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遗传算法的风电场微观选址优化研究_严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all =
来自百度文库P( Vi ) ∑ i =1
( 11 )
显然, 若知道风场全年的风速和风向, 则可得到 风力发电场一年内的总发电量。
2
用遗传算法实现风机优化排布
全局最优化算法有很多种, 大体可分为确定型 算法和随机性算法两大类, 前者有二分搜索法、 区间 法、 分枝定界法和填充函数法等, 而后者有随机投 [13 ] 法、 粒子群法、 蚁群法和遗传算法等 , 其中遗传算 法是模拟达尔文的生物自然选择学说和自然界的生 物进化过程的一种自适应全局概率搜索算法, 其特 点在于覆盖面大, 利于全局择优, 具有很好的收敛 [14 ] 性, 且计算时间少、 鲁棒性高 。 本文采用遗传算 法对风电场内风机的排布进行优化, 使风电场的年 风能捕获量达到最大值。 1 ) 确定目标函数和各自变量的变化区间。 本 优化的目标 文希望得到风电场的全年最大发电量, 函数为风电场所有风机功率全年总和 , 即: max( f( x i , y i ) ) = max ( ∑ P all )
0 2, …, n; 使 Vi = Vi , 其中 i = 1 , 0 5 ) 重复步骤 1 4 , 直至所有的 V i 与 V i 之差均 在误差范围内, 则得到该时刻下风场内实际的风速
但是对于风机 T j 而言, 上游风机 T i 的风速又可 能受到更远处风机的影响, 如图 2 所示, 因此, 当进 入风场的风速 V w 一定时, 首先需要确定所有风机的 风速, 由于这些风机的风速在尾迹的影响下相互作 导致求解风速前必须确定相互之间尾迹影响区 用, 的关系, 计算较复杂, 所以本文采用迭代求解方法, 其计算流程如图 3 所示, 步骤如下: 1 ) 使初始时每台风机的风速均为进入风场风
{
0 < m <1 0 < n <1
( 3)
则, 风机 T2 在△ABC 中, 否则在△ABC 外。 流经风机后的速度 V down 可由 V up 计算而得, 即: V down = V up ( 1 - V def ) 后的速度损失率, 其表达式如式( 5 ) 1 - ( 1 - C T ) 0. 5 V def = ( 1 + κd l / R ) 2
3期

