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期末试卷(A2018)

《计算机组成原理期末试卷(A2018)
《计算机组成原理期末试卷(A2018)

《计算机组成原理》期末考试试卷(A)

姓名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现代计算机的运算器一般通过总线结构来组织,在下面的总线结构运算器中,单总线结构的操作速度最慢,而()的操作速度最快。

A.双总线结构B.多总线结构

C.单总线结构D.三总线结构

2、微型计算机的分类通常以微处理器的()来划分。

A.芯片名B.寄存器数目

C.字长D.规格

3、将有关数据加以分类、统计、分析,以取得有价值的信息,我们称其为()。A.数据处理B.辅助设计

C.实时控制D.数值计算

4、虚拟存储器是建立在多层次存储结构上,用来解决()的问题。

A.存储B.外存

C.主存容量不足D.外存容量不足

5、微程序放在()中。

A.RAM B.控制存储器

C.指令寄存器D.内存储器

6、冯.诺依曼机工作方式的基本特点是()

A.按地址访问并顺序执行指令B.堆栈操作

C.选择存储器地址D.按寄存器方式工作

7、D/A转换器是()

A.把计算机输出的模拟量转为数字量

B.把模拟量转为数字量,把数字量输入到计算机

C.把数字量转为模拟量,把转化结果输入到计算机

把计算机输出的数字量转为模拟量

8、ALU属于()部件。

A.运算器B.控制器

C.存储器D.寄存器

9、向右规格化的规则为:尾数(),阶码()。

A.右移1位,加1 B.左移1位,加1

C.右移1位,减1 D.左移1位,减1

10、内存若为16MB,则表示其容量为()KB。

A.16 B.1024

C.16000 D.163849、

二、改错题(针对各小题的题意,改正其结论中错误或补充其不足。每小题2分,共10分)

1、程序计数器PC用来指示从外存中取指令。

2、加法器是构成运算器的基本部件,为提高运算速度,运算器一般采用串行加法器。

3、为了保证中断服务程序执行完毕以后,能正确返回到被中断的断点继续执行程序,不用

进行现场保护操作。

4、所有的数据传输方式都必须由CPU控制实现。

5、动态RAM和静态RAM都不是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溢出

2、Cache

3、RISC

4、存取周期

5、规格化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试比较基址寻址和变址寻址。

2、简述主存和辅存的区别。

3、什么是指令周期、机器周期和时钟周期?三者有何关系?

4、DMA方式有何特点?什么样的I/O设备与主机交换信息时采用DMA方式?举例说明。

五、计算题(10分)

设机器字长为8位(含1位符号位),用补码运算规则计算:

A=11/64,B=-15/32,求A+B

六、设计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已知指令字长为16位,每个地址码为4位,采用扩展操作码的方式,设计15条三地址

指令、15条二地址指令、15条一地址指令、16条零地址指令,请写出该指令系统的操作码的设计方案。

2、机有五个中断源L0、L1、L2、L

3、L4,按中断响应的优先次序由高向低排序为L0→L1

→L2→L3→L4,现要求中断处理次序为L1→L4→L0→L3→L2,根据下示格式,请写出各

计算机组成原理练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对存储器的要求是速度快,_容量大_____,_价位低_____。为了解决这方面的矛盾,计算机采用多级存储体系结构。 2.指令系统是表征一台计算机__性能__的重要因素,它的____格式__和___功能___不仅直接影响到机器的硬件结构而且也影响到系统软件。 3.CPU中至少有如下六类寄存器__指令____寄存器,__程序_计数器,_地址__寄存器,通用寄存器,状态条件寄存器,缓冲寄存器。 4.完成一条指令一般分为取指周期和执行周期,前者完成取指令和分析指令操作,后者完成执行指令操作。 5.常见的数据传送类指令的功能可实现寄存器和寄存器之间,或寄存器和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传送。 6.微指令格式可分为垂直型和水平型两类,其中垂直型微指令用较长的微程序结构换取较短的微指令结构。 7.对于一条隐含寻址的算术运算指令,其指令字中不明确给出操作数的地址,其中一个操作数通常隐含在累加器中 8.设浮点数阶码为8位(含1位阶符),尾数为24位(含1位数符),则32位二进制补码浮点规格化数对应的十进制真值范围是:最大正数为 2^127(1-2^-23) ,最小正数为 2^-129 ,最大负数为 2^-128(-2^-1-2^-23) ,最小负数为 -2^127 。 9.某小数定点机,字长8位(含1位符号位),当机器数分别采用原码、补码和反码时,其对应的真值范围分别是 -127/128 ~+127/128 -1 ~+127/128 -127/128 ~+127/128 (均用十进制表示)。 10.在DMA方式中,CPU和DMA控制器通常采用三种方法来分时使用主存,它们是停止CPU访问主存、周期挪用和DMA和CPU交替访问主存。 11.设 n = 8 (不包括符号位),则原码一位乘需做 8 次移位和最多 8 次加法,补码Booth算法需做 8 次移位和最多 9 次加法。 12.设浮点数阶码为8位(含1位阶符),尾数为24位(含1位数符),则32位二进制补码浮点规格化数对应的十进制真值范围是:最大正数为,最小正数为,最大负数为,最小负数为。 13.一个总线传输周期包括申请分配阶段、寻址阶段、传输阶段和结束阶段四个阶段。 14.CPU采用同步控制方式时,控制器使用机器周期和节拍组成的多极时序系统。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题

