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
李姣姣
摘要: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都不可能是孤立的、封闭式的,都
会和其它民族进行接触和交往。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文化的载体,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当不同民族的文化进行交流与碰撞时,语言始终站在冲击最为强烈的前沿。

因此,文化交流与融合总会在语言中留下深刻的痕迹。

而最能体现这种痕迹的,莫过于外来词了。

“一种语言从别种语言里吸取过来的词语”,叫做“外来词”(foreignword),也叫做“借词”或“外来语”。

有的语言学著作则统称之为“借词”。

例如“罗汉”“芭蕾”“沙发”“迪斯科”“引擎”“伊妹儿”等。

这些词汇本来是源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语言,现在已经被汉语吸收并接受了,还成为汉语中运用频率非常高的词汇。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的日益频繁,汉语与外民族语言文化接触也将更加密切,许多外来词已经非常“轻松”地融入到汉语的大家庭之中,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交谈中,逐渐被人接受,并被广泛使用。

不少外来词简洁、凝练,表意效果十分显著,让人易记易理解,使人们与外界的交流更加便利,如今,众多的中国人都能理解和使用WTO、CD、IQ等词汇,并没有感到别扭。

而且,外来词语的不断进入,使汉语变得丰富和生动,给我们的语言生活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形成了一种引人注目的社会文化现象。

外来词不断为汉民族所吸收,汉语发展到今天,外来词的作用已经越来越不可忽视,使用范围遍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文就汉语中外来词的内涵和外延、外来词的历史与现状、外来词进入汉语的原因及其类型特征、外来词的汉化和规范等问题作了浅显分析, 并对如何正确处理和使用外来词提出了一些建议。

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和研究有所帮助。

一、外来词的内涵和外延
外来词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相互碰撞的产物。

只要有交际的产生, 就有语言的渗透和交融。

不同民族之间由于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 这种接触所带来的直接影响之一就是外来词在本民族语言中的渗透。

外来词就是一种语言系统对另一种语言系统某些词语的吸收和利用。

外来词作为异质文化的载体进入本民族语言系统中时, 一方面, 它使本民族语言系统发生调整并增加了新的成分, 另一方面, 也使它承载的异质文化对本民族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 影响到人们的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并使这种影响固化在语言系统中。

因此, 外来词被称为“异文化的使者”。

外来词又称“外来语”(吕叔湘,1942),“外来语词”(孙常叙,1956),“借字”(罗常培,1989)。

传统观点认为它是指一种语言从别种语言中吸收进来的词语。

其定义一直都是有争议的问题,至今人们还对其存在分歧。

一种观点认为“外来词”就是“音译词”,也就是说“意译词”不是外来词。

王力(1980)认为“只有借词是外来语,而译词不能算是外来语”。

吕叔湘(1982:82)指出:“译语主要有两种,译意的和译音的。

译意的词,因为利用原语言固有的词或词根去凑合,应归入合意复词,而且也不能算严格的外来语。

译音的词浑然一体,不可分离,属于衍生的一类。

”胡裕树(1995:252)认为:“至于用纯粹意译方法来伪造别种语言的新词,虽然代表着新的概念,但仍用汉语的构词成分和构词方法造成的,因此不是真正的外来词。

例如,‘飞机’,‘蜜月’,‘马力’……”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意译词跟音译词一样,属于外来词的范畴,尽管他们已经过了相应的汉化过程,即汉化意译。

我们认为外来词是指汉语从其他民族语言或方言中引入的词。

我们赞同把外来词分为广义和狭义外来词,广义上讲,意译词也应算作外来词。

因此,都应将其列入外来词的范畴,承认这一点有助于理解其汉化和发展变化过程。

二、外来词的历史和现状
在历史进程中,社会的发展、民族间交往和文化的传播为语言的互相影响和渗透提供了条件和基础。

一般地说,经济文化较发达民族所用的语言对相对不发达民族的语言产生较大影响,并渗入其语言体系。

外来词的进入分直接和间接两种,也就是说一种语言成分直接进入另一种语言,比如完全来自音译的英语词cartoon卡通,照搬英文的VCD影碟机等;或通过中介语言进入另一种语言,比如对许多世界小说的翻译就经常通过英译本等。

