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课程设计与教材建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⑷ ~~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课程开发者的 要求,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⑸ ~~范围涉及作为一个完整个体发展的三个领域:认知、 情感与动作技能,而不仅仅是指知识方面的要求。
3.课程标准的教学地位与内容框架
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最权威的指导性文件
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下发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纲要(试行)》第七条指出:
本要求);
“实施建议”:为确保达到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而提出的课程实施建议 ,包括教与学的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材
编写建议等;
“附录”:本课程门类的有关附件,如教学活动案例、行为动词用法一 览表等 。
(二)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
1.何谓教学大纲(1950—1992)
~~是国家对于各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对教学内 容的详细说明,其主要任务是对教学工作地开展予 以具体指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有两部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
第三章 思想政治 课程设计与教材建设论
(一)课程设计及其意义
1.概念
来自百度文库
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 ◆
2.意义
①产生全新的课程方案,促进课程改革; ②修改或重组既有课程。
2
(二)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
课程文件是根据课程设计的原理与方法而制定出的指导 教学的各种规定。
配合“土地革命”、镇压反革命、 抗美援朝和“三反”、“五反”等政治运动,对学生进行 思想政治教育。
2.1957年-1966年:社会主义全面建设
时期的中学政治课 1957年,毛泽东 要求:恢复中学 政治课,要编写 新的中学政治课 本;要抽调得力 干部到学校工作。
1958年2月,“中学社会主义教育课汇报 会”提出:“社会主义教育课,既是社会 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知识课,又是兴 无灭资的思想教育课”。 1958年9月,《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规 定在一切学校进行马列主义政治教育和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阶级观点、群众 观点、集体观点、劳动观点和辩证唯物 主义观点;改变教条主义的教学方法。
1975年,邓 小平着手抓整 顿,再次组织 编写教材,也 遭扼杀。
4.1977年-1989年,我国社会深刻变革时
期中学开设的政治课
1977年,研究中学政治课的设置问题 1979年,讨论中学政治课的内容问题 1980年,讨论编写教材问题 课程性质: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知识
新方案中各年级教学内容的中心
初一:公民道德、国家观念、法制观念; 初二:社会发展常识教育; 初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宪法常识教育; 高一:经济常识教育; 高二: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高三:政治常识教育;
新方案中各年级通盘安排的内容是:
初中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高中强调世界观、人生观; 各年级都要进行法制教育。
复杂历史 1.1949年-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中学的
政治课: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类学校都把马列主义课列为 学校首要课程: 《毛泽东青少年时代》、《革命故事》、《青少年 修养》、《新民主主义论》、《政治经济学》等课 程。
1951年,教育部对学校政治课统一要求:
初一、初二:开设“时事政策教育” 初三:开设《中国革命常识》 高一、高二:开设《社会科学基本常识》 高三:《共同纲领》
⑵课程标准描述的是学生学习所包括的主要领域及
大多数学生在每一学习领域能达到的学习结果。 它为各个学校的课程规划、实施与评价提供了一 种参照。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洲《课程标准框架》
⑶课程标准是对我们希望学生在校期间应掌握 的特定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非常清晰明确的阐 述。课程标准描述了一个社会或一种教育体系 规定学生在不同年级、不同学科领域应该获得的 成绩、行为以及个人发展,以使学生为丰富完满 的生活做好准备。
程:品也。从禾-呈声。本义是衡量或衡器,如程
器,计日程功。 (1)规矩,法度; (2)行进的距离或道路; (3)事物发展的经过或进行的步骤。
(一)课程标准的涵义、特征及核心内容 1.理论界对课程标准(涵义)的描述
(1)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 的纲领性文件。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一卷)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地区)教育部长会议
2.课程标准的基本特征
⑴~~是对学生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 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⑵ ~~是国家(或地方)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 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⑶ ~~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是可理解、可达到的,且应是 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而不可及的。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 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 现国家对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 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 评价的建议。”
