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上册 8.2 敬畏生命教案 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敬畏生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懂得对生命的敬畏,知道对生命产生敬畏的原因,能自觉敬畏生命、珍视生命。
2.懂得生命至上,既要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3.知道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能力目标
1.提髙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学习能力和书面及口头表述能力。
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教学,激发学生思考自己的生命价值,让其懂得敬畏生命,珍视生命的道理。
2.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评判,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锻造坚强的意志品质。
3.立志提升自身生命的价值,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人生态度。
重、难点:敬畏生命。
突破方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阅读、观察、比较、思考交流、倾听、研讨,使学生领悟人的敬畏心与道德,懂得自己与其他人的生命同样重要,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懂得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才会由衷地珍视生命。
让学生在活动中突破教学重难点,不仅能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一种愉悦、主动的学习状态,而且还能有效地达成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探究新课堂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置,启动思维
方法1:图片导入。
【设计意图】利用美丽的画面,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感悟、去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
过程:
1.教师:同学们,生命不止属于自己,也属于我们身边所有人,因此我们应该珍
爱生命;然而生命是脆弱的,如在5.12大地震中,有69197个鲜活的生命顷刻间离我们而去。
请同学们看教材第93页的一组图片,思考提出的问题。
2.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相关问题。
3.学生回答,教师纠偏。
4.教师归纳:人们通过各种形式举行哀悼纪念活动,表达了我们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和对祖先、先烈和死难者同胞的哀思之情。
今天,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第二课《敬畏生命》。
教师板书,导人新课。
方法2:问题导入。
【设计意图】设置问题,导人新课,不仅引出了本节课的中心问题,也让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起来,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渴求新知的欲望。
过程:
教师:同学们,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也是坚强的、有力量的。
2014年,为找寻失联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客机,共有26个国家提供了数亿美元的国际协助。
你认为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寻找失联的MH370客机值得吗?为什么?
学生A:值得,因为生命是崇高的,也是神圣的。
学生B:值得,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非常棒。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有关生命的话题“敬畏生命”。
.
教师板书,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信息搜索
【设计意图】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制定自学提纲,设置了一系列问题,明确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学提纲:
(1)为什么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2)为什么说敬畏生命,能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3)怎样正确理解“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
过程:
1.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并阅读教材P94 —97中“探究与分享”,思考提出的问题。
2.对相关板块中提出的问题,从生命的角度,和同座同学探讨、交流。
3.学生汇报探讨结果,教师纠偏。
4.师生共同归纳:
(1)有时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有时我们又会感受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所以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而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
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还要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2)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3)从同学们探讨的结果和汇报的情况,我们可以得知: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
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
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三、全员互动,交流共享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和共同探究,能使学生认识到,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具备这样的情怀,理解这样的道理,才会让我们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亲身经历,亲身感受,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共同探究,不仅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面对现实生活的矛盾,我们应该怎样追求生命的美好。
过程:
多媒体播放课件,创设情境(教材P95):
一辆公交车突然着火,满车的乘客被困在车厢里。
许多人不顾危险上前救人,有的人站在远处边看边指指点点。
2.呈现问题:不顾自身危险去救他人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
3.学生分组,针对材料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教师指导、点拨。
4.师生共同归纳: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具备这样的情怀,理解这样的道理,才会让我们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
命一样。
四、精讲点拨,知识整合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课时重点问题的讲解、点拨,使学生清晰地知道了为什么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为什么说敬畏生命,能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等一系列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这不仅有效地促使了本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还能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问题:
1.为什么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2.为什么说敬畏生命,能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3.怎样正确理解“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
点拨:
1.通过回答教材P93“运用你的经验”板块中的问题和P94“探究与分享”中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在生活中我们能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同时又能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我们因而对生命有一种敬畏的情怀,意识到自己与其他人的生命是同等重要的。
针对教材P95中的“探究与分享”,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2.通过教材P96中的“阅读感悟”板块和P97“探究与分享”板块中的问题探究,使学生懂得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3.通过对教材P97 “相关链接”板块中孟子的有关材料的阅读和探究,让我们知道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
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
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知识整合:
1.在生活中,有时我们能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有时我们又能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因而,我们会对生命有一种敬畏的情怀,所以,我们会对生命产生敬畏。
2.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
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我们貞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3.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
这是因为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
当我们遵从自己内心的意愿而不是他人的要求去做道德的事情时,我们就可以体会到生命的自由和美丽。
五、典型题目分析
简要分析题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发出振聋发聩的警言:“中国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翻身?要等到人命贵于财富,人命贵于机器,人命贵于安乐,人命贵于名誉,人命贵于权位,人命贵于一切,只有等到那时,中国才站得起来!’’
