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总论+胃炎(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腹痛
多由于消化器官的膨胀、肌肉痉挛、腹膜刺激、血供不足等因素 牵拉腹膜或压迫神经所致,常见于消化性溃疡、阑尾炎、胃肠道 感染、胆囊炎、肝癌、胰腺炎、腹膜炎等。中医认为多因外感时 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所致“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
6.泄泻
是由肠液分泌增多或吸收障碍,或肠蠕动加速所致。常见于小肠 感染、结肠炎症、溃疡或肿瘤、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认为多因感 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弱导致脾虚湿盛所致。
第三章消化系统疾病
卢老师
第一节 总论
消化系统主要包括食道、胃、肠等消化道和肝、胆、 胰等脏器,凡这些脏器发生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疾病都 属于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上十分常见。就中医学而言, 本系统疾病主要对应于脾胃疾病,其次为肝胆疾病。
【生理与病理生理】
消化系统的基本生理功能是摄取食物,将之消化、分解为 小分子物质,吸收并在肝脏中加工成为自身物质,供机体 的需要。该功能的实现不仅有赖于胃肠道的运动和各种消 化酶的分泌,而且有赖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局部神经 体液的调节,任一环节的破坏均可导致消化系统疾病。如 胃酸分泌过多导致自身黏膜的消化可引起消化性溃疡。长 期的紧张忧虑,机体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引起胃肠道运动 障碍或黏膜供血障碍,可引起便秘和胃炎等等。
B超对胆道结石,肝、脾、胰等实质器官的病变及腹水的诊断有 重要价值。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病特别是肝内血流动力学研究中 有重大作用,有助于原发性肝癌诊断;对腹腔内实质性肿块的位 置、性质、大小等的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3)CT与磁共振成像
对腹内脏器病变,尤其是肝、胆、胰占位性病变如肿瘤、结石、 囊肿、脓肿有重要诊断意义。对弥漫性病变如脂肪肝有较高的诊 断价值。
7.里急后重
表现为腹痛窘迫,时时欲便,肛门重坠,便出不爽,是直肠受刺 激的征象,见于局部炎症或肿瘤。中医认为是大肠湿热、脾气虚 弱和肠道气滞所致。
8.便秘
常见于患全身性疾病的身体虚弱、肠梗阻、不良排便习惯,以及 结肠、直肠、肛门疾病。中医认为与燥热内结、津液不足、情志 失和、气机郁滞以及气血不足等有关。
9.黄疸
各种原因造成血胆红素升高而出现巩膜、皮肤黄染,有溶血性、 肝细胞性和梗阻性之分。常见于肝炎、肝硬化、肝癌、胆道梗阻 和某些先天性疾病。中医认为多因感受外邪、饮食所伤、他病累 及、脾胃虚损导致湿浊阻滞中焦,胆液被阻,溢于肌肤而发病。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史、症状与体征可为消化系统疾病 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但其临床表现 常缺乏特异性,因此,确诊常有赖于 实验室检查。
3.内镜检查
包括胃镜、结肠镜和小肠镜等,可直接观察消化道内的各种病变,并 可收集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和局部用药,是消化系统疾病重要的检查 手段。近年来将内镜和超声检查结合而产生了超声内镜检查,除可直 接观察消化道内的各种病变外,还可了解黏膜下病变的深度、性质、 大小及周围情况。经纤维十二指肠镜将导管插入十二指肠乳头注射造 影剂,可作逆行胰胆管造影,对胰及胆道疾病的诊断有很高价值。腹 腔镜主要用于探查肝、脾、腹膜和胆囊的病变,对了解腹腔肿块的部 位、性质,确定腹水原因,特别是对肝胆疾病的诊断与鉴别帮助很大。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医认为脾胃同属中焦,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并腐熟水谷; 脾主升清,将水谷之精微输布全身,胃主降浊,将糟粕之物排 入肠道。二者一升一降,一纳一化,共同完成消化吸收功能, 以化生气血精微。同时肝胆与脾胃关系十分密切。肝主疏泄, 调畅气机,喜条达而恶抑郁,脾胃运化受纳功能有赖于肝气疏 泄。如肝气郁结不仅可以导致本身病变,还可横逆犯脾;脾虚 气血生化乏源,肝体失阴血濡养则引起虚阳浮亢。因此,它们 各自的功能及其关系失调,均可为病。
5.活组织检查和脱落细胞检查
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是鉴别良性与恶性肿瘤最可靠的方法,也是早 期肝硬化诊断的依据。胃肠道脱落细胞和腹水脱落细胞病理学检 查有助于发现肿瘤。
1.血液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反映有无贫血或感染。血清酶学和蛋白情况对肝病 的诊断十分重要。血淀粉酶的改变对胰腺炎诊断有意义。血清肿 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对消化道恶性肿瘤 诊断有辅助意义。
2.粪便检查
对肠道感染、消化道寄生虫有诊断价值。消化道出血可通过粪便 隐血试验发现。
【临床表现】
1.暧气
是指胃中浊气上逆,经食道从口排出的症状。提示胃腔内气体较 多或食管括约肌较松弛,可见于胃食管反流病,或胃、十二指肠、 胆道疾病。中医认为本症多因饮食停滞、情志不调、痰浊湿热、 脾胃亏虚等导致胃失和降而成。
2.食欲不振
多见于肝炎、胃肠道肿瘤、胰腺炎、胰腺癌以及功能性消化不良 等。中医认为多因外邪犯胃、饮食内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 所致。
【病因病理】
多种原因可导致消化系统疾病,目前已知的常见病因有感染、理 化因素、自身免疫、先天性发育异常或缺陷、外伤、精神因素、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还有一些迄今尚未明确的病因。就病理 学而言,主要有炎症、溃疡、肿瘤、血管病变和功能性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的中医病因主要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不遂、 脏腑失调及先天禀赋不足几类,病性不外虚实两端,虚为脾、胃、 肝之气血阴阳不足,实为寒凝、气滞、食积、湿困、血瘀等。
4.影像学检查
包括X线、超声波、磁共振成像等。
(1)X线检查
X线腹部平片对胃肠穿孤肠梗阻有重要意义。气专贝双重造影有 助于消化性溃疡或癌变的诊断。X线下胃排空试验有助于功能性 消化不良的诊断。X线尤其是静脉注射胆道造影剂对胆道结石、 肿瘤等胆道疾病有诊断价值,还能显示胆囊浓缩和排空功能。
(2)超声检查
3.恶心与呕吐
两者可单独发生,但在多数情况下常相继出现。最常见于胃炎、 胃癌、幽门痉挛与梗阻,肝、胆、胰腺病变也可引起。中医认为 多因外邪侵袭、饮食不节、饥饱失常、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使 胃气上逆而病。
4.呕血与便血
提示消化道或肝、胆、胰腺有出血,最常见于消化性溃疡、食管 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结肠癌或小肠血管 畸形等。中医认为多因肝火犯胃、胃热壅盛和气不摄血导致血溢 脉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