国家课程标准的内容与框架
“前言”:结合目前课程改革,根据本课程门类的特点和要求,阐述课 程的性质、课程基本理念、总体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转变课程功能的要求,从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程门类的总目标 与学段目标; “内容标准”:在大致划定本课程门类的内容范围和框架的基础上,用 明确的行为动词表述学习目标和学习结果(学生所应达到的学习程度的基
59年《中等学校政治课教学大纲》 92年《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
2.学科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共性
二者都是国家制定的指导学科教学的纲 领性文件;都有规范学科教学内容和 要求的法规性质。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框架结构比较
课 前言 程 标 准 教 学 大 纲
课程性质
课程基本理念 标准设计思路 知识与技能 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学段内容要求(有案例) 教学建议
说明
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建议: n 课时安排 n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n考核与评价
评价建议 实施建议 附录
教材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术语解释
案例
3.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1)
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针对学科,规定了教学 针对学生,明确某一学段应达 的具体内容、顺序及其要求。到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 更多地关注学生通过课程内容 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科的 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知识、技能方面应该达到 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
课程设置问题:主要是指依据什么教育目
标组织什么教育内容的的问题。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 课程设置的历史沿革
(一)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学校开 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解放区学校开设的思想 政治教育课: 抗战胜利后:
初一:《中国现状》和《中
国革命》
《政治常识》 《中国革命问题》 《边区建设》 《组织起来》 《革命形势与任务》
高中开设:《科学人生观》、《经济常
识》、《政治常识》。
5.90年代后,社会转型期的思想政治课
1991年,江泽民: “由浅
入深,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代 史、现代史及国情的教育” 1991年秋颁布了《中小学加强 近代、现代史、国情教育的总 体纲要》
1992年,制定并试行新课程设置方案: (1)中学政治课统称“思想政治”; (2)各年级教学内容各有中心; (3)某些内容在中学6个年级通盘安排。
指同一学年的 所有学生必须 修习的公共课程
共性发展
为了适应 学生的 个别差异
个性发展
指依据不同 学生的个性特点 与发展方向, 允许个人有所 选择的课程
选修 课程
政治
必修模块
思想政治1 (经济生活)
选修模块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经济学常识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思想政治2 (政治生活)
思想政治3 (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4 (生活与哲学)
1995年: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中学思想 政治课的课程设置:
初中阶段:系统进行心理素质、法律素
质、政治素质的培养教育。
高中阶段: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哲学、国家学说的基本观点教育。
6.2004年思想政治学科(实验)课程 标准对课程的设计提出新思路
为了保证 所有学生 的基本学力
必修 课程
关 系 体 现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与教材建设
2017/9/9
一、对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
的基本认识
你栽一棵树 我 栽一棵树
我们共同为地球添
绿
课、程
课:试也。从言-果声。指从讲授到考核的全过程
(1)按规定学段进行的教学活动; (2)教学活动的时间单位; (3)按性质划分的教学科目; (4)教材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科学思维常识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1)各课程模块均为36学时,经考核 合格,可获2个学分。 (2)课程模块的开设顺序应根据学生的 选择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必修模块的 学习主要在高中一二年级完成。, (3)本课程必修部分每周2学时,各课 程模块的教学以一学期为单位。
我们的基本经验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课教学。 思想政治课的设置,是其他任何课程都替代不了的, 也是任何其他国家的课程无法类比的。 “政治课要联系实际,与时俱进”,是它的一个突出 特点。
教育课。
1982年规定统一使用的教材:《青少年修养》、《社会
发展简史》、《法律常识》 《政治经济学常识》、《辩证唯物主义常识》。
1985年,政治课正式改革阶段:进行课程设置、 教学内容、方法教学的改革。
1986年,重新制定了中学政治课课程方案
初中开设:《公民》、《社会发展简史》《中国社会主 义建设常识》;
教科书学生系统获取知识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