外来词常通过政治、经贸往来、外敌入侵、文化交流、翻译等进入另一种语言。

汉语词汇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一面通过自身的演变日益充实,一面从其他语言中吸收外来成分。

上至先秦,下至当代,伴随着每一次与外来文化的接触,汉语词汇引入了大量的外来词。

国内各民族之间互相学习,对汉语词汇的影响也很大。

汉末魏晋梵文汉译和唐以后佛教兴盛,使佛教语言迅速、广泛地渗入汉语,成为第一大批外来词。

如“佛、刹那、菩萨、罗汉、僧、魔、塔、因缘”;宋金时,汉语中借入了一些契丹和女贞语词汇,到元、清时,又吸收了大量蒙语和满语词。

汉民族与外民族的交往接触, 曾使历史上出现过几次汉语大量吸收外来词的高峰。

明代郑和下西洋, 中国与南洋各国开始了正式交往, 同时西方传教士也首次进入中国, 以英语为主的印欧语词被迅速、大量地吸收到汉语中来, 如“耶稣、礼拜、几何、勾股、哲学”; 鸦片战争以后至五四前后, 中国发生了剧烈变革, 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与日本、欧美等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交往增多, 新事物、新概念大量从日本、西方各国引入, 日语、英语等语种中的词语随之进入汉语, 如“民主”( 借自日语, 源自英语, 音译为“德谟克拉西”) 、“科学”( 借自日语, 源自英语, 音译为“赛因斯”)。

自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交往的日益频繁, 外来词大量涌入, 可以说又形成了一个高峰。

外来词渗透到汉民族社会生活、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并以其丰富多彩的汉化方式影响着现代汉语词汇系统。

外来词进入汉语后的现状——语言的融合可以超越国界和民族的限制,合理地吸收外族语言的一切合理、有用、优秀的成分,博采众长、吐故纳新,使汉语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已经逐渐获得大众的认可。

外来词进入汉语后其特征表现为:1.日常生活中的外来语体现着生活的新时尚,如:瘦身、健美、AA制、保龄球、隐私权……体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像自助餐、度假村、百世吉、家乐福之类的外来词外来词则体现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正在和世界“接轨”。

2.外来词的不断进入,使汉语变得更加丰富和生动,汉语词库得到充实,填补了某些概念的空白,尤其在科技方面。

因为近代以来,西方在自然科技方面的发明创造远远超过我们,大量的新事物不断涌现,自然需要引进大量外来词,如:基因(gene)、克隆(clone)、纳米、数码技术、互联网(intemet)、软件(sofeware)……这些外来词的广泛使用证明了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科技时代。

3.外来词(foreign word)与民族固有词(native word)发生分化,对其造成了一定的排挤,主要在术语方面。

科技进步使术语进一步国际化,统一化成为必然趋势,为了方便,人们更愿意选择精当、简短,而且各国各民族都容易理解、流通的外来词,因为他们有很强的交际功能,减少了词的歧义。

同时,二者又相互补充,外来词为汉语提供了新鲜的造词材料,丰富其表达手段,使之更准确、细腻。

如:来自佛教梵文的外来词素“魔”,原义为“一种使人迷惑烦恼、不易摆脱、妨碍修行的东西”,在汉语中,人们根据它的原义又发展出“不平常、奇异、嗜好成癖”的词义素,出现在“魔力、魔术、着魔”等词义中:又如:“酒吧”的“吧”是来自英语的外来词素“bar”,现在又参与了“网吧、氧吧、陶吧、吧台”等词的创造,并且相对独立起来,这是其富有生命力的表现。