一.这是一个判断某一年是否为润年的程序,运行可执行程序Ifleap.exe后,输入具体的年份,可输出是本年是否为闰年的提示信息。 DATA SEGMENT ;定义数据段 INFON DB 0DH,0AH,'PLEASE INPUT A YEAR: $' Y DB 0DH,0AH,'THIS IS A LEAP YEAR! $' N DB 0DH,0AH,'THIS IS NOT A LEAP YEAR! $' W DW 0 BUF DB 8 DB ? DB 8 DUP(?) DATA ENDS STACK SEGMENT STACK DB 200 DUP(0) STACK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DS:DATA,SS:STACK,CS:CODE START:MOV AX,DATA MOV DS,AX LEA DX,INFON ;在屏幕上显示提示信息 MOV AH,9 INT 21H LEA DX,BUF ;从键盘输入年份字符串 MOV AH,10 INT 21H MOV CL, [BUF+1] LEA DI,BUF+2 CALL DATACATE CALL IFYEARS JC A1 LEA DX,N MOV AH,9 INT 21H

JMP EXIT A1: LEA DX,Y MOV AH,9 INT 21H EXIT: MOV AH,4CH INT 21H 二.这是一个显示系统日期和时间的程序,运行时,在出现的提示信息中输入大写字母“D”,可显示系统当前日期;输入大写字母“T”,可显示系统当前时间;输入大写字母“Q”,可结束程序。 DATACATE PROC NEAR; PUSH CX; DEC CX LEA SI,BUF+2 TT1: INC SI LOOP TT1 ;LEA SI,CX[DI] POP CX MOV DH,30H MOV BL,10 MOV AX,1 L1: PUSH AX SUB BYTE PTR [SI],DH MUL BYTE PTR [SI] ADD W,AX POP AX MUL BL DEC SI LOOP L1 RET DATACATE ENDP

计算机组成原理选择题及答案

1. 冯·诺依曼计算机中指令和数据均以二进制形式存放在存储器中,CPU区分它们的依据是() A. 指令操作码的译码结果 B. 指令和数据的寻址方式 C. 指令周期的不同阶段 D. 指令和数据所在的存储单元 答案为:C 2. 假定变量i,f,d数据类型分别为int, float, double(int用补码表示,float和double用IEEE754单精度和双精度浮点数据格式表示),已知i=785,f=1.5678e3 ,d=1.5e100,若在32位机器中执行下列关系表达式,则结果为真的是() (I) i==(int)(float)i (II)f==(float)(int)f (III)f==(float)(double)f (IV)(d+f)-d==f A. 仅I和II B. 仅I和III C. 仅II和III D. 仅III和IV 答案B 3.一个C语言程序在一台32位机器上运行。程序中定义了三个变量x,y和z,其中x和z 是int型,y为short型。当x=127,y=-9时,执行赋值语句z=x+y 后,x、y和z的值分别是: A x=0000007FH , y=FFF9H , z=00000076H B x=0000007FH , y=FFF9H , z=FFFF0076H C x=0000007FH , y=FFF7H , z=FFFF0076H D x=0000007FH , y=FFF7H , z=00000076H 答案D 4. 某计算机主存容量为64KB,其中ROM区为4KB,其余为RAM区,按字节编址,现要用2K×8位的ROM芯片和4K×4位的RAM芯片来设计该存储 器,则需要上述规格的ROM芯片数和RAM芯片数分别是() A . 1、15 B . 2、15 C . 1、30 D . 2、30 答案D 5. 假定用若干个2K×4位芯片组成一个8K×8位的存储器,则地址0B1FH所在芯片的最小地址是() A. 0000H B. 0600H C. 0700H D. 0800H 答案D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 一、8 位算术逻辑运算 8 位算术逻辑运算实验目的 1、掌握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组成原理。 2、验证算术逻辑运算功能发生器74LS181的组合功能。 8 位算术逻辑运算实验内容 1、实验原理 实验中所用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如图3-1所示。其中运算器由两片74LS181以并/串形成8位字长的ALU构成。运算器的输出经过一个三态门74LS245(U33)到ALUO1插座,实验时用8芯排线和内部数据总线BUSD0~D7插座BUS1~6中的任一个相连,内部数据总线通过LZD0~LZD7显示灯显示;运算器的两个数据输入端分别由二个锁存器74LS273(U29、U30)锁存,两个锁存器的输入并联后连至插座ALUBUS,实验时通过8芯排线连至外部数据总线EXD0~D7插座EXJ1~EXJ3中的任一个;参与运算的数据来自于8位数据开并KD0~KD7,并经过一三态门74LS245(U51)直接连至外部数据总线EXD0~EXD7,通过数据开关输入的数据由LD0~LD7显示。 图中算术逻辑运算功能发生器74LS181(U31、U32)的功能控制信号S3、S2、S1、S0、CN、M并行相连后连至SJ2插座,实验时通过6芯排线连至6位功能开关插座UJ2,以手动方式用二进制开关S3、S2、S1、S0、CN、M来模拟74LS181(U31、U32)的功能控制信号S3、S2、S1、S0、CN、M;其它电平控制信号LDDR1、LDDR2、ALUB`、SWB`以手动方式用二进制开关LDDR1、LDDR2、ALUB、SWB来模拟,这几个信号有自动和手动两种方式产生,通过跳线器切换,其中ALUB`、SWB`为低电平有效,LDDR1、LDDR2为高电平有效。 另有信号T4为脉冲信号,在手动方式下进行实验时,只需将跳线器J23上T4与手动脉冲发生开关的输出端SD相连,按动手动脉冲开关,即可获得实验所需的单脉冲。 2、实验接线 本实验用到4个主要模块:⑴低8位运算器模块,⑵数据输入并显示模块,⑶数据总线显示模块,⑷功能开关模块(借用微地址输入模块)。

