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献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文献一词最初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典籍,二是指贤才。
2,据载,孔子在整理“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方面贡献很大,也为后世文献整理树立了典范。
3,西汉刘向和刘歆父子在文献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遍校群书,编纂目录学著作《别录》和《七略》。4,西晋之时,汲郡有著名的文献发掘事件,出土了战国时期的竹简若干,其所得竹简文献一般称汲冢周书。
5,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文献为唐咸通九年(868)刻印之《金刚经》。
6,文献学上所谓“三通”是指杜佑的《通典》、郑樵的《通志》和马端临的《文献通考》。
7,清代考史三大家为钱大昕、王鸣盛和赵翼,分别著有廿二史考异、《十七史商榷》、廿二史札记等考史名著。
8,金石的“金”指青铜器;金文则指商周时期刻于其上的文字。
9,总集指搜集两种以上文献,按一定理念和体例编校并冠以一个总名的著作。
10,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始自1899年,绵延整个20世纪,为中国现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1,1983年颁布的中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规定“文献”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中国大百科全书》则界定“文献”为“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
2,秦始皇三十四年的焚书事件对先秦文献的流传产生了很大的破坏。
3,东汉晚期,经学大家郑玄遍注群经,对文献整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4,明代官方编纂了一部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类书,即永乐大典。
5,清代考据学的鼎盛时期为乾嘉时期,有惠栋为代表的吴派,戴震为代表的皖派和汪中、焦循为代表的扬州学派等。
6,近现代学者中,被称为“甲骨四大家”的是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和董作宾。
7,我国文献传抄的历史大致经历了由甲骨时代到金石时代简牍时代、缣帛时代、纸质时代再到当今电子时代。
8,古代集部文献的主要类型可分为总集和别集两大类。
9,我国古代目录分类主要有四分法和六分法,《汉书?艺文志》继承《七略》,采用的是六分法,四分法正式确立的标志是《隋书?经籍志》。
10,严复于《天演论》“译例言”中称译事有三难:信、雅、达。
1,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是刘鹗的铁云藏龟。
2,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是南朝萧统主编的文选。
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类书是曹丕组织人编纂的皇览。
4,古籍校勘的主要方法有对校、本校、理校;他校。
5,西汉刘歆撰成的目录学著作是七略,南宋陈振孙的目录学著作是直斋书录。
6,古人读书首先要对语句如何停顿做出判断,这项工作称为解题。
7,常用工具书中,字典以讲解字形为主,词典以训释字义词义为主。
8,古代版本主要有刻本和写本两种。
9,古代避讳分官讳和私讳两种,而以前者为严格和普遍。
10,敦煌学研究大致分为三大部分:敦煌文献、敦煌史地和敦煌艺术。
11,中国古典目录学著作的颠峰之作当为清代纪昀(总主编)等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12,四分法中,一般不便归入其他三类的文献均归入子部。
1,文字的发明,使文献传播有了赖以固定和长久保存的基础。
2,由书写到印刷是文献传抄史上一次质的变化。而电子拷贝的出现则是文献传抄史的第二次质变。3,《说文解字》为最早之字书;《尔雅》为最早之词典。
4,书名、叙录、类序三项,为古代目录的基本结构。
5,编制私人藏书目录约起于南朝时期。见于记载者,以萧梁任昉为始。
6,石鼓石刻已具备书籍规模,简册则已成为一种正式书籍的形式。
7,刻本指在板木上刻字刷印而成的书籍。它始自唐代,分类复杂,因不同的划分标准而有不同分类。以刻印主体论,有官刻本、家刻本、坊刻本。
8,卷轴装为写本书的主要装帧形式。包背装的主要缺点是版心较易磨损。
9,版心即刻板的中心部位,为两半页的分界处,一般不刻正文,而刻有折叠书页标志的“鱼尾”。
10,考证认定文献形成的真实年代真实年代则是文献辨伪的核心内容。从这一意义上说,文献辨伪学也可称为文献年代学。
11,类书、史书、古注、地志、字书、杂抄等都是辑佚的重要文献资源。
12,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1号汉墓出土之西汉(朝代)简牍,有《苍颉篇》、《诗经》、《周易》、《吕氏春秋》、《庄子》等内容。
1,现存宋代著名私人藏书目录主要有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遂初堂书目三家。
2,“草”“傳”“顏”“張”的四角号码是4440、2324、0128、1123。
3,纸质文献的版本按其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写本和刻本。
4,纸质文献装帧的形式先后有卷轴装、旋风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
5,字句的校勘中常见的错误有误字;衍字;脱文;倒文。
6,古籍中常出现的词句前后倒置现象称为倒文,又称乙文。
7,除了解释词义之外,再以分章析句的方式串讲经文大意的注释方式称之为章句。
8,“六分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方法,它创始于七略。
1,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即古典文献,指1919年以前产生的文献,基本以文言文和繁体书写的文献。2,《国语?鲁语》:“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大师,以《那》为首。”
3,隋唐之交的学者陆德明的经典释文采录汉魏六朝以来230多家有关儒家经典之古注、旧注音义,在校勘和训诂方面成就极高。
4,北宋初年宋太宗命李昉等人编纂有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等大型类书。
5,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
6,电子载体的特点:一是无形,二是容量大。
7,单行文献,指单独印行的一个或几个作家的一种作品或著作,又称单行本。
8,张之洞书目答问为近代目录名作。
9,清叶德辉《书林清话》卷一:“雕版谓之板,藏本谓之本。藏本者,官私所藏,未雕之善本也。自雕版盛行,于是版本二字合为一名。”
10,将某种文献的上下文进行对比,找出其内容上与文字上的异同,从而确定与改正其错误的方法,即本校。
11,明胡应麟四部正讹堪称辨伪成熟的标志性著作。清代是辨伪理性化、规模化的发展时期。姚际恒古今伪书考、万斯同群书疑辨、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均为胡应麟之后的辨伪专著。
12,金石文献包括金文文献和石刻文献两部分。
1,魏晋之时,何晏著论语集解,王弼的周易注、《老子注》,向秀、郭象的庄子注,杜预的《春秋左传集解》均为文献注释整理的代表作。
2,宋代最后一位文献大家是王应麟,其学术代表作为《汉书艺文志考证》和困学纪闻(学术笔记著作)。3,宋元之交,文献学家胡三省的代表作为资治通鉴注。
4,清代《说文解字》四大家著作中,最有名者为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
5,近现代学者中,被称为“甲骨四大家”的是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和董作宾。
6,西汉成帝时,刘向校定群书,作《别录》,后刘歆作七略,均是群书目录的范例。
7,经部著录儒家经典与后儒解释经典之著作,以及与学习经书有关的读物如小学之类。
8,目录之学,在古代被称为“读书入门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