4.外来词引起了汉语词汇系统的相应调整。

这表现为外来词素参与创制的大量外来词进入汉语和外来词素参与造词的大量新词大量出现。

在构词方面,汉字是善于以形达意的,但近来由于信息膨胀,外来词大量引入,汉语不得不仓促借用了许多的外来词的原形,致使汉语中出现了许多所谓的字母词。

如:“MTV、VS、&等等。

转而言之,外来词特有的色彩也为汉语词汇增添了一种异域风格,虽然,有的外来词可能随着
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淡化,但以后当我们说起网吧、B超、CD、CT时,仍能体会到国际化时尚生活的色彩。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新事物、新产品不断涌现,在外来词吸收上可以得到明显反映。

这些外来词几乎进入了我国的各个领域,请看下列部分实例:军事方面:雷达(radar)、坦克(tank)、吉普车(jeep)金融方面:马克(Mark)、卢比(rupee)、“布法罗”镍币(BuffaloNiekle)医药方面:可卡因(cocaine)、休克(shock)、盘尼西林(penicillin)饮食方面:绿色食品n(greeen food)、肯德鸡(Kentucky)、麦当劳(McDonald‘s)、自助餐(buffet)、热狗(hotdog)、沙丁鱼(sardin)、汉堡包(hamburger)、三明治(sandwich)、可口可乐(Coco.Cola)、软饮料(softdrink)等。

穿着方面:牛仔裤deans)、迷你裙(mini.skirt)、比基尼(bikini)、运动夹克衫(bi—swing)、尼龙(nylon)、T恤衫(T-shirt)日常用品:香波(shampoo)、马赛克(mosaic)等。

交通工具方面:计程汽车/的士(taxi)、巴士(bus)、波音(Boeing)、汽轮机汽车(tubertrain)、空中客车(airbus)等。

艺术、娱乐、体育方面:爵士乐0azzmusic)、肥皂居U(soapopera)、迷幻摇滚乐(acid—rock)、摇滚舞音乐(bigbeat)、迪斯科(disco)、霹雳舞(breakdance)、派对(pany)、MTV(musictelevision)、迪士尼乐园(Disneyland)、溜溜球(yo—yo)、呼啦圈(hula-hoop)、保龄球(bowling)、高尔夫球(golf)、NBA(美国职业篮球赛)、卡丁车(karting)、蹦极跳(bungejumpiug)、飞镖(boomerang)等等。

珀默尔说过:“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地反映了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这一点是十分清楚了。

”这一观点在此可以得到印证。

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全球杂谈》(GlobalParadox)中描述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时指出:跨国界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superhighway)的建立,使电视、电话、计算机连为一体,将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globalvillage)。

大量的计算机词汇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用语.如:硬件(hardware)、软件(software)、数据库(databank)、电子邮件(E—mail)、因特网(intemet)、Windows98、鼠标(mouse)、对话框(dialoguebox)。

伴随互连网络的兴起,又出现了:冲浪者(cybersurfer)、网迷(cyhermania)、网络资源(cybersource)、网络文化(cyberculture)等。

当今电讯技术得到长足发展,电子产品日新月异,这方面的外来词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

例如:移动电话(cellularvideophone)、家庭录象(familyvideo)、毫微技术(trinitron)等。

从以上举例可以看出,新时期来源于英语的外来词数量大、涉及面广,尤其是科技外来词多。

这一方面说明科技是没有国界的,人类创造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全人类所共享。

世界范围的科技交流传播使得某些科技术语由一种语言进入多种语言,为大多数文化群体所接受。

显然,前面所提及的外来词是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同国际交往的结果,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充实、丰富了汉语词汇。

从近十多年外来词借入的流向来看,汉语的新外来词许多是从港、澳、台、广东等最开放的地区先行引进,而后逐渐进入普通话的词汇系统的。

这说明经济的发达跟语言的丰富和发展有着一定的关系。

例如:“脱口秀”(talkshow)是电视、电台的一种访谈节目,先流行于港台地区,目前我们在报刊上常见到这个译词。

“销品茂”(shoppingmall)原意是“大型散步区的购物中心”,上海的一些大商场开始套用这个名称,来表达销售商品繁荣茂盛之意。

我们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在吸收外来词时,始终表现出
一种倾向,即拒绝单纯的音译词,而乐于接受意译或部分意译。

