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流动性陷阱_理论阐释及我国的防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
11
“流动性陷阱”理论阐释及我国的防范
“流动性陷阱”理论的基本阐述
(一)“流动性陷阱”的理论界定“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Keynesians )针对美国经济危机时期的经济状况提出了‘流动性陷阱’理论,这是经济学界首次提出该理论并系统的阐述。”(丁桂茹,2009)根据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理论,若利率已经达到最低点,如果居民对货币的态度仍然是只进不出,那么居民对货币的需求弹性为无穷大,就会使经济进入“流动性陷阱”,反之,如果居民对货币的态度是有进有出,那么居民对货币的需求弹性就不会是无穷大,就不容易产生“流动性陷阱”。然而这一理论之后一直被认为只是理论上的经济现象,是经济学家出于好奇心而进行研究的结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直到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P a u l Krugman )在分析和解释日本的经济衰退和货币政策失效时,指出日本经济出现‘流动性陷阱’的观点,这一现象及相关经济理论才又重新受到关注。”(丁桂茹,2009)克鲁格曼将“流动性陷阱”定义为当一个经济出现总需求连续下降,即使名义利率已降到零,总需求仍然小于生产能力的状况时,那么就可以认为这个经济陷入了“流动性陷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一般是从利率下调刺激经济增长的效果来认识“流动性陷阱”的。按照货币–经济增长原理,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可以
内容摘要:“流动性陷阱”问题是目前
经济理论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产生“流动性陷阱”的根源在于投资利率和货币利率之间的偏离。本文对“流动性陷阱”做了较详尽的阐述,对我国是否进入“流动性陷阱”做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关键词:流动性陷阱 利率 政策
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改变利率。当货币
供应量增加时,利率就必然会下降,而利率下降可以刺激出口、国内投资和消费,由此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如果利率已经降到最低水平,此时中央银行靠增加货币供应量再降低利率,人们也不会增加投资和消费,那么单靠货币政策就达不到刺激经济的目的,国民总支出水平已不再受利率下调的影响。经济学家把上述情况称为“流动性陷阱”。
(二)“流动性陷阱”形成的原因造成“流动性陷阱”的直接原因是投资利率和货币利率之间的偏离。投资利率是决定投资需求的利率,投资利率是与投入的资金额相对的收益利率。如果购入了股票,且通过该公司的效率化经营而增加了利润的话,它反映在红利和股票方面的表现就是投资利率的上涨。相反如果公司怠于经营的话,以红利金额的减少和股价下跌为形式的投资利率也将相应下降。投资利率水平基本上是由资本边际效率(资本边际收益率)决定的。投资利率决定了投资的大小,投资通过投资乘数决定收入,进而决定了需求和产出水平的扩张情况。货币利率是决定货币需求的利率,货币利率是连接汇率和货币市场工具之间的桥梁。从根本上说,一种货比的利率是该货币的价格(即借入该货币的成本)。利率只是由货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决定的。想借款的人越多,利率就越高;想贷款的人越多,利率就越低。货币利率由货币市场上的供求状况决定,货币利率决定了在货币市场上融通资金的成本,货币利率深受货币政策的影响。投资利率和货币利率利差关系:第一,当二者相等时,虽然不会出现“流动性陷阱”,但此时是比较危险的,需要警惕。第二,当投资利率高于货币利率时,不会出现“流动性陷阱”。原因
■高 媛 毕雯雯(延安大学财经学院 陕西延安 716000)◆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是投资需求的扩张将拉动货币需求的增加,从而抬升货币利率,最终会使货币利
率接近投资利率,但由于货币的预防和储备动机的存在,投资利率总是会高于货币利率。第三,只有当投资利率低于货币利率时,出现“流动性陷阱”毋庸置疑。投资利率总是会很快的下降,而货币利率下降却相对缓慢的多。从而投资利率总是会很快地降到接近货币利率或低于货币利率,甚至是零以下,而货币利率却不会降到零以下,因为货币当局会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对利率加以调控,人们普遍地认为持有货币总比持有负资产的收益要好的多。此时,经济生活中表现的就是投资的极度萎缩,随着经济下行的持续,投资利率会步步的下降,最后货币政策会越来越呈现出被动的局面。
