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县地名文化内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费县”语源简析
“费县”一词属于汉语政区地名。

其标准读音为“Fèi Xiàn”。

它所指代的县级行政区域(地理实体),位于山东省东南部。

地处北纬35°01′~35°33′,东经117°36′~118°18′。

东邻临沂市兰山区,东北连沂南县,西接平邑县,西南与枣庄市毗邻,南邻苍山县,北隔蒙山与蒙阴县接壤。

县境南北长58.8公里,东西宽64.3公里,面积1917.6平方公里。

人口92.5万人。

县人民政府驻地费城,在省会济南东南方向228公里处。

为临沂市辖县。

费县历史悠久。

据《续山东考古录•卷二十》记载:“隐公元年,费伯帅师城郎,后为鲁季氏邑。

……战国时,费盖自为小国,即汉费县。

”也就是说:春秋时称费邑,战国时称费国,西汉时称费县。

从设置费县至今已有二千二百余年的历史。

关于“费”字的读音,作为古地名,应读“毕”音,原“费”字应为“鄪”,据《辞海》载:“鄪,古邑名亦作费、肸。

春秋鲁地,在今山东费县西北”。

古费城遗址在今县城西北二十五里,附近村曰东毕城、西毕城,“毕”即“鄪”也。

古费城建于鲁襄公七年(公元前566年),从西汉设置县以后,经过几个朝代,一直是县治所在。

至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费县治所由鄪城移至古祊城,即今费城,后一度迁移阳口山。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重新迁回祊城。

从那时起,经过唐、宋、元、明、清、民国,至今1300年间,县治未迁徙。

二、费县政区沿革简况
费县历史悠久。

据《续山东考古录•卷二十》记载:“隐公元年,费伯帅师城郎,后为鲁季氏邑。

……战国时,费盖自为小国,即汉费县。

”也就是说:春秋时称费邑,战国时称费国,西汉时称费县。

从设置费县至今已有二千二百余年的历史。

关于“费”字的读音,作为古地名,应读“毕”音,原“费”字应为“鄪”,据《辞海》载:“鄪,古邑名亦作费、肸。

春秋鲁地,在今山东费县西北”。

古费城遗址在今县城西北二十五里,附近村曰东毕城、西毕城,“毕”即“鄪”也。

古费城建于鲁襄公七年(公元前566年),从西汉设置县以后,经过几个朝代,一直是县治所在。

至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费县治所由鄪城移至古祊城,即今费城,后一度迁移阳口山。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重新迁回祊城。

从那时起,经过唐、宋、元、明、清、民国,至今1300年间,县治未迁徙。

三、费县地名语词特征
费县地处沂蒙山区。

中部为河谷地带,山丘地占总面积的76.3%,因而自然村的形成规模较小,数量较多,加之该地移民众多、战乱频繁,使境内地名的形成、演变和词语等具有鲜明的特征。

1、以山、水、地形地物命名者多据不完全统计:以“沟”命名者最多,140个,如王家芝麻沟、张家芝麻沟,号称一溜沟;以“峪”命名89个,如岩峪、梁家峪;以“湾”命名者56个,此湾一般也有沟,但显著特点是依傍山峦,如茅草湾,东依利尖崮;“洼”7个,如洼里。

其次是以山岭命名,以“山”命名46个,如皇路山、周家山头。

以“岭”命名有63个,如张家岭、糊涂岭。

山岭被大水冲刷,形成断崖,以“崖”命名的28个,如许家崖、老君崖、黄泥崖。

以“河”命名的17个,如毛家河、石河。

与河水有关的以“桥”为名的9个,“泉”11个。

2、以战事命名的“寨”16个费县经过明清两代战事,一是明末农民起义,二是清末农民起义,当时,山头修砦,平川筑圩扎寨,做防御工事,如孙家寨、张家寨、刘家寨。

民国年村民有谣:村村立寨,年景要坏。

3、由迁民带来的村名按《费县志》记载,明朝末年,山左荒芜,当朝者自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此,仅费县就设立“官庄”46处,现仍存梁邱镇仁厚官庄碑一幢可证。

