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新闻评论的标题与结构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体现论点
大锅饭" 《"大锅饭"养懒汉 大锅饭 ——四论不能再吃"大锅饭"》 四论不能再吃" 四论不能再吃 大锅饭" 1983年1月27日《人民日报》社论 《对策也可以当镜子》 对策也可以当镜子》 1985年6月4日《新华日报》"新华论坛" 少数企业" 多数企业活不好》 《少数企业"死"不了 多数企业活不好》 1991年8月15日《经济日报》述评 矿难不已》 《人祸不除 矿难不已》 2004年2月27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 监督,不应仅仅是审计部门的事》 《监督,不应仅仅是审计部门的事》 2004年6月30日人民网"强国论坛"
谐音法: 谐音法:易字法的一种特殊形式,使所易之字与 原字谐音,使旧词新意或一词多义 恭喜发" 《恭喜发"才"》 1982年2月《人民日报》春节社论 论价》 《以"职"论价》 1981年6月25日《人民日报》"今日谈" 岂有此" 《岂有此"礼"》 1995年7月8日《人民日报》"今日谈" 形式" 《"形式"逼人》 形式 逼人》 1998年4月23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
二,评论标题的功能 1,提示论题:提示评论议论的范围 ,提示论题: 2,体现论点:体现评论的中心论点 ,体现论点: 3,表明态度:表明作者的态度或倾向 ,表明态度: 4,引发兴趣:引发受众阅读,收听或收看评 ,引发兴趣: 论的兴趣
1,提示论题
《回答一个问题 —— 翻两番为什么是能够实现的》 翻两番为什么是能够实现的》 1982年10月18日《人民日报》社论 为什么要整顿金融秩序》 《为什么要整顿金融秩序》 1993年7月16日《经济日报》署名评论 劳动者,该有怎样的就业观? 《劳动者,该有怎样的就业观? —— 二谈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 二谈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 1997年7月18日《工人日报》评论
对照法: 对照法:把两种相互矛盾或悬殊巨大的事物,现象,思想, 做法等放在一起加以对比,在强烈的反差中分辨是非,善 恶,大小,远近,美丑等 《慷慨与吝啬》 慷慨与吝啬》 1993年11月22日《中国物资报》"新视角" 山绿了,眼红了》 《山绿了,眼红了》 1998年4月19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 真的假文凭和假的真文凭》 《真的假文凭和假的真文凭》 2002年5月15日《中国青年报》"求实篇" 以罚促管" 《"以罚促管"还是只罚不管》 以罚促管 还是只罚不管》 2003年8月6日河北电视台"新闻广角"
第四章 新闻评论的标 题与结构
新闻评论的标题 新闻评论的结构
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标题
一,评论标题与新闻标题的区别 标题,是以醒目的形式刊出(或播出)的, 标题 用以提示文章(或节目)内容的简短文字 新闻评论的标题以简短的文字提示或标明 新闻评论的标题 其论题范围,主要见解,基本倾向和情感 诉求,是评论内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
3,鲜明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78年5月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脱困不等于脱险》 《脱困不等于脱险》 2000年11月辽宁电视台电视述评 危险的开端》 《危险的开端》 1998年10月13日新华社述评
4,精炼
《不要蛮干》 不要蛮干》 1956年9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质量无"小节" 《质量无"小节" 》 1991年1月28日《经济日报》"经济漫笔" 人祸》 《人祸》 1998年7月24日《南方周末》时评 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 分析评论标题《法律不必"最好",但必须"最不坏"》 和《市政府专题会议责成搞打砸抢的企业深刻反思》 (《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的不足 注意: 注意:避免句式冗长,文字罗嗦
