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过程设备设计》复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程设备设计》复习题
一、填空
1、压力容器基本组成:筒体、封头、密封装置、开孔与接管、支座、安全附件。
2、介质毒性程度愈高,压力容器爆炸或泄漏所造成的危害愈严重,对材料选用、制造、检验和管理的要求愈高。
3、压力容器盛装的易燃介质主要指易燃气体和液化气体。
4、壳体中面:与壳体两个曲面等距离的点所组成的曲面。
5、薄壳:壳体厚度t与其中面曲率半径R的比值(t/R)max≤1/10。
6、厚壁圆筒中的热应力由平衡方程、几何方程和物理方程,结合边界条件求解。
7、改善钢材性能的途径:化学成分的设计、组织结构的改变、零件表面改性。
8、钢材的力学行为,不仅与钢材的化学成分、组织结构有关,而且与材料所处的应力状态和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9、焊接接头系数——焊缝金属与母材强度的比值,反映容器强度受削弱的程度。
10、介质危害性:指介质的毒性、易燃性、腐蚀性、氧化性等;其中影响压力容器分类的主要是毒性和易燃性。
11、《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根据容器压力与容积乘积大小、介质危害程度以及容器的作用将压力容器分为三类。
12、回转薄壳:中面是由一条平面曲线或直线绕同平面内的轴线回转而成。
13、厚壁圆筒中热应力及其分布的规律为:① 热应力大小与内外壁温差成正比;② 热应力沿壁厚方向是变化的。
14、压力容器用钢的基本要求:较高的强度;良好的塑性、韧性、制造性能和与介质相容性。
15、压力容器设计中,常用的强度判据:包括抗拉强度бb、屈服点бs、持久极限、蠕变极限、疲
劳极限б-1
16、强度失效——因材料屈服或断裂引起的压力容器失效,称为强度失效,包括(a)韧性断裂、(b)
脆性断裂、(c)疲劳断裂、(d)蠕变断裂、(e)腐蚀断裂等。
二、简述题
1、无力矩理论及无力矩理论应用条件?
①壳体的厚度、中面曲率和载荷连续,没有突变,且构成壳体的材料的物理性能相同。
②壳体的边界处不受横向剪力、弯矩和扭矩作用。
③壳体的边界处的约束可沿经线的切线方向,不得限制边界处的转角与挠度。
2、不连续效应?
由于结构不连续,组合壳在连接处附近的局部区域出现衰减很快的应力增大现象,称为“不连续效应”或“边缘效应”。
3、厚壁容器应力特征与分析方法?
应力沿壁厚不均匀分布;若内外壁间的温差大,应考虑器壁中的热应力;应考虑径向应力,是三向应力状态;静不定问题,需平衡、几何、物理等方程联立求解等。
4、弹性薄板的小挠度理论基本假设---克希霍夫Kirchhoff?
①板弯曲时其中面保持中性,即板中面内各点无伸缩和剪切变形,只有沿中面法线w的挠度。
②变形前位于中面法线上的各点,变形后仍位于弹性曲面的同一法线上,且法线上各点间的距离不变。
③平行于中面
的各层材料互不挤压,即板内垂直于板面的正应力较小,可忽略不计。
5、失稳现象?
承受外压载荷的壳体,当外压载荷增大到某一值时,壳体会突然失去原来的形状,被压扁或出现波纹,载荷卸去后,壳体不能恢复原状,这种现象称为外压壳体的屈曲(buckling)或失稳(instability)。
6、临界压力和影响Pcr的因素?
壳体失稳时所承受的相应压力,称为临界压力,用Pcr表示。
对于给定外直径Do和厚度t,Pcr与圆柱壳端部约束之间距离和圆柱壳上两个刚性元件之间距离L有关;Pcr随着壳体材料的弹性模量E、泊松比μ的增大而增加;非弹性失稳的Pcr还与材料的屈服点有关。
7、局部应力的产生、危害性与降低局部应力的措施?
局部载荷:设备的自重、物料的重量、管道及附件的重量、支座的约束反力、温度变化引起的载荷等;
附加应力:在压力作用下,压力容器材料或结构不连续处,在局部区域产生的附加应力,如截面尺寸、几何形状突变的区域、两种不同材料的连接处等。
危害性:过大的局部应力使结构处于不安定状态,在交变载荷下,易产生裂纹,可能导致疲劳失效。
降低局部应力的措施:(1)合理的结构设计(a)减少两连接件的刚度差;(b)尽量采用圆弧过渡;(c)局部区域补强;(d)选择合适的开孔方位。
(2)减少附件传递的局部载荷:如果对与壳体相连的附件采取一定的措施,就可以减少附件所传递的局部载荷对壳体的影响,从而降低局部应力。
例如:对管道、阀门等设备附件设置支撑或支架,可降低这些附件的重量对壳体的影响;对接管等附件加设热补偿元件可降低因热胀冷缩所产生的热载荷。
(3)尽量减少结构中的缺陷:在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由于制造工艺和具体操作等原因,可能在容器中留下气孔、夹渣、未焊透等缺陷,这些缺陷会造成较高的局部应力,应尽量避免。
8、蠕变现象、蠕变的危害、蠕变极限与持久强度?
