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论文-会计专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 xx xxxx x xx xxxx x xx x x x xxx xx xxxx x xx xxxx x xx x x x
毕
业
论
文
题目:关于会计真实性的思考
姓名:xxxxx
学号:xxxxxx
班级:xxxxxxxxxxx
系别:xxxxxxxxxxx
指导教师:xxxxxxxxxxxxxx
目录
1 会计信息失真概述--------------------------------------------------3
2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4 2·1会计人员素质不高-------------------------------------------------4 2·2领导成员素质不高,审计不规范-------------------------------------5 2·3注册会计师审核不合格---------------------------------------------5 2·4会计信息失真行为产生的外部动力-----------------------------------5 2·5法律环境不完善---------------------------------------------------5
3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6 3·1使企业决策者和企业投资者决策失误---------------------------------6 3·2容易造成不良影响,滋生贪污腐败现象-------------------------------6 3·3引发信任危机-----------------------------------------------------6 3·4假会计信息驱逐真会计信息-----------------------------------------7
4 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对策-------------------------------------------7 4·1建立健全教育机制--------------------------------------------------7 4·2加强企业内部监督--------------------------------------------------7 4·3完善法制建设,严格执法,加大执法力度------------------------------8 4·4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创建良好的经济环境----------------------------8
5 结论--------------------------------------------------------------8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
姜致文
(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39)
【摘要】:进入21世纪,对于我我国的会计工作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近年来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愈演愈烈。
一系列的会计造假事件给全球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会计信息失真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会计信息的质量是会计信息的价值所在,亦是会计工作的生命,会计信息失真就等于会计信息失去价值、会计工作就失去生命。
当前,我国会计工作信息失真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会计核算资料、成本费用、资产计价、税金核算、经营成果等方面的失真,并显现出涉及面大、范围广、参与人员复杂、形式多样、手段恶劣、危害严重、查处困难等特点。
会计信息失真会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和广大公众带来恶劣影响,给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机打危害。
必须加强法制建设,从改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入手,公正披露会计信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现状根源法制建设会计监督防范对策
引言
会计是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息影响着国家经济建设的正常发展,是国家和地方制定中长期发展计划和各项经济政策的依据。
因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至关重要,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强调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的重要性。
孔子曾在鲁国执政的大贵族季氏门下当一名仓库主管会计—委吏,精细于会计实务的孔子顿悟道:会计,“当而已矣!”会计要害工作系于“当”字,即应当,恰当,适当,正当。
然而在经济生活中,会计信息失真,造假事件却屡尽不鲜。
“琼民源”,“银广厦”等会计造假事件震撼了中国会计界,使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心受到重挫。
1、会计信息失真概述
会计信息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资金变动的财务信息,是记录会计核算过程和结果的重要载体,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评价经营业绩进行再生产或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提供者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不当,给其使用者提供虚假信息,不能真实反映客观经济活动,从而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不利的一种现象。
原始凭证失真;如虚开发票,主要指多开发票进行报销,提高费用,加大成本,以达到套取现金或骗税的目的;或通过与其他企业对开增值税发票、产品销售发票,虚拟销售业务,虚增收入和利润,以达到粉饰经营业绩的目的。
编制虚假预算;一是为了完成成本控制目标,人为按照分部分项工程将总成本分解,调整工作量、实物量、工程进度等,以使各项成本费用控制在开支标准和范围以内。
二是为了集团利益或一己之利,在预算上大做文章,造成企业的资产不实、经营成果虚假。
随意调整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方法;如原采用年限平均法,为了调节成本,而改为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将固定资产折旧作为利润的调节器。
存货计价不规范;是指存货取得和发出的计价不规范,如企业采用的存货计价方法不规范,企业通过调整计价方法以调高当期成本,降低利润等。
计提跌价准备具有随意性;计提跌价准备是为了更准确反映资产的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如期末对存货的账面成本和可变现净值进行比较,采用孰低原则,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
而可变现净值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进行预计,为了调节费用,计提的跌价准备往往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收入确认不规范;收入入账时间、金额确认不规范,不能在利润表上反映当期损益。
如为了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当产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尚未转移时,就确认为收入。
