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观察及护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观察及护

内容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观察及护理。

方法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准确发现心电图变化,对患者进行有效地护理,防止病情恶化,改善预后。

结果90例患者中,痊愈88例,死亡2例。

结论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行全面、系统的心电图观察及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降低了死亡率。

心肌梗死急性心电图护理
心肌梗死(AM):是指由于冠状动脉阻塞,血流中断,使相应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的心肌坏死。

临床上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心电图反映心肌急性损伤和坏死的一系列特征性演变。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男性59例,女性31例,年龄42-78岁。

1.2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入CCU病房进行心电、血氧、血压监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吸氧、止痛、饮食等细致有效地护理。

2心电图观察
2.1缺血型T波改变正常T波前肢长,后肢短,顶部圆钝,基底较宽。

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缺血型T波高耸,双肢对称,波形变窄。

在V1~V6导联,高耸的T波可高于QRS波。

超急性期呈高尖T波或原为倒置的T波突然变为直立(伪改善)。

2.2损伤型ST段移位正常ST段位于基线水平。

急性心肌梗塞时,随着T波的增高,R波减低,S-T段失去正面向上的凹面形态变直,并很快呈弓背向上(凸面向上)型抬高,与直立的T波连接,形成单向曲线[1]。

有时亦表现为严重的ST段压低,见于心内膜下心肌梗塞。

ST段升高不等,同时伴有对侧面ST段下降。

损伤型ST段移位是急性心肌梗塞最重要的心电图特征。

2.3坏死型Q波正常Q波深度不超过同一导联R波的1/4,宽度≤0.03秒,形态完整。

冠状动脉某一支发生闭塞后,心肌细胞迅速坏死,QRS波群呈现QS波和或为Q波,Q波深度大于同一导联R波的1/4,宽度≥0.04秒[2]。

3护理
3.1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神色、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及其他血液动力学检测。

3.2绝对卧床休息发病后第一周应绝对卧床休息,无并发症第二周可坐起在床上活动,第三周可离床站立,并逐渐开始室内行走,自己大小便,第四周准备出院。

3.3饮食护理AMI病人的饮食,应给予高维生素,适量纤维素,足量蛋白质,低脂,低盐,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忌食刺激性食物,同时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水果,食用适量的蜂蜜,并强制戒烟。

饮食宜少量多餐,切忌过饱,以免增加心脏负担[3]。

3.4吸氧、止痛吸氧可改善心肌缺氧状态,用鼻导管持续高流量吸氧3~5d,流量为4~6L/min,以后间歇吸氧,流量为1~2L/min。

吸氧是心肌梗死治疗中重要措施,氧疗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心绞痛,减少心律失常,早期足量的吸氧可缩小梗死的面积的扩大,因此及时通畅有效吸氧是至关重要
的。

剧烈疼痛、烦燥不安可增加心肌耗氧量和心脏负荷,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休克,所以疼痛时要尽快止痛,可给予杜冷丁或吗啡止痛。

同时密切观察呼吸、面色的变化,以防止药物对呼吸循环的抑制。

有效的止痛镇静措施不可忽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