《计算机组成原理》自测题3

1 电子科技大学网络教育考卷(B 卷) (20 年至20 学年度第 学期) 考试时间 年 月 日(120分钟) 课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 教师签名_____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 按时序控制方式划分,可将总线分为( )。 ① 并行总线与串行总线 ② 同步总线与异步总线 ③ 内总线与外总线 ④ 高速总线与低速总线 2. 在补码除法中,上商规则是( )。 ①余数为正商1 ②余数与除数同号商1 ③够减商1 ④余数大于除数商1 3. 半导体存储器常采用( )。 ①直接存取方式 ②顺序存取方式 ③半顺序存取方式 ④随机存取方式 4. 在中断传送中,总线控制权由( )掌握。 ① CPU ②总线控制器 ③外部设备 ④ DMA 控制器 5. 同步控制方式在实际应用中所表现的主要特点是( )。 ①指令周期长度固定 ②工作周期长度固定 ③总线周期长度固定 ④时钟周期长度固定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下列说法有的正确,有的错误,请作出正/误判断,并将判断结果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一段微程序解释执行一条机器指令。 ( ) 2. DMA 方式不具有随机性。 ( ) 3. 扩展同步总线允许总线周期长度可变。 ( ) 4. 串行总线适用于CPU 内总线。 ( ) 5. 显示器的缓冲存储器VRAM 用来存放字符的点阵代码。 ( )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 在系统总线中,什么情况下适宜采用同步控制方式?什么情况下适宜采用异步控制方式? 2. 在程序执行过程中,CPU 何时响应中断请求?何时响应DMA 请求? 3. 什么是中断方式?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 存储器直接寻址方式和寄存器直接寻址方式有何不同? 5. 组合逻辑控制方式有什么优缺点?主要适用于哪些场合? 6. 磁带采取何种存取方式?磁盘又采取何种存取方式?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班号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教学中心_________________ …………………… …… … … … … …密………………… …… … … … … ……封……………… …… … … …线… … … …… … … ……………………

计算机组成原理选择题200道

【选择题200道】 1. 计算机系统中的存贮器系统是指__D____。 A RAM存贮器 B ROM存贮器 C 主存贮器 D cache、主存贮器和外存贮器 2. 某机字长32位,其中1位符号位,31位表示尾数。若用定点小数表示,则最大正小 数为___ B __ 。 -32 -31 -32 -31 A+( 1 - 2 ) B + (1 - 2 ) C 2 D 2 3. 算术/ 逻辑运算单元74181ALU可完成_C ________ 。 A 16种算术运算功能 B 16种逻辑运算功能 C 16种算术运算功能和16种逻辑运算功能 D 4位乘法运算和除法运算功能 4. 存储单元是指_B ______ 。 A 存放一个二进制信息位的存贮元 B 存放一个机器字的所有存贮元集合 C 存放一个字节的所有存贮元集合 D 存放两个字节的所有存贮元集合; 5. 相联存贮器是按—C―行寻址的存贮器。 A 地址方式 B 堆栈方式 C 内容指定方 式 D 地址方式与堆栈方式 6. 变址寻址方式中,操作数的有效地址等于_C _____ 。 A 基值寄存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位移量) B 堆栈指示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位移量) C 变址寄存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位移量) D 程序记数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位移量) 7. 以下叙述中正确描述的句子是:__AD ___ 。 A 同一个CPU周期中,可以并行执行的微操作叫相容性微操作 B 同一个CPU周期中,不可以并行执行的微操作叫相容性微操作 C 同一个CPU周期中,可以并行执行的微操作叫相斥性微操作 D 同一个CPU周期中,不可以并行执行的微操作叫相斥性微操作 & 计算机使用总线结构的主要优点是便于实现积木化,同时_C_____ 。

计算机组成原理上机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组成原理上机实验 班级1237-小 姓名 学号 时间2014年5月 成绩