4、以象形石命名费县山石品种多,裸露地表,有许多象形“石”,成了村名。

如:元宝石村、石老婆峪村、石龙、水牛石、鹅脖石沟、安子石沟等。

其他尚有以古迹命名者,以城命名的有:古城、香城、许由城、方城等;以方位命名者有:荣茂山前、苟山后、火石顶;以传说故事命名:封侯庄、东策马、北尹、太白庄、养马庄、诸满。

以姓氏命名的如:张庄、韩庄、
刘庄、马庄等。

地名实体文化内涵
一、深厚的历史文化
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文化积淀深厚,是费县的一大特点。

上冶镇翟家村、朱田镇兴富庄村等大汶口文化遗址和新桥镇西西蒋村、方城镇古城里村等龙山文化遗址的发现和发掘,证明至迟在公元前4000年前,即有先民在此活动。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费县人民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费县素有“学道名区”之称,春秋时期孔子的著名弟子“笃圣”闵子、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明代监察御史王雅量、大学士张四知等的祖籍均在于此,被誉为“圣人化行之邦,贤人钟毓之地”。

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文明的深厚内蕴,使其保存在地上地下文物十分丰富,据不完全调查,目前费县的古遗址、古墓群近900处,古建筑30余处,古树木近百株。

已普查的古文化遗址有525处,其中: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4处,县级58处,县内重要文物保护点181处,古树保护单位25处。

馆藏文物8000余件(县文管所馆藏2500余件,另近5500件被省考古研究所保存),其中国家级文物数十件。

(一)文物古迹
1、古遗址
(1)上冶镇翟家村大汶口文化遗址南北长约60米,宽约40米,文化层厚0.7米。

出土文物证明此地分属大汶口文化中前期和商周时期文化遗存。

(2)朱田镇兴富庄大汶口文化遗址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3)新桥镇西西蒋龙山文化遗址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80米,文化层厚约5米。

(4)城北乡崮子商代遗址南北长约60米,东西宽约40米,文化层厚4余米,出土文物多为龙山文化和商周时期文化遗物。

(5)朱田镇苑上商周遗址长60米,宽40米,高出平地约10米,表面及横断面有残陶窑、灰坑和大量残陶片、贝壳、木炭、灶土等。

(6)费县故城遗址费县故城遗址,地处上冶镇西毕城、古城、宁国庄一带。

南东两侧邻浚河。

城址呈“椭圆形”,北墙长954米,西墙长2170米,南墙长1007米,东墙长1935米,现存有“季桓子得羵羊之井”、“季桓子井”碑二幢,分别为清嘉庆年间和乾隆年间所立。

据《国语、鲁语下》记载:季桓子穿井,获如土缶,有羊焉。

使问孔子曰:“吾穿井而获狗,何也?”对曰:“丘闻之,木石之怪曰夔、蝄蜽;水之怪曰龙、罔象;土之怪曰羵羊也”。

井已填平,址尚存。

故城遗址主要为春秋至北魏时期的文化遗存,城内文化堆积一般在2米左右,曾出土“半两”钱范,“千秋万岁”瓦当,铁犁范,铜镜,铜剑,铜鼎,铜戈,车马器,陶罐,陶盆,陶盂,陶鬲等。

此外尚有祊城、防城、许由城、鲁郎城、翼城等古城遗址5处。

2、古建筑
梁邱清真寺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后遭兵火,1868年重修扩建。

民国初年,又扩建为南北两院。

“文革”时又遭破坏,损失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多次拨款、驻地村居出资、回族群众及社会各界捐资,先后于1983年、1986年、1999年、2002年重修。

