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顺应论”的角度看公示语的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顺应论”的角度看公示语的翻译
作者:张红雪
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29期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全球化的发展,英语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到生活当中的各个角落。
为了沟通与交际,许多城市使用双语来树立公示语。
公示语汉英翻译是一个不断选择和顺应的过程,顺应交际语境所涉及到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心理世界等因素。
译者只有全方面地考虑语境因素,才能准确无误的传递出公示语的信息,实现公示语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公示语;顺应论;交际语境
21世纪后,学习者对于顺应论的研究渐渐地走向成熟,并取得了很好的成就。
但很少有文章结合语用学的理论尤其是语言顺应理论对其进行分析。
笔者将尝试利用语言顺应论对其进行探讨。
顺应论是语用学中一个理论,使用语言是个基于语言内部或外部原因、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不断做出语言选择的过程。
Verschueren指出,语言顺应涉及“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过程中的意识程度”。
这些方面相互制约,相互顺应,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研究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公示语汉英翻译作为灵活选择语言的过程,不同的国家有不同语言,人们理解公示语与否取决于顺应程度。
译者要想表达出公示语的正确信息就要充分考虑语言的顺应程度。
一、文献综述
在《语用学的理解》(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一书中,Verschueren提出了顺应性理论。
顺应性理论认为自然语言具有三个特征:变异性(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tability)。
这三个特征以顺应性为核心,以变异性和商讨性为基础,相互之间彼此依存、密不可分。
Verschueren认为人们在不同的世界里,具体地说,处于包括物质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的环境。
公示语主要的语境主要为交际语境。
公示语的应用领域很广,路标、广告、交通工具等等,我们随处可见,都应该可以归为公示语的范围。
然而现在很多公示语英译的五花八门,令人啼笑皆非,完全会影响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涵,埋没了公示语的价值所在。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公示语翻译的其译文的成功与否,其交际目的的达成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的顺应程度。
本文主要探讨公示语是如何顺应语境的,如何顺应。
(二)研究方法
定性分析、访谈法
(三)研究过程
公示语汉英翻译是一个不断顺应的过程,译者必须动态地顺应语境,不仅要顺应语言语境,还要顺应交际语境所涉及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心理世界等因素。
1.物理世界
物理世界主要包括时间和空间指示系。
在汉语中,有些词汇对于说英语国家的人来说可能是没有意义的。
中国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对于国外的游客来说在理解方面会很难。
比如说,“始建于宋代,曾名静一堂”应被译作“The lecture h all was first built in the Song Dynasty and was once named Jingyi Hall”,这样一来,顺应了读者的物理世界。
2.社交世界
不同国家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在公示语翻译中,逐字逐句地翻译,很有可能会误导读者。
例如,公示语“生一个孩子好”不宜直译成“It is Better to Give Birth to Only One Child”而是“One Family,One Child”,这是因为不同的国家,文化背景是有很大不同的,人们对此的理解也有所差别。
所以说,公示语要求简练得体,会使译文读者立刻明白理解公示语的用意。
3.心理世界
在公示语英汉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尽力顺应读者的心理,包括个性,愿望,动机等,抓住他们的心理感受,要积极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清楚明白公示语传达的意义。
如公示语“老年人优先候车!”如果被译为:
Old People Waiting and Getting On First!
就是因为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这样翻译明显会让读者不高兴,在汉语文化中“老”是有尊敬的意思。
然而在国外很少有人用“Old”来称呼老人,而是一般来说会用委婉語“senior citizens”。
4.研究结果
公示语作为应用非常广泛的社会用语,译者要考虑顺应读者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心理世界等。
只有这样的译文才准确得体,才能忠实地传递出公示语的信息,发挥公示语特定的交际功能。
三、结论
公示语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而且代表着国家的尊严。
汉英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译者只有充分考虑读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顺应语境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汉英翻译会准确得体,充分表达公示语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Verschveren Jef.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陈秋红.从“顺应论”看公示语汉英翻译[J].外语教育研究,2009.
[3]陈新仁.新编语用学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4]何玲.公示语汉英翻译心理世界的顺应分析[J].贵州技术学院学报,2016 (02).
[5]何自然等.语用三轮: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6]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7]施建华.公示语的语言特点及其汉英翻译策略[J].台州学院学报,2008 (01).
[8]徐芳.顺应论视阈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7 (03).
[9]张丹.顺应论与公示语翻译策略之浅析[J].大学英语,2012 (02).
[10]张薇.语境动态顺应论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J].赤峰学院学报,2011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