(三)“流动性陷阱”的特点
第一,整个宏观经济陷入了严重的萧条之中,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国民个人自发性投资和消费大为减少,社会失业率不断上升,市场调节显得力不从心;第二,利率下降到最低水平。不但名义利率已大幅度下降,而且实际利率已降为零,甚至是负利率。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由于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前景预期不佳,持悲观态度,因此他们宁愿采取最原始的保值手段,容忍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也不愿冒险进行投资,另一方面,消费者考虑到未来的生活水平可能会有所下降,因此也不愿意把手中的积蓄完全转化为及时的消费。这就使得利率的下降没有带来刺激投资和消费的作用,这时单纯依靠货币政策已经不可能启动国民经济的复苏,只能依靠积极的财政政策;第三,市场的货币供应量明显不足。由于政府不可能从消费者手中回笼大量货币,并使之不断地通过资本循环来发展经济,因此,不但表现出社会资本流速的减缓,而且表现为货币供应总量的明显不足。
中国是否存在“流动性陷阱”
(一)与美国、日本和欧元区比较1.美国。以1929—1938年经济大萧条时期为例,在这一时期,美国的股市和工商业势力极剧膨胀,为了压制股市泡沫和工商业的活力,美国采用提高利率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总需求的不断扩张,但就在股市泡沫被刺破的同时,美国的实体经济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为了拯救经济,美联储开始了大幅度的降息。据
官方数据表明:1929年9月,联邦基金贴现率由11%下降到6%。美联储为了恢复美国的经济可谓是煞费苦心,但宏观经济形势并没有因此得到大的改变,1929—1938年,美国经济可以说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大萧条时期的GDP和人均货币存量一直处于下降趋势。所以引起了总需求更大程度上的收缩。因此,激励经济的扩张流动性,只能起到减缓总需求下降速度的作用,其功效以不加速经济收缩为限。
2.日本。上世纪80年代,为了治理资本市场泡沫,日本也通过高利率的方式来压制股市泡沫,与美国不同的是,日本并没有马上放松货币,降低利率,因为日本还面临着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房地产市场泡沫,高利率在挤出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同时,也深深打击了日本的经济。1991年日本股市和房地产泡沫同时破裂,当时日经指数从
3.9万点高位下滑到225点,股指暴跌的同时,日本央行的贴现率也持续的下降,这时,日本央行开始削减利率,只可惜为时已晚,日本已经陷入了“流动性陷阱”的泥淖之中,日本从1995年开始,物价总水平处于较低位势,一直都是负数,通货紧缩严重。
3.欧元区。2008年12月16日,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公然表现了进一步降息的局限性。一组用1年期欧元LIBOR利率表示货币利率用1年期政府债券收益率代表投资利率。结果表明,欧元区投资利率和货币利率间利差均衡值在1%-1.5%之间。2008年9月起,欧元区投融资利差开始急速扩展,利差扩展意味着资金外流的吸引力加强,象征着欧元区流动性陷阱危险敏捷回升,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开端缩小,阐明欧元区市场上流动性的风险越来越重大。另一组指标用1年期政府债券利率和银行间市场利率,分别代表投资利率和货币利率。这组指标也同样显示,2007年后投资利率和货币利率间利差倒挂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说明欧元区市场上流动性陷阱的风险越来越严重。
(二)我国经济出现“流动性陷阱”的可能性
笔者认为:从流动性陷阱的概念、原因及其特点来分析,只能说明我国经济已出现了流动性陷阱的某些趋势或迹象。具体来说,从我国当前的经济状况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一直在8%左右,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也出现了减缓趋势,但经济
增长的势头并没有改变。
从我国的利率水平来分析,一方面,
当前资本跨国流动不断提高,使国内外利
率水平不断接近。大多数国家都不轻易提
高利率,许多国家的名义利率接近零利
率,我国央行也在不久前表明:由于我国
目前存在流动过剩迹象,所以暂时并没有
下调利率的可能性,所以说我国利率下调
的经济效应并不明显,这也与世界各国普
遍较低的利率水平有关。从我国的实际承
受能力来看,再次全面下调名义利率,容