现寺院占地面积2275平方米,主要由礼拜大殿、讲经堂、沐浴室、门楼等建筑组成。

另外尚存的古建筑有费城镇岩坡村西明代凤山桥,此为古驿道;汪沟镇闵家寨闵子祠;上冶镇驻地东枕流亭;1894年德国神甫建塔山别墅;大邵庄古建筑院落等。

3、古墓葬
(1)刘家疃画像石墓位于费县城北乡刘家疃村西北约500米的高地上,东距浚河约300米,东北距石沟拦河闸约150米,西南方向距乡驻地约3500米。

墓地地势高起,西高东低,周围为现代墓地。

1965年,山东省博物馆对该墓进行了清理工作,墓门向西,由前、中、后三室和左右两耳室组成。

东西长达7米多,南北宽约4米,内有石刻30块,画面38幅。

除斗柱及中心支柱为阴线刻外,均为平面减地突起之高浮雕。

画面内容有狩猎图、亭台楼阁图、奇禽异兽图、车马出行图、乐舞百戏图、社会生活故事等等。

现封存保护。

(2)颜林三国魏时,“复圣”颜回24世孙颜盛自曲阜徙居于费县诸满“孝悌里”。

盛及子钦,孙默,曾孙畿、辇等死后均葬于此,是为琅琊颜氏祖茔。

唐代颜杲卿、颜真卿殉国后,在此建“二颜墓”。

北宋元佑六年,哲宗“诏沂州费县颜真卿墓载入祀典”。

“文革”期间,古柏巨冢被毁,1996年复修。

2003年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楼
此外古墓葬尚有:翟家村古墓群、古城(即鄪城)周代墓群、台子沟古墓群、黄泥崖古墓群、西鄪城汉墓群,牛头山汉墓群等古墓群。

4、古石刻
(1)兴盛寺造像碑北齐武平三年所立,原立于诸满村北兴盛寺内(今在诸满中学院内)。

碑身高2.4米,宽0.51米,厚0.27米,龟趺。

上部四面有佛教人物造像32个,下部四面为碑文。

(2)胡阳镇城头村城头寺(原名福胜寺)四面造象碑隋开皇六年立,高1.9米,上部四面雕有佛像十三尊,下部四面刻文。

(3)上冶镇季桓子井碑共两通。

一为乾隆年间知县骆大俊立,面刻“季桓子井”4字。

一为嘉庆年间督粮道员孙星衍知县郭志清合立,面刻“季桓子得羵羊之井”8个字。

另有:宋元佑七年所立费城东唐鲁郡颜文忠公新庙记碑拓和新立复制碑立于原址;宋嘉佑七年苏唐卿篆书《醉翁亭记》碑拓;方城镇《颜林》碑、《双忠桥》碑;著名书法家舒同“许家崖水库”大字碑等。

5、古文物
县文物管理所共藏有历年出土文物计2505件。

其中动物化石17件、石器56件、陶器155件,铅器216件、铁器5件、玉器50件、金银器21件、瓷器268件,字画17幅、古籍1700册。

其中徐子氽鼎、郢爰、错金莽币都是珍贵文物。

(二)历史事件
1、王俊起义明朝崇祯十四年,在李自成起义影响下,以费县梁邱人王俊(又名王肖武)为首,占领富贵顶、吴王崮、几辈崖、胜山、花盘山、神山等山,活动于费滕峄交界处,联合峄山焦二、河南榆园军等起兵反明,号称九山王。

清兵入关后,联合兖州明藩王抗清,坚持武装斗争,至顺治八年失败。

被史学家称为著名的江北农民起义代表,《辞海》有专条记载。

蒲松龄《聊斋志异》有“九山王”一文,即指此事。

2、幅军起义 1853年7月,费县开始出现响应太平天国革命的幅军起义,此后日渐增多。

至咸丰十一年(1861年)受安徽捻军影响,起义全面爆发,较著名的有侯孟刘平部、云谷山刘双印部、费县岐山孙化祥、刘淑愈部。

起义军占据临沂、费县、郯城、峄县、滕县边联地区,修圩筑寨,抗拒清兵,武装斗争达13年,后在僧格林沁部镇压下失败。

参加幅军起义的费县进士刘淑愈,被史学家称为亘古未有。

1985年曾在日本东海大学学报登载,名扬海外。

3、大青山胜利突围大青山位于蒙山东段,在费县、沂南两县交界处。

1941年11月,日军
5万余人对沂蒙山区“扫荡”,号称“铁壁合围”。

11月29日,抗大一分校学员和中共山东分局、省战工会、一一五师、山东纵队的后方机关,被包围于大青山西侧梧桐沟和梨行沟内,情势十分危急。

30日拂晓,抗大校长周纯全,临危不惧,沉着指挥一分校五大队部分武装人员掩护各部突围,全体人员喋血沟崖,冲过河滩,进入西蒙山,在突围战中,省战工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明、德国友人汉斯•希伯等近千人壮烈牺牲。

