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运营商共建室内分布系统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多运营商共建室内分布系统方案
1.1场景描述
国内目前有多家移动运营商、多个通信系统,如果在同一建筑物内分别布线、各自建设自身的室内分布系统,将造成重复建设、重复施工,既破坏大楼的整体美观,又影响了业主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因此,在集约化建设、统一建设、共建共享的形势要求下,业主逐渐要求多家运营商共用室内分布系统,在一些城市标志性特大型建筑内(如特大剧院、特大体育场、特大交通枢纽、地铁等)建设多运营商多制式综合室内分布系统的需求尤其强烈。
多运营商多制式综合室内分布系统的技术重点和难点在于:
1、干扰问题,应分析多种通信制式之间的干扰和系统隔离度要求。
2、信号同一覆盖问题,即覆盖性能最先受限的通信制式决定覆盖的分区
数量。
3、机房问题,需预留较多机房,或者在同一机房内安装多个小区的信源设
置。
1.2各运营商无线系统
2009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批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增加基于TD-SCDMA技术制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3G)业务经营许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增加基于CDMA2000技术制式的3G业务经营许可,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增加基于WCDMA技术制式的3G业务经营许可。至此,国内三大营运商经营的移动网络系统制式全部确定,详细如下:
运营商 网络制式
上行频率
(MHz) 下行频率 (MHz)
移动GSM900系统 885-909 930-954
移动DCS1800系统 1710-1730 1805-1825 中国移动
移动TD-SCDMA系统1880-1900,2010-2025
联通GSM900系统 909-915 954-960 中国联通
联通DCS1800系统 1745-1755 1840-1850
联通WCDMA系统 1940-19552130-2145
电信CDMA800系统 825-835 870-880 中国电信
电信CDMA2000系统1920-19352110-2125 非授权 WLAN 2400-2483.5
备注:PHS系统暂不考虑,TD-LTE可能应用的频段:2300-2400 MHz
1.3隔离度需求
根据理论公式可以计算出各系统克服各种干扰所需的隔离度指标。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干扰分析报告给出的数据(比如需要的隔离度)只是根据协议的指标计算出的理论值,由于很多协议给出的指标很宽松,所以计算出来的理论值只是隔离所需的最大值,实际的数值小于(甚至远远小于)理论值。
对于实际的系统,由于很多厂家的主设备采取了很多措施,所以实际所需的隔离指标,可以根据上面给出的两系统隔离度计算方法计算出来。
1.4实施方案
对于新建室内分布系统,国内目前需要接入的系统包括中国移动的GSM900、DCS1800以及TD-SCDMA三种系统,中国联通的GSM900、DCS1800以及WCDMA三种系统,中国电信拥有的CDMA800系统以及建设中的CDMA2000系统,另外,还包括每个运营商都有可能建设的WLAN 系统。从投资成本、维护成本以及物业所有人要求等角度出发,希望在工程
中尽量共用室内分布系统实现不同系统的接入要求。为了到达共建的目标,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系统设计应综合考虑各种通信技术体制的技术特点,合理选择技术方案及设备,避免各系统间的干扰;
(2)系统设计应考虑由于频段和技术体制等方面的不同引起信号损耗的不同导致的覆盖的差异等;
(3)综合分析各种类型场景的应用,制定不同的技术方案;
(4)综合室内分布系统拓扑结构应易于迭加与组合,便于维护及扩容;
(5)WLAN系统(802.11b/g)只有3个可用的频点,需要根据覆盖区域进行合理的频率规划。
对于多系统共用室内分布式系统,理论上讲,通过加入滤波器以及对设备指标提出某些要求等措施,可以在多系统收发合缆时抑制干扰在可以接受的程度,但是由于以下原因,建议需要做试验网,对多系统共存的干扰情况进行测试:
(1)互调
互调是由于非线性产生的,除了合路平台中各种系统信号混合发射时会产生互调分量外,在分布系统中器件跳线、接头之间的阻抗匹配,器件的布局、摆放、跳线的走向、宽频合路器的内部电磁兼容等情况都会影响这个指标。合路信号从合路平台出来后,经过分布系统,最后产生的互调分量的叠加是否还在允许的范围之内,不能用理论计算证明,必须通过测试。
(2)滤波
从杂散分析可以看到,CDMA800系统对其他系统的杂散干扰严重,解决方案之一就是在CDMA800 系统后加滤波器,把系统的杂散指标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但同时会对信号强度造成一定的损耗,同时增加了建网成本。
(3)干扰叠加
上述理论分析是基于两两系统分别合路的基础之上,但实际情况是任何一个系统都受到所有其他系统干扰,随着系统数量的增加,系统间的二阶交调、三阶交调等干扰指标不能用简单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叠加后的干扰信号是否还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也只能通过测试验证。
(4)目前国内建设情况
目前国内主要采用“收发分缆”的设计方案。收发分缆与收发同缆比较,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的隔离度约提高30dB以上,杂散和交调干扰分量将被大大削弱。
“收发分缆”设计方案的思路:将各运营商的下行强信号和上行弱信号,用双工器等技术措施分开。然后各系统下行信号用具有优异滤波性能的合路平台POI-TX合成一路信号,经过下行分布系统分配并传输至下行各覆盖区的天线,各系统的上行信号则通过上行分布系统上传给上行合路平台POI-RX,再传送至各系统的基站上行输入口,完成上行信号的传输,由此达到移动信号的双向传输和室内覆盖。
另外,部分设备厂家开发出交调抑制指标比较高的多系统合路平台,不再要求“收发分缆”的设计思路,根据调研了解的情况,可以提供的端口数量有限,目前国内最大提供3路信号接入,全球范围内最大提供6路信号接入。要满足目前国内所有通信系统的接入,需要建设两套综合室内分布系统,其成本与收发分缆方式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