的主要依据。◆◆ 教材的形式主要有两种: 充读物、图表等,
印刷品,主要包括教科书(又称课本)、教学指导书、补
声像制品,包括幻灯片、电影片、录音带、磁盘、光盘等。
第一节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设置
是以学科逻辑为中心编排的课程 特点是课程的逻辑结构严谨; 内容具有系统性和简明性。
1959年7月,教育部首次制定并公布 《中等学校政治课教学大纲》
1960年后,各地学校根据大纲开设: 《道德品质教育》、《社会发展简史》、 《政治常识》、《辩证唯物主义常识》。 1964年,各地学校试用新教材: 《做革命接班人》、《社会发展史》、 《辩证唯物主义常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课程计划 课程标准 教材(教科书)
3
1.课程计划
~~又称教学计划,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 据,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 材的依据。
课程计划体现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 动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
课程计划的核心:课程设置及说明◆
课程设置的基本内容:教学科目(中心问题)、开
设顺序、课时安排及时间分配
4
2.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它从整
体上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及其在课程体系 中的地位;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
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5
3、教材(教科书)
教材包括教科书与其他教学材料
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规范用书。它以准确
的语言和鲜明的图表等,明晰而系统地阐述课程标准规定的 教学内容。
高二 :选学《毛泽东著作》(乙种本); 初三、高三:毛泽东著作。
3.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
时期的中学政治课
教育部统编
教材被停用,教师队伍被冲散,
学生被利用;
政治课:
“语录课”、“批走资 派、评法批儒”课;
1972年,周恩来提 出加强基础理论教学, 并组织编写教材,但 没能进入课堂。
初二:《世界现状》和《社
会常识》
初三:《人生观》和《社会
调查》
高中各年级:《经济学》、
《中国经济》、《新民主主 义论》和《政治常识》
战争时学校设置政治课的基本宗旨 : 努指 为为 力 生革 导 产命 政 提学 服战 治 高生 学 务争 觉 思 。 服 生 悟 想 务 , 、
、
(二)建国后,中学开设政治课的
结论:课程建设与改革,需要专业化研究的基础 .
(功能定位;实施方式;内容整合)
思想政治 观点教育
“三贴近” 原则 课程建构 方法论
二、中学政治课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发展 的原因◆
(一)是对中学政治课课程性质的认识不断深化的 结果; (二)是受社会发展、国内与国际形势变化推动的 结果; (三)教育对象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思想特点和心 理要求; (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自身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 发展的特点。
3.课程标准的教学地位与内容框架
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最权威的指导性文件
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下发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纲要(试行)》第七条指出:
本要求);
“实施建议”:为确保达到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而提出的课程实施建议 ,包括教与学的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材
编写建议等;
“附录”:本课程门类的有关附件,如教学活动案例、行为动词用法一 览表等 。
(二)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
1.何谓教学大纲(1950—1992)
~~是国家对于各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对教学内 容的详细说明,其主要任务是对教学工作地开展予 以具体指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有两部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
第三章 思想政治 课程设计与教材建设论
(一)课程设计及其意义
1.概念
来自百度文库
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 ◆
2.意义
①产生全新的课程方案,促进课程改革; ②修改或重组既有课程。
2
(二)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
课程文件是根据课程设计的原理与方法而制定出的指导 教学的各种规定。
配合“土地革命”、镇压反革命、 抗美援朝和“三反”、“五反”等政治运动,对学生进行 思想政治教育。
2.1957年-1966年:社会主义全面建设
时期的中学政治课 1957年,毛泽东 要求:恢复中学 政治课,要编写 新的中学政治课 本;要抽调得力 干部到学校工作。
1958年2月,“中学社会主义教育课汇报 会”提出:“社会主义教育课,既是社会 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知识课,又是兴 无灭资的思想教育课”。 1958年9月,《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规 定在一切学校进行马列主义政治教育和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阶级观点、群众 观点、集体观点、劳动观点和辩证唯物 主义观点;改变教条主义的教学方法。
1975年,邓 小平着手抓整 顿,再次组织 编写教材,也 遭扼杀。
4.1977年-1989年,我国社会深刻变革时
期中学开设的政治课
1977年,研究中学政治课的设置问题 1979年,讨论中学政治课的内容问题 1980年,讨论编写教材问题 课程性质: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知识
新方案中各年级教学内容的中心