《巍巍大青山》一书记载了这次突围战的详情。

为纪念革命先烈,1997年,临沂市委、费县县委和抗大一分校校史研究会在战地建纪念亭一座,纪念碑一通,将当地学校命名为抗大小学、抗大中学。

目前,正在建设一大型纪念广馆,已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柱子山战斗柱子山,又名冠石山,在费县城南20公里处,四周山峦起伏延绵。

在抗战时期,柱子山东曾驻有伪十军刘国祯部,柱子山西驻有闻名全国的土匪头目刘黑七(名刘桂棠)部。

刘黑七从东北返回老家锅泉(今属平邑县),成为国民党新编36师,后投敌当伪军,盘踞柱子山西各村,危害群众。

鲁南军区根据罗荣桓司令员“务求全歼”的指示,组织武装于1943年11月15日晚,长途奔袭,一夜激战,将刘黑七及所部歼灭,取得巨大胜利,在全国引起反响。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反复播放胜利消息,《解放日报》发表《山东军民反扫荡胜利》社论,山东军区特令嘉奖参战部队,击毙刘黑七的战士何荣贵荣获甲等战斗英雄称号。

(三)历史人物
曾子(前505—前432)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时期鲁国武城(原为费县,今属平邑县)人,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正宗传人。

后世尊曾子为宗圣,与颜子、子思子、孟子并称“孔门四圣”,在曲阜及各地孔庙配享孔子。

曾子的思想核心是孝,主张以孝治天下,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为达到孝,主张修身,名言是:“吾日三省吾身”,被刘少奇引入《论共产党修养》一书。

山东省史志办与平邑县史志办编纂出版了《曾子志》一书。

闵子名损,字子骞,孔子著名弟子,费县闵家寨人。

《论语》中有孔子赞扬他的话:“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在民间,有《鞭打芦花》戏剧流传,明朝人编写的《二十四孝图》中,闵损名列前茅,排第3名,唐朝开元年间,朝廷封他为“费侯”。

宋朝赠“琅琊公”又称“费公”。

闵家寨村建有“闵子祠”,后改建为“笃圣殿”。

羊祜(221-278)字叔子,三国魏末历任中书待郎、秘书监、相国从事中郎等职,掌管军事机要。

晋武帝时,升任尚书左仆射、卫将军。

他是南武城人,(原属费县,今属平邑县)是晋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生前抚边爱民,卓有政声,死后当地人怀念他,在湖北襄阳山上立一通碑叙说他的事迹,人读之落泪,故称“堕泪碑”,清《费县志》有传。

颜含曲阜陋巷颜回27代孙,琅琊颜氏始祖颜盛之曾孙,少有操行“孝悌”闻名天下,世人号其居住地名“孝悌里”(今费县诸满村)。

39岁出任开阳令,后迁江南南京。

《晋书》和清《费县志》有传。

颜杲卿(692—756),颜真卿(709—785)二人祖籍华县孝悌里(今费县诸满),俱为颜之推五代孙,二人虽年庚相差17岁,但忠烈爱国,如日中照,萃于一门。

《唐书》载其美名。

费县颜林有“二颜墓”。

在费县城有宋代颜鲁公庙,并祀二人塑像,清《费县志》载有详细事迹,1994年起,费县先后雕立颜真卿汉白玉像于县城,举办“首届全国颜真卿学术研讨会”,出版《颜真卿志》。

