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技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6.唐代药王孙思邈把炮制提到一个更高的地 位,称“药有烧炼炮炙,生熟有定……顺方者福, 逆之者殃。”这种认识被历代医药学家奉为临床用 药的准绳。
7.唐代苏敬等修定的《新修本草》是世界最早 的药典,首次规定惟米酒、米醋入药。将炮制内容 列为法定内容。
现代使用的方法宋代大都已出现,至今仍沿用 的很多。
2.张仲岩所著《修事指南》为清代的炮制专 著(第三本炮制专著)。该书收录药物232种。基本内 容多取自《证类本草》和《本草纲目》,但作了进 一步的归纳、整理。并在《本草蒙荃》所载炮制理 论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如“吴茱萸制抑 苦寒而扶胃气,猪胆汁制泻胆火而达木郁,牛胆汁 制去燥烈而清润……”等。
如五十二病方》——最早记载炮制的医方 书如“止血者燔发”、
2.汉代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药学专 著。对有毒药物炮制方法与机理作一定的解释。
18
3.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开创了药物生熟异用 学说。
4. 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将零散的炮制方 法进行了第一次归纳总结。并增加了许多炮制方 法。
5. 刘宋时代雷敩的《雷公炮炙论》是我国第一 部炮制专著。
16
二、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 1.春秋战国至宋代——中药炮制技术的
起始和形成时期。 2.金、元、明时期——炮制理论的形成
时期。 3.清代——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
时期。 4.现代——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17
春秋战国至宋代——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 形成时期。
1.汉代以前 炮制的出现,最早只是个别或简 单的炮制原则,无具体方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概述
中药行业三大支柱:药材、饮片和成药。 药材——饮片——中成药——患者——康复。
汤药 中药饮片是连接原药材与临床应用的不可缺少 的中间环节。
2
中医用药的特点 主要有二个,一个是复方,另一个是炮制。 药材经炮制后入药,可根据临床需要制备
不同炮制品,以适应不同的病症。药材通过 炮制产生饮片。虽然饮片和成药都能直接用 于临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但因为饮片更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 灵活加减的要求,所以,目前饮片仍是中医 用药的主要形式
20
金、元、明时期——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
药物炮制,最初多着眼于解毒,后世逐渐注意 到药物经炮制处理后功效的变化。
1.金元以来,对中药炮制的作用,逐步有了 理论上的归纳总结。 2.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荃》中着重说明中 药炮制前后的归经去向,使炮制理论进一步完善。 在操作上,提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 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的论述。在炮制方法分 类上,提出三类分类法,即水制、火制、水火共制。
3
一、基本概念
1.中药炮制
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 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
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4
药物自身性质
毒性药物
川乌——水煮 马钱子—砂烫 藤黄——豆腐煮 斑蝥—米炒 半夏、天南星—辅料(如甘
草、白矾)
5
2.中药炮制学
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
分子生物等。 因此,中药炮制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12
第二节 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一、中药炮制的起源
药物——火——酒——陶器 1.起源于用药实践
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为了服用药物, 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洗净、劈开、打碎、 用牙齿咬成碎粒等,这样就产生了中药炮制的萌芽 (净制、切制)。
14
3.酒的发明与应用
丰富了用药经验,酒作为辅料被应用 于炮制药物,充实了中药炮制内容(辅料 制)。此时,为中药炮制形成具备了条件。
15
4.陶器的发明与应用
如砂锅、陶罐等烹饪器和储存器的发明 为 早期中药炮制的蒸法、煮制尖、煅制法以及 存放中药汤剂等创造了必要 的工具条件。
陶器的发明与应用,丰富与拓展了炮制的 内容。
13
2.火的发现是中药炮制形成的关键 火的发现和利用,使人类逐步从生食过渡到熟 食。一些制备熟食的方法被应用于处理药物,使其 也有了生、熟之分,如炮、烧等。产生了中药炮制 的雏形(火制)。 据《说文》载:“炮,毛炙肉也。”段注: “毛炙肉,谓不去毛炙之也。” 《说文》:“炙,炙肉也,从肉在火上。”
21
3.明代缪希雍所著《炮炙大法》,是第二部炮
制专著。该书收载了439种药物的炮制方法,其内 容除部分载自《雷公炮炙论》外,大部分是当时的 具体炮制方法,并将前人的炮制方法归纳为“雷公 炮炙十七法”。
22
清代--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 1.清代受元明炮制理论的影响,把一些炮制
原则推广到其他药材,使炮制品种不断增多。但亦 有学者对某些药物制法是否妥当提出不同看法。
7
历史上对炮制原理的解释: 如炒炭止血——红见黑止。 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等
现代部分已研究清楚药物炮制的原理: 如醋制延胡索、煮川乌、草乌、附子等。
8
2.改进炮制工艺 科学、简单工艺————
机械化、标准化。程控化
9
3.制定饮片质量标准
系统、规范、科学、客观、现代 根据饮片的特点,制定具体检测项目。
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炮制理论——中医理论,并结合现代科技。 如炭药止血、延胡索醋制增强止痛作用。
工艺——原理清楚,可改进工艺。 如川、草乌等。
规格、标准——南、北差异或标准不客观。 如阿胶等。
方向——现代化、机械化、程控化。
6
二、中药炮制学的基本任务 1.探讨炮制原理
炮制原理:药物炮制的科学依据和药物炮制的 作用。 在一定工艺条件下,药物在炮制过程中产生的 理化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药理作用改变和这些 作用改变所产生的临床意义,从而对炮制方法作 出一定的科学评价。
10
三、炮制学特点
1.对单位味中药进行炮制,临床用药是复方 甘草(生、蜜炙品)、厚朴(生、姜炙品)
2.是工艺课,实践先于理论 白术(生、炒焦)、黄芪(生、蜜炙品)
3.直接观察效果不容易 4.炮制工艺要求依法炮制
11
四、中药炮制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理论指导——中医药理论。 2.质控——理化、薄层、含测等。 3.应用——制剂、调剂等。 4.发展——与相关学科以及边缘学科间的联系,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