实验一基本运算器实验 1.实验目的 (1)了解运算器的组成原理 (2)掌握运算器的工作原理 2.实验内容 输入数据,根据运算器逻辑功能表1-1进行逻辑、移位、算术运算,将运算结果填入表1-2。 表 1-1运算器逻辑功能表 运算类 A B S3 S2 S1 S0 CN 结果 逻辑运算65 A7 0 0 0 0 X F=( 65 ) FC=( ) FZ=( ) 65 A7 0 0 0 1 X F=( A7 ) FC=( ) FZ=( ) 0 0 1 0 X F=( ) FC=( ) FZ=( ) 0 0 1 1 X F=( ) FC=( ) FZ=( ) 0 1 0 0 X F=( ) FC=( ) FZ=( ) 移位运算0 1 0 1 X F=( ) FC=( ) FZ=( ) 0 1 1 0 0 F=( ) FC=( ) FZ=( ) 1 F=( ) FC=( ) FZ=( ) 0 1 1 1 0 F=( ) FC=( ) FZ=( ) 1 F=( ) FC=( ) FZ=( ) 算术运算 1 0 0 0 X F=( ) FC=( ) FZ=( ) 1 0 0 1 X F=( ) FC=( ) FZ=( ) 1 0 1 0X F=( ) FC=( ) FZ=( ) 1 0 1 0X F=( ) FC=( ) FZ=( ) 1 0 1 1 X F=( ) FC=( ) FZ=( ) 1 1 0 0 X F=( ) FC=( ) FZ=( ) 1 1 0 1 X F=( ) FC=( ) FZ=( ) 表1-2运算结果表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实验一基础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了解TEC-XP16教学实验系统监控命令的用法。 2、学习和了解TEC-XP16教学实验系统的指令系统。 3、学习简单的TEC-XP16教学实验系统汇编程序设计。 二、预习要求: 1、学习TEC-XP16机监控命令的用法。 2、学习TEC-XP16机的指令系统、汇编程序设计及监控程序中子程序调用。 3、学习TEC-XP16机的使用,包括开关、指示灯、按键等。 4、了解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和要求。 三、实验步骤: 在教学计算机硬件系统上建立与调试汇编程序有几种操作办法。 第一种办法,是使用监控程序的A命令,逐行输入并直接汇编单条的汇编语句,之后使用G命令运行这个程序。缺点是不支持汇编伪指令,修改已有程序源代码相对麻烦一些,适用于建立与运行短小的汇编程序。 第二种办法,是使用增强型的监控程序中的W命令建立完整的汇编程序,然后用M命令对建立起来的汇编程序执行汇编操作,接下来用G命令运行这个程序。适用于比较短小的程序。此时可以支持汇编伪指令,修改已经在内存中的汇编程序源代码的操作更方便一些。 第三种办法,是使用交叉汇编程序ASEC,首先在PC机上,用PC机的编辑程序建立完整的汇编程序,然后用ASEC对建立起来的汇编程序执行汇编操作,接下来把汇编操作产生的二进制的机器指令代码文件内容传送到教学机的内存中,就可以运行这个程序了。适用于规模任意大小的程序。

在这里我们只采用第一种方法。 在TEC-XP16机终端上调试汇编程序要经过以下几步: 1、使教学计算机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具体步骤见附录联机通讯指南)。 2、使用监控命令输入程序并调试。 ⑴用监控命令A输入汇编程序 >A 或>A 主存地址 如: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 A 2000↙;表示该程序从2000H(内存RAM区的起始地址)地址开始 屏幕将显示: 2000: 输入如下形式的程序: 2000: MVRD R0,AAAA ;MVRD 与R0 之间有且只有一个空格,其他指令相同 2002: MVRD R1,5555 2004: ADD R0,R1 2005: AND R0,R1 2006: RET ;程序的最后一个语句,必须为RET 指令 2007:(直接敲回车键,结束A 命令输入程序的操作过程) 若输入有误,系统会给出提示并显示出错地址,用户只需在该地址重新输入正确的指令即可。 ⑵用监控命令U调出输入过的程序并显示在屏幕上 >U 或>U 主存地址

计算机组成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选择或判断 1.多核处理机是空间并行计算机,它有___多__个CPU。 2.计算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代变化,其中第四代是1972-1990 年的_大规模和超大规 模集成电路______计算机为代表。 3.计算机从第三代起,与IC电路集成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描述这种关系的是_摩尔__ 定律。 4.1971年,英特尔公司开发出世界上第一片4位微处理器__Intel 4004_____。首次将CPU 的所有元件都放入同一块芯片之内。 5.1978年,英特尔公司开发的___Intel 8086_______是世界上第1片通用16位微处理器, 可寻址存储器是_1MB______。 6.至今为止,计算机中的所有信息仍以二进制方式表示的理由是__物理器件性能所致___。 7.冯。诺依曼计算机工作方式的基本特点是__按地址访问并顺序执行指令_____。 8.20世纪50年代,为了发挥__硬件设备_____的效率,提出了_多道程序___技术,从而发 展了操作系统,通过它对__硬软资源______进行管理和调度。 9.计算机硬件能直接执行的只有__机器语言_________ 。 10.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包括__配套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______。 11.计算机的硬件是有形的电子器件构成,它包括_运算器__、_控制器_、_存储器__、_适配器_、_系统总线__、__外部设备__。 12.当前的中央处理机包括__运算器_____、_控制器_____、__存储器_____。 13.计算机的软件通常分为__系统软件_______和___应用软件_____两大类。 14.用来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并调度用户的作业程序的软件称为__操作系统_____,负责将_高级____-语言的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的软件称为___编译系统____。 15.计算机系统中的存储器分为__内存____和__外存______。在CPU执行程序时,必须将 指令存放在__内存______中。 16.计算机存储器的最小单位为___位______。1KB容量的存储器能够存储___8192_____个这样的基本单位。 17.在计算机系统中,多个系统部件之间信息传送的公共通路称为_总线_____。就其所传送的信息的性质而言,在公共通路上传送的信息包括__数据__、__地址__和__控制____信息。 18.指令周期由__取指____ 周期和__执行_____周期组成。 19.下列数中最小的数为_______. A (101001)2 B(52)8 C (101001)BCD D(233)16 20.下列数中最大的数为 A ()2 B(227)8 C (96)16D(143)5 21.在机器数中,________的零的表示形式是唯一的。 A原码B补码C反码D原码和反码 22.某机字长32位,采用定点小数表示,符号位为1位,尾数为31位,则可表示的最大正 小数为___C____,最小负小数为___D_____ A +(231-1) B -(1-2-32) C +(1-2-31)≈+1 D-(1-2-31)≈-1 23.某机字长32位,采用定点整数表示,符号位为1位,尾数为31位,则可表示的最大正 整数为___A____,最小负整数为___D_____ A +(231-1) B -(1-2-32)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一