王雅量(1566—1633)明监察御史、光禄寺卿,死后追封户部右侍郎,与其父王慎同“乡贤祠”,为六乡贤之一。

是县人崇敬的清官。

高梦说(1613—1694)费县城关高家行村人,曾任清安徽按察使。

学行卓著,在县内影响深远。

高晙(1640—1735)高梦说之子,曾任江西省东乡县知县。

高晙饱读经史、学问精深,诗文之外,天文地理、医药无不能晓。

其诗作采入《山左诗抄》,《周易一得》采入清《文献通考》。

刘淑愈(1796-1863)费县毛家河人,清道光六年进士,不满意朝廷统治,暮年要学姜尚作为,毅然参加农民起义军,充当岐山幅军军师,朝野震惊。

同冶二年,幅军失败,被捕入狱,受虐刑而死,在地方影响甚大。

新志书有传。

左宝贵(1837-1894)青年时为贫穷所迫,流落江南,参加了镇压太平天国的清军。

兄弟三人,南征北战,陆续阵亡,到1894年的甲午抗战时,左宝贵已经是总兵加提督衔,英勇阵亡在异国平壤,成为国家民族英雄。

庄清吉(1863—1914)费县诸满村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第二甲进士,殿试选入翰林院庶常馆学习,成为庶吉士,是费县第一位有翰林学位的人。

光绪二十九年(1903)散馆授河北省柏乡县知县,为政清廉,用“清慎勤”三字为左右铭,后见世道混乱,统治腐败,藉假不归,病逝于籍。

其子庄达中曾任山东省学生联合会会长、省议员、宾县知县,是著名的“五四”爱国运动领导者之一。

王景禧(1867—1932)字燕泉,号石荪,1890年中进士,选授翰林院编修,曾任山东咨议局副议长,北洋军政府国务院总理靳云鹏秘书等职,全国知名。

李景星(1876-1934)费城人,清末民初著名文史作家。

他曾受到靳云鹏的邀请,也曾与张勋有书信往返。

虽然在思想上有些守旧,可在学术上贡献突出,有著作20多部,其中刊行的《四史评议》,到1986年又由学者整理校正,由岳麓出版社出版发行。

成为研究生必读教材。

(四)历代文学成果
费县自古被称为“学道名区”,历史文化悠久。

上古时期为东夷文化发祥地之一,先朝哲贤代不乏人。

孔子弟子、宗圣曾子就著有《孝经》,相传四书中的《大学》亦为他所著。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费县文人倍出。

代表人物晋太傅羊祜不但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精通文学,所著《老子传》、《文集》虽佚失,但尚存《让开府表》、《上平吴疏》。

宋时颜延之“好读书,无所不览。

文章之美,冠绝当时。

”曾作《五君咏》以述竹林七贤。

颜竣著有《诗集》一百卷,颜协著有《晋仙传》五篇、《文集》二十卷。

北齐颜之推长于散文,词情典丽,文致清远,官至黄门侍郎,著《颜氏家训》二十篇,《文集》三十卷。

唐代颜师古著《五礼》、《<汉书>注》一百一十卷,《匡谬正俗》八卷、《大业拾遗记》二卷(又名《南部烟花集》),唐代颜真卿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后人辑有《颜鲁公文集》,《费邑艺文存》记载有他的文三篇、诗七首,他的一首《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不知激励了多少代人。

