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质量管理学,第四版,韩福荣,机械工业出版社,电子课件。第七章,质量经济性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质量特性
望目特性
质
静态特性 计量特性 望大特性
量
望小特性
特
性
动态特性
计件特性
计数特性
计点特性
质量特性波动
引起质量特性波动的原因,一般称为质量干扰,主要 来自三个方面: –外干扰; –内干扰; –随机干扰 因为存在质量干扰,所以产生质量波动,即产品在使 用过程中质量特性值y围绕其目标值m的波动。
第二,质量损失是指产品交付用户后造成的损失,它不是 制造方由于产品质量缺陷构成的质量成本。虽然田口的质量 损失指的是对“社会的损失”,但这种损失最终仍然要影响 到设计制造方,形成损失。
预期(平均)损失E(L)
由于L(y)是随机变量,通常用L(y)是随机变量,通常用L(y)的数 学期望E(L)来表示预期质量损失。其表达式可以写成:
质量经济性强调产品不仅要满足适用性要求,还应该讲求 经济性,也就是说要讲求成本低,要研究产品质量同成本 变化的关系。质量与费用的最佳选择,受到许多内部和外 部因素的影响,一方面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好,使用户满意; 另一方面要保证支付的费用尽可能低。
二、产品质量水平与质量经济性
在确定产品的质量水平时,除满足国家规定的有关技术方针、政策等之 外,其原则是尽量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企业的利润一般决定于产品 的价格与产品成本的差额,而成本和价格往往又决定于产品的质量水平, 这就是所谓的最佳质量水平。因此,最佳质量水平决非最高质量水平, 不要将两者混为一谈。
二、消费者(或用户)的损失
消费者损失是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质量缺陷而 使消费者蒙受的各种损失。如使用过程中造成人身健康、 生命和财产的损失;能耗、物耗的增加;人力的浪费;造 成停用、停工、停产、误期或增加大量维修费用等,都属 消费者的质量损失。毫无疑问,假冒伪劣产品也会给消费 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的损失。
E(L) K{D( y) [E( y) m]2}
K{ 2 E( y) m]2} K ( 2 ( m)2
从上式可以看出,我们将质量特性波动分解成两部分,要提高产品质 量就必须使方差和离差越小越好。
第六节 质量经济性分析
一、质量的经济性
所谓产品质量的经济性,就是追求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 给生产者、消费者(或用户)以及整个社会带来的总损失 最小。
从过程网络入手 识别非增值过程
收集劣质成本数据
分析劣质成本信息
建立劣质成本报表
1!
2!
简化后:
L(Y ) K (Y m)2
由于质量特性值波动所造成的损失与偏离目标值m的偏差 平方或偏差均方成正比。不仅不合格会造成损失,即使合格 品也会造成损失,质量特性值偏离目标值越远,造成的损失 越大。这就是田口先生对于产品质量概念的新观点。
第一,质量损失函数如连续的二次函数曲线所示,质量特 性仅仅在规范(T)以内并不一定表示产品质量优良,最佳的 质量是质量特性稳定在目标值上,波动最小。这就进一步形 象地说明了新的质量概念。
三、社会(环境)的损失
生产者和消费者损失,广义来说都属于社会损失;反之, 社会损失最终也构成对个人和环境的损害。这里所说的社 会损失主要是指由于产品缺陷对社会造成的公害和污染, 对环境和社会资源的破坏和浪费,以及对社会秩序、社会 安定造成的不良影响等。
四、质量波动及其损失
质量波动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只能采取措施减小,而不 能完全消除。通常所谓的合格品或优等品,只不过是误差 较小,但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差。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波 动,必然会给生产者、使用者或社会带来损失。
三、提高质量经济性的途径
(一)提高产品开发设计过程的质量经济性 1、做好市场需求的预测 2、设计中要有完善的技术经济指标 3、注意质价匹配 4、重视功能匹配 (二)提高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经济性 (三)提高产品的使用过程的质量经济性
第七节 劣质成本
一、劣质成本的概念
劣质成本(Cost of poor Quality简称COPQ)是6σ管理中常用到的术 语。它是指由于质量低劣造成的成本损失。换句话说,是由于没有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而额外付出的成本。劣质成本分为显见成本 和隐含成本两大类。