回环法: 回环法:把词语或句子在组合过程中颠倒重复,使其首尾 呼应,形成回环,亦称"回文" 呼应,形成回环,亦称"回文"或"连珠" 连珠" 官钓" 钓官" 《"官钓"与"钓官"》 官钓 1989 1 7 1989年1月7日《人民日报》"漫话" 专家鉴定与鉴定专家》 《专家鉴定与鉴定专家》 1991年1月6日《健康报》署名评论 如意" 《"如意"不如意》 如意 不如意》 1995年7月1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 珍稀动物当珍惜》 《珍稀动物当珍惜》 1996年4月10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
(3)巧用修辞手法
比喻法: 比喻法:利用事物间的相似点,以此物描绘或表现彼物 《"嫁"出去的"姑娘"也要管》 嫁 出去的"姑娘"也要管》 1987年6月18日松花江人民广播电台 《既折"莲蓬"又挖"藕"》 既折"莲蓬"又挖" 1987年8月28日《新华日报》"细流集" 怎样把"蛋糕"做大》 《怎样把"蛋糕"做大》 1990年10月31日《经济日报》"每周经济观察" 会议缘何出"虫子" 《会议缘何出"虫子"》 1999年4月1日北京电视台《今日话题》
3,表明态度
《千万不可忽视农业》 千万不可忽视农业》 1992年12月9日《人民日报》社论 不能搞有偿新闻》 《不能搞有偿新闻》 1993年5月27日《解放日报》评论 道德点评板" 《"道德点评板"不设为好》 道德点评板 不设为好》 2004年4月12日《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 拜金主义要不得》 《拜金主义要不得》 1993年4月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述评 莫让失地农民再流泪》 《莫让失地农民再流泪》 2003年月22日陕西电视台《经济生活点评说》
变陈述句为疑问句
《有些案件为什么长期处理不下去?》 有些案件为什么长期处理不下去?
1982年2月7日《福建日报〉社论
《 "及时雨"为何落不到田里头》 及时雨"为何落不到田里头》 及时雨
1987年6月19日福建浦城县广播电台
《何必拷问捐献者动机》 何必拷问捐献者动机》
2002年12月24日《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
三,评论标题的要求 贴切: 贴切:题文一致,用词准确,题意确切 具体: 具体:论题具体,论点清晰,指向明了 鲜明: 鲜明:有立场,有观点,有态度,有明确 的是非判断和价值判断 精炼:结构简单,句式简短,文字简洁 精炼: 生动: 生动:富有新意,动感与活力,先声夺人, 过目难忘
1,贴切
题文一致 分析《为九龄童"盗马" 节选)的标题(教材P104) 分析《为九龄童"盗马"辩》(节选)的标题(教材P104) 近日读到一则新闻:某日晚11时左右,几位巡逻民警行 至某地立交桥,发现一小男孩牵着一匹小白马悠然独行.上 前询问,男孩答道:"爸爸给我买的."民警把他带到派出 所,问了两个小时,男孩才讲出原委.原来这位小朋友看到 公园的小白马长得漂亮,晚上便偷偷地从公园牵出.文章继 而又写道:"后据了解,小男孩名叫xxx,因从小顽劣,小 学一年级即被学校除名."从爱护这位小朋友的角度出发, 我在摘录原文时,将他的姓名隐去.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民 警深夜巡逻发现小孩牵马引起怀疑上前询问是对的,正确的 做法是应及时将他送回家或通知小孩的父母,不应在小孩的 监护人不在场的情况下,深夜询问达两小时之久,更不能在 报刊上将他的"历史材料"通过新闻媒介传播.
5,生动
(1)变换句式或语气 变陈述句为假设句 假如都像徐永山》 《假如都像徐永山》 1980年4月20日《中国农民报》 社论 如果所有的母亲都生男孩》 《如果所有的母亲都生男孩》 1983年3月7日《人 民日报》"今日谈" 假如俺是名人》 《假如俺是名人》 1993年3月9日《中国青年报》 "求实篇" 假如多一些王海》 《假如多一些王海》 1996年1月13日北京电视台 《今日话题》
示例:
《 867万考生昨天进考场 》 万考生昨天进考场 考试诚信将记入电子档案 并与招生录取挂 录取挂 钩 2005年6月8日《中国青年报》 《 "全民高考"的局面应该改变了 全民高考" 全民高考 的局面应该改变了》 2005年6月9日《中国青年报》 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 新闻标题与评论标题的区别何在?
