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的高压级联型电化学储能技术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级联型储能技术简介
广州智光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01月
目 录
1. 传统电池储能的技术痛点 (3)
2.级联型储能方案减少电池堆电芯数量 (4)
3.级联型储能系统关键技术指标 (4)
4.级联型储能方案提升电池利用率 (5)
5.级联型储能方案降低电池一致性要求 (8)
6.级联型储能方案无滤波即保持高电能质量 (9)
7.级联型储能方案毫秒级全功率切换 (9)
8.级联型储能方案安全保护设计 (13)
9.储能系统布局 (15)
10. 关于智光储能 (16)
1.传统电池储能的技术痛点
传统电池储能电站常以500kW/1000kWh(电池安装容量1200kWh左右)为最小储能单元。每个储能单元配置一台500kW的PCS和一个安装电量1200kWh的电池堆(通过硬导线串/并联连接在一起,共用AC/DC转换设备的电池单体集合),一般设计直流电压为700V左右,交流电压不到400V,须采用变压器升压以后接入大电网。传统储能技术具有技术门槛低,配置灵活等优点,但是同时也存在供应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电池系统安全问题突出,电池并联数量过多,单套系统容量小等缺点。
图1-1 典型的传统电池储能系统拓扑结构
从在电网侧已经实施的大规模储能项目应用情况看,传统的电池储能方案主要存在以下技术痛点:
1)电池堆内电池单体数量庞大(数千电池单体),单体并联数量多,单体间耦合性强,单体异常时切除电量1MWh以上;
2)电池堆内单体SOC离散程度高,电池容量利用率偏低(1MWh使用容量实际需要1.2MWh以上安装容量);
3)电池堆体积大(常规40尺集装箱体积约75m3),堆内温度难以保持一致,电池单体衰减速度差异大,SOH离散速度快;
4)堆内电池数量庞大,簇间SOH离散后,“短板效应”突出,电池系统可利用容量衰减快;
5)单系统输出电压低、功率小,变压器和高压开关柜多,系统效率偏低、占地面积较大;
6)电站内储能系统数量大,系统间协调困难,调度响应时间过长,难以满足电网紧急调度使用需求;
深入分析以上痛点可知:电池堆电池单体数量庞大是造成电池问题的根本原因;单系统输出电压低、功率小是造成设备数量庞大,调度响应速度慢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研究既可以减少电池堆电池单体数量,又可以提高单系统电压和功率的储能技术。
2.级联型储能方案减少电池堆电芯数量
级联型储能系统采用“能量裂解”技术,可以将大电量电池堆和大功率PCS裂解为小电量电池堆和小功率AC/DC功率单元,有效解决传统储能技术存在的技术痛点,更适用于大规模储能应用场景和电池梯次利用的场景。
级联型储能系统采用三相星形连接的级联H桥拓扑结构,可直接输出0.4-35kV三相交流电压,无变压器接入交流电网,单系统输出功率可达10MW以上。10kV级联型储能系统典型拓扑结构如图2-1所示。
图2-1 级联型高压储能系级单元拓扑结构图
由图2-1可知,级联型储能系统由多个储能单元构成,每个储能单元包括1个AC/DC 功率单元和1个独立小电池堆。每个储能单元输出几十至几百伏的交流电压,根据电压叠加原理,理论上足够数量的储能单元串联即可满足任何电压等级的输出要求。众多小功率、小电量的储能单元共同构成一套系统,可满足大功率、大电量的储能应用要求。
以满足5MW/10MWh储能应用为例,对比两种储能技术方案:采用传统储能技术,单套系统容量为500kW/1MWh,电池堆安装容量约1.2MWh,需要10套系统并联(直接并联或经变压器并联);采用54个储能单元组成的级联型储能系统,可无变压器接入10kV 电网,电池堆安装电量约200kWh(电池堆内单体数量约传统方案的16%),单套系统容量达到5MW/10MWh,无需系统并联。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级联型储能技术既大幅度降低了电池堆电量,减少了电池堆内电池单体数量,又大幅度提高了单套系统容量。
3.级联型储能系统关键技术指标
表3-1 级联型储能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项目参数备注
电气技术指标电网侧额定电压10KV
额定频率50 Hz
正常工作频率范围48-51.5 Hz
额定功率2-10MW
电网侧额定电流115-600A
额定电量2-10MWh
拓扑结构H桥级联式
直流侧电压范围550-1051 V
总电流波形畸变率(THDi)<1%
总电压波形畸变率(THDv)<3%
功率响应时间<10 ms 功率变化率可设置PCS最佳转换效率> 97.5%
控制模式就地调度模式有功/无功独立可控
远程调度模式有功/无功独立可控
自主运行模式P/f,Q/V曲线可配置自主支撑电压/频率通信类型RS232/RS485 预设电力规约转换器
结构特征防护等级IP54 可定制颜色RAL7035 可定制冷却方式空调
安装方式户外集装箱
环境条件环境温度-10℃~+45℃
相对湿度10%~90%,无凝露
海拔高度1000米以内可定制高原型系统
4.级联型储能方案提升电池利用率
传统设计方案下,单电池堆实际运行能力由堆内可用容量最小的电芯决定。表4-1对传统方案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簇内SOC偏差不超过5.5%,簇间SOC偏差变化不超过3%的情况下,全系统有17.5%的电池容量不可利用,即实际利用容量仅82.5%,电芯间耦合
性非常强。传统设计方案下,电池安装容量一般均为使用容量的1.2倍以上,因此以上假定情况接近实际情况。
表4-1 共电池堆设计方案利用容量分析表
级联型储能系统在保持系统总输出电压和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各功率单元输出电压和功率可独立调节,因此可根据各电池堆SOC值灵活分配系统内各电池堆的运行功率。
级联型储能系统各电池堆(簇)的运行功率不同,虽然电池堆(簇)实际运行能力仍由堆(簇)内可用空间最差的电芯决定,但是由于电池簇不再并联,各电池簇运行功率独立调节,整个系统的不可利用容量为各簇不可利用容量的平均值。表4-2对级联型设计方案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簇内SOC偏差不超过5.5%,簇间SOC偏差变化不超过3%的情况下,有5.5%的电池容量闲置,即实际利用容量提升至94.5%,比传统方案高出12%。
表4-2 级联型设计方案利用容量分析表
由于电池寿命周期内,SOH发生离散是必然的。与以上电池SOC发生离散时类似,当电池SOH发生离散时,根据各电池堆的SOH调节其运行功率,同样可以大幅提升电池的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