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生长 (一) 人教版必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的生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测定微生物群体生长的方法。

理解:1.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温度、pH和氧等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能力目标

1.通过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中“细菌生长曲线”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图表对比分析能力以及运用恰当的生物学知识有效地表述图表、公式等提供的信息能力。

2.通过对种群增长的“J”型、“S”型曲线与本小节中细菌的群体生长曲线的对比,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演绎能力以及生物学的绘图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种群的一般增长规律、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地对比,培养学生正确看待一般问题与特殊问题、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2.通过“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事物的各种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并培养学生抓住事物主要矛盾的思想方法。

3.通过“细菌生长曲线”与“自然种群的增长曲线”的对比分析,帮助学生形成关注社会、保护自然的理念。

●重点·落实方案

重点

1.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温度、pH和氧等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落实方案

1.对于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这一重点,主要采用对比分析教学法,结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微生物群体生长的各个时期的主要特征;并通过教师的引导,由学生根据各个时期相应的特点,讨论、总结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而对于温度、pH和氧等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则主要采用相应的函数图对比分析的方法并结合题例分析,教师对相关问题进行补充、拓宽,有助于学生对问题本质的理解。

●难点·突破策略

难点

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突破策略

对于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这一难点,在落实重点的同时,我们是这样来解决难点:首先,让学生通过自己绘制细菌生长曲线函数图,形成感性认识;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在恒定培养容器中,微生物群体生长各个时期微生物细胞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与微生物群体的生长速率等群体生长特征,分析影响各个时期长短的相关因素以及在生产活动中的具体应用;最后,再把多种信息转换为微生物群体生长的曲线图,使相关知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并在曲线图的相应区域设置超级链接,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群体生长曲线所对应阶段的生物学意义。

而对于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则是建立在学生对各个时期的特征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由学生分析,教师补充、总结。

●教具准备

血球计数板、涂片计数法的学生实验准备(细菌培养液、已知含量的红细胞液、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与染色剂等)、自制的群体增长“J”型、“S”型曲线、细菌生长曲线投影片,自制的“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多媒体课件。

●学法指导

1.布置学生复习必修本第八章中“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种群与生物群落”中的相关知识。

2.指导学生预习,发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将有利于教学。从微生物地生长、繁殖的特点引出为何要从群体角度研究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的群体生长规律是种群内个体生长的一个频率统计,反应的是微生物种群概念上的数量变化,这一点需要学生理解。

3.在分析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时,学生必须确立事物的各种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同时更应注意抓住事物主要矛盾来分析问题的方法,这将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图表中数据的分析能力。

●教法探讨

1.总体上来看,“微生物的生长”部分知识相对比较抽象,而且所描述的生物学事实又是一个充满动态的过程,因而,我们建议在总体上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2.具体教学过程中,微生物的“群体生长规律”可以综合运用指导教学、发现学习等多种教学策略;而对于“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部分内容,由于学生具有相关的知识背景,所以我们则建议可以采用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传递程序组织教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

引言: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知道了微生物需要不断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通过代谢,获取能量并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以维持自身正常的生命活动。那么,从代谢的角度来看,当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时,微生物将表现出怎样的特征?

学生回答:生长的现象。

那么什么是微生物的生长呢?我们一般是如何来研究微生物的生长的呢?

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微生物的生长。

[教学目标达成]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91并讨论上述问题。

总结:微生物的生长包括微生物细胞体积的扩大与细胞数目的增多;由于大多数微生物细胞体积较小,个体质量较轻,微生物的个体生长不易观察;同时由于微生物繁殖速度一般较快,因而通常以微生物的群体为单位来研究微生物的生长。

问题情景:能否说出这些微生物类群的主要繁殖方式?

师生共同分析、总结:(1)大型真菌与霉菌:如木耳、蘑菇、青霉、根霉等,主要的繁殖方式为无性的孢子生殖或有性孢子生殖。

(2)酵母菌: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主要的生殖方式为出芽生殖。在条件不适宜时,一般以无性的孢子生殖或有性孢子生殖。

(3)细菌:主要以二分裂来繁殖后代,一般以指数函数Y=2n来表示其在适宜条件下的群体增长的潜能。

(4)放线菌:主要以孢子生殖来繁殖后代,但其孢子为分生孢子。

(5)病毒:繁殖方式为增殖,需要强调的是,本节内容中的微生物的营养、代谢与生长,并不以病毒为研究对象。

教师提问:我们在必修本中,已经学习了种群的相关内容。那么,什么是种群的动态?种群的动态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我们一般是如何来研究种群的动态的?

学生回答:略。

总结:(1)种群动态是种群生态学的核心问题;种群动态研究种群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2)种群动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有多少(数量或密度);哪里多,哪里少(分布);怎样变动(数量变动和扩散迁移);为什么这样变动(种群调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