在高温和恒定载荷的作用下,金属材料会产生随时间而发展的塑性变形,这种现象被称为蠕变现象。
蠕变的危害:蠕变的结果是使压力容器材料产生蠕变脆化、应力松弛、蠕变变形和蠕变断裂。
因此,
高温压力容器设计时应采取措施防止蠕变破坏发生。
蠕变极限与持久强度:a、蠕变极限————高温长期载荷作用下,,材料对变形的抗力;b、持久强度——在给定的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后发生断裂时构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9、压力容器设计、结构设计、密封设计?
根据给定的工艺设计条件,遵循现行的规范标准规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经济、正确地选择材料,并进行结构、强(刚)度和密封设计。
结构设计——确定合理、经济的结构形式,满足制造、检验、装配、运输和维修等要求。
强(刚)度设计——确定结构尺寸,满足强度或刚度及稳定性要求,以确保容器安全可靠地运行。
密封设计——选择合适的密封结构和材料,,保证密封性能良好。
10、压力容器失效判据、设计准则?
将力学分析结果与简单实验测量结果相比较,判别压力容器是否会失效。
这种判据,称为失效判据。
设计准则——根据失效判据,再考虑虑各种不确定因素,引入安全系数,得到与失效判据相对应的设计准则。
包括:强度失效设计准则;刚度失效设计准则;稳定失效设计准则;泄漏失效设计准则。
11、不连续应力的自限性:
不连续应力是由弹性变形受到约束所致,因此对于用塑性材料制造的壳体,当连接边缘的局部区产生
塑变形,这种弹性约束就开始缓解,变形不会连续发展,不连续应力也自动限制,这种性质称不连续应力的自限性。
12、热应力和热应力的特点
因温度变化引起的自由膨胀或收缩受到约束,在弹性体内所引起的应力,称为热应力。
a .热应力随约束程度的增大而增大
b. 热应力与零外载相平衡,是自平衡应力
c. 热应力具有自限性,屈服流动或高温蠕变可使热应力降低
d .热应力在构件内是变化的
13、长圆筒和短圆筒?
L/Do和Do/t较大时,其中间部分将不受两端约束或刚性构件的支承作用,壳体刚性较差,失稳时呈现两个波纹,n=2。
L/Do和Do/t较小时,壳体两端的约束或刚性构件对圆柱壳的支持作用较为明显,壳体刚性较大,失稳时呈现两个以上波纹,n>2。
14、应变时效、应变时效危害与降低应变时效的措施?
经冷加工塑性变形的碳素钢、低合金钢,在室温下停留较长时间,或在较高温度下停留一定时间后,会出现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提高,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称为应变时效。
应变时效危害:发生应变时效的钢材,不但冲击吸收功大幅度下降,而且韧脆转变温度大幅度上升,表现出常温下的脆化。
降低应变时效的措施:一般认为,合金元素中,碳、氮增加钢的应变时效敏感性。
减少碳、氮含量,加入铝、钛、钒等元素,使它们与碳、氮形成稳定化合物,可显著减弱钢的应变时效敏感性。
15、过程设备设计设计要求?
