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山水画公开课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芙蓉锦鸡图》宋徽 宗赵佶
整幅画以锦鸡、芙蓉 为主体,同时配以轻 盈跳动的蝴蝶,将观 者的视线上引,下面 又有菊花支撑,因此 构图既稳定庄重又显 变化丰富,其构思是 颇具匠心的。
佚名(宋) 《榴枝黄鸟图》所 绘鸟的羽毛、喙、 爪精细逼真,画面 赋彩鲜润,造型准 确,追求生趣。事 幅作品描绘极其工 整细丽, 渲 染 精 妙,体现出画家深 入观察花鸟的情态 达到精微传神的程 度,融注了对自然 界的独特审美情怀
中国古代山水画
第二节 中国古代山水画
发展概要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它不但 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 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 社会生活。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比人物画 晚,隋唐时期才进入成熟阶段,但它在中国绘画史上 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在元代至明、清两代,成了中国 古代绘画艺术的主流。在长期的发展中,中国古代山 水画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主要的有:青绿山 水或称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或称墨笔山水、浅绛山水 或称淡着色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龚贤《千岩万壑图》
作品欣赏:
匡庐图
荆浩(五代)
溪岸图 董源(宋)
山居图 巨然(宋)
五代、北宋的山水画
五代、北宋时期是山水画大发展到日趋成熟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山水画,风格纷呈,画家众多,代表
着五代杰出山水画水准的关键人物就是画史上常提及的“荆、关、董、巨”。"荆”是指荆浩、 “关”是指关同,“董”是指董源,“巨”是指巨然。
清代作品
荷石水禽图(中国画) 朱耷(清)
朱耷(1626—1705),号八大山 人等。江西南昌人。他为明代 宗室,国破家亡后出家为僧。 朱耷的艺术比常人带有更强烈 的感情色彩和复杂的精神内涵, 其内心深处的难言之痛与愤懑 抑郁,均借助笔墨而抒发出来, 以极具个性的奇简冷逸的风格, 强烈地抒发了遗民之情。其作 品中拟人化的鱼鸟、险怪空灵 的构图、简约含蓄而充满孤独 幽愤感情的笔墨,在内容与形 式上已臻于高度统一。此画以 墨笔画湖石临塘,疏荷斜挂, 两只小鸭或昂首仰望,或缩颈 独立,意境空灵,余味无穷。 荷叶画法奔放自如,墨色浓淡 相间,并富有层次感。他的画 构图简约,水墨淋漓,运笔豪 放中有温雅,不拘成法,自成 一家,臻文人画最高典范,也 因此对后世艺术家影响极大。
响。整个清代三百年的山水画,也几乎全都笼罩于“披麻皴”的表现形式之下,继承者甚多,董源可 谓是江南山水画派的开山祖。
米友仁(宋)
米芾、米友仁的"米家山水"
北宋的中、后期,画坛上正式有了“士人画”的提法,也 即为后世所说的“文人画”。早在南北朝梁时,萧贲曾作山水, 就称是“学不为人,自娱而已”,这种用于“自娱”的笔墨游 戏不过是文人士大夫在公事之余,信笔涂抹,随意点染,用来 消遣的一种方式。发展到北宋,表现在山水画中的文人墨戏, 最典型的形式莫过于米芾、米友仁父子创立的“米点山水”了。 后人遂将米芾称为"大米",将米友仁称为"小米",画史上称为" 二米"。
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 《游春图》(隋朝 展子虔)
《溪山行旅图》范宽(北宋)
深堂琴趣图
雪堂客话图 中国画 夏圭(宋)
《踏歌图》 宋代画家马远作。描写一个 清静深秀的山湾里,几个老农在阳春时节 带有几分醉意地欢娱歌舞。他用简括的线