2001年7月12日江苏电视台《大写真》
《"红包"为什么这样"红"?》 红包"为什么这样"
2004年4月11日央视国际"央视网评"
评论标题功能的运用
功能 提示 论题 体现 论点 表明 态度 引发 兴趣 功能释义 优 势
明确告知评论所要分析的 有利于突出论题的时效 事物或议论的问题 性或针对性 直接体现评论的中心论点 有利于突出鲜明的观点 或主要看法 或独到的见解 直接表明对事件或问题的 有利于突出作者或媒介 立场,态度或倾向 明确的态度 运用新鲜的事例,手法或 有利于突出评论的新鲜 语言引发受众兴趣 感和趣味性
4,引发兴趣
《和尚就是和尚》 和尚就是和尚》
1986年11月21日《工人日报》评论
《牛毛出在羊身上》 牛毛出在羊身上》
1993年6月26日《中国青年报》"求实篇"
《"吹牛"也犯法》 吹牛"也犯法》
1996年11月11日《法制日报》"法制论坛"
《谁掏了患者的腰包 ——直击医药回扣 直击医药回扣》 ——直击医药回扣》
化用法: 化用法:对成语,古语,谚语,俗语做细微改动 后,变化使用,赋予其新的内涵,以开阔思路, 活跃思想,表达评论对客观事物的独特认识 易字法: 易字法:通过改变个别字,或对个别字做顺序上 的调整,使其变化词义,旧词新解 杞人" 《"杞人"忧"地"》 杞人 1981年8月28日《人民日报》"今日谈" 近墨不黑》 《近墨不黑》 1990年12月21日《人民日报》"大地" 车祸猛于虎》 《车祸猛于虎》 2004年2月2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
《中山舰还要沉睡多久?》 中山舰还要沉睡多久 》
2003年12月27日武汉电视台《都市写真》
《一号文件:还有多少农民不知道?》 一号文件:还,俗语 活用成语,谚语, 引用法 :把成语,古语,谚语,俗语直接 引入评论的标题,借助其本身特有的词义 和人们通常的理解表达评论作者对客观事 物的看法和意向 闻鸡起舞》 《闻鸡起舞》 1981年1月《人民日报》社论 四十而不惑》 《四十而不惑》 1989年10月1日《经济日报》 社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1996年12月9日中央 电视台《焦点访谈》
四,不同媒介评论标题的区别
1,使用的传播符号有所不同 报刊及网络评论标题: 报刊及网络评论标题: 以文字符号为传播手段 文字符号所特有的内涵丰富,抽象性,逻辑性强 的特点和纸媒体可反复阅读的传播优势,使其在 拟题方式,词语运用和题义开掘上有较大的空间 广播评论标题: 广播评论标题: 以声音符号为传播手段 有声语言的感染力,易受性强的特点,使其容易 迅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用词准确 不要耳提面命》 《要春风化雨 不要耳提面命》 原载《人民日报》"今日谈"
题义确切 《为何有电不用点油灯?》 为何有电不用点油灯? 原载《人民日报》"市场随笔"
2,具体
热烈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中华民族的百年盛事——热烈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中华民族的百年盛事 热烈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1997年7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以三门峡水库为镜鉴》 《以三门峡水库为镜鉴》 2003年11月13日《南方周末》"方舟评论" 银行该收点钞费吗》 《银行该收点钞费吗》 2003年9月北京电视台《今日话题》 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 分析评论标题《以科学求质量 以质量求发展》(原载 《中国农民报》)和《民族自尊与人类文明规则》(原载 《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的不足 注意: 注意:避免空泛乏味,大而无当
新闻标题与评论标题的区别
区 别 标题任务 不同 拟题手法 不同 标题结构 不同 写作要求 不同 新闻标题 提示新闻中最主要,最值得 注意的事实 评论标题 标明论题范围或传达作者态 度,见解
观点态度蕴含于事实的概括, 直接表达作者的立场,观点, 叙述中 态度 结构较复杂,一般由主题和 辅题组成 具体,确定,句式较完整, 常用实题 结构较简单,通常只有一行 主题 概括,抽象,句式较灵活, 常用虚题
变陈述句为感叹句
看客"》 《莫教孩子当"看客 》 莫教孩子当 看客 1988年11月3日湖南长沙市东区广播站 《久违了,国学!》 久违了,国学 》 1993年8月18日《人民日报》"今日谈" 造伪劣工程: 》 《造伪劣工程:罚!》 1996年11月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 法霸" 法盲"更可怕》 《"法霸"比"法盲"更可怕》 法霸 2003年2月12日《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