王力先生对这种现象曾经有一个说明。

他认为:“意译是正常的方法,音译只是变通的方法,如果滥用音译,也就是滥用外来词,因为那样是表示汉语词汇贫乏到不能从基本词汇的结构上构成新词”。

这就是说,最初遇到外来的新事物时,人们不能理解它的真面貌或含义,就采用了音译,用汉字的音译。

但是用汉字音译出来,很难上口,有时又会使人“望文生义”,于是经过一段时期的实践,另外创造了新的意译,或两者并存。

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的传统观念正日益更新,更趋向于接受纯音译词,因此音译词数量迅速增加。

三、外来词进入汉语的原因
外来词进入汉语是有多种原因的。

首先,随着生产力的逐步提高,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大量新事物被发现,发明创造越来越多,新生事物的名称传播到各民族;其次,随着经济全球化,任何民族都不可能置身于其他民族之外单独生存发展,只有彼此交往,互通有无,才不至于被淘汰。

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是民族特有智慧的结晶,它反映本民族的历史、风俗、传统和精神内涵。

在交流过程中,民族自身的扩张必然推动其语言的扩张和对其他民族的影响、渗透,尤其在宗教和艺术方面,比如:“罗汉”、“魔鬼”、“蒙太奇”、“爵士乐”等外来词进入汉语。

同时,语言的传播又会进一步扩大民族的影响。

再次,国民学习外语的因素也是使外来语进入的重要原因。

在上世纪50.70年代,学习俄语很普及,“布尔什维克”无人不知,80年代后,对外开放使国人学外语,尤其是英语的热情越来越高涨,不知道“托福”、“雅思”的人是少而又少。

中国成功加入WTO,对外贸易与经济往来日益频繁,外资企业如雨后春笋,又掀起人们学英语的热潮。

另外,强敌入侵使得起语言成为相对于汉语的强式语,近代从鸦片战争、八国联军列强瓜分到日本侵华战争,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在语言上也得以充分体现,侵略者必然要将他们的语言强加给被征服的弱小者,使征服在语言上留下印记,因而造成外来词的进入。

四、外来词的类别及其特征
进入20 世纪以来, 随着中国和世界的交流大大加强, 汉语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汇。

翻开报纸杂志, 或者打开电视收音机, 抑或上网冲浪, 充斥我们眼帘的是大量外来词, 例如绿色组织、伊妹儿、雪碧、哈根达斯、软件、艾滋病等等。

这些外来词数量非常多,外来词在现代汉语中占有10 %以上的比例,据统计,总数近10 000 个,仅音译词就有2 000 多个,分别来自于梵文、拉丁文、日语、俄语、英语、法语、等,比如从俄语中吸收来的布尔什维克、苏维埃,从法语中吸收来的蒙太奇,从英语中来的巴士、芭蕾、汉堡等,数量最多的是英语。

下来我们谈一谈现代汉语外来词的主要类型。

1、外来词的低级形式——音译外来词
如果说, 外来词有层次高低的话, 那么, 外来词中的音译词所处的层次最低, 离母语最远、离借源语最近。

依据有两条: 一是音译词在借用过程中是借用最便捷, 技术含量最低的一种外来词, 它无须考虑构词成分的选择, 也无须考虑结构形式的安排。

二是音译词常常成为外来词定型过程中的初级形式, 过渡形式,而不是最终形式。

音译词转化为其他类型的外来词或本民族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音译词转化为音译兼意译词。

如: 德国生产“Benz”汽车,在刚进入中国市场时译作“本茨”,这是个音译词, 到80 年代初才改译为“奔驰”,这是个音译兼意译词。

( 2)音译词转化为借形词. 如英语中的“telephone”一词, “五四”以前均音译为“德律风”,“五四”以后从日语中引进了一个借形词“电话”,德律风便逐渐被“电话”所取代。

