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土地复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复垦意识还有待提高
七、生态恢复误区 ➢片面强调植被的覆盖率 ➢忽略了健康生态系统对异质性的要求 ➢大量使用外来物种 ➢缺乏对当地濒危物种的考虑
• 核心是迅速建成人工植被群落
地表有土性的土壤培肥
生 土壤培肥 物 (改良)
地表无土性培肥 微生物培肥技术
复 垦
生态恢复 (重建)
植被恢复 土壤系统的恢复
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生态系统的组成
六大组成成分
• 无机物
非生物
• 有机化合物 成分
• 气候因素
• 生产者
• 消费者
生物成分 (生物群落)
• 分解者 (还原者)
4、矿业废弃地对环境的影响 ➢地表景观破坏 ➢诱发地质灾害 ➢水文干扰与水质污染 ➢大气污染与微气候扰动 ➢土地资源破坏与占用 ➢土壤退化与污染 ➢水土流失加剧 ➢破坏生物群落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六、我国土地复垦存在的主要问题 • 土地复垦的配套法规不健全,缺乏强有力的
约束机制 • 国家政策不能全面地贯彻落实 • 土地复垦资金没有可靠保障 • 土地复垦技术研究严重滞后 • 缺乏健全的机构和执法监督 • 企业复垦的积极性未得到有效的保护,全民
• 环境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把大量有毒有害污 染物质排入环境,使环境质量下降,以至危害 人类或其它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 生态破坏: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环 境和自然资源,致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 到损坏而威胁人类和其它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 的现象。
第一讲
概
论
一、土地复垦
1、土地复垦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热
热
热
热
太 生 草食
一级
二级
阳
产
动物
肉食者 肉食者
能者
还原者
热
(1)生态恢复的目标
• 对废弃矿地这样极度退化的生境,生态恢复的目标 是恢复生态系统必要的结构和功能,使受损的生态 系统回到一个更自然的状态下,能够自我维持,最 终实现系统的生态完整性。
• 完整性的生态系统特征 –完整的植被结构、丰富的植被层次和充分的地表 覆盖。
合采矿工程特点,采用采矿设备,纳入采矿 工艺,对破坏土地进行顺序回填、平整、覆
土及综合整治。
• 核心是造地,为生物复垦阶段生物群落的建 立,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工程复垦技术形式
充填复垦 非充填复垦
4、生物复垦
• 利用生物措施,恢复土壤肥力与生物生产 力的活动,是工程复垦的延续。
• 关键技术在于解决土壤熟化和培肥问题, 加速复垦地“生土”熟化过程。
• 与时间有关的(演替理论) • 与多样性有关的 (多样性导致稳定性, 植物多
样性是生态系统其它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3)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关系
• 土地复垦强调的是矿山土地可利用能力的 恢复,生态重建则在土地可利用能力恢复 的基础上,强调建立一个和环境协调的、 具有稳定生物群落的人工生态系统。
• 土地复垦是生态重建的前期工程,而生态 重建是土地复垦的最终目标,土地复垦应 是生态重建中的核心部分。
二、土地复垦的特点
1、综合性
自然科学 技术科学 社会科学
2、技术性 3、系统性 4、地域性 5、多样性
破坏类型的多样性 复垦手段的多样性
三、土地复垦原则 1、谁破坏、谁复垦,谁复垦、谁受益 2、因地制宜、优先复垦为农业用地 3、复垦与生产建设统一规划 4、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相结合
四、矿山土地复垦后用途(目的) • 森林 • 牧草地 • 农田 • 野生生物栖息地 • 娱乐用地 • 商业用地 • 水利及水产养殖 • 综合利用
–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和丰富的生态功能群体。
–完整的生态(服务)功能和效益产出体系。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生态重建的生态学原理
• 与物质相关的 (主导生态因子原理) • 与能量有关的 (能量转换的食物网原理) • 与空间有关的 (种群密度制约原理, 种群空间
分布格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 边缘效应原理及生态位原理)
矿山土地复垦
张力 2009年11月
• 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 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 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 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 区、城市和乡村等。