会计政策的变更处理方法不当;一是国家规定的会计政策已经发生变更,而企业仍沿用旧的会计政策;二是会计政策变更要求用追溯调整法,而企业为了达到少计成本费用等。
提供虚假会计报表,具体表现在撇开账簿;人为地调整报表数字,甚至编报两套报表,一套自用,一套对外提供,对外提供的报表提供的是虚假的会计信息,导致报表使用者不能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和根源
会计信息失真范围大而广。
按照财政部的统一部署,2001年3月~10月期间,重庆市开展了会计信息质量大检查,全市共重点检查了383户单位,其中多数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违法违纪问题,共查处违纪金额87.835万元。
会计信息失真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
据上海财经大学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由上市公司会计师做假账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几乎是绝对的,有88%的调查对象认为多数上市公司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另一份《中国股市投资价值》报告声称,如果真把上市公司造假的案件彻底查一遍,茫茫股市将找不到几张真实面孔。
会计信息失真导致面临前所未有的会计信用危机。
近年出现的“郑百文”、“银广夏”等一系列上市公司造假事件,导致股市进一步重挫,广大股民投资信心严重受挫,银行的呆账坏账增加,这就是会计信息失真所带来的会计信用危机,它给国民经济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
朱镕基总理在视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时题词“不做假帐”,一方面表明国家领导对会计工作的重视,另一方面表明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
据《经济日报》报道,全国80%以上的中国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就更为严重。
我国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5%以上,所以导致会计信息现象犹为严重。
1.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和提供者,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保证其质量的第一道防线。
所以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所提供的产品—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人员业务的熟练程度高、专业知识丰富扎实,就能为企业的所有者、主管经营者和债权人提供有用的信息;反之,如果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差,就难以处理比较复杂的会计业务。
然而,目前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知识素质不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业务素质不高、法律素质不高。
据调查,1200多万从业人员中受过大专教育以上教育的不足15%,[2]还存在着任人唯亲的现象,会计后续教育普及情况也不是很理想。
这使得许多会计人员只能应付较简单的会计业务,对复杂的业务很难较好地处理。
另一方面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坚持原则、敢于同违法乱纪作斗争的少。
相反,对违规违纪熟视无睹的多,有的甚至利用其专业知识主动出谋划策,为了小集团的利益而不惜损害国家的利益。
在那些低学历上岗甚至是无证上岗的会计人员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懂经济法等会计相关法律的“法盲”;在业务素质较好的会计人员中也存在知法犯法的情况。
另外,从会计人员从业环境
来看,会计人员的独立性不强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会计人员的工资、前途完全掌握在企业经营者手中,坚持原则的会计人员权利得不到保障,会计信息的直接操作人员的素质不高,直接决定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存在,因而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成为迫切解决的问题。
2.领导成员素质不高,审计不规范
虽然《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是第一负责人。
但一些人出于种种目的如为了筹资,财务状况不佳的上市公司往往通过粉饰其财务报表来骗取资金,地方企业为了骗取政府支持也会夸大企业的业绩;意图偷税漏税,粉饰财务报表,通过过多提取折旧或公积金等方式少交税,从而或得更多收入。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单位领导指使会计作假,甚至强令会计人员作假。
审计时有些审计人员对被查会计信息了解不完全,或者自身会计知识不丰富,以至于有时候最重要的东西反而没有检查,或者检查不出错误。
同时,抽查比例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审计的不合格,有些企业的业务量相当的大,因而在被审计时企业的会计信息只有很少的比例能被检查到,所以被检查到错误信息的几率是很小的。
在现实业务中,都是采用随机抽查法对会计信息进行审计,而抽样调查法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从而导致检查到会计不合格信息具有机遇性。
3.注册会计师审核不合格
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的审核是会计信息与信息使用者见面的必经步骤,同时也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最后关卡。
一般而言,经过注册会计师审核并确认无误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使用者在使用时都不会怀疑。
然而近年来,注册会计师舞弊行为也越来越多,使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心遭受打击。
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最后一道关卡也发挥不了本质作用,这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般而言,会计信息带来的经济损失很严重,在短时间内都很难弥补,同时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困惑和担忧在短期内也很难从阴影中摆脱出来,这就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带来了隐患和危害。
4.会计信息失真行为产生的外部动力
压力是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行为产生的外部动力。
上市公司会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其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来源于压力。
压力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经济压力和工作压力。
其中,经济压力是指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达到特定的经济目的,或是为了掩盖某些经济事实而制造虚假会计信息,如有的上市公司为保名、得利、为不被摘牌或是为偷税而造假等等;工作压力则是指企业经营管理者害怕失去工作,或是怕提升受阻等,因而采取造假的方式虚构交易而人为改变企业对外的盈利报告,以骗取荣誉。
经济压力多产生于企业的外部,如股东对企业业绩要求及投资回报的压力、同行之间的比较压力等;而工作压力一般源于企业股东或企业内部,如董事会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考核,企业内部的晋升及薪酬制度等。
