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批评 期中考试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媒介批评:

从广义上看,媒介批评既包括对媒介现象的肯定与赞许,也包括对其弊端与危害的否定。从狭义上看,媒介批评是一种否定思维,主要是对媒介的负面问题进行反思,指正媒介传播或媒介制度的错失。(本书主要侧重于狭义)

价值判断:

这是指“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应当的,什么是不应当的”等论断或看法,对媒介属性及利害同受众的需要关系作出评判。

媒介批评理论:

这是对媒介批评实践和批评法则与方法的总结,不是侧重阐述传播知识和传播规律,而是总结对媒介行为、媒介作品或媒介制度及相关问题如何评价的知识和理论。

域外对象+域内对象:

*媒介批评的对象明确自己的对象,就是确定批评的目标,寻求评价的客体,抓取媒介现象的是非优劣进行评价(即媒介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都应成为批评的对象,包括媒介机构、媒介现象、媒介行为、媒介从业者、媒介产品。)

其中,透视社会及其变化,以及媒体如何认识社会,是媒介批评的域外对象;若媒介批评以其反映世界的内容与形式为唯一对象,很少论及媒体与作品之外的世界,则称作媒介批评的域内对象。

媒介批评流派:

杂感批评流派、学理批评流派、历史主义批评流派、西方批评理论流派

媒介批评的核心是:批评者的反思与价值判断。

媒体批评包括哪些范围?

答:第一,对那些优秀的或抽劣的传播内容作出评述,围绕被媒体选择或加工的事实是否合理进行分析,这下不仅是媒介批评的范围,很可能还是其他学科(媒介伦理学、媒介语言学、媒介心理学、媒介社会学)涉猎的范围。客观事实被反映得怎么样,是各个批评流派的主要评价对象。如果把作品视为批评对象,那么,批评的不只是内容,也包括形式。

第二,还要面对媒介的总体倾向、运作机制与效果,评价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另外,从文化视角、经济状况、意识形态及组织形式分析媒介的性质和作用,从媒介的技术水平、生态变化和媒介科技的发展前景分析媒介对社会与人的心理影响,让人们全面认识没接的社会地位和历史走向,也是对媒介总体倾向剖析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三,从社会层面而言,被纳入批评范围的还包括媒介制度、传播政策。当代各国媒林立,以各自不同的动机和目的进行传播活动,实现某种政治和经济目标。

第四,当批评者评论一篇媒介作品,必然涉及作品内容反映的客观世界,这种反映是否真实、是否有积极意义。

第二章

数字媒体时代受众的地位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它能快速的掌握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同时传播自己了解的信息。数字技术以光速传

递信息,不必以牺牲信息的丰富程度为代价,只要媒介能达到的空间,人类就能深入这一空间。这使事件发生地与媒体所在地之间的距离变得不再重要,媒介产品的发出地和使用地之间几乎没有时间距离。

媒介的功能是哈?如何认识呢?

答:(一)信息载体的新视角

(二)政治涵化与政治推力

(三)对世界的透视与反射

(四)流行文化的孵化器

媒介的权力作用是如何产生的?

答:1、媒介向社会披露事实或者提出问题,不仅向人们提供自认为标准的意见,而且还发动宣传攻势,力求征服人的信念。

2、社会政局、社会思潮稍有变动,媒体就及时快速地做出反应,参与各种思潮。

3、某种社会运动走向高潮或落入低谷,媒介都在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第五章

第一节

媒介批评者及其类型:

(一)普通受众批评者(二)各类媒介批评家(三)媒介监管者(四)优秀作品的评选者●(一)

沉默受众:每天收看或阅读媒介作品,虽有些意见,但不主动表达,而是默默地思考。

反馈受众:这是普通受众中主动表达意见的人,对传播内容及表达某种看法。他们的批评活动表现为公开议论,或给媒体写信、打电话,陈述自己的观点。

媒介伤害:指经常发生在受众中,给受众的思想、心理、尊严、心理或利益造成创伤或损害,直接表现为情感受挫,或对人格和名誉权发生侵害。

媒介背景:指受众和某个媒介之间存在经济关系、工作关系或人际关系。

●(二)

御用批评家:指个别媒体出于维护声誉的考虑,邀请或出钱雇佣批评家为其造势,发表赞扬它的评论文章,这类参与幕后活动的,我们不妨把他们称为御用批评家。

第二节

*媒介批评者是自我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体。

媒介批评者的个性(即媒介批评者对媒介的独立思考、判断与评价方式的特殊性):指批评者的生活实践决定的独特倾向、思维方式和批评风格,表现为一定的价值追求和判断水平。独立地位无非指思想的表达权及批评方式的自主性,以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主宰着批评,决定了媒介批评者的主体性。

媒介批评者是由“我”构成的,习惯于从自我出发去体验、感受、描述媒介。相对于:“我”而言,媒介是作为批评者的客体而被批评者观察媒介的出发点,成为媒介批评的第一面镜子。这种媒介批评的故我之镜,*是媒介批评者个性的第一种实践形式。

一切媒介批评者受制于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框架限制,意识到的我并不完全属于“我”的客体,最终发现“我”和“非我”的某些差异,媒介批评的个性就可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这种媒介批评的主客共在现象,*在批评中处处可以看到。

第三节

意义追寻:即批评者要发现媒介意欲何为,媒介对受众产生了何种影响,对社会产生了何种利害。

*批评者的立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答:1、对历史事物的固定认识所形成的某种先验的思想。

2、个人受到的所属政治集团主张的支配。

3、先天固有的因素(气质,禀赋)。

4、长期形成的某种社会现象。

5、特定环境下形成的个人追求。

6、民族文化心理在个人心灵中的积淀。

媒介批评者的动机:

(一)捍卫真理的动机

(二)自我辩护的动机

(三)提供媒介鉴赏的动机

(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