初一:公民道德、国家观念、法制观念; 初二:社会发展常识教育; 初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宪法常识教育; 高一:经济常识教育; 高二: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高三:政治常识教育;
新方案中各年级通盘安排的内容是:
初中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高中强调世界观、人生观; 各年级都要进行法制教育。
复杂历史 1.1949年-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中学的
政治课: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类学校都把马列主义课列为 学校首要课程: 《毛泽东青少年时代》、《革命故事》、《青少年 修养》、《新民主主义论》、《政治经济学》等课 程。
1951年,教育部对学校政治课统一要求:
初一、初二:开设“时事政策教育” 初三:开设《中国革命常识》 高一、高二:开设《社会科学基本常识》 高三:《共同纲领》
⑵课程标准描述的是学生学习所包括的主要领域及
大多数学生在每一学习领域能达到的学习结果。 它为各个学校的课程规划、实施与评价提供了一 种参照。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洲《课程标准框架》
⑶课程标准是对我们希望学生在校期间应掌握 的特定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非常清晰明确的阐 述。课程标准描述了一个社会或一种教育体系 规定学生在不同年级、不同学科领域应该获得的 成绩、行为以及个人发展,以使学生为丰富完满 的生活做好准备。
程:品也。从禾-呈声。本义是衡量或衡器,如程
器,计日程功。 (1)规矩,法度; (2)行进的距离或道路; (3)事物发展的经过或进行的步骤。
(一)课程标准的涵义、特征及核心内容 1.理论界对课程标准(涵义)的描述
(1)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 的纲领性文件。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一卷)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地区)教育部长会议
2.课程标准的基本特征
⑴~~是对学生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 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⑵ ~~是国家(或地方)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 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⑶ ~~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是可理解、可达到的,且应是 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而不可及的。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 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 现国家对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 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 评价的建议。”
国家课程标准的内容与框架
“前言”:结合目前课程改革,根据本课程门类的特点和要求,阐述课 程的性质、课程基本理念、总体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转变课程功能的要求,从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程门类的总目标 与学段目标; “内容标准”:在大致划定本课程门类的内容范围和框架的基础上,用 明确的行为动词表述学习目标和学习结果(学生所应达到的学习程度的基
59年《中等学校政治课教学大纲》 92年《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
2.学科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共性
二者都是国家制定的指导学科教学的纲 领性文件;都有规范学科教学内容和 要求的法规性质。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框架结构比较
课 前言 程 标 准 教 学 大 纲
课程性质
课程基本理念 标准设计思路 知识与技能 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学段内容要求(有案例) 教学建议
说明
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建议: n 课时安排 n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n考核与评价
评价建议 实施建议 附录
教材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术语解释
案例
3.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1)
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针对学科,规定了教学 针对学生,明确某一学段应达 的具体内容、顺序及其要求。到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 更多地关注学生通过课程内容 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科的 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知识、技能方面应该达到 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
课程设置问题:主要是指依据什么教育目
标组织什么教育内容的的问题。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 课程设置的历史沿革
(一)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学校开 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解放区学校开设的思想 政治教育课: 抗战胜利后:
初一:《中国现状》和《中
国革命》
《政治常识》 《中国革命问题》 《边区建设》 《组织起来》 《革命形势与任务》
高中开设:《科学人生观》、《经济常
识》、《政治常识》。
5.90年代后,社会转型期的思想政治课
1991年,江泽民: “由浅
入深,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代 史、现代史及国情的教育” 1991年秋颁布了《中小学加强 近代、现代史、国情教育的总 体纲要》
