控和记录沉降的目的。见的动态测量方法主要有包括加速度测量法、绝对定位测量法、加速度和角度累加法,以及分布式有限元分析等。 上述是沉降观测的常用方法,其中静态观测法是建筑物沉降观测中最常用的方法,而动态测量方法则更加精确,可以实时监测和记录沉降情况,可以应用于建筑物沉降观测中。 无论哪种方法,在观测建筑物沉降之前,都需要进行地质调查,以了解建筑物的地质条件,以及其基础和结构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外,还要检查建筑物的结构和地质结构,以防止建筑物内发生坍塌和

破坏等灾害。在根据调查结果确定沉降观测方法之后,要做好施工安全防护措施,以防止沉降过程中发生危险或安全事故。 综上所述,作为对建筑物沉降严重灾害的重要防御措施,沉降观测应该重视。首先,要根据建筑物的地质条件来进行调查,以便确定合适的观测方法。其次,根据调查结果使用静态观测法或动态测量方法,对建筑物沉降情况进行彻底的调查;最后,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以防止沉降过程中发生危险。

沉降观测的具体做法

沉降观测的具体做法 1 仪器:水准尺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铝合金水准尺。在不具备铝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时应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DS3级别。 2 观测时间: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3 观测点的设置: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建(构)物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 m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住观测点)。 4 沉降观测的五定: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上要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5 在观测过程中,做到步步有校核。 ①前后视距≤30 m,前后视距差≤1.0m, ②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应≤1.0mm, 6 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做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7 埋入墙体的观测点,材料应采用直径不小于12毫米的元钢,一般埋人深度不小于12厘米,钢筋外端要有90°弯钩弯上,并稍离墙体,以便于置尺测量。 8 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每二层观测一次,竣工后再观测一次。 9 水准点是对各观测点沉降的基准点,一定要选定相对固定的稳定的其他建筑物等适当部位,一般不少于2个。 10 每次观察均需采用环形闭合方法,当场进行检查。同一观测点的两次观测之差不得大于1毫米。 11 完成沉降观测工作,要先绘制好沉降观测示意图并对每次沉降观测认真做好记录。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宜采纳几何水准或液体静力水准等测量方式。单个构件,可采纳测微水准或机械倾斜仪、电子倾斜仪等测量方式。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能够反映建筑物、构筑物变形特点和变形明显的部位; 二、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不阻碍建筑物、构筑物的美观和利用; 三、点位应躲开障碍物,便于观测和长期保留。 沉降观测点的精度要求和观测方式,依照工程的需要,应符合本标准表9.5.3中相应章结的规定。 第1条、沉降观测的各项记录,必需注明观测时的气象情形和荷载转变。 第2条、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观测点,应按设计规定埋设,而且符合以下规定: (一)、建筑物四角或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二)、裂痕或沉降缝或伸缩缝的双侧,新旧建筑物或高低建筑物和纵横墙的交接处, (三)、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的交界处、建筑物不同结构的分界处 (四)烟囱,水塔和大型储藏罐等挺拔构筑物的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每一构筑物不得少于4个点. 第3条、施工期间,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周期,高层建筑每增加1~2

层应观测1次,其他座筑的观测总次数,不该少于5次。完工后的观测周期,可依照建筑物的稳固情形确信。 第4条、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沉降观测点,应埋置于基础底板上。在浇灌底板前和基础浇灌完毕后应至少各观1次。基础不均匀沉降产生的基础相对倾斜值和基础挠度,宜按本标准附录六公式计算。 第5条、基坑回弹观测时,回弹观测点,宜沿基坑纵横轴线或在能应反回弹特点的其他位置上设置。回弹观测的标志,应埋入基底面下lO~20cm。其钻孔必需垂直,并应设置爱惜管。 第6条、回弹观测点的高程,宜在基坑开挖前、开挖后及浇灌基础之前,各测定1次。对传递高程的辅助设备,应进行温度,尺长和拉力等项修正。回弹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不该超过1mm。 第7条、地基土的分层沉降观测点,应选择在建筑物、构筑物的地基中心周围。观测标志的深度,最浅的应在基础底面50cm以下,最深的应超过理论上的紧缩层厚度。观测的标志,应由内管和爱惜管织成,内管顶部应设置半球状的立尺标志。 第8条、地基土的分层沉降观测,应在基础浇灌前开始,观测的周期,宜符合本标准第9.5.6条的规定。观测的高差误差,不该超过lmm。第9条、建筑场地的沉降观测点布设范围,宜为建筑物基础深度的2~3倍,井应由密到疏布点。 第10条、水坝垂直位移测量的观测点,应沿坝轴线平行布设在能反映坝体变形的部位,并宜与水平位移观测点合设在一个标墩上。 第11条、水坝的观测周期,应符合以下规定:

建筑物沉降观测全套

建筑物沉降观测全套 一、沉降观测的方法和一般规定 1.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 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应根据工程性质、工程进度、地基土质情况及基础荷重增加情况等决定。 在施工期间沉降观测次数: (1)较大荷重增加前后(如基础浇灌、回填土、安装柱子、房架、砖墙每砌筑一层楼、设备安装、设备运转、工业炉砌筑期间、烟囱每增加15m左右等),均应进行观测; (2)如施工期间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复工前进行观测; (3)当基础附近地面荷重突然增加,周围大量积水及暴雨后,或周围大量挖方等,均应观测。 工程投产后的沉降观测时间:工程投入生产后,应连续进行观测,观测时间的间隔,可按沉降量大小及速度而定,在开始时间隔短一些,以后随着沉降速度的减慢,可逐渐延长,直到沉降稳定为止。

2.沉降观测工作的要求 沉降观测是一项较长期的系统观测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应尽可能做到四定: (1)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 (2)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 (3)使用固定的水准点; (4)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3.对使用仪器的要求 对于一般精度要求的沉降观测,要求仪器的望远镜放大率不得小于24倍,气泡灵敏度不得大于15"∕2mm(有符合水准器的可放 宽一倍)。可以采用适合四等水准测量的水准仪。但精度要求较 高的沉降观测,应采用相当于N2或N3级的精密水准仪。 4.确定沉降观测的路线并绘制观测路线图

在进行沉降观测时,因施工或生产的影响,造成通视困难,往往为寻找设置仪器的适当位置而花费时间。因此对观测点较多的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前,应到现场进行规划,确定安置仪器的位置,选定若干较稳定的沉降观测点或其他固定点作为临时水准点(转点),并与永久水准点组成环路。最后,应根据选定的临时水准点、设置仪器的位置以及观测路线,绘制沉降观测路线图(图4-194),以后每次都按固定的路线观测。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沉降测量,不仅避免了寻找设置仪器位置的麻烦,加快施测进度;而且由于路线固定,比任意选择观测路线可以提高沉降测量的精度。但应注意必须在测定临时水准点高程的同一天内同时观测其他沉降观测点。 图4-194沉降观测线路 I-沉降观测水准点;2-作为临时水准点的观测点;3-观测路线; 4-沉降观测点;5-前视线;6-置仪器位置 5.沉降观测点的首次高程测定 沉降观测点首次观测的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进行比较的根据,如初测精度不够或存在错误,不仅无法补测,而且会造成沉降工作中的矛盾现象,因此必须提高初测精度。如有条件,最好采用N2或N3类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的方法和一般规定 1.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 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应根据工程性质、工程进度、地基土质情况及基础荷重增加情况等决定。 在施工期间沉降观测次数: (1)较大荷重增加前后(如基础浇灌、回填土、安装柱子、房架、砖墙每砌筑一层楼、设备安装、设备运转、工业炉砌筑期间、烟囱每增加15m左右等),均应进行观测; (2)如施工期间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复工前进行观测; (3)当基础附近地面荷重突然增加,周围大量积水及暴雨后,或周围大量挖方等,均应观测。 工程投产后的沉降观测时间: 工程投入生产后,应连续进行观测,观测时间的间隔,可按沉降量大小及速度而定,在开始时间隔短一些,以后随着沉降速度的减慢,可逐渐延长,直到沉降稳定为止。 2.沉降观测工作的要求 沉降观测是一项较长期的系统观测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应尽可能做到四定: (1)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 (2)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 (3)使用固定的水准点; (4)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3.对使用仪器的要求 对于一般精度要求的沉降观测,要求仪器的望远镜放大率不得小于24倍,气泡灵敏度不得大于15"/2mm(有符合水准器的可放宽一倍)。可以采用适合四等水准测量的水准仪。但精度要求较高的沉降观测,应采用相当于N2或N3级的精密水准仪。

4.确定沉降观测的路线并绘制观测路线图 在进行沉降观测时,因施工或生产的影响,造成通视困难,往往为寻找设置仪器的适当位置而花费时间。因此对观测点较多的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前,应到现场进行规划,确定安置仪器的位置,选定若干较稳定的沉降观测点或其他固定点作为临时水准点(转点),并与永久水准点组成环路。最后,应根据选定的临时水准点、设置仪器的位置以及观测路线,绘制沉降观测路线图(图4-194),以后每次都按固定的路线观测。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沉降测量,不仅避免了寻找设置仪器位置的麻烦,加快施测进度;而且由于路线固定,比任意选择观测路线可以提高沉降测量的精度。但应注意必须在测定临时水准点高程的同一天内同时观测其他沉降观测点。 图4-194 沉降观测线路 1-沉降观测水准点;2-作为临时水准点的观测点;3-观测路线; 4-沉降观测点;5-前视线;6-置仪器位置 5.沉降观测点的首次高程测定 沉降观测点首次观测的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进行比较的根据,如初测精度不够或存在错误,不仅无法补测,而且会造成沉降工作中的矛盾现象,因此必须提高初测精度。如有条件,最好采用N2或N3类型的精密水准仪进行首次高程测定。同时每个沉降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进行两次观测后决定。 6.作业中应遵守的规定 (1)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 (2)仪器离前、后视水准尺的距离要用皮尺丈量,或用视距法测量,视距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