• 环境问题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引起环境 质量恶化或生态系统失调,对人类生活或生产 带来不利影响或灾害,甚至对人体健康带来有 害影响的现象。
③开采出来的矿石经各种分选方法分选出精矿 后的剩余物排放堆积形成的尾矿废弃地;
④采矿作业面、机械设施、矿山辅助建筑物和 道路交通等先占用而后废弃的土地。
3、矿业废弃地特点 ➢土壤物理结构不良,基质过于坚实或疏松,
持水保肥能力差 ➢极端贫瘠或养分不平衡 ➢重金属含量过高 ➢极端pH值(强酸或强碱) ➢干旱或生理干旱严重
三大功能群
①生产者:自养生物,主 要是各种绿色植物,也包 括蓝绿藻和一些能进行光 合作用的细菌。
②消费者:异养生物,主 要指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各 种动物。
③分解者:异养生物,把 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 无机物,包括细菌、真菌、 放线菌和动物等。
生态系统 的结构
形态结构 营养结构
生态系 统的功能
五、矿山废弃地 1、矿山废弃地 • 是指采矿剥离土、废矿坑、尾矿、矸石和洗
矿废水沉淀物等占用的土地,还包括采矿作 业面、机械设施、矿山辅助建筑物和矿山道 路等先占用后废弃的土地。
2、矿业废弃地类型 根据矿业废弃地的来源可划分
①由剥离表土、开采的岩石碎块和低品位矿石 堆积而成的废石堆废弃地;
②随着矿物开采而形成的大量的采空区和塌陷 区,即采矿坑废弃地;
• 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 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 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中国
• 恢复被破坏土地的生产效能和国民经济及改善 环境条件为目标的各项工作之总和。 ——俄罗斯
• 将因采矿而荒芜的、不用了的地区恢复到所期 望状态的行动。——美国
2、矿区土地复垦
• 依据生态学、土地经济学、环境科学、测绘
学、土壤学及区域规划等理论,结合采矿工
程特点,对采矿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
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
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 土地复垦是一项综合工程技术,包括两个过
程。
工程复垦
生物复垦
3、工程复垦
• 根据采矿后形成废弃地的地形、地貌现状, 按照规划的新复垦地利用方向的要求,并结
七、生态恢复误区 ➢片面强调植被的覆盖率 ➢忽略了健康生态系统对异质性的要求 ➢大量使用外来物种 ➢缺乏对当地濒危物种的考虑
• 核心是迅速建成人工植被群落
地表有土性的土壤培肥
生 土壤培肥 物 (改良)
地表无土性培肥 微生物培肥技术
复 垦
生态恢复 (重建)
植被恢复 土壤系统的恢复
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生态系统的组成
六大组成成分
• 无机物
非生物
• 有机化合物 成分
• 气候因素
• 生产者
• 消费者
生物成分 (生物群落)
• 分解者 (还原者)
4、矿业废弃地对环境的影响 ➢地表景观破坏 ➢诱发地质灾害 ➢水文干扰与水质污染 ➢大气污染与微气候扰动 ➢土地资源破坏与占用 ➢土壤退化与污染 ➢水土流失加剧 ➢破坏生物群落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六、我国土地复垦存在的主要问题 • 土地复垦的配套法规不健全,缺乏强有力的
约束机制 • 国家政策不能全面地贯彻落实 • 土地复垦资金没有可靠保障 • 土地复垦技术研究严重滞后 • 缺乏健全的机构和执法监督 • 企业复垦的积极性未得到有效的保护,全民
• 环境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把大量有毒有害污 染物质排入环境,使环境质量下降,以至危害 人类或其它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 生态破坏: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环 境和自然资源,致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 到损坏而威胁人类和其它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 的现象。
第一讲
概
论
一、土地复垦
1、土地复垦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热
热
热
热
太 生 草食
一级
二级
阳
产
动物
肉食者 肉食者
能者
还原者
热
(1)生态恢复的目标
• 对废弃矿地这样极度退化的生境,生态恢复的目标 是恢复生态系统必要的结构和功能,使受损的生态 系统回到一个更自然的状态下,能够自我维持,最 终实现系统的生态完整性。
• 完整性的生态系统特征 –完整的植被结构、丰富的植被层次和充分的地表 覆盖。
合采矿工程特点,采用采矿设备,纳入采矿 工艺,对破坏土地进行顺序回填、平整、覆
土及综合整治。