明光禄寺卿王雅量7岁能作文章,9岁即随父亲参加文社,明万历三十二年进士,著《长馨轩集》,《费邑艺文存》载有其文四篇、诗五首。

2005年,临沂市政协出版《明贤王雅量》一书。

明武英殿大学士张四知,七八岁即负有诗名,可惜留世资料不多。

在费县许家崖仙人洞有一首他的题诗:“四面青山一线天,古洞深藏峭壁间,远隔咸阳三千里,避秦何必进桃源。

”明末汪桂茂至九十七岁尚吟哦有兴,旧志称其高才博学。

清代费县的文学创作十分活跃,当地较有名的作者18人,38部作品,其中成就最突出的应
该是高梦说、高晙父子。

高梦说是著名的文学家、医学家,曾任安徽按察使,为全县藏书最多之人。

长子高晙饱读经史,造诣精深,为费县杰出的文学家。

著述甚富,有《周易一得》、《天文考》、《地理镜》、《南圃集》。

其著作《周易一得》采入清代《文献通考》,诗数十首采入《山左诗抄》。

刊行于世。

《费邑艺文存》采入其文十篇,诗三十七首。

建国后,费县文学创作有了长足发展。

1958年,文学创作组发展到6个,诗歌、散文、小说、故事等创作出现高潮。

1961年,全县共创作诗歌6500首。

1978年,县文化馆设立文艺创作组,辅导业余文化创作活动。

1980年起,出现了业余文学爱好者自发组织的文学社、诗社。

1985年,县文化馆组织出版诗集《拓荒》,辑入诗歌69首。

1990年,费县文艺创作室成立,费县的文学创作更加繁荣,诗集、长篇小说、散文集、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等等一大批文学作品相继问世。

二、地理文化
(一)区域地理特征
费县地处沂蒙山区。

蒙山山脉的东段,是费县与蒙阴、沂南两县的自然分界线,南部属尼山山脉的低山丘陵地带,中部为河谷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丘地占总面积的76.3%。

境内有浚、祊、涑、温凉四大河流,自西向东流入兰山境内。

有大小山峰1400多个,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2个,500米以上的山峰73个,300——500米的山峰508个,300米以下的山峰817个。

境内海拔最高处在蒙山玉柱峰(即挂心崛子),海拔1030米,最低处在山水口村,海拔75.3米。

森林覆盖率达到34%,费县蒙山段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全县有大中型水库8座,中型拦河闸1座,小型水库近百座,塘坝星罗棋布,有“百库万塘”之称。

淡水储量12.3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为全省人均占有量的3倍。

是全国小水利制度改革试点县。

全县耕地面积90万亩。

土壤分为棕壤、褐壤、潮土、沙姜土四个大类。

是“八五”全国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先进县,是中国板栗之乡、中国西瓜之乡、中国核桃之乡。

费县矿产资源主要有金、银、铜、铁、花岗石、石灰石、大理石、水晶石、硅石、玛瑙、陶土等20多种。

其中花岗石诸量1亿立方米,石灰石储量50亿吨,铁储量400万吨。

是“中国奇石之乡”。

形态奇、体个大、储量丰的“费县石”集“瘦、漏、皱、透、丑”于一身,被誉为“世纪之高”;“沂蒙石林”已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旅游项目;金星石、燕子石、天景石等均属石中珍品,享誉中外。

(二)经济概况
费县经济发展迅速。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三大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化、外向化、城市化“三大战略”,围绕建设区域中心城市临沂城优势产业的加工基础、鲁东南重要能源基地、医药化工生物工程基地、林业建材基地、纺织服装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强力推动医药化工、纺织服装、木业建材“三城建设”,全面提升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城镇建设“三个亮点”,突破“三农”瓶颈,大力培育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培植壮大特色经济、规模经济、劳务经济,全县经济呈现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

新时代药业公司一期工程全面投产,投资10亿的三期生物工程和6个过亿元的项目建成后将使其成为全国最大的医药和生物工程基地;银光集团民爆器材生产总量居亚洲第一,镁牺牲阳极产量居世界第一;全县服装骨干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13亿元,出口创汇3140万美元;木材加工企业达6000家,年总产值65亿元;已经开工的费县电厂建成后将为亚洲第一。

目前,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创历史新高,科技文卫体各项事业都有了新的发展。

(三)地理景观
1、蒙山玉柱峰——天蒙旅游区玉柱峰(亦名挂心崛、云蒙峰),因主峰陡峭如锥直插云天而得名,海拔1030.8米,为蒙山第二高峰,是蒙山主峰中最为陡峭险峻的高峰,登上此峰,整个蒙山的美景尽收眼底。