( 3) 音译词转代为本民族词。

这种情形最为常见。

如: 盘尼西林——青霉素,迷你裙——连衣裙等
音译外来词由于具有浓郁的外来词汇色彩, 所以就具有了一些特殊的功用, 从而在商业销售领域大显身手。

眼下随便去哪个城市走走, 我们都不难看到大到街头的巨幅广告、商店
的招牌, 都是音译外来词。

如: “耐克、阿迪达斯、西门子、飞利浦、因特尔、麦当劳、肯德基、诺基亚、摩托罗拉”等等。

2、外来词的理想形式——音译兼意译词
这类词的特点是它们是由两部分组成,多为偏正式的。

前一部分是根据外族语的发音对译过来,后半部分则是采用汉语固有的语素进行标识,主要用来说明事物类属、特征、性质的,使词语更加明朗,意义清晰,帮助人们理解。

如:“恰恰舞(cha-cha)”、“芭蕾舞(ballet)”、“艾滋病(AIDS)”、“AA制(分摊)”等。

当人们对于所描述的词语足够熟悉时,标识就可以省略。

但是有时因为音节等因素影响,汉语标识不能省略,如“卡车(car)”、“衬衫(shirt)”等。

音译兼意译词是外来词中层次最高、技术含量最高, 它的特点是: 既能传递出外语原词的韵味, 又能体现汉语真译的特点。

这种外来词中蕴涵着译者的智慧和灵气, 像“休克、维他命、乌托邦、可口可乐”等词, 至今讲起来还让人津津乐道, 为翻译者的聪慧和灵巧而赞叹。

因此, 音译兼意译词是值得我们大力倡导、推广的一种外来词。

3、外来词的新贵族——字母词
汉语中的字母词最初很少, 为人熟知的只有“sos”、“ph值”等几个, 至于像“阿尔法粒子、贝塔射线、伽马射线”等, 骨子里也是字母词, 但却将字母音译了, 于是就成了音译词或半音译半意译词。

这主要是当初人们不太接受在汉字文本中夹杂一些外文字母这么一种表达方式。

汉语中字母词的大量涌现是在80年代, 90 年代走向了巅峰, 一些字母词就其全民性和常用性来看, 实际上已经迈入基本词汇行列, 像“WT O、KTV”等, 早已成为寻常百姓闲聊的常用词语了。

字母词就结构形式来看, 主要有以下类型:
( 1)纯字母词。

即原汁原味地引进外语中的首字母缩略词,读音和意义均保持原样, 这是字母词的主流部分。

如CD、CPU、DNA、DOS、VFO 等。

( 2)半字母半意译词。

即对外语原词的字母部分原样引进,而对字母以外的部分进行意译。

如e 经济、V 形谷、Y 染色体等。

(3)字母汉字合成词。

即在原汁原味地引进外语中的首字母缩略词之后再配上一个同原词意义存在上下义关系的汉语语素。

如PH 值、IT 业、EB 病毒等。

4、借形词
借形词是一种标准的借词, 一般只发生在使用相同类型文字的语言之间。

汉语中的借形词大多来自日本, 虽然汉语与日语使用的不是同一类型的文字, 但由于日语中的许多单词都用汉字书写, 所以就使得汉语同日语之间能够产生借形词。

借形词作为一种外来词已成为大多数学人的共识, 汉语中有且意义相同的词就是汉语借自日语的借形词。

这要做具体的分析:
(1)现代汉语中的一些词, 只出现在日语和现代汉语中, 而不见于古代汉语中, 且是在20 世纪初才出现在现代汉语中的,如“运动员、舶来品”等。

(2)现代汉语的一些词, 日语、现代汉语中有, 古代汉语中也有, 但是现代汉语中的词与日语中的词意相同, 而两者同古代汉语中的词义迥然不同, 一般也可以定为借形词。

一般可以认定是借形词。

如: 母校、图案、银行、营养、游离等。

(3)现代汉语中的一些词, 日语、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都使用, 且意义基本相同或相近, 这些词就不能算作借形词, 而应看作是本民族传承词。

