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第二课堂与校园文化建设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第二课堂与校园文化建设初探

【摘要】高校第二课堂是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本文结合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和工作实践,从三方面论述了如何通过打造大学第二课堂来提升校园文化精髓的路径探索。

【关键词】高校;第二课堂;校园文化

高校第二课堂是一种综合理念,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校园活动。从形式上看,它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操场,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社会、家庭。从内容上看,它包括各种文体活动、学术讲座、科技竞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主题班会、团会等等。因此大学第二课堂应当是一个文明,健康,科学,开放的个人成长空间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有利于服务的综合制度结合体,是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当前大学校园在第二课堂的开展与推动下,校园文化总体呈现一种欣欣向荣的活力,但由于受到某些局限和不足,也充斥着一种肤浅、浮躁、急功近利的习气,学生的精神面貌以及价值观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笔者作为一名学生工作者,结合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和工作实践,从以下三方面尝试论述如何打造大学第二课堂提升校园文化精髓的路径探索。

1.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当积极开拓第二课堂活动的新载体,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角落,也深刻影响着每一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而高校学生工作者担负着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重要角色,是与学生接触最多、交往最多的教师群体,其思想、言行对大学生均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因此学生工作者应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开拓网络新媒体等在日常管理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校园精神风貌的积极向上。首先在日常管理方面,应当充分利用校讯通平台、飞信、QQ群等实现学生的信息化、即时化管理,这样不仅学生在校期间,而且对于学生放假和校外实习期间,学生工作者也能通过网络系统比较便捷地开展工作,能与学生实现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其次,学生工作者要勇于尝试即时性的短信教育,定期给所带学生发送一些贴近现实生活的名言警句,让每名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能够体味到具体的人生哲理与生活智慧,从而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第三,学生工作者要借助校园多媒体教室举办一定主题的视频讲座,借助名家、名人效应,通过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分享、反思的形式,开展比较形象和深刻的价值观教育。例如组织大学新生观看俞敏洪的《人生观与大学生活》讲座,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如何规划大学生活;组织学生观看《走近陈光标》的采访视频,可以让学生深切感受到陈光标的慈善观、财富观和幸福观的高尚精神世界,进而影响自己的价值选择。此外,学生工作者还要建立个人博客,组建班级博客,把一些个人的观点、见解及时与学生分享,把班级活动风采、短信教育内容、重要通知等及时上传到班级博客,并让学生经常登录查看,无形中就会在网络这个第二课堂

中增加学生的亲切感和集体荣誉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当多读书看报,提高知识储备,并结合当前的热点事件等精心设计大学主题班会,真正把大学主题班会办成校园第二课堂的重要阵地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高校学生质量参差不齐,而作为学生工作者不仅所带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学生中出现的新问题也不断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学生工作者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知识的学习,并注重平时的读书看报,结合当前的时事热点、方针政策等精心设计大学主题班会内容,改变单纯的说教、灌输形式,引导学生在互动、讨论、辩论、表演等形势下开展自我教育和自我反省的班会内容。笔者作为一名学生工作者,为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曾经举办过《走路也要一心一意》的主题班会,结合学生曾经出现过的安全问题,引导学生一一讨论、反省,从而教育学生真正意识到生命的宝贵,安全的重要。为了提高学生对学习母语和英语的兴趣,曾经举办过《学英语爱母语》主题班会,邀请英语专业的学生客串嘉宾,通过趣味翻译、英语小品表演、英文歌曲跟唱等环节来让学生感知母语的魅力和英语的重要,从而调动学生对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班会效果。

3.高校应加大对社团、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的指导和支持,使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和服务的第二课堂中,强化青年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当前社团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学校园,比如提倡学习的读书文学社、演讲协会、主张参与实践的创业者协会、网络协会,另外还有以文体为主的跆拳道社团、武术社团、轮滑社团、街舞协会等等。尤其是在每年的新生入学期间,这些社团设计丰富多彩的招牌展板来招纳新入学的大学生加入自己的社团组织。经过演讲、筛选、试用等环节,最后有的社团还需缴纳5元到几十元不等的会费。大学新生往往出于对大学生活的向往和憧憬,结合自己的爱好、价值取向等以很高的热情加入到某个社团,最终却发现有的社团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倒是动不动召集人开会,使唤人搞策划拉赞助,与所期待的有很大失落,最终离社团而去,不了了之。此种现象,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高校社团建设缺乏专业老师的科学指导,学生功利心切,导致社团质量有待提高。因此,高校团委等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社团建设的指导和支持,使社团文化不能徒有虚名,使大学生第二课堂在社团活动的组织开展下得到丰富和完善。另外高校还应该加大对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指导,使学生实践的范围扩大,服务的形式多样化。当前,高校的社会实践主要局限于农村、社区调查,志愿服务主要局限于福利院、街道清扫、学校支教等形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应当结合当前形势和专业特点,深入到更广泛的领域来开展实践和服务,使学生在实践的同时能够提升自己,在服务的同时还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真正投入到此项活动中去。比如,指导学生对农村小学进行“送知识送温暖”的志愿服务,使班级志愿者成员结成不同的小组,定期到某学校的不同班级组织主题活动,送去知识和温暖。每年给不同的班级捐订一份小学生报纸,让孩子们能够接触到最新最全最生动的课外知识。学生只有在这样的第二课堂中才会真正提升自己关爱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