请运用所学知识,谈一谈我们为什么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分析】该题以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的警言为背景,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中的有效信息阅读、提取和分析的能力,对教材相关知识的理解及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
解答这类试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提取信息,回归教材,认真思考,规范答题。
【参考答案】因为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又是坚强的、有力量的,是崇高的、神圣的,因而我们对生命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
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六、课堂达标训练
—、选择题
1.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来自()。
A.自己的兴趣、爱好
B.内心的自愿选择
C.法律
D.国家、社会的需要
2. 面对现实生活的矛盾,我们需要有自己的,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
的才智,尽可能地追求生命的美好。
()
A.自身利益需求
B.兴趣需要
C.道德底线
D.努力奋斗
3.著名诗人臧克家在一首诗中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从这一诗句中,你能体会到()。
①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追求生命的美好
②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与索取
③既要善待自己的生命,又要善待他人的生命
④生命不在长短,而在其质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简要分析题
汶川地震中,有这样两个顽强的人。
一个是刘青云,一个是李青松。
地震发生后,刘青云被垮坍的房屋压在下面,左腿被一根5公分木条死死压着不能动弹。
于是他用牙齿不停地啃咬木条,最终将其咬断。
一墙之隔的李青松则被水泥块压在下面动弹不得。
他于是通过吞吃纸板的方法自救。
最后,在受困超过100小时后,他们都获救了。
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 C
3. D
二、简要分析题
有时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有时我们又能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因而我们对生命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
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同时也是坚强的、有力量的,所以我们要对生命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
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
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敬畏生命
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生命至上
敬畏生命敬畏生命,能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休戚与共:我们对生命的敬畏是内心的自愿选择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和散文大师帕斯卡曾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里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这段话的意思是()。
A.人类的思想很脆弱
B.人类是宇宙里最强大的生物
C.人类与苇草属于同一种类
D.人类的生命最具有智慧
2.刚升人初中的王海,在回家的路上遇到同班同学张群被几个社会青年围劫。
此时王海正确的做法是 ( )
①与坏人奋勇搏斗②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做力所能及的事③记住坏人特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④保护好生命是前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 我们对生命有敬畏之心()。
①才会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②才会珍视它③是来自法律的要求④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简要分析题
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
他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暴风雨卷上来的小鱼。
它们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虽然在咫尺,但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因干涸而死亡。
他慢慢地向前走,突然看见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把鱼从水洼里捡起,吃力地把它们扔进大海。
终于,这个男人忍不住走了过去,对他说:
“孩子,水洼里有成百上千的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
”“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这条鱼在乎!”小男孩一边说,一边捡起一条小鱼扔进大海。
“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请运用所学知识谈一谈,为什么说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
教学反思
本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帮助学生了解人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懂得追求生命的美好。
为落实《课程标准》确定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采取自主学习、小组之间的合作探究和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活动,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同时联系生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体现知识的实用价值。
在对¥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而逐步形成珍爱生命的价值观,从而为自己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资源
生命科学指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
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表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
生命起源从无生命的物质形成最初的生物体的过程。
古代对生命起源有各种臆说(特创论、无生源说、人生源说、宇宙生命论等)。