易触发资本外逃,影响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性、居民对未来经济前景的信心以及投资
和消费的偏好。根据“流动性陷阱”理论,
利率已经达到最低时,此时居民对货币需
求弹性为无穷大,就会使经济陷入“流动
性陷阱”。而我国居民的货币需求利率弹
性一直都是比较低的,其原因在于我国的
利率形成机制还未市场化,经济主体对利
率的敏感性不强。所以,我国目前还未出
现“流动性陷阱”。另一方面,2007年我
国政府6次提高利率,而6次股价全部上
涨,这是不符合经济学原理的。我们知道,
提高利率本应会打击股市,收回流动性,
股价会下跌,结果股价却不跌反涨,由此
可以看出,其实是投资环境的全面恶化,
而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江浙和东
南沿海一带,许多企业都不得不倒闭,加
之失业和通胀的压力,导致投资增幅速度
回升不大,影响了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产
业升级。同时,人民币利率下调的投资、消
费和出口效应还在发挥作用,但利率下调
的经济效应不十分明显且还远远不够,说
明利率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正在减弱。最
后,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大背景表明我国
出现流动性陷阱有宏观环境的支撑,我国
尽管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局面,国
家为此也采取了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加以
调节,但是我国目前出现的只是局部的结
构性的通胀而非全局的,经济运行依然呈
现通货紧缩。“人们会将大部分钱存于银
行,导致银行存款大幅度增加,却难以转
化为有效的投资。自1996年以来我国央行
连续多次降低存款利率,对刺激消费和投
资需求,虽然不能说没有效果,但效果很
小,远远不能达到央行所期望达到的目
标,据统计,近年,我国最终消费率呈逐
渐下降的趋势,居民消费由53.1%下降为
47.5%,比起60%的国际水准明显偏低”
(曾奕、艾小波,2006)。我们应该正视和
警惕“流动性陷阱”。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虽然没有出现完
全的“流动性陷阱”,但是已经出现了“流
动性陷阱”状态下的某些迹象,所以,我
国对此问题应给予高度重视。
我国正在面临着陷入“流动性陷阱”的
危机,如果出现危机,应做到:第一,实行
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扩大政府财政支出、
对企业不断实行减税等手段来摆脱经济萧
条的局面。李拉亚认为财政政策对走出预
期陷阱(流动性陷阱)较为有效,具体来
说:“刺激总供给的手段是放松配给,降低
利率,增加货币供给。通常,刺激总需求能
起到间接刺激总供给的作用,但是,在预期
粘在较低水平时,直接采用财政政策更为
有效。这就是增加政府投资和政府消费,依
靠这两者的乘数作用直接刺激总供给增加。
要注意的是,如果中国的债务规模继续扩
大,那么,当我们再遇到流动性陷阱问题
时,我们也会和美国一样,失去了采用财政
政策的手段。”第二,一旦出现了“流动性
陷阱”,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解决经济萧条
是无效的,所以要完善和灵活运用多种货
币政策工具,扩大市场交易主体,进一步完
善托管、结算、清算系统,加强基础建设,
要督促、引导国有商业银行转变观念,改革
信贷管理体制等。主要就是放开对中小企
业的贷款限制,由于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
服务对象主要是大中型企业,一味的要求
其对中小企业贷款,存在着一个比较利益
的问题,其成本障碍实际上是难以克服的。
银行现行信贷条件“门槛”较高,而民间资
本是不可小视的资源,拓宽民间融资渠道
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第三,加快利
率市场化进程,使利率能对经济起到引导
作用。利率市场化可以加强货币政策的有
效性,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传递到资本市
场和商品市场。降低经济实体陷入“流动性
陷阱”的风险性。
1.丁桂茹.对“流动性陷阱”相关问
题的思考[J].中国商界,2009(4)
2.曾奕,艾小波.结合中国实际小议
流动性陷阱[J].经济师,2006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04
4.张其佐.警惕“流动性陷阱”问题
[N].文汇报,2002(5)
5.雷国胜.流动性陷阱:现实、产生
机理与政策[J].四川大学学报,2009
12商业时代 (原名 《商业经济研究》) 2011年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