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牛顿在暴风雨中7 沪教版(2018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在暴风雨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的生字,理解“罕见”“泛滥”“袭击”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解决。3.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的了解风力的经过,体会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研读第7小节,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概括说清牛顿在暴风雨中怎么做的。
2、围绕“好奇”一词,用文中的事例将句子“牛顿有很强的好奇心。”
教学过程:
一、媒体引入,揭示课题
1.请小朋友看一段录像,要求认真看、仔细听。能不能用一句话说说你看到的这场暴风雨。(板书:暴风雨)【暴风雨来临,风雨交加,人都站不稳了!暴风雨把沉重的货车都吹倒了,树连根拔起,电线杆吹倒,破坏力极大!】遇到这样的暴风雨你会怎样?
2.但是就有这样的一个孩子跑到了这令人胆战心惊的的暴风雨中,知道他是谁吗?(板书补充课题:牛顿在暴风雨中)齐读课题
二、寻找句子,体会暴风雨的强大
(一)直接描写特大的暴风雨
1.这是一场怎样的暴风雨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公元1658年9月3日,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雨袭击了英国。河水泛滥,树木连根拔起。牛顿家的木头房子咯吱咯吱地响着,仿佛要倒下来。)
2.指名读句子。
3.视频引入:【理解泛滥】大家看,河水不断冲上来,涌上来,用一个词形容就是——泛滥。所以这两个字都是什么偏旁?
作者笔下描写的暴风雨又是一副怎样的场景呢?然后请你告诉我们你看到了什么?
(当时电闪雷鸣,连房子都摇摇欲坠了。风呼呼地刮着,吹倒了树、电线杆、车子。大雨不停地下着,一会儿河水就漫过了路面,淹没了庄稼。)【评:暴风雨来得气势汹汹!】
4. 课文中用了怎样的词语来形容呢?
板书:罕见特大随机解释“罕见”:极少见到。
5.指导朗读真是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雨,谁愿意来读好句子。
生个别读句。齐读句子。
6.小结写法。
师:这段话是对景物的直接描写,写出了暴风雨的强大。
(二)间接描写暴风雨的强大
1.这么大的暴风雨,你会怎么做?可是牛顿还没有回来,真的急坏了他的家人,让我们合作着来读一读。
牛顿的弟弟妹妹紧挨着妈妈,他们听着呼啦啦的风声,心里十分害怕。
“哥哥在哪儿呢?”弟弟担心地问。
“会不会被大风刮跑了?”妹妹惊慌起来。
“我去找找他,你们在家里等着,千万别出去。”妈妈说。
2.牛顿的妈妈是怎么找的?
比较句子:妈妈寻找牛顿。
妈妈弯着腰,缩着脖子,顶着狂风,焦急地寻找牛顿。从第二句话中读出了什么?暴风雨的大。(生:因为风大,所以妈妈要弯着腰走路,否则会被风刮跑的。生:雨也很大,所以妈妈要缩着脖子,不然雨点打在脖子上是很痛的。生:因为风大,所以妈妈要顶着狂风。)
师:是的,大家通过妈妈的动作感受到了暴风雨的大,读好句子。
生:(个别读句,男女生读句)
师:刚才我们找到的句子是通过人物动作、对话描写,侧面体现了暴风雨的特大和罕见。
3.理解“心甘情愿”
这时的妹妹正在担心牛顿会不会被风刮跑了,是不是这样呢?
出示句子:这个时候,牛顿真的被大风“刮跑”了。不过,是他自己心甘情愿的。心甘情愿。甘在字典中的意思有
课文中就是指:三、质疑与演示,明白了解风力的不易
过渡:牛顿在暴风雨中到底在做什么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7、8小节,用“——”划出写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么做的句子,边读边圈出动词。
1.暴风雨中的牛顿
“他像个疯子般不停地在风中向上跳着,身子有时候向着风,有时候背着风。每跳一次,他都测量一下落点与起点之间的距离,用石块刻在墙上。有几次,他一跳起就用双手把斗篷往两边撑开,样子就像一只蝙蝠。”
(1)疯子斗篷撑开
这几个生字在读音上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做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2.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写牛顿动作的词。
交流动词:跳(向、背)测刻撑
3.这些词语都是牛顿了解风力时的具体动作,我们将这些动作弄明白了,也就知道牛顿是怎样了解风力的了?
解决问题(向、背):怎么跳的
1)牛顿在风中是怎么跳的?(向上,向着风,背着风)
教师引读:牛顿像个(疯子般不停地在风中向上跳着,身子有时候向着风,有时候背着风。)解决问题(测、刻):
·谁来读读牛顿测量风力的句子?个别读
·边演示,边请学生回答。起跳前,他先(确定起点的位置)。跳完后,他又(留下落点的位置),接着(测量一下落点与起点之间的距离),最后( 用石块刻在墙上)。学生模仿说一说。
·作者是用更简洁的语言写清了牛顿是怎样测风力的,用上了每跳一次……都……这样的句式。“每跳一次、都”,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牛顿不停地测量者风力)
·教师引读:有时候向着风,他会测量一下(落点与起点之间的距离,用石块刻在墙上。),有时候背着风,向上跳,他还是(测量一下落点与起点之间的
距离,用石块刻在墙上。)(一手拿图片,一手点板书)他像个疯子一样不停的在风中向上跳着,身子有时候向着风,有时候背着风。每跳一次,(他都测量一下落点与起点之间的距离,用石块刻在墙上。)解决问题(撑):
·现在你们了解小牛顿是怎样测量风力的吗?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做做牛顿,测一测风力。谁愿意。
·学生表演,教师适时点拨,可是小牛顿觉得自己跳不远呀?怎么办呢?(学生用双手把斗篷往两边撑开)
·我想问问小牛顿,你为什么要将斗篷撑开呢?真是聪明的小牛顿。
·可是,万一大风将你吹倒了怎么办呀?真是勇敢地小牛顿。
·谁能完整的讲一讲了牛顿了解风力的过程。自己先练一练。个别讲、齐讲。理解“疯”字:
·现在,你们觉得牛顿真的疯了吗?(不!这么大的狂风他从没见过,他很想知道这么大的风,究竟有多大的力气,能把他刮多远?他要了解风力。他没有疯,他是心甘情愿的。)·刚才的问题还记得吗,课文既然写牛顿了解风力,为什么还要花这么多的笔墨来描写暴风雨?
对啊!因为是这场暴风雨让牛顿产生了了解风力的想法,更是这场如此罕见的特大暴风雨,让我们感受到了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所以,课题不是用牛顿了解风力做题目,而是用牛顿在暴风雨中做题目。
四、学习9、10小节,学会从课文矛盾处提问
过渡:妈妈终于在暴风雨中找到了小牛顿。
1.媒体出示9、10小节,集体朗读。
2.读到这里,你觉得妈妈的表现有什么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