彦等: 基于遗传算法的风电场微观选址优化研究
527
风机间的距离不小于 4 倍的风机叶片直径。 尾迹损失是影响风场中风机布局设计的一个很 [10 ] 重要的因素 。当风场中的来风遇到风机时, 就会 , 在风机后产生一个呈圆锥状不断扩大的尾流 如图 1 所示。当风流经风机 T1 时, 会在其后的一段 距离 d 内形成一定的速度损失, 部分风的速度会由 初始风速 V up 降低为 V down , 图中的梯形区域 ABCD 即 为风机 T1 的尾迹影响区, 当风流出尾迹影响区后, 风速又会回升到初始速度 V up 。 当风向确定时, 并不 是所有风机都会受到上游风机的尾迹影响 , 因此, 判 断下游风机是否在上游风机的尾迹影响范围内就成 9]中, 为计算尾迹损失的前提条件。 在文献[ 推导 从而得到尾迹影响区 了线段 AD 和 BC 之间的夹角, 的范围。此种方法计算复杂, 且未考虑一个风机受 到多个风机影响时的情况, 而此时判断过程会更加 复杂, 因此本文提出直接判断计算点是否在四边形 内的方法来判断下游风机是否在上游风机的尾迹影 响范围内。
在风能的实际应用中, 首先应考虑风电场的选 址问题, 场址的选择对风能利用率和经济性起到至 关重要的作用。风电场选址分为宏观选址和微观选 址, 宏观选址遵循的原则是根据风能资源调查与分 区的结果, 选择最有利的场址, 以求增大风力发电机 [1 ] 组的输出, 提高供电的经济性、 稳定性和可靠性 ; 微观选址则是在宏观选址中选定的小区域内, 考虑 由风场环境引发的自然风的变化及由风力机自身所 确定如何排列布置风 引发的风扰动( 即尾流 ) 因素, 力发电机组, 使整个风力发电场年发电量最大, 从而 [2 ] 降低能源的生产成本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 此 外, 场地布局设计, 风电场地理环境的选择等也可纳 [3 ] 入微观选址的范畴 。 从现有文献来看, 国内在微观选址方面的研究 工作较国外有较大的差距。目前国内风电场的微观 选址工作大部分依靠 WAsP 和 WindFarmer 等商业 但这些软件在对我国风能资源的适应程度以 软件, [4 ] 及软件本身的智能性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 , 有必 要进行深入研究。 目前, 在国外已采用数学建模和 优化方法相结合的方法来对风电场微观选址进行优 [5 ] [6 ] 化, 例如 Grady S A 等 和 Mosetti G 等 将风场划 分成网格结构, 以风能和风机损失的加权和最小为
[9 ]
( 4) : ( 5)
V def — — —速率亏损, 式中, 其物理意义为风经过风机
CT — — —风 机 推 力 系 数; κ — — —尾 迹 传 播 常 数; 式中, dl — — —上风向的来流在风机后的跟随距离 。 假定 C T 和 κ 均为常数, 令 a = 1 - ( 1 - CT ) b = κ / R, 则式( 5 ) 可简化为: V def = 1 - V down a = V up ( 1 + bd1 )
图2 Fig. 2
多个风机相互作用的尾迹计算
Calculation of multi turbines wake interaction
在多 个 风 机 作 用 下, 风 机 Tj 实 际 入 口 速 度
528





34 卷

[9 ]

k
Vj =
V j, ∑ i i =1 k
4 ) 重复步骤 1 3 , 依次算出所有风机的新的风 0 0 速 Vi , 并与初始风速 V i 比较, 如果任意一个 V i 与 V i ( 9) 之差超过设定的计算误差 ε V , 即风速未收敛, 那么
第 34 卷
第3 期
2013 年 3 月





Vol. 34 ,No. 3
Mar. , 2013
ACTA ENERGIAE SOLARIS SINICA
0096 ( 2013 ) 03 0526 07 文章编号: 0254 -
基于遗传算法的风电场微观选址优化研究
严 彦,许 昌,刘德有,郑 源
( 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南京 210096 )
Year
( 12 )
而优化变量为每台风机的位置坐标 , 即 - r < xi < r i = 1, 2, …, n - r < yi < r
{
( 13 )
2 0. 5

( 6)
显然, 任意两风机 T i 和 T j 间的速率亏损 V def, i, j 为: V def, i, j = = a ( 1 + bd i, j)
2
a {1 + b [ ( x i - x j ) + ( y i - y j ) 2 ] 2 cosθ w } 2
2
1 1
( 7)

要: 提出考虑多个风机尾迹损失与叠加的风场风速计算方法, 以通过对风电场微观选址的优化来提高风能利
用率。在确定的风场条件下, 以风场全年总发电量最大为优化目标, 各风机位置坐标为优化变量, 采用遗传算法对 风电场微观选址进行优化 。计算结果表明, 所采用的优化算法与搜索法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但效率更高, 且结果与 结果显示, 风电场年发电量随风机数量增 常规的梅花型风场布置方式相近; 比较了风机数量对全年发电量的影响, 加逐渐升高, 但当风机数量增加至一定程度后, 由于风机间尾迹损失的影响, 年发电量的增加趋势变缓 。 研究结果 对风电场微观选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关键词: 风电场; 微观选址; 尾流损失; 年发电量; 遗传算法 中图分类号: TM614 文献标识码: A
d i, — —沿风向的两风机间的距离; θ W — — —风 式中, j— 向和两风机中心连线之间的夹角 。
图1 Fig. 1 尾迹损失模型 Wake loss model
在某些情况下, 下游风机可能受到上游多个风 机的影响, 如图 2 所示, 上游有 k 个风机影响下游的 若风机 T i 入口风速为 V i , 那么其造成风机 风机 T j , T j 的入口风速变为: V j, i = V i ( 1 - V def, i, j) i = 1, 2, …, n ( 8)
0 2, …, n; 速 Vw , 即 Vi = Vw , 其中 i = 1 , 2 ) 判断风机 T j 是否在风机 T i 的尾迹损失中,
分布, 如式( 10 ) :
P ( V ) = λV + η P rated
{
0
V < V cut-in V cut-in ≤V≤V rated V > V rated ( 10 )
0