• 核心是造地,为生物复垦阶段生物群落的建 立,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工程复垦技术形式
充填复垦 非充填复垦
4、生物复垦
• 利用生物措施,恢复土壤肥力与生物生产 力的活动,是工程复垦的延续。
• 关键技术在于解决土壤熟化和培肥问题, 加速复垦地“生土”熟化过程。
• 与时间有关的(演替理论) • 与多样性有关的 (多样性导致稳定性, 植物多
样性是生态系统其它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3)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关系
• 土地复垦强调的是矿山土地可利用能力的 恢复,生态重建则在土地可利用能力恢复 的基础上,强调建立一个和环境协调的、 具有稳定生物群落的人工生态系统。
• 土地复垦是生态重建的前期工程,而生态 重建是土地复垦的最终目标,土地复垦应 是生态重建中的核心部分。
二、土地复垦的特点
1、综合性
自然科学 技术科学 社会科学
2、技术性 3、系统性 4、地域性 5、多样性
破坏类型的多样性 复垦手段的多样性
三、土地复垦原则 1、谁破坏、谁复垦,谁复垦、谁受益 2、因地制宜、优先复垦为农业用地 3、复垦与生产建设统一规划 4、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相结合
四、矿山土地复垦后用途(目的) • 森林 • 牧草地 • 农田 • 野生生物栖息地 • 娱乐用地 • 商业用地 • 水利及水产养殖 • 综合利用
–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和丰富的生态功能群体。
–完整的生态(服务)功能和效益产出体系。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生态重建的生态学原理
• 与物质相关的 (主导生态因子原理) • 与能量有关的 (能量转换的食物网原理) • 与空间有关的 (种群密度制约原理, 种群空间
分布格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 边缘效应原理及生态位原理)
矿山土地复垦
张力 2009年11月
• 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 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 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 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 区、城市和乡村等。
• 环境问题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引起环境 质量恶化或生态系统失调,对人类生活或生产 带来不利影响或灾害,甚至对人体健康带来有 害影响的现象。
③开采出来的矿石经各种分选方法分选出精矿 后的剩余物排放堆积形成的尾矿废弃地;
④采矿作业面、机械设施、矿山辅助建筑物和 道路交通等先占用而后废弃的土地。
3、矿业废弃地特点 ➢土壤物理结构不良,基质过于坚实或疏松,
持水保肥能力差 ➢极端贫瘠或养分不平衡 ➢重金属含量过高 ➢极端pH值(强酸或强碱) ➢干旱或生理干旱严重
三大功能群
①生产者:自养生物,主 要是各种绿色植物,也包 括蓝绿藻和一些能进行光 合作用的细菌。
②消费者:异养生物,主 要指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各 种动物。
③分解者:异养生物,把 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 无机物,包括细菌、真菌、 放线菌和动物等。
生态系统 的结构
形态结构 营养结构
生态系 统的功能
五、矿山废弃地 1、矿山废弃地 • 是指采矿剥离土、废矿坑、尾矿、矸石和洗
矿废水沉淀物等占用的土地,还包括采矿作 业面、机械设施、矿山辅助建筑物和矿山道 路等先占用后废弃的土地。
2、矿业废弃地类型 根据矿业废弃地的来源可划分
①由剥离表土、开采的岩石碎块和低品位矿石 堆积而成的废石堆废弃地;
②随着矿物开采而形成的大量的采空区和塌陷 区,即采矿坑废弃地;
• 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 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 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中国
• 恢复被破坏土地的生产效能和国民经济及改善 环境条件为目标的各项工作之总和。 ——俄罗斯
• 将因采矿而荒芜的、不用了的地区恢复到所期 望状态的行动。——美国
2、矿区土地复垦
• 依据生态学、土地经济学、环境科学、测绘
学、土壤学及区域规划等理论,结合采矿工
程特点,对采矿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
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
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 土地复垦是一项综合工程技术,包括两个过
程。
工程复垦
生物复垦
3、工程复垦
• 根据采矿后形成废弃地的地形、地貌现状, 按照规划的新复垦地利用方向的要求,并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