1992年,制定并试行新课程设置方案: (1)中学政治课统称“思想政治”; (2)各年级教学内容各有中心; (3)某些内容在中学6个年级通盘安排。
指同一学年的 所有学生必须 修习的公共课程
共性发展
为了适应 学生的 个别差异
个性发展
指依据不同 学生的个性特点 与发展方向, 允许个人有所 选择的课程
选修 课程
政治
必修模块
思想政治1 (经济生活)
选修模块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经济学常识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思想政治2 (政治生活)
思想政治3 (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4 (生活与哲学)
1995年: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中学思想 政治课的课程设置:
初中阶段:系统进行心理素质、法律素
质、政治素质的培养教育。
高中阶段: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哲学、国家学说的基本观点教育。
6.2004年思想政治学科(实验)课程 标准对课程的设计提出新思路
为了保证 所有学生 的基本学力
必修 课程
关 系 体 现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与教材建设
2017/9/9
一、对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
的基本认识
你栽一棵树 我 栽一棵树
我们共同为地球添
绿
课、程
课:试也。从言-果声。指从讲授到考核的全过程
(1)按规定学段进行的教学活动; (2)教学活动的时间单位; (3)按性质划分的教学科目; (4)教材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科学思维常识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1)各课程模块均为36学时,经考核 合格,可获2个学分。 (2)课程模块的开设顺序应根据学生的 选择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必修模块的 学习主要在高中一二年级完成。, (3)本课程必修部分每周2学时,各课 程模块的教学以一学期为单位。
我们的基本经验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课教学。 思想政治课的设置,是其他任何课程都替代不了的, 也是任何其他国家的课程无法类比的。 “政治课要联系实际,与时俱进”,是它的一个突出 特点。
教育课。
1982年规定统一使用的教材:《青少年修养》、《社会
发展简史》、《法律常识》 《政治经济学常识》、《辩证唯物主义常识》。
1985年,政治课正式改革阶段:进行课程设置、 教学内容、方法教学的改革。
1986年,重新制定了中学政治课课程方案
初中开设:《公民》、《社会发展简史》《中国社会主 义建设常识》;
教科书学生系统获取知识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
的主要依据。◆◆ 教材的形式主要有两种: 充读物、图表等,
印刷品,主要包括教科书(又称课本)、教学指导书、补
声像制品,包括幻灯片、电影片、录音带、磁盘、光盘等。
第一节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设置
是以学科逻辑为中心编排的课程 特点是课程的逻辑结构严谨; 内容具有系统性和简明性。
1959年7月,教育部首次制定并公布 《中等学校政治课教学大纲》
1960年后,各地学校根据大纲开设: 《道德品质教育》、《社会发展简史》、 《政治常识》、《辩证唯物主义常识》。 1964年,各地学校试用新教材: 《做革命接班人》、《社会发展史》、 《辩证唯物主义常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课程计划 课程标准 教材(教科书)
3
1.课程计划
~~又称教学计划,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 据,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 材的依据。
课程计划体现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 动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
课程计划的核心:课程设置及说明◆
课程设置的基本内容:教学科目(中心问题)、开
设顺序、课时安排及时间分配
4
2.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它从整
体上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及其在课程体系 中的地位;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
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5
3、教材(教科书)
教材包括教科书与其他教学材料
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规范用书。它以准确
的语言和鲜明的图表等,明晰而系统地阐述课程标准规定的 教学内容。
高二 :选学《毛泽东著作》(乙种本); 初三、高三:毛泽东著作。
3.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
时期的中学政治课
教育部统编
教材被停用,教师队伍被冲散,
学生被利用;
政治课:
“语录课”、“批走资 派、评法批儒”课;
1972年,周恩来提 出加强基础理论教学, 并组织编写教材,但 没能进入课堂。
初二:《世界现状》和《社
会常识》
初三:《人生观》和《社会
调查》
高中各年级:《经济学》、
《中国经济》、《新民主主 义论》和《政治常识》
战争时学校设置政治课的基本宗旨 : 努指 为为 力 生革 导 产命 政 提学 服战 治 高生 学 务争 觉 思 。 服 生 悟 想 务 , 、
、
(二)建国后,中学开设政治课的
结论:课程建设与改革,需要专业化研究的基础 .
(功能定位;实施方式;内容整合)
思想政治 观点教育
“三贴近” 原则 课程建构 方法论
二、中学政治课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发展 的原因◆
(一)是对中学政治课课程性质的认识不断深化的 结果; (二)是受社会发展、国内与国际形势变化推动的 结果; (三)教育对象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思想特点和心 理要求; (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自身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 发展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