近代科学研究说明生物只能通过物质运动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发展.即由无生命物质逐步形成。
对生命起源过程的理论很多,一般认为从简单的无机化合物形成原始的有机物质——碳氢化合物及其最简单的衍生物,再逐渐发展为复杂的有机化合物——核苷酸、氨基酸和它们的聚合物,以及其他有机物质。
随着自然条件的演变,这些物质进行复杂的相互作用,最后产生出具有新陈代谢特征,能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的原始的生命物质。
关于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
学校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传授,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使中小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的发展,生命教育的内容也越来越广。
台湾生命教育的内涵包括
从肯定、珍惜个人自我生命价值,到他人、社会乃至自然、宇宙生命的互动与伦理关系等大生命的省思,并涉及生死尊严、信仰的探讨,范围颇广。
人类祖先可能来自海洋有人认为人类的祖先可能来自海洋。
他们的根据是,人类许多生理方面的特征,在陆生灵长类动物身上都没有,而水生哺乳类动物身上却有。
例如:人类婴儿几乎一出生就能适应水,而猿猴厌水;人和海洋哺乳类动物有眼泪,而猿猴不会流眼泪;人和海洋哺乳动物有皮下脂肪,而猿猴没有。
“你”的生命独一无二
在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的同一天,北京市有两个小女碑几乎是不约而同地跳下了过街天桥。
据《北京娱乐信报》报道,当天下午1点钟左右,一名五年级女孩在午休时间,认为班长偏心让她蹲马步,竟从学校附近的马路天桥上跳下;下午2时左右,杏石桥附近,一名五年级的小女孩和其他几个同学在天桥上吵了起来,忽然就翻过栏杆跳了下去。
幸亏120及时赶到,分别将她们送至附近医院。
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值得我们好好珍惜。
可是为什么有的孩子竟然如此漠视自己宝贵的生命呢?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充满困惑的阶段,身处于一个急剧变迁社会的青少年更是如此。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疑惑,所遇到的问题,所承受的压力,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指导,会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如产生自卑、攻击性及自杀倾向。
对青少年心理进行辅导的过程中必须强化生命意识。
生命教育,不应该只是一片任由野草疯长的荒地。
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应该为孩子这一生命个体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少一点竞争的残酷,多一点人文的关怀;少一点功利心,多一点生命意识。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不极端,不暴弃,也该是受教育者对生命敬畏的朴素体现。
在生命的弥留之际,作家陆幼青安静地躺在放着鲜花的病床上,用沙哑的声音微笑着说:“我还在继续与死神谈判。
”他的《死亡日记》的封面图案是一朵盛开的金色的向日葵,陆幼青的心中,从来没有失去过太阳。
诚如他所言:“生命是个奇迹,不管在哪一个段落,都是最美的风景,只要不轻易地关上梦想的窗户……
一颗流星、一点流萤,在广袤的夜空,都是亮丽的风景,都让我们感到“这一个”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对于大千世界,“我”的存在很重要啊!
生命是宝贵的,但生活中又难免会遇到种种不如意,我们应该教育孩子,常怀一颗热爱和珍惜之心,才能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选择坚强,走出困境。
学会爱自己
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
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
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抚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
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繁茂的树。
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
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忍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
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
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拜和珍重。
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健壮,也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生命的支撑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群大象生活在一片荒原中,无忧无虑。
然而,病魔突然降临这个象群。
经过抗争,多数象摆脱了病魔的糾缠。
可是,有一只小象一直没有恢复过来,眼看就要倒下了。
象是不能倒下的。
它一倒下,就会因巨大的内脏彼此压迫而损伤自己。
倒下,意味着置自己于死地。
就在小象将要倒下的那一刻,大象两个一组轮流用自己的身躯夹住小象的身体,用象与象的血肉之躯与命运抗争。
奇迹发生了——在大象群体的呵护下,小象慢慢病愈了。
很多情况下,艰难困苦还不足以将我们击倒;可是我们自己却首先支撑不住,倒在地下,丧失了毅力和勇气。
如果我们再忍耐一下,是不是也会像那只小象一样,重新恢复以前的斗志呢?
心中的阳光
如果一场大火把你毕生的积蓄化为灰烬,你肯定会为之悲痛欲绝。
但在八十多年前,一场大火呑噬着一位老人的科学实验室,其中有他毕生的研究资料和财物。
但他却从另一间屋子叫出了夫人和孩子。
他高兴地对夫人和孩子说:“看哪,也许我们这辈子只能见到这一次。
”
这是一个疯子吗?他是爱因斯坦,这场大火几乎让他一文不名。
但是大火并没有摧垮他,他在失火的一刹那,是以一种超然的态度看着自己的成果和财物的失去。
几年后,他便“东山再起”了。
美国总统罗斯福家中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劝他不必太在意。
罗斯福给朋友写了一封回信:“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
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了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
”你的心中如果阳光灿烂,就会照亮自己的前程。
1934年,纽约华尔街金融风暴席卷伦敦,到处是一片荒凉、萧条的景象,让人惨不忍睹。
人们排着长龙在市政府前等待着领取可怜的一点点面包和牛奶。
忽然,一位衣衫褴褛的青年离开队伍,径直走进了席尔斯百货公司。
“先生,你不介意和我谈三分钟吧?”青年礼貌地说。
总裁罗森华先是一惊,然后点点头。
三分钟过去了,三十分钟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最后,罗森华握着年轻人的手说:“你的勇气打动了我,如果你愿意,我决定聘用你。
”后来,这位青年成了席尔斯公司驻亚洲分公司的经理。
让自己的心中充满阳光吧,没有一个心灵黑暗的人会走到未来,当我们心中充满阳光时,我们也会变得不可战胜、光芒万丈。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