压力会促使企业经营者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来应付考核或者从公司的资产中进行隐蔽的补偿。
5.法律环境不完善
虚假会计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定时期的法律环境,会计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有其自身的工作规律,要受到法律制度的制约,否则不法分子会趁机钻法律空子,制造虚假信息。
政府管理部门观念和管理上的错位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一些地方政府或上级部门为了出政绩,盲目下达经济增长指标,如产值、GDP等,以这些指标对单位负责人进行考核,而且只看数据不看实际,从而使单位不得不编制虚假的会计信息。
另一方面一些企业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有意或无意的提供虚假会计信息,都会给使用者带来危害。
同时,执法力度不够,没有形成“造假犯法”的法制环境,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所得比付
出多,提供者觉得是值得的。
3、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1.使企业决策者和企业投资者决策失误
假如企业的会计信息是虚假的,那么对于企业的决策者来说,无法掌握实际情况,从而在做决策时以错误信息为依据,造成决策的失误,给企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潜在的危机,严重影响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等群体的经济利益,最终损害国家利益。
同时,投资者利用企业提供的虚假会计信息,对经济动态进行分析,对依据虚假信息分析出的有潜力的企业进行投资,从而导致决策失误,造成经济损失。
2.容易造成不良影响,滋生贪污腐败现象
会计信息失真对投资者、债权人的预测和决策起着误导作用,使其利益受损,必然引起纠纷不断,影响社会稳定。
同时,虚伪的会计信息还成为某些人骗取“乌纱帽”的资本,也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为经济犯罪活动开了方便之门,滋长了浮夸之风和腐败现象,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并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会计信息失真已是会计界乃至整个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公害。
3.引发信任危机
由于企业经营者的舞弊和会计从业人员的造假账造成企业破产倒闭,使得投资者和债权人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人们对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产生了很大的怀疑,从而引发了对会计信息的信任危机。
如证券市场上的“红光实业”和“琼民源”“银广厦”到近期的“德隆系崩盘”,会计信息失真的阴影一直笼罩着证券市场,挥之不去。
上海财经大学曾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几乎所有被调查者都认为上市公司存在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18.75%的调查对象认为,多数公司的多数项目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现象,68.75%的调查对象认为多数公司的个别项目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两项合计,有88%的调查对象认为多数上市公司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现在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不信任感急剧上升,市场筹资功能受到严重挑战。
由于缺乏良好的公众对会计信息的信任,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发展都将面临严重困难。
4.假会计信息驱逐真会计信息
某些企业的经营者为了避免它经营的企业被兼并以致自身被淘汰而寻机粉饰财务报表,达到夸大经营业绩的效果。
这样一来,就会造成所有企业的平均业绩虚假上浮,从而使得会计信息质量下降。
原本经营业绩良好且提供真实会计信息的企业经营者,其账面业绩很可能低于平均业绩而遭到出局,而经营业绩差但经粉饰过的会计信息的企业经营者,其表面业绩很可能高于平均业绩而得以生存。
因而提供真实会计信息的企业也会为了生存需要而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这样就产生了连锁反应,从而出现了假会计信息驱逐真会计信息的现象。
少数会计人员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资料,降低了会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影响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极大地破坏了会计队伍良好形象。
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种会计人员都不太可靠的印象,给会计工作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4、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对策
要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就必须找出根源所在,只有找出根源所在才好“对症下药”。
根据我们分析的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防范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防范会计信息失真,首先从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企业内部做起,企业内部是会计信息的源泉,企业内部又要从以下方面管理。
1.建立健全教育机制
宣传和教育在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如果每个会计人员都有一定的会计综合素质、业务素质,在自己的工作中,恪守职业精神和政治觉悟,自觉维护自己工作的客观性、公正性,不屈从不迎合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同时严于律己,不以自己的职业之便,自己谋取利益,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遏制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
当然业务素质是根本,为适应新形势下对会计信息发展的要求,对会计人员应有年度后续教育的强制规定,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记录可以用作用人单位录用会计人员及会计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
同时,企业不能只一味的强调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应经常针对他们的思想进行培训,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规范,使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让会计人员时刻谨记道德素质的提高是工作的关键,同时要经常让他们接触一些会计正反方面的案例,使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做彻底的认识。
在职业道德建设中,制定行业性的职业道德规范并认真贯彻落实,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素质高、职业责任感强的会计队伍。
企业不仅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同时还要加强对领导人员的再教育。