目标, 应用遗传算法对风场进行微观选址; Lackner M A 等[7] 提 出 离 岸 风 机 布 局 的 优 化 框 架 ; Castro Mora J 等[8]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 应用遗传算 法进行微观选址, 但在风能损失中, 并未考虑尾迹损
[9 ] 失所带来的影响。 Kusiak Andrew 等 综合改进了
假设已知风机叶片半径为 R , 风机 T1 中心点坐 y1 ) , 标为( x1 , 风机尾迹影响距离为 d, 则梯形顶点坐 将 梯 形 ABCD 划 分 为 两 个 三 角 形, 即 标 可 确 定, △ABC 和 △ACD, 如 果 风 机 T2 的 中 心 点 坐 标 为 ( x2 , y2 ) , y2 ) 是 否 在 △ABC 或 则 只 要 判 断 点 ( x2 , △ACD 中即可判断出风机 T2 是否在风机 T1 的尾迹 影响范围内。 判断点是否在三角形内有很多种方法, 如射线 [12 ] 法和面积法等 , 但前者计算较复杂, 而后者由于 易造成误判, 本文采用几何 受计算机浮点运算影响, 解析 方 法。 以 风 机 T2 是 否 在 △ABC 为 例, 已知 △ABC 的坐标, 则风机 T2 中心点坐标可表示为:
分析了多个风机在给定 以上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 圆形风场中的排布情况, 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但在 处理尾流模型时, 其将风的边界进行反向延长, 从而 使尾迹损失模型假想为一圆锥, 通过比较圆锥顶角 和两风机与圆锥顶点连线的夹角的大小来判断下游 风机是否在上游风机的尾迹影响范围内, 判断过程 较复杂, 特别是当某个风机上游有沿风向排列有多 个风机时, 该模型无法计算这些风机对其的综合影 响。 针对这些问题, 本文采用一种新的尾迹损失判 断方法, 建立一个圆形风电场内的风机布局模型 , 并 利用遗传算法来对风电场中的风力机的排布位置进 行优化。
1
模型的建立
为了简化研究复杂性, 做如下合理假设: 1 ) 风
电场所需风机数目是确定的; 2 ) 同一风电场所使用 的风机类型相同具有相同的功率曲线 ; 3 ) 任意两个
0218 收稿日期: 2011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 973 ) 计划( 2010CB227102 ) 通讯作者: 许 昌( 1973 —) ,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可再生能源方面的研究。zhuifengxu@ 163. com
V cut-in — — —风机 起 动 风 速; V rated — — —额 定 风 速, 式中, — —常数。 η、 λ— 这样根据 1. 1 中所求解的风场每个风机风速分 布情况, 并结合式( 10 ) , 就可计算出风场在该时刻总 的输出功率, 即:
n
若在, 则用式( 4 ) 求出 V j, 若不在, 则使 V j, 这 i, i = Vw , 2, …, n, 里 i = 1, 且 i≠1 ; 3 ) 然后根据式( 9 ) 求出实际的 V j ;
[7 , 11 ]
x2 = x A + m( x B - x A ) + n ( x C - x A ) y2 = y A + m( y B - y A ) + n ( y C - y A )
( 1) ( 2)
y2 ) 已知, 由于风机 T2 坐标( x2 , 则根据式 ( 1 ) 和 式( 2 ) 可求解出 m 和 n, 如果 m 和 n 满足式( 3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