_计算机_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_10(5)班______组、学号3210006075 姓名钟柳贤协作者___________ 教师评定 实验题目_基础汇编语言程序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了解TEC-XP教学实验系统监控命令的用法; 2.学习和了解TEC-CP教学实验系统的指令系统; 3.学习简单的TEC-XP教学实验系统汇编程序设计; 二、实验设备与器材: TEC-XP+教学实验系统 仿真终端软件PCEC 三、实验内容: 1.学习联机使用TEC-XP教学实验系统和仿真终端软件PCEC。 2.使用监控程序的R命令显示/修改寄存器内容,D命令显示存储器内容,E命令修改存储器内容: 3.使用A命令写一小段汇编程序,U命令反汇编刚输入的程序,用G命令连续运行该程序,用T,P命令单步运行并观察程序单步执行情况: 四、实验步骤: 一、实验具体操作步骤 1.准备一台串口工作良好的PC机; 2.将TXC-XP放在实验台上,打开实验箱的盖子,确定电源处于断开状态; 3.将黑色的电源线一端接220V交流电源,另一端插在TEC—XP实验箱的电源插座里;4.取出通讯线,将通讯的9芯插头接在TEC—XP实验箱上的串口“COM1”或“COM2”上,另一端接到PC机的串口上; 5.将TEC—XP实验系统左下方的五个黑色的控制机器运行状态的开关置于正确的位置,在这个实验中开关应置为00110(连续、内存读指令、组合逻辑、联机、16位),控制开关的功能在开关上、下方有标示;开关拨向上方表示“1”,拨向下方表示“0”,“X”表示任意,其它实验相同; 6.打开电源,船形开关和5V电源指示灯亮。 7.在PC机上运行PCEC16.EXE文件,根据连接的PC机的串口设置所用PC机的串口为“1” 或“2”,其它设置一般不作改动,直接回车即可。 8.按一下“RESET”按键,再按一下“START”按键,主机上显示: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七

图16 启停单元布局图 序电路由1片74LS157、2片74LS00、4个LED PLS2、PLS3、PLS4)组成。当LED发光时 图17

图17 时序单元布局图 (二)启停、脉冲单元的原理 1.启停原理:(如图18) 启停电路由1片7474组成,当按下RUN按钮,信号输出RUN=1、STOP=0,表示当前实验机为运行状态。当按下STOP 按钮,信号RUN=0、STOP=1,表示当前实验机为停止状态。当 系统处于停机状态时,微地址、进位寄存器都被清零,并且可 通过监控单元来读写内存和微程序。在停止状态下,当HALT 时有一个高电平,同时HCK有一个上升沿,此时高电平被打入 寄存器中,信号输出RUN=1、STOP=0,使实验机处于运行状态。

图18 启停单元原理图 2.时序电路: 时序电路由监控单元来控制时序输出(PLS1、PLS2、PLS3、PLS4)。实验所用的时序电路(如图19)可产生4个等间隔的时序信号PLS1、PLS2、PLS3、PLS4。为了便于监控程序流程,由监控单元输出PO信号和SIGN脉冲来实现STEP(微单步)、GO (全速)和HALT(暂停)。当实验机处于运行状态,并且是微单步执行,PLS1、PLS2、PLS3、PLS4分别发出一个脉冲,全速执行时PLS1、PLS2、PLS3、PLS4脉冲将周而复始的发送出去。在时序单元中也提供了4个按钮,实验者可手动给出4个独立的脉冲,以便实验者单拍调试模型机。

图19 时序电路图 实验步骤 1.交替按下“运行”和“暂停”,观察运行灯的变化(运行:RUN 亮;暂停:RUN灭)。 2.把HALT信号接入二进制拨动开关,HCK接入脉冲单元的PLS1。按下表接线 接入开关位号 信号定 义 HCK PLS1孔 HALT H13孔 3.按启停单元中的停止按钮,置实验机为停机状态,HALT=1。 4.按脉冲单元中的PLS1脉冲按键,在HCK上产生一个上升

计算机组成原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10111000当做无符号数的值为多少,当做整数的值为多少,当做定点小数的值为多少?(十进制数) 无符号:2^7+2^5+2^4+2^3=128+32+16+8=184 整数:10111000 定点小数:10111000 11000111(取反) 11000111(取反) + 1 + 1 11001000 11001000 -(2^3+2^6)=-72 -(1/2+1/16)=-9/16 2.已知接受到的信息为001100001111,其中有效数据位为8位,运用海明码检测,问信息传输是否有错?8位的数据值是多少? 编号 检测位 数据位 12 1100 0 M8 C1=M1⊕M2⊕M4⊕M5⊕M7=0 11 1011 0 M7 C2=M1⊕M3⊕M4⊕M6⊕M7=0 10 1010 1 M6 C4=M2⊕M3⊕M4⊕M8=0 9 1001 1 M5 C8=M5⊕M6⊕M7⊕M8=0 8 1000 0 C8 7 0111 0 M4 发:0111 6 0110 0 M3 收:0000 5 0101 0 M2 发 ⊕收=0111 4 0100 1 C4 即M4出错则数据实为00111001 3 0011 1 M1 2 0010 1 C2 1 0001 1 C1 3.已知原始报文为1111,生成多项式为G (x )=x 4+x 2 +x+1,求编码后的报文 (1):将生成多项式为G (x )=x 4+x 2 +x+1,转换成对应的二进制为10111 (2)生成多项式为5(R+1)位,将原始报文左移4(R)位为11110000 (3)进行模2除 _______00011__________ ______ 10111________________00010100_____________10111_______________010010________ 10111_____1101 11110000 10111 (4)编码CRC 码为11110011 4.采用IEEE754标准的32位短浮点数格式,即0-22位为尾数,23-30位为阶码位,第1位为数符,其中阶码偏置为127,试求出32位浮点代码CC9E23AF 的真值(结果可用任何进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完整版