会计人员作假,有很大的几率是领导指使的,因而加强领导的道德教育越来越重要。
应通过教育与宣传使领导人员认识到国家的利益大于个人利益,不能为了个人或单个企业利益而损害整个国家的利益。
企业应实现普通工作人员和领导互相监督的工作体系,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2.加强企业内部监督
各单位应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应根据法律法规的统一规定,按照会计准则,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机构内部应当建立稽核制度等,以便会计人员遵照执行,减少漏洞。
如实际工作中的“钱账分管”原则,不相容的职务必须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原则。
又如企业必须做到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规范单位会计行为,在企业所有资产中,现金的流动性最强,它是所有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掌握了现金就等于占有了财富,所以现金的诱惑力最大。
在单位的会计工作中,出纳直接接触现金业务,根据复式记帐规则,每发生一笔货币资金收付款业务,必然会引起收入、支出、费用或债权债务等帐簿记录的变化。
如果把这些业务统统交由出纳人员一人办理,就会造成既管钱又管帐,失去监控,给贪污舞弊行为大开方便之门。
同样道理,如果稽核、内部档案保管工作由出纳人员经管,也难以防范利用抽换单据、涂改记录等手段进行舞弊的行为。
因此,对出纳岗位的牵制非常重要。
鉴于此,《会计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
”对出纳的牵制专门作了规定。
当然,出纳人员不是完全不能记帐,只要所记的帐不是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等直接与单位资金收支增减往来有关的帐目,可以承担一部分记帐工作的,如有些单位,出纳人员业务不多,就可以兼记固定资产明细帐,这是可以的。
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3.完善法制建设,严格执法,加大执法力度
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健全和完善财务会计法规和其他相关法规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通过法律手段强化管理者的公开信息的法律责任,制定有关信息质量管理手段,使财务会计法规和其他法规尽可能的全面配套,具体及时并可操作性,弥补会计法规的漏洞。
同时需要完善立法,国家要尽快制定会计法实施细则,还要制定会计质量的管理法规,对其管理方法管理人员的责任和权利以及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人员的处罚措施
做出明确的规定,为加强会计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完善法制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大对违反会计法规者的执法力度,要加强会计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法律责任,既要加大行政和刑事处罚力度,又要加大民事赔偿力度,不仅对违规企业实行制裁,而且要追究自然人的刑事和民事责任,充分发挥法律对造假行为的震慑作用。
对于违反会计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严肃处理,强迫那些被利益熏心,以身试法,为了个人利益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的人反省和收敛自己的行为。
使会计信息在法律的维护下恢复其本身的面貌,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出现。
4.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创建良好的经济环境
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政府对企业的经营情况不能过多干涉,留给企业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和自由活动空间。
建立一套全面、完善的考察指标体系,从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等方面因素综合考虑,不应单单只看企业盈利多少来评价经营者的业绩。
另外,政府必须转变职能,更新观念,加强自律,树立服务意识,倡导勤政廉洁的工作作风,坚决打击损害国家利益的腐败行为,净化社会环境,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持续的信息公开制度有利于消除会计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抑制内幕交易和欺诈行为,实现会计信息的透明和规范。
但是,目前在会计信息提供者缺乏自律的情况下,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只有在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下才能保证实现。
对公司事前事中事后的会计信息一定要进行严格审查,发现有欺诈行为者,要依法进行严惩。
尽早引入民事赔偿制度,如:对于上市公司,对发布虚假信息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应由上市公司予以经济补偿。
另一方面,为了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要从制度上规定它们加大信息披露的频率,例如采取季报披露制度等。
信息披露的内容也应该加以改进,建议增加一些能够反映企业真实盈利情况的内容。
例如,在披露的年报中增加当年职工的工资总额及年平均工资额、工资的按时发放情况;税务机关出具的表明公司当年实际缴纳所得税的证明;主办银行出具的表明该公司业务往来的现金流量证明等,这样就可以对会计信息提供者进行督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结论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在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原因及危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状,提出具体的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办法。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得到规范,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得到规范,才能合理保障会计信息使用者如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等的利益,才能确保国家利益不受损失,促进经济的正常发展。
因此,会计从业人员及企业领导人员应正确完整认识会计信息真实性,了解会计信息失真对经济及国家的危害,树立正确的观念,从长远的观点来考虑自己及国家的利益。
同时,社会监督也应发挥应有的作用,共同创造良好的社会法律环境,从根本上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参考资料
[1] 刘峰.制度安排与会计信息质量.会计研究,2001,(7)
[2] 陈信元.我国会计信息环境的初步分析.会计研究,2000,(8)
[3] 邓永平邓永勤.会计信息失真及其治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4] 陈淑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治理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5] 王革等.假帐甄别与会计信息失真风险防范全书.中国物价出版社,1999
[6] 王会金等.会计信息失真与假帐鉴别.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