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一-人教必修一《包身工》教学设计19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必修一《包身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互相勾结,残酷压榨我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2、培养阅读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的能力,学习以问题为中心,以一天活动为线索,选取典型生活图景和典型事例,穿插说明、议论和抒情的写法。

3、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

二、教学重点

1、抓住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把握课文的线索。

2、通过对文本的解读,理解“包身工”的内涵。

二、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复杂记叙中有条理地穿插描写、议论和抒情。

第一课时

一、由介绍包身工制度来导入

包身工制度20世纪三十年代在纺织业中出现。可是纺织业培养新工人主要靠养成工。据1934年上海银行的调查,著名的申新三厂、四厂适应推行标准工作法和发展的需要,从1932年7月起设立养成班,大规模培养养成工。“学艺期间,定为三月,期内膳宿,均由厂中供给。第一月给予一元津贴,第二月一元五角,第三月两元。其工作时间,在学艺期中,每日八小时学艺,三小时授课。如三月期满艺成,可与普通工人同样以货计资。而工作时间亦延长至十二小时(但实际工作时间仅十一小时,即午前九时,午后三时,各予以十五分钟之休息,正午十二时午餐,则休息三十分钟),每日除工作外,仍需授课一小时。”从工厂来说,无论是养成工还是包身工,所付资金是一样的,但有黑社会背景的包工头克扣了包身工应得的收入。因此,包身工问题的实质是黑社会渗入工人的培养和管理,与其说是资本家的残忍,毋宁说是政府无能,没有好好取缔、打击压迫工人的黑社会帮派势力。

二、介绍文体知识

《包身工》是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中的一类,是文艺通迅、速写、特写的总称。基本特征有三:真实性(不同于其他文艺创作),新闻性(不同于一般文章),文学性(不同于一般工作报告、社会调查)。

报告文学是一种兼有新闻性和文学性的文体。它既是“报告”,又是“文学”。说它是“报告”,是就题材来说的,它必须选择真人真事的新闻题材,迅速及时地反映生活;说它是“文学”,是就表达来说的,它必须采用某些文学的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地再现生活,如注重选材的生动,形象、布局的精巧。笔调的富有特色等。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报告文学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包身工》属于第三种,写问题。以“包身工”为题,点明文章以包身工问题为中心;同时也暗示文章的中心思想:写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揭露“包身工”制度。

今天我们学习的《包身工》在我国报告文学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包身工》发表于1936年6月《光明》半月刊创刊号,该刊编者在社评中指出,《包身工》可称在中国的报告文学上开创了新的记录。

三、简介作者及创过程

夏衍(1900-1995),现代剧作家,革命戏剧和电影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原名沈乃熙,字端轩,浙江杭州人。早年参加太阳社,是左联领导人之一。1932年进入电影界;创作了《狂流》、《自由神》、《赛金花》等多部电影剧本。解放后,曾任全国文联常务委员,文化部副部长,全国文联副主席。作品很多,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话剧剧本,还有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改编的电影剧本。作品收入《夏衍选集》。

为了创作这篇报告文学,夏衍亲自深入东洋沙厂采访调查。他得到一位女工的帮助,混进包身工中两三次,但是这经后,他就被工头盯住了从三月初到五月,夏衍为了看到包身工们上班的情景,足足作了两个多月的夜工。他深入生活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写成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包身工》

四、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水门汀(ting )游说(shui)佳肴(yao)

虐(nue)待骷髅(lou)机械(xie)

辊(gun)栅(shan)

生杀予夺:(指统治者掌握了生死赏罚的大权,横行霸道,对人民生命财产随意处置。生,让人活着;杀,叫人死亡;予,给予;夺,剥夺。)

一听.天命:(一,全;听,听凭,听任)

契据是.实:(是,此)

非特

..不能赚,还要贴补:(不但)

五、精读课文

(1)先讨论,哪些段落是记叙部分?记叙部分写了几个生活场景?明确:1-5 写包身工清晨起身的情景,并说明恶劣的住宿条件。

9-11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

18-23写包身工劳动的情景。

26-30 以“芦柴棒”为例概述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2)接着讨论,课文哪些段落是说明和议论部分?这些部分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6-8 说明部分,补叙包身工的来历,身份。

12-17 说明和议论部分,插述日本厂家之所以大量雇佣包身工的原因。

24-25 说明部分,插述日本大财阀三井系三十年资本迅速庞大的事实和日本纱厂雇佣包身工的数量。

31-33 议论部分,揭示包身工制度的必然结局。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全文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为主线,以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为副线,两条线索交互结合,脉络分明。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

(1)找出记叙部分的细节描写,讨论领会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

明确:1-5自然段中,通过工房的大小,躺满的人数,起身时慌乱骚动的情景以及从楼梯上冲下来的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了包身工囚牢般的住宿环境和因遭受非人的折磨而麻木的精神面貌。

9-11自然段中,通过板桌、餐具的安放,薄粥的质地,进食的情景,以及老板娘刮粥拌粥的动作描写,反映了包身工的日常饮食竟不如猪狗。

18-23自然段中,通过小福子受到“文明的惩罚”的细节描写,反映包身工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劳动和遭到非人的折磨。20-30自然

段中,通过“抄身婆”不愿用手去接触“芦柴棒”的身体的言行描写,突出了包身工形象的悲惨,无情地揭露了帝国主义资本家和带工老板对包身工的野蛮压榨。

(2)课文中用到的材料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新闻事实,一类是背景材料。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在课文中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明确:文章在叙述了一些新闻事实之后,往往引入一些背景材料,揭示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等情况。中间都有一些转折性的词句,使得衔接自然流畅。比如写四点一刻被骂做“猪猡”的包身工起身的情景之后,就以“但是,她们正式的名称却是‘包身工’”一句作为过渡,写这些乡下姑娘是如何被带工老板骗到城里来的。在介绍了四点半钟包身工们吃粥的情景后,就用“廉价的机器”来衔接,引出了日本厂家特别愿意雇用包身工的原因,对包身工受剥削、受压榨的情况做了具体、详细的介绍。

(3)从课文中,我们看到包身工的遭遇有哪些?如社会背景,工作情况,待遇等等。

社会背景:

家庭生活困难,被迫卖身给带工老板,带到上海的日本纱厂工作。“一二·八”战争以后,日本在中国的纱厂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工,于是“大量用这种没有结合能力的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劳动者”。

工作性质:

“清晨四点一刻,天还没有亮,睡在拥挤的工房里的人们已经被人吆喝着起身了。”

“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劳役,猪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地被践踏。包身契上写明三年期间,能够做满的大概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象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象弓一般的弯,面色象死人一般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压迫着做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