河南农业大学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题目简单机模型实验 学院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0级1班 学生姓名张子坡(1010101029) 指导教师郭玉峰 撰写日期:二○一二年六月五日

一、实验目的: 1.在掌握各部件的功能基础上,组成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系统模型机; 2.了解微程序控制器是如何控制模型机运行的,掌握整机动态工作过程; 3定义五条机器指令,编写相应微程序并具体上机调试。 二、实验要求: 1.复习计算机组成的基本原理; 2.预习本实验的相关知识和内容 三、实验设备: EL-JY-II型计算机组成原理试验系统一套,排线若干。 四、模型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模型机结构框图见实验书56页图6-1. 输出设备由底板上上的四个LED数码管及其译码、驱动电路构成,当D-G和W/R均为低电平时将数据结构的数据送入数据管显示注:本系统的数据总线为16位,指令、地址和程序计数器均为8位。当数据总线上的数据打入指令寄存器、地址寄存器和程序寄存器时,只有低8位有效。 在本实验我们学习读、写机器指令和运行机器指令的完整过程。在机器指令的执行过程中,CPU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机器指令到执行结束为一个指令周期,指令由微指令组成的序列来完成,一条机器指令对应一段微程序。另外,读、写机器指令分别由相应的微程序段来完成。

为了向RAM中装入程序和数据,检查写入是否正确,并能启动程序执行,必须设计三个控制操作微程序。 存储器读操作(MRD):拨动清零开关CLR对地址、指令寄存器清零后,指令译码器输入CA1、CA2为“00”时,按“单步”键,可对RAM连续读操作。 存储器写操作(MWE):拨动清零开关CLR对地址、指令寄存器清零后,指令译码器输入CA1、CA2为“10”时,按“单步”键,可对RAM连续写操作。 启动程序(RUN):拨动开关CLR对地址、指令寄存器清零后,指令译码器输入CA1、CA2为“11”时,按“单步”键,即可转入第01号“取指”微指令,启动程序运行。 注:CA1、CA2由控制总线的E4、E5给出。键盘操作方式有监控程序直接对E4、E5赋值,无需接线。开关方式时可将E4、E5接至控制开关CA1、CA2,由开关控制。 五、实验内容、分析及参考代码: 生成的下一条微地址 UA5 UA0 MS5 MS0 微地址

计算机组成原理选择题

A.-127 ~127;B.-128 ~+128;C.-128 ~+127;D.-128 ~+128。 2.设机器数采用补码形式(含1位符号位),若寄存器内容为9BH,则对应的十进制数为______。A.-27;B.-97;C.-101;D.155。答案: 3.设寄存器内容为80H,若它对应的真值是–127,则该机器数是______。 A.原码;B.补码;C.反码;D.移码。答案: 4.若9BH表示移码(含1位符号位).其对应的十进制数是______。 A.27;B.-27;C.-101;D.101。答案: 5.当定点运算发生溢出时,应______ 。 A.向左规格化;B.向右规格化;C.发出出错信息;D.舍入处理。答案: 6.设寄存器内容为10000000,若它等于-0,则为______。 A.原码;B.补码;C.反码;D.移码。答案: 7.设寄存器内容为11111111,若它等于+127,则为______。 A.原码;B.补码;C.反码;D.移码。答案: 8.在浮点机中,判断原码规格化形式的原则是______。 A.尾数的符号位与第一数位不同;B.尾数的第一数位为1,数符任意; C.尾数的符号位与第一数位相同;D.阶符与数符不同。答案: 9.浮点数的表示范围和精度取决于______ 。 A.阶码的位数和尾数的机器数形式;B.阶码的机器数形式和尾数的位数; C.阶码的位数和尾数的位数;D.阶码的机器数形式和尾数的机器数形式。答案: 10. 在定点补码运算器中,若采用双符号位,当______时表示结果溢出。 A.双符号相同B.双符号不同C.两个正数相加D.两个负数相加答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材料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信息工程类实验报告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 09级 姓名:张文绮学号: 091150022 实验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室号:___田405 实验设备号: 43 实验时间:2010.12.19 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实验一算术逻辑运算实验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 熟悉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 2. 验证4位运算功能发生器功能(74LS181)的组合功能。 2.实验原理 实验中所用到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如图1-1所示。其中运算器由两片74181

以并/串形式构成8位字长的ALU。运算器的输出经过一个三态门(74245)和数据总线相连,运算器的两个数据输入端分别由两个锁存器(74373)锁存,锁存器的输入连接至数据总线,数据开关INPUT DEVICE用来给出参与运算的数据,并经过一个三态门(74245)和数据总线相连,数据显示灯“BUS UNIT”已和数据总线相连,用来显示数据总线内容。 图1-2中已将用户需要连接的控制信号用圆圈标明(其他实验相同,不再说明),其中除T4为脉冲信号,其它均为电平信号。由于实验电路中的时序信号均已连至W/R UNIT的相应时序信号引出端,因此,在进行实验时,只需将W/R UNIT 的T4接至STATE UNIT的微动开关KK2的输出端,按动微动开关,即可获得实验所需的单脉冲,而S3,S2,S1,S0,Cn,LDDR1,LDDR2,ALU-B,SW-B各电平控制信号用SWITCH UNIT中的二进制数据开关来模拟,其中Cn,ALU-B,SW-B为低电平控制有效,LDDR1,LDDR2为高电平有效。 3.主要仪器设备(实验用的软硬件环境) ZYE1603B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系统一台,排线若干。 4.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计算机组成原理全部实验.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王玉芬2012年11月3日