为了进行定量分析,一般应建立质量指标体系。企业内部的质量指 标一般可分为三类: 1、占基数比例指标,反映质量成本占各种基数的比例关系。其基数主 要有: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利润、产品总成本等。 2、结构比例指标,反映质量成本内各主要项目占质量总成本的比例。 3、质量效益指标,反映可控成本(投资成本)增加而使结果成本(即 损失成本)降低的情况。
返工成本
预防成本 鉴定成本
人员流动频繁 文件延迟
未完成销售定单
失去商机
上门服务支出过多
赔偿金
报帐或结帐错误
二、劣质成本的构成
一.预防成本中的非增值部分 二.鉴定成本中的非增值部分 三.鉴定成本中分析故障原因部分 四.内部故障成本 五.外部故障成本
三、劣质成本分析
从组织系统入手 识别工作错误和缺陷
质量成本也称质量费用,其定义是:为了确保和保证 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 成的损失。它是企业生产总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质量成本的构成
质量成本由四部分构成,包括:①预防成本;②鉴定成本;③内部故 障成本;④外部故障成本。
质量成本
预防成本 鉴定成本 内部故障成本 外部故障成本
第四节 质量损失
一、生产者的损失
生产者的质量损失包括因质量不符合要求,在产品交 付前和交付后的两方面损失。其中既包括有形的损失, 也包括无形的(隐形的)损失。有形损失是指可以通过 价值计算的直接损失,如废品损失、返修损失;销售中 的安装修理、退货、赔偿、降低降价损失;辅助生产中 的仓储、运输及采购中的某些损失等。据统计,生产和 销售中的损失约占总损失的90%,其中废次品、返修、 返工、包装不良等又是主要因素。因此,提高产品投入 产出一次合格率是减少生产者质量损失的有效手段。
第二节 质量成本核算
一、质量成本核算的方法
(一)统计核算方法 (二)会计核算方法 (三)会计与统计相结合的核算方法
二、质量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一)质量成本核算 (二)质量成本的计量和计价制度 (三)建立健全质量成本核算责任制
三、质量损失的核算
(一)质量损失的账户设置。一般应设置“质量损失”总 账,下设“产品质量损失”、“工作质量损失”两个二级 帐户,明细科目的设置可根据各企业质量损失的大小,质 量损失各具体项目的构成情况,择其要者设置,以有利于 对最重要的质量损失项目进行收集和控制。 (二)质量损失各部门责任分解。分别对设计开发阶段、 生产阶段、销售阶段、质量计划工作损失、采购损失和储 备保管损失、人力资源损失、销售服务阶段、质量计划工 作中的各种机会损失进行责任分解。
第七章 质量经济性分析
本章要点 质量成本的构成和质量成本科目设置; 质量成本核算的方法; 质量成本分析方法和质量成本分析报告; 质量特性和质量损失; 质量损失函数及其计算方法; 质量经济性及其分析; 提高质量经济性的主要途径。 劣质成本的构成及分析
第一节 质量成本
一、质量成本的基本概念
质量成本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有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 兰、菲根堡姆等人首先提出的,随后在美国IBM、GE等 大公司相继推行起来并收到一定效果。我国于20世纪80 年代引进并在不少企业中开展质量成本的核算与管理。
第三节 质量成本分析
企业对核算后的质量成本进行分析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围绕质量指 标体系进行分析以反映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规律性;二是应用正确的 分析方法找出产生质量损失的主要原因,围绕重点问题找出改进点, 制定措施进行解决。
质量成本分析方法有定性的和定量的两种。进行定性分析可以加强 质量成本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定量分析是能够计算出定量的经济 效果,作为评价质量体系有效性的评价指标。
第五节 质量损失函数
日本质量管理学家田口玄一(Taguchi)认为产品质量与 质量损失密切相关,质量损失是指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的过 程中,由于质量不满足规定的要求,对生产者、使用者和社 会所造成的全部损失之和。田口用货币单位来对产品质量进 行度量,质量损失越大,产品质量越差;反之,质量损失越 小,产品质量越好。
二、质量损失函数
设产品的质量特性为Y,目标值为m。当 Y m 时,则造成损 失, | Y m | 越大,损失越大。相应产品质量特性值Y的损失为 L(Y),若L(Y)在Y=m处存在二阶导数,则按泰勒公式有
L(Y ) L(m) L' (m) (Y m) L"(m) (Y m)2
三、质量成本科目设置
质量成本一般分为三级科目:一级科目:质量成本。 二级科目: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损失)成本、 外部故障(损失)成本。三级科目:质量成本细目。国家 标准GB/T13339-1991《质量成本管理导则》中推荐了21 个科目,企业可依据实际情况及质量费用的用途、目的、 性质进行增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