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学习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学习体会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我校已经实施几年有余,做为一线教师,做为实践者,这一模式已经深入人心,深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系统学习之后,我体会颇深。
1、用“问题串”引发学生多维思考。
数学概念教学重在理解,在吃透概念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指导性“问题串”,可以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多角度地思考、研究概念,达到深刻理解知识的目的。
如,许**老师《长方体的认识》在教学“面”时,先提示学生从数量、形状、大小三个方面进行交流,汇报时,让学生详细的说一说是“哪6个面,你是怎么数的”,用上方位词上下,前后,左右,在汇报形状时,提示能不能用上两个词来描述“一般情况、特殊情况”在汇报大小时,相对的面完全相同,你能具体一些吗?哪些是相对的面,你是怎么知道相对的面是完全相同的呢,你是怎么验证的,长方体最多有几个面完全相同。知识点比较多,不能用大问题说不清,说不细,通过这一串问题,把每个知识点都清楚明白的认识清楚。
通过许老师的案例,我们可以感到,当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无法达到对知识深刻理解的时候,我们所设计的“问题串”,就好像是促使学生能力提升的级级阶梯,让学生对每个知识点都能认识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2、利用核心提问,深化数学思考。
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核心问题很关键。核心提问能给学生的思考带来动力,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逐步深入与细化,能引导学生有序思考,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在执教《圆的认识》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我们以前在研究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特征时,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研究的?
生:从边或者从角的角度来研究,如长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那么我们今天来研究圆的特征,从边和角两个方面看,圆有哪些特征?
生:圆没有角,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的边是直的,是线段,而圆的边是弯的,就1条且首尾相连。
在上述的片段中,提出了“从边和角两个方面看,圆有哪些特征?”这个核心问题,为学生的思考指明了方向,学生很自燃地从边和角去思考圆与以前所学图形的区别。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辩证统一、有限与无线、量变与质变等思想就这样“润物细无声”地渗入学生心田。因此,要想在课堂上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就要在课前好好钻研教材,课堂上才能运用自如,从而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3、细化问题,扩大参与面。
教师在课堂上关于问题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状态。对于这一点,我的感受很深,记得在《三角形特性》一课磨课的前后,学生的学习状态完全不同,此前,由于问题的设计较大,对学生来说存
在一定的思维的落差,表现在课堂上,学生有时不知道该怎样回答,试讲下来,课堂气氛是沉闷的,之后,在将问题细化之后,学生跃跃欲试高高举着的双手,让我真正地尝到了有效的问题设计所带来的充实的课堂。
如在“画一画”环节,目的是形成三角形的概念,突出“三条线段”和“围成”两个词的重要作用,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1)同学们已经会找,会摸,那你们会画吗?请你在本上画一个三角形。(这时的学生是无意识的)(2)画完的同学看看同桌是否规范,给他指出来。(学生在互查指正中,感受规范的画法)(3)画一个规范的三角形,注意什么?(用语言描述,形成直观的整体的认识)。接下来如何把学生的感受形成规范的数学语言呢,通过细化的问题,逐步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1)三条直的线段怎样画,就一定能画出三角形,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组成、连起来、围成)(2)究竟哪个词概括地的最准确,如果按这个词所画出的图形可能是其他的图形说明概括不够准确,请四人小组合作画一画。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用自己所画的反例验证了“组成”的不准确,反衬了“围成”的重要性和唯一性。(3)随后教师出示了自己所画的一些这样的例子,提出问题:有办法将这些不是三角形的图形变成三角形吗?很好的强化了“围成”。
由于我们对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都是深思熟虑,做到了尽可能的细致,因此,学生所走的每一步都是踏实的,思维是连贯有序的,课堂问题设计得越是精巧,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越高,思维就越活跃,视野就越开阔,探索也必将会更加深入有效。
4、抓住关键词,惜字如金。
前面的三点都突出的是问题的有效性,而在问题设计时还要注重语言的精炼和准确。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李**老师的《质数合数》一课,问题设计语言精炼,直入概念的本质,真的是字字如金啊。
如,在理解质数时,“你觉得质数概念中哪两个词比较重要”,在学生汇报找到的合数时,师提出:很遗憾,没有用到关键字的方法,现在能补充说明关键字是什么吗?接着让学生说“8为什么是合数”时,引导“是不是把需要把所有的因数都找出来?”渗透了找合数的快速的方法。通过反馈逐步熟悉掌握找质数合数的方法后,师又提出“概念里哪几个字是判断时的重要依据,整理出来”,抓住关键词“除了还有”“只有两个”,让学生跟语文造句那样去描述概念。
整个问题的设计指向都很明确,都是围绕关键词,分析概念,形成判断的方法,另外,在本课的反馈中,教师组织学生快速的说,准确地说,互相说,四人交流合作,反馈练习的每个小题目标都非常明确,逐步渗透补充完善知识。这节课的成功,给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抓住关键词设计问题,组织学生方式多样,反馈中目标明确层层推进,三者相辅相成,使整节课自然流畅。
5、逐步引导,规范完善概念。
我觉得在这一点上,体现得较为突出的是马**老师《加法结合律》一课,针对加法结合律概念的形成,面对学生不完整的回答,教师表现的很沉稳,第一个学生回答完后,规范“和不变”,第二个学生说完后,规范“或者”一词,第三个回答完后,引导“什么情况或者什么情况
和不变”,最后再让大家完整的说形成完整的概念,一点一点渗透,逐步引导规范,靠近概念。加强同桌间的互查,互说,频繁互动,扩大正确面。
以上是针对概念课教学时,如何设计有效的提问,不同的课型问题呈现的形式也是不同的,不一定非要用“口头的形式”表达,如计算课,或是规律性比较明确比较简单的课,完全可以将口头的问题转化为“文本的形式”,也就是导学案。
总之,优化课堂提问内容与方式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提问应结合教学目标,联系学生实际,将提问的方式科学化,艺术化,让教师的问题成为学生思维的起点,以问题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