条,清秀的色彩,巧妙地把山环水抱的 复杂景物写得远近分明,图中没有花
此图为郭氏传世名作,通过山 间雾霭浮动及旭阳照射的气候描 绘,细致而生动地画出严冬刚刚 过去,春天悄然降临的微妙变化, 从中传达出欢慰喜悦的感情。本
图虽仍是全景式结构,但构图 中高远、平远、深远兼具,
活泼而有变化,笔墨细腻而简括 更富于表现力。
石 涛 作 品
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
王希孟(元) 《千里江山图》
“二米”的米点云山对后世文人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元 代的高克慕、赵孟俯、黄公望,明代的沈周、文徵明、陈淳、 董其昌乃至淞江画派、娄东画派、虞山画派及“金陵八家”的 龚贤等诸多文人画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或多或少,或整体, 或局部,都能觅见“米点”的踪迹。
早春图 立轴 绢本 淡设色 纵158.3厘米 横 108.1厘米 郭熙 ·宋
墨梅图轴
纸本墨笔 纵68厘米,横26厘米。 王冕(元)
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号老村, 又号煮,石山农,擅长画梅花,竹石, 墨梅师法杨无咎而另立新意。
《 墨 葡 萄 图 轴
》
徐 渭
徐渭把中国写意花鸟画推向了能够强烈
抒写内心情感的极高境界,把在生宣纸上充 分发挥并随意控制笔墨的表现力提高到前所 未有的水平,成为中国写意花鸟画发展中的 里程碑。他的这幅《墨葡萄图轴》,描写了 无人摘采的野葡萄隐现于如点点泪痕般的黑 叶中,表达了题诗所言“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的抑郁牢骚与愤懑不平的 情感。所画葡萄及藤叶,纷披低垂,用笔恣 纵,水墨淋漓,随意挥洒,不拘形似。徐渭 以狂草般的笔法纵情挥酒,泼墨淋漓,在 “似与不似之间”的花木形象中,着眼于生 韵的体现,将普通的物象赋予强烈的主观情 感,直抒愤世疾俗、激荡难平之情,给作品 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使其具有磅礴奇 崛的气势和雄肆豪放的格调。
以荆浩、关同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 表现技法:用硬性的“钉头皴”、“雨点皴”、“条子皴”描绘出北方石质坚凝的山体以及表现
雄伟峻厚、风骨峭拔的突儿巨壑。
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山水画派 表现技法:创立了能够体现南方山水特点的“披麻皴”,以柔性线条描绘平缓温润的江南山水的
“南方画派”
“披麻皴”。这种由董源创立的“披麻皴”技法,对后世影响极大,“元四家”(黄公望、王蒙、 吴镇、倪瓒),明代"吴门画派"的沈周、文徵明,"淞江画派"的董其昌和清初"四王"(王时敏、 王鉴、王翚、王原祁)、"四僧"(弘仁、八大、石溪、石涛),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受其影
五、中国古代花鸟画
写生珍禽图黄筌(五代)
韩滉(唐),画者赋予了它们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态,表现 了它们不同的性情:活泼的、沉静的、爱喧闹的、胆怯乖僻 的。作者选择了粗壮有力,具有块面感的线条去表现牛的强 健、有力、沉稳而行动迟缓。元代大画家赵孟頫题:“五牛 神气磊落,希世名笔也。”
《五牛图》韩滉()
草的陪衬,却表现出愉快的春山环境。远 山奇峭,近石方硬,树木多姿,云雾掩映 中显出辽远的空间和光的感觉,具有清旷 秀劲的特殊风格。
《六君子图》
倪瓒(元) 画面上松、柏、樟、楠、
槐、榆六种树木,疏密掩 映,姿势挺拔,远山一抹, 意趣横溢。
黄公望(元) 《富春山居图》
《淮扬洁秋图》
石涛(元)
构图新颖自然, 于气势豪放中寓有 静穆气氛,看似无 法而实际上变古法 为我法,以其特有 的“拖泥带水的皴 法”,描绘一幅淮 阳清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