如“法律、机械、计划、精神、元帅、游戈、运动”等都应看作是本民族传承词。

5、音译加注词
这种外来词是指借入方在转写原词语的读者之后再加上本族语的表示意义类别的语素。

如把sar dine( 英) 译成“沙丁鱼”、Mauser ( 德) 译成“毛瑟枪”、Mar seillaise( 法) 译成“马赛曲”等。

音译或半音译有时在选择转写符号时考虑到原词语所指具有的某些功能或特点, 好像是意译一样, 实际上和原词语的真正意义可能毫不相干。

如把Coca- Cola 译
成“可口可乐”、safeguard 译成“舒肤佳”就属这种情况。

五、外来词的特点
一、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特点
( 一) 从词的形式看
1.“字母词”大量出现并成为常用词汇
鲁迅先生在《阿Q 正传》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阿Q”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字母词。

外来文字直接参与的外来词不仅出现在科技领域,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渐渐流行,如:WTO→世界贸易组织CEO→首席执行官DVD→数字式激光视盘VCD→激光视盘CCTV→中央电视台KTV→餐饮业X射线→爱克斯射线B超→B型超声诊断等。

此外,为了便于大众对科技术语的理解,还常用字母加汉字的新的短语形式,如“IT 行业、IT 精英、IP 地址、QQ 聊天室、BBC 电台、E-mail信箱。

另一种具体表现是在电视屏幕上,只有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台直接使用老百姓已经熟悉的外文字母( CCTV) ,也是为了外国朋友便于识别。

地方台都陆续改用汉语拼音字母作为台徽,有的则直接使用汉字。

节目名称也已经改为“音乐电视”( MTV) 、“相声电视”( CTV) 等意译词,成为汉民族易于接受的新词。

2.外来词音节趋于多音节化
受外来词的影响,汉语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多音节外来词,这些外来词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汉语的词汇系统。

如“世界贸易组织、汉堡包、艾滋病、波音飞机”。

汉语原有的音节数量多是双音节,而双音节不能够承担大量的现实表达需求,就必然会出现新的三音节或是多音节的词汇。

虽然多音节外来词,已成为新时期现代汉语中外来词发展的新趋势,但这并不会使现代汉语词汇的双音节化特点发生质的改变。

现代汉语中通过意译吸收的词语在音节上没有对应关系,如:幽默[英humour]香波[英shampoo]乌托邦[英Utopia]逻辑[英logic]托福[英TOFEL]可口可乐[英Coca Cola]俱乐部[英club]等。

( 二) 从词的使用功能看
1.音译词的“回潮”现象
音译词的“回潮”是指一部分本已被意译形式所代替的音译词,现在又回到了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中如英语中的microphone 最早音译为“麦克风”,后来被意译词“扬声器”所取代。

而近几年来,随着娱乐界的日趋活跃,“麦克风”一词重新抬头,频频出现在人们的口头上、大众媒体上。

2.外来词语素化倾向增强
随着外来词的广泛应用,往往会把这些音节拆分开来,赋予某些本来没有意义的音节以新的意义,使它变成有意义的能产语素。

比如“巴士”原指bus.可是现在“巴”已经成为了这样的语素,由此派生出很多新的词汇.如“大巴”,“中巴”。

音译外来词出现音节语素化,表现为: 第一,一些表国名、地名、人名、概念名的音译外来词,其第一个音节经常代表整词意义使用,如菲总统( 菲律宾总统) 、巴以冲突( 巴勒斯坦、以色列冲突) 。

这部分语素化音节属于非衍生性的,一般不具有构造新词的能力。

第二,人们所熟知的一些音译词,有的简化音节后成为语素,由语素化音节代表整词意义参与构词,如由“巴士”的“巴”构造出大巴、中巴、小巴等,由“咖啡”的“咖”构造出热咖、冷咖、苦咖等。

有的直接成为语素,如随佛教出入汉语的“魔”“塔”和近几年才进入汉语的“秀”“派”等。

以上是外来词从形式到内容、使用功能适应现代汉语特点的主要表现。

六、外来词的汉化
外来词汇被借为汉语词汇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变化,那就是外来词的汉化现象。

这种汉化现象既表现在词的语音形式上, 也表现在词的结构和意义上。

1、语音形式的汉化。

最明显、最直观的变化便是语音形式的汉化,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