基础实验部分该篇章共有五个基础实验组成,分别是: 实验一运算器实验 实验二存储器实验 实验三数据通路组成与故障分析实验 实验四微程序控制器实验 实验五模型机CPU组成与指令周期实验

实验一运算器实验 运算器又称作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是计算机的五大基本组成部件之一,主要用来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运算器的核心部件是加法器,加减乘除运算等都是通过加法器进行的,因此,加快运算器的速度实质上是要加快加法器的速度。机器字长n位,意味着能完成两个n位数的各种运算。就应该由n个全加器构成n位并行加法器来实现。通过本实验可以让学生对运算器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输方式。 2.掌握算术逻辑运算部件的工作原理。 3. 熟悉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路。 4. 给定数据,完成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二、实验内容: 完成不带进位及带进位的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实验。 总结出不带进位及带进位运算的特点。 三、实验原理: 1.实验电路图

图4-1 运算器实验电路图

2.实验数据流图 图4-2 运算器实验数据流图 3.实验原理 运算器实验是在ALU UNIT 单元进行;单板方式下,控制信号,数据,时序信号由实验仪的逻辑开关电路和时序发生器提供,SW7-SW0八个逻辑开关用于产生数据,并发送到总线上;系统方式下,其控制信号由系统机实验平台可视化软件通过管理CPU 来进行控制,SW7-SW0八个逻辑开关由可视化实验平台提供数据信号。 (1)DR1,DR2:运算暂存器, (2)LDDR1:控制把总线上的数据打入运算暂存器DR1,高电平有效。 (3)LDDR2:控制把总线上的数据打入运算暂存器DR2,高电平有效。 (4)S3,S2,S1,S0:确定执行哪一种算术运算或逻辑运算(运算功能表见附录1或者课本第49页)。 (5)M :M =0执行算术操作;M =1执行逻辑操作。 (6)/CN :/CN =0表示ALU 运算时最低位加进位1;/CN =1则表示无进位。 (7)ALU -BUS :控制运算器的运算结果是否送到总线BUS ,低电平有效。 (8)SW -BUS :控制8位数据开关SW7-SW0的开关量是否送到总线,低电平有效。 四、实验步骤: 实验前首先确定实验方式(是手动方式还是系统方式),如果在做手动方式实验则将方式选择开关置手动方式位置(31个开关状态置成单板方式)。实验箱已标明手动方式和系统方式标志。所有的实验均由手动方式来实现。如果用系统方式,则必须将系统软件安装到系统机上。将方式标志置系统模式位置。学生所做的实验均在系统机上完成。其中包括高 ALU DR1 DR2 LDDR1 T4 LDDR2 T4 S1 S2 M0 S0 CN S3

计算机组成原理自测题库 B10

本科生期末试卷(十)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某机字长64位,1位符号位,63位表示尾数,若用定点整数表示,则最大正整数位( A )。 A +(263-1) B +(264-1) C -(263-1) D -(264-1) 2 请从下面浮点运算器中的描述中选出两个描述正确的句子(A C )。 A 浮点运算器可用两个松散连接的定点运算部件一阶码和尾数部件来实现。 B 阶码部件可实现加,减,乘,除四种运算。 C 阶码部件只进行阶码相加,相减和比较操作。 D 尾数部件只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 3 存储单元是指( B )。 A 存放1个二进制信息位的存储元 B 存放1个机器字的所有存储元集合 C 存放1个字节的所有存储元集合 D 存放2个字节的所有存储元集合 4 某机字长32位,存储容量1MB,若按字编址,它的寻址范围是( D )。 A 0—1M B 0—512KB C 0—56K D 0—256KB 5 用于对某个寄存器中操作数的寻址方式为( C )。 A 直接 B 间接 C 寄存器直接 D 寄存器间接 6 程序控制类的指令功能是( D)。 A 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B 进行主存与CPU之间的数据传送 C 进行CPU和I/O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 D 改变程序执行的顺序 7 指令周期是指( C)。 A CPU从主存取出一条指令的时间 B CPU执行一条指令的时间 C CPU从主存取出一条指令加上执行一条指令的时间 D 时钟周期时间 8 描述当代流行总线结构中基本概念不正确的句子是(AC )。 A 当代流行的总线不是标准总线 B 当代总线结构中,CPU和它私有的cache一起作为一个模块与总线相连 C 系统中允许有一个这样的CPU模块 9 CRT的颜色为256色,则刷新存储器每个单元的字长是( C )。 A 256位 B 16位 C 8位 D 7位

