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状况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状况调查报告上传时间 2009-3-9 作者:北京大学理论研究室阅读次数:7284 ------------------------------------------------------------------------------- -
一、导言
1(研究的缘起、目的和意义
2(文献综述及概念界定
二、调查方法及样本概况
1(问卷的设计、发放及回收
2(调查对象基本状况
三、样本分析
1(当代大学生对于民族精神的基本认知
2(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现状
3(当前青年民族精神的培育途径
四、结论与思考
1(当代大学生身上的中华民族精神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对策分析
第一节导言
1.1 研究的缘起、目的和意义
世界上许多国家发展的进程都表明:一个民族国家,只有经济发展是不够的,必须伴之以一种具有凝聚力的文化认同力量,这种文化力量与经济创造力相辅相成。民族精神就是这种凝聚人民、动员人民、激发人民创造力的文化力量。就其具
体内涵而言,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繁衍生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渗透在其思想文化、思维模式、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心理结构、语言文字之中的共同的价值观,是一个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定的民族国家内部力量整合的必需的要素。伟大的民族必定有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薪火相传、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岁月里继往开来、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这种民族精神体现了整个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和价值理想,其核心和灵魂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导价值观。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强调要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由各种社会主导价值观构成的有机整体,民族精神作为
社会主导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意见》强调,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北京大学团委理论研究室立足于北京大学的实际情况,以“公民民族精神状况调研”为主题组建了调研课题组,于2007年4月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了该项调查研究,在对调查研究结果进行深入系统的整理、分析和思索后,形成了该调研报告。本项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描述并探讨以下几项内容:第一,当前大学生对民族精神内涵的基本认知;第二,当前大学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民族精神传承性与时代性的现实表现;第三,探索高校等相关部门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1.2 文献综述及概念界定
民族精神作为各民族的精神共性和人类特定的文化现象,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它所产生的巨大精神力量,始终支撑着人类各民族的生存、发展和进步。当前学术界对民族精神概念有着多种界定,本节从如下两个层次来解读。
1(关于民族精神概念的界定
对民族精神概念的界定,是进行民族精神研究的理论前提。20 世纪初和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两次研究民族精神的高潮,但由于学者们对民族精神这个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学术界没有形成一致的认识。陈勇把学者们的观点归纳为四种,即认为:民族精神是一种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民族精神是一种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循的品格;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中的核心和灵魂;民族精神是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范畴(陈勇,2003)。党的十六大召开后掀起的新一轮研究民族精神的热潮中,学术界沿袭以往研究者关于民族精神概念的不同认识,仍然是众说纷纭,例如有学者认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渗透在其民族思想观念、文化模式、思维方式、伦理道德、心理结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之中的共同的价值观(潘忠宇,2005 );也有学者认为,民族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属于文化范畴,是民族文化中的核心和灵魂(温克勤,2003 )。不过大部分学者都认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的综合反映。
2(关于中华民族精神概念的界定
党的十六大以来关于民族精神的研究中,许多论者都把“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混同。严格来说,需要对二者加以区别。民族精神既包括中华民族精神又包括其他国家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外延远大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外延,民族精神的概念和中华民族精神的概
念是不能相互替代的。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在学术研究中,把“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当作“民族精神”,相对民族精神的外延来说,就是只见“一个”民族,未见“一切”。在这样的前提下为民族精神概念作“界定”,无论站在哪个民族的立场上,都好比盲人摸象(龚永辉,2005)。赵存生明确界定出中华民族精神的概念,认为,“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支撑其走向文明、走向进步、走向现代化的思想、观念、伦理、品格、气质、心理等精神因素的总称”(赵存生,2004)。夏伟东认为,“中华民族精神就是包括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的思想、文化、道德、精神气质、心理品质等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特有的、统一的、稳定的精神状态”(夏伟东,2004)。
党的十六大以前,学者们对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认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不相同,漆玲把学者们的概括归纳为两要素说、四要素说、五要素说和八要素说(漆玲,2004)。党的十六大将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对中华民族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的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十六大以后,许多学者在论及中华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时,都是对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所论述的中华民族精神进行的诠释。但也有的学者认为,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与时俱进有着丰富内涵的概念,党的十六大报告的概括抓住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方面,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表现形式,可以说是不胜枚举。例如,张铁勇认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独特内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天下一家的人间关怀;功德不朽的价值追求;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