安全性与经济性的统一;安全是前提,经济是目标,在充分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经济。
经济性包括材料的节约,经济的制造过程,经济的安装维修等。
设计要求包括:
(1)工作介质:介质学名或分子式、主要组分、比重及危害性等;
(2)压力和温度:工作压力、工作温度、环境温度等;
(3)操作方式与要求:注明连续操作或间隙操作,以及压力、温度是否稳定;对压力、温度有波动时,应注明变动频率及变化范围;对开、停车频繁的容器应注明每年的开车、停车次数;
(4)其它:还应注明容积、材料、腐蚀速率、设计寿命、是否带安全装置、是否保温等。
16、腐蚀裕量——防止容器受压元件由于均匀腐蚀、机械磨损而导致厚度削弱减薄。
与腐蚀介质直
接接触的筒体、封头、接管等受压元件,均应考虑材料的腐蚀裕量。
腐蚀裕量=均匀腐蚀速率×容器设计寿命
腐蚀裕量只对防止均匀腐蚀破坏有意义;对于应力腐蚀、氢脆和缝隙腐蚀等非均匀腐蚀,效果不佳,应着重选择耐腐蚀材料或进行适当防腐蚀处理。
17、压力容器失效、失效形式:压力容器在规定的使用环境和时间内,因尺寸、形状或材料性能发
生改变而完全失去或不能达到原设计要求(包括功能和寿命等)的现象。
失效表现形式——泄漏、过度变形、断裂
压力容器失效形式:(1)强度失效、(2)刚度失效、(3)失稳失效、(4)泄漏失效
18、脆性断裂原因:
材料脆性和缺陷。
材料选用不当、焊接与热处理不当使材料脆化;低温、长期在高温下运行、应变时效等也会使材料脆化;
压力容器用钢一般韧性较好,但若存在严重的原始缺陷(如原材料的夹渣、分层、折叠等)、制造缺陷(如焊接引起的未熔透、裂纹等)或使用中产生的缺陷,也会导致脆性断裂发生。
第一章思考题
1、.压力容器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分别起什么作用?
2、介质的毒性程度和易燃特性对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管理有何影响?
3、《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与GB150的适用范围是否相同?为什么?
4、GB150、JB4732和JB/T4735三个标准有何不同?他们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第二章思考题
1、试分析标准椭圆形封头采用长短轴之比a/b=2的原因。
2、何谓回转壳的不连续效应?不连续应力有哪些重要特征?、
3、对壳体进行应力分析有哪两种理论?它们分别考虑壳体中哪些应力?为什么工程实际中可以用无矩理
论?
4、试用图(a)、(b)中所注尺寸符号写出各回转壳体中A和B点的第一曲率
半径和第二曲率半径,以及平行圆半径。
5、何谓边缘效应?使容器产生边缘效应有哪些因素?不连续应力有哪些重
要特征?在何种情况下可以不作详细计算?对结构进行合理设计有哪些
基本措施?
6、单层厚壁圆筒承受内压时,其应力分布有哪些特征?当承受的内压很高
时,能否仅用增加壁厚来提高承载能力,为什么?
7、两个厚壁圆筒,一个是单层,另一个是多层圆筒,二者径比K和材料
相同,试问这两个厚壁圆筒的爆破压力是否相同?为什么?
8、厚壁圆筒与薄壁圆筒受力后筒壁上的应力有何主要区别?
9、简支与固支边界条件的含义是什么?试写出图2—8所示各题的边界条件。
第二章 习题
1、 试应用无力矩理论的基本方程,求解圆柱壳中的应力(壳体承受气体内压p ,壳体中面半径为R ,
壳体厚度为t )。
若壳体材料由20R (b σ=400MPa ,s σ=245MPa )改为16MnR (b σ=510MPa ,s σ=345MPa )时,圆柱壳中的应力如何变化?为什么?
第三章 思考题
1、 压力容器用钢有哪些基本要求?
2、 影响压力容器钢材性能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哪些?
3、 压力容器选材应考虑哪些因素?
4、 在低温(-20℃)以下工作的压力容器对材料有哪些特殊要求?
5、 选择高温容器用钢时主要考虑高温对材料哪些性能的影响?
第四章 思考题
1、 压力容器的设计文件应包括哪些内容?
2、 压力容器设计有哪些设计准则?它们和压力容器失效形式有什么关系?
3、 压力容器的失效模式有哪些?
4、 压力容器的常规设计法和分析设计法有何主要区别?
5、 加强圈设置应满足哪些要求?试分析这些要求不同时满足时会出现什么情况?
6、 法兰标准化有何意义?选择标准法兰时,应按照哪些因素确定法兰的公称压力?
7、 按GB150规定,在什么情况下壳体上开孔可不另行补强?为什么这些孔可不另行补强?
8、 压力试验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尽可能采用液压试验?
9、 压力容器的焊缝分几类?分类的目的是什么?
10、压力容器焊接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举例说明。
11、决定容器焊缝坡囗形式的因素有哪些?举例说明。
12、一套管换热器内管,规格为外直径194mm ×厚度24mm ,材料12CrMo ,实测壁厚23mm ,管子腐蚀裕
量
2C =1mm ,设计温度400℃,计算内管可承受的最大外压力是多少?
第六章 思考题
1、 间壁式换热器有哪几种主要形式?有何特点?
2、 管壳式换热器有哪几种主要形式?换热管与管板有哪几种连接方式,各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