计算机组成原理练习题

填空题 1、存储器容量为256K,若首地址为00000H,则末地址为。 2、若某奇偶校验码编码为010000100,则采用的校验方案是。 3、DRAM存储器行、列地址要分两次打入,为了实现行、列地址的区分,需要给存储芯片提供地址选通信号和。 4、存储器容量的扩展有、和三种方式。 5、假设某计算机的存储系统由Cache和主存组成,某程序执行过程中访存1000次,其中访问Cache缺失(未命中)50次,则Cache的命中率是。 6、操作数有效地址出现在地址码位置的寻址方式称为寻址。 7、任何指令周期的第一步必定是周期。 8、当产生中断请求时,用程序方式有选择地封锁部分中断,而允许其余部分中断仍能得到响应,称为。 9、通常根据流水线使用级别的不同,可把流水线分成部件级、处理机级和系统级流水线,指令处理流水线属于级。 10、从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和演变看,近代计算机采用以作为全机中心的系统结构。 11、十进制数-54表示成补码形式为(用1个符号位,7个数值位表示)。 12、磁表面存储器是以作为记录信息的载体,通过对信息进行记录和读取。 13、存储器间接寻址方式指令执行过程中,除取指外CPU还需要访问内存次才能获得操作数。 14、组成32M×8位的存储器,需要1M×4位的存储芯片片。 15、微指令格式分为型微指令和型微指令,其中,前者的并行操作能力比后者强。 16、在CPU中,存放后继指令地址的寄存器是。 17、若X的原码为01000011,其补码为,其移码为。 18、总线的仲裁方式有和两种。 19、引起中断的设备或事件称为。 20、虚拟存储器指的是__________层次,它给用户提供了一个比实际__________空间大得多的__________空间. 21、运算器的两个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2、计算机硬件由_______、_______、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23、奇偶校验法只能发现_______数个错,不能检查无错或_______数个错。 24、八进制数37.4Q转换成二进制数为__________。 25、数x的真值-0.1011B,其原码表示为____________。 26、条件转移、无条件转移、转子程序、返主程序、中断返回指令都属于__________类指令,这类指令在指令格式中所表示的地址不是__________的地址,而是__________的地址。27、直接内存访问(DMA)方式中,DMA控制器从CPU完全接管对__________的控制,数据交换不经过CPU,而直接在内存和__________之间进行。 28、RISC的中文含义是__________,CISC的中文含义是__________。 对于n+1位(包含一位符号位)的补码纯小数来说,它能表示的最小数据是。 29、、控制器产生控制信号的方法有与,其中需要有控制存储器支持的是。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实验报告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学院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0级2班学生姓名毛世均 1010101046 指导教师郭玉峰 撰写日期:二○一二年六月四日

SA4=1 1.根据上边的逻辑表达式,分析58页图6-2的P1测试和P4测试两条指令的微地址转移方向。 P1测试:进行P1测试时,P1为0,其他的都为1, 因此SA4=1, SA3=I7,SA2=I6,SA1=,SA0=I4 微地址011001,下址字段为001000下址字段001000译码后,高两位不变,仍然为00,低四位受到机器指令的高四位I7-I4的影响。 机器指令的高四位为0000时,下一条微指令地址为001000,转到IN 操作。机器指令高四位0010时,下一条微指令地址为001010,转到MOV 操作。机器指令高四位为0001时,下一条微指令地址为001001,转到ADD 操作。机器指令高四位为0011时,下一条微指令地址为001011,转到OUT 操作。机器指令高四位为0100时,下一条微指令地址001100,转到JMP 操作 P4测试:进行P4测试时,P4为0,其他的都为1. 因此SA4=SA3=SA2=1,SA1=CA2,SA0=CA1 微地址000000,下址字段为010000. 010000被译码之后,高四位不变,0100低两位由CA2和CA1控制。CA2和CA1的值是由单片机的键盘填入控制的。 当实验选择CtL2=1时,CA2和CA1被填入0和1,这时低两位被译码电路翻译成01,所以下一条微地址就是010001,然后进入写机器指令的状态。当实验选择CtL2=2时,CA2和CA1被填入1和0,这时低两位被译码电路翻译成10,所以下一条微地址就是010010,然后进入读机器指令的状态。当实验选择CtL2=2时,CA2和CA1被填入1和1,这时低两位被译码电路翻译成 11,所以下一条微地址就是010011,然后进入运行机器指令的状态。 2.分析实验六中五条机器指令的执行过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完整得计算机系统应包括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 一个完整得计算系统应该就是: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应该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与输出设备,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而您给得答案中B与D就是可以排除得,也就就是不能选,A与C两个中A得可能性最大,答案只能选A、 3、冯、诺依曼计算机工作方式得基本特点就是按地址访问并顺序执行指令. 4、移码表示法主要用于表示浮点数中得阶码。 5、动态RAM得刷新就是以行为单位得。 8、在定点运算器中产生溢出得原因就是运算得结果得超出了机器得表示范围。 10、在指令得地址字段中,直接指出操作数本身得寻址方式,称为立即寻址. 11、目前得计算机,从原理上讲指令与数据都以二进制形式存放. 13、计算机问世至今,新型机器不断推陈出新,不管怎样更新,依然保有“存储程序”得概念,最早提出这种概念得就是冯、诺依曼。 16、在CPU中,跟踪后继指令地址得寄存器就是程序计数器。 20、系统总线中地址总线得作用就是用于选择指定得存储单元或外设。 21、计算机中得主机包含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 23、原码一位乘运算,乘积得符号位由两个操作数得符号进行异或运算. 24、对于真值“0”表示形式唯一得机器数就是移码与补码。 25、若[X]补=0、0100110,则[X]反= 0、0100110。--x为正数 26、在CPU中,存放当前执行指令得寄存器就是指令寄存器。 保存当前正在执行得指令得寄存器称为(指令寄存器)。 指示当前正在执行得指令地址得寄存器称为(程序计数器或指令计数器)。 27、下列编码中通常用作字符编码得就是ASCII码。 ASCII 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forInformationInterchange,美国信息互换标准代码)就是基于拉丁字母得一套电脑编码系统.它主要用于显示现代英语与其她西欧语言。它就是现今最通用得单字节编码系统,并等同于国际标准ISO/IEC646。28、在下列存储器中,半导体存储器可以作为主存储器. 30、在CPU中跟踪指令后继地址得寄存器就是PC。 31、EPROM就是指光擦除可编程得只读存储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