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桥第二节差速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驱动桥
§5.2差速器
类型:▲普通差速器;抗滑差速器。

▲轮间差速器;轴间差速器(多轴驱动车用)一.普通差速器——对称式圆锥齿轮差速器
组成:差速器壳体、行星齿轮、
半轴齿轮、行星齿轮轴、摩擦
垫片等。

●行星齿轮轴:十字轴——4
个行星轮;一字轴——两个行
星轮(桥车多用)。

▲动力传递路线:从动锥齿轮
→差速器壳→十字轴→行星齿
轮→半轴齿轮→半轴→驱动车
轮。

1.运动特性方程——差速器的差速原理
设:差速器壳角速度为ωo
(1)无差速时(行星轮无自转,只作公转)
对行星轮A、B、C、三点,v相等,v =ωo r
则ω1=ω2=ωo
(2)差速时(行星轮自转+公转)
A点:行星轮使半轴齿轮转速加快;
B点:行星轮使半轴齿轮转速减慢。

加快或减慢的量:ω4r
故,半轴齿轮啮合点A的圆周速度
ω1r = ωo r + ω4r ①
半轴齿轮啮合点B的圆周速度
ω2r = ωo r - ω4r ②
①+ ②:
ω1r + ω2r = 2ωo r
ω1+ ω2 = 2ωo
n1 + n2 = 2n o 即为差速器运动特性方程
可见:●n1 = n2 = n o ,车直线行驶;
●若n1 = 0(一侧车轮不动),n2 = 2n o;
●n o = 0时,n1 = - n2 ,(支起驱动桥,使一则车轮旋转,另一侧车轮会
同速反转)
●右转弯时,n1>n o>n2
2.转矩分配
设:差速器壳上作用转矩为M o ,由M o作用到十字轴的圆周P.
P= M o /r
两半轴齿轮转矩:M1和M2
(1)无差速时
行星轮对两半轴齿轮作用力分别为Q1、Q2 .
则Q1 = Q2
P = Q1 + Q2
那么Q1 = Q2 = P/2 = M o /(2r)
M1 = Q1 r = M o / 2
M2 = Q2 r = M o / 2
即M1 = M2= M o / 2
可见,无差速时M o均分与两半轴齿轮。

(2)差速时
两半轴齿轮端面摩擦力矩相等均为M bm,方向相反。

行星轮自转与十字轴产生内摩擦力矩M T4,M T4作用于两半轴齿轮上产生作用力F1、F2,方向相反。

F1 = F2
对于行星轮,受到半轴齿轮反作用力大小与F1、F2分别相等,方向相反。

那么,F1r4 + F2r4 =M T4
2F1r4 = M T4
则F1 = F2 = M T4 /(2r4)
此时M1 =(Q1- F1 )r - M bm=Q1r - F1 r -M bm
= M o / 2 -1/2[ M T4 r/r4 + 2M bm] (a)
M2 =(Q2 + F2 )r + M bm=Q2r + F2 r +M bm
= M o / 2 + 1/2[ M T4 r/r4 + 2M bm] (b)
式中,M T4 r/r4——行星齿轮的内摩擦力矩作用到两半轴齿轮上的力矩;
2M bm——半轴齿轮与差速器壳相对摩擦的总摩擦力矩。

以M T = M T4 r/r4 + 2M bm
有▲M1 = 1/2(M o - M T)
▲M2 = 1/2(M o +M T)
M T ——差速器总的内摩擦力矩。

其包括行星齿轮部分和半轴齿轮部