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体 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补体的固有成分 ❖ 经典途径的C1q、C1r、C1s、C4、C2; ❖ 旁路途径的B因子、D因子、 P因子; ❖ MBL途径的MBL、FCN、 MASP; ❖ 三条途径的共同末端通路C3、C5~C9。
2.补体调节蛋白: C1抑制物、I因子、H因子、C4结合蛋白等
3.补体受体: CR1~CR5、C3aR、C2aR、C4aR等。
Discoverer of Complement
19世纪末,在发现抗体后不久, Bordet 通过实验发现,新鲜血 清中存在一种不耐热的成分,可 辅助特异性抗体介导的溶菌作用。
Ehrlich 同时独立发现了类似现 象,他认为这种因子是抗体发挥 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故 将其命名为补体
以1895年Bordet的霍乱弧菌溶菌实验为例
补体 PPT课件
Contents
1
概述
2
补体系统的激活
3
补体系统的调节
4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及意义
5 补体与疾病的关系
重点
❖1. 补体系统的概念、组成、基本特征 ❖2. 补体系统激活的3条途径的激活物
质、激活过程; ❖3.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第一节 概述
Jules Bodet (1870-1961),
2. 这种成份化学性质不稳定
补体(complement)的定义 1.由30余种蛋白质组成 2.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 3.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 4.其活化过程为级联酶解反应
生化级联反应
I Ia Ib
III
II IIb IIa
IIIa IIIb
发挥生物学效应
(一) 补体系统的组成
A.C3

D.C2
B. C4 E. C5
C. C1q
2.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 A. IgG B. IgE C. SIgA D. IgA E. IgM
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 ------ 三条途径:
经典途径(classical pathway) 旁路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 凝集素途径(lectin pathway)
(二) 补体成分命名: 固有成分:用C后加阿拉伯数字表示, 如:C1,C4,C2等; 其他成分:用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如: B因子、D因子、P因子等; 裂解片段:小片段用a表示 --- 如:C3a; 大片段用b表示 --- 如:C3b。 酶活性成分:符号上划一横线,如C3bBb。 灭活补体片段:符号前加 i 表示,如iC3b。
抗原
抗菌血清
(细菌) 新鲜 陈旧
霍乱弧菌 +
霍乱弧菌
+
霍乱弧菌
+
正常人(豚鼠) 新鲜血清
+
试验结果 凝集 溶解
++ +++
羊抗血清 +霍乱弧菌
细菌裂解
加热的羊抗血清+霍乱弧菌
destroyed
细菌裂解
无抗体的新鲜血清
+ unable
restored
细菌裂解
推测结论
1. 新鲜血清中存在一种帮助抗体溶解 细菌的成份
补体3条活化途径示意图
经典途径
凝集素途径
C1
MBL
MASP-1
C4 MASP-2 D
C2
P
C3
旁路途径
C3b B
C5 C6 C7 C8 C9
MAC组装
(一) 经典(传统)激活途径: 激活剂:Ag-Ab复合物( IgG1-3、IgM ) 参与成分:C1~C9 激活过程(三个阶段):
识别阶段 活化阶段 膜攻击阶段
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
1. 识别阶段
Ag+Ab → IC ,Ab的Fc段补体结合部位暴露 → C1+Ab → C1激活
C1q
细菌
2. 活化阶段
活化的C1依次酶解C4、C2 → C3转 化酶→ C5转化酶
C1q
C42
CC42ab
细菌
C2b C4a
C3转化酶
C2
C3a
细菌
C5转化酶
C3
C3a
Antigen Binding Site 抗原结合区(Fab)
VH CH1
NH3+ VL CL
CH2
Complement Binding Site 补体结合部位 (Fc)
CH3 COO–
激活条件: 1.只有Ab与Ag结合暴露Fc补体结合位点后才可活化 2. C1q仅与IgM的CH3区或IgG的CH2区结合才能活化 3.C1必须与两个以上的Ig Fc结合才可活化
(三)补体的生物合成及理化性质 1. 主要产生细胞为肝细胞和巨噬细胞; 2. 多数组分为球蛋白; 3. 血清中各成分含量不等,C3含量最多,D因
子最少; 4. 正常生理情况下,以非活性形式存在; 5. 对热敏感:56℃, 30min 可灭活; 6. 感染时大量升高。
review
1.下列补体固有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是:
(二) 旁路(替代)激活途径 激活剂:细菌的多糖成分等颗粒表面。
为补体激活提供接触面(保护面) 参与成分:B、D、P因子、C3、C5~C9
(三) 凝集素激活途径
激活剂:病原微生物表面糖结构 参与成分: MBL(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FCN(纤维胶原素)、C2-C9
❖病原微生物感染 M和中性粒细胞产生IL-1、IL-6、TNF 急性期反应 肝脏产生MBL等急性期蛋白
C9
C5b+C6+C7+C8+C9 = MAC
C5b6789n
末端通路——C5 活化
C5a
b C3b C4b
末端通路——MAC形成
C6
C7
b
末端通路——MAC插入胞膜
MAC的 C6 结构
C7
b
CC9 C9
C 9
C 9C
9C 9
C 9
C 9
9
C5b+C6+C7+C8+C9 = MACs
MACs 造成的细胞膜损伤
三种途径的比较
经典途径
凝集素途径
旁路途径
起始分子
参与的 补体成分 C3转化酶
C1q C1~C9
C4b2a
C2、C4 C2~C9
C3
C3,C5~C9,B因子, D因子, P因子
C3bBb
C5转化酶 C4b2a3b
C3bBb3b
激活物质 Ag-Ab复合物 病原微生物表 细菌、真菌、 面的糖结构 病毒感染细胞
❖MBL与细菌甘露糖残基结合 激活MASP(MBL associated serine protease) 水解C4和C2(类似活化的C1q的功能) 形成C3转化酶。
(四)共同的末端通路(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击阶段)
--- 膜攻击复合物(MAC)形成
C5转化酶
C5
C5a
C5b
C6 ,C7
C5b67
C8
C5b678
Ab,参与特异性 生物学作用 体液免疫的应答
阶段 ,在感染
后期发挥作用
参与非特异性 免疫感染早期 发挥作用
参与非特异性 免疫,在感染 早期发挥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