区内有朝阳洞、掌书院、大龙门、小龙门、蜘蛛石、仙人脚、青蛇石、白蛇石、紫荆关、旗杆山、老虎洞以及英雄王杰施工旧址等历史古迹、人文和自然景点景观。

2、蒙山望海楼风景区望海楼为蒙山第三高峰,以登此峰能望海观日出而得名。

望海楼山势陡峭,沟壑纵横,森林浓密,峰峦谲奇,千变万化,形成许多极有观赏价值的景点。

近年来,费县在海拔1001.2米峰顶建起一座名曰“蒙山望海观日楼”的三层古式楼阁,登上此楼,鸟瞰沂蒙大地,更觉气象万千,心旷神怡。

山的东侧脚下,便是著名的革命历史民歌《沂蒙山小调》诞生地,这里已成为沂蒙红色旅游胜地。

3、蒙山明珠塔山森林公园—天蒙旅游区塔山因形似宝塔而得名。

主峰海拔929米,为蒙山第五高峰。

塔山森林公园系国营林场,总面积14平方公里,场内现保留有百年前营造的落叶松和黑松林。

享有“蒙山天然植物园”之称。

区内有海拔935米的蒙山第四高峰—玉皇顶,上有古代建筑玉皇庙,自古是整个蒙山地区的天庭部位和香火中心,其所在的塔山森林公园景区也被旅游规划命名为“天蒙景区”。

区内还有老君峰(葫芦崖)、二郎刀、天猴峰、霸王弓、霸王裤、天汪、舌头崮、化仙洞、聚仙棚、情人谷、茶棚谷、怪坡和韭菜园无名烈士墓以及德国传教士1894年建造的天主教堂“洋楼”等山峰景观、人文景点等。

另有鸟展馆、猴园、动物园。

是蒙山旅游观光娱乐休闲的理想佳境。

4、大青山五彩山自然保护区这里是费县五大国营林场之一的大青山林场辖区,是蒙山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理位置独特,气候条件优越,蕴藏着众多丰富的生物资源,植被覆盖率达86%以上,有独具典型的山地草甸生态系统和优美的水生生态系统。

该景区山峦起伏,地形较为复杂,也蕴藏着丰富的景观资源。

另外区内还有大青山胜利突围旧址和辛锐烈士牺牲地等纪念地。

5、指动石风景区位于天蒙景区南侧的“天下奇观——指动石”,以“百吨巨石一指动”之奇妙闻名遐迩,以到蒙山“不看指动石枉此一行”之魅力吸引四海游人。

该区的“一绝”、“一奇”、“三险”、“九洞”与“十二石”等众多景观,更让游客留连往返。

6、“沂蒙石林”风景区该景区位于县驻地南5公里蒙台路东侧,温凉河岸。

该石林以体现华夏文化、齐鲁文化和沂蒙文化为主旨,景观结构上突出“龙文化”和“文韬”、“武略”两条主线,有图腾广场、九龙广场、七十贤、好汉歌、石林阵、生肖园、曲水流觞、火炬林等景区,加上人工湖,地下石林迷宫、石林山庄、奇石博物馆等,形成一处与云南石林,苏州园林有明显区别,独树一帜的石林风景旅游区。

被评为“临沂市十大著名旅游景区”之一。

7、玉环山天景风景区位于县驻地南10余公里处的玉环山,此处山清水秀,景色绮丽,既有丰富的历史、神话、人文遗址,又有奇特的山、水、洞、泉、花、木,荟萃了天上人间美景,具有“仙、美、奇、全”的特点。

主要景点有鬼斧神工、仙人洞、八卦连环洞、南天门、饮虎泉、天仙桥和万亩梨园自然景观及千年古庵——丛柏庵等景点。

8、天景湖风景区位于县驻地南12公里处的“许家崖水库”。

该水库大坝将蜿蜒在龙凤山和梁山之间的温凉河拦腰截断,水库设计库容2.9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7亿立方米,流域面积640平方公里。

这里天水相连,山水相映,碧波荡漾,水面平亮如镜,周围群山美景皆映湖中,旖丽迷人,故被誉为“古鄪明珠——天景湖”。

该湖被群山环抱,西岸自北向南有石猪峰、龙凤山,东岸自北向南有万亩梨园、梁山齐眉崮、柱子崮等,蒙台公路沿东岸穿行。

湖中有仙人岛,湖上有渔船和游乐艇。

坝头东侧建有碑廊,廊内镶嵌着当代著名书法家舒同亲笔题写“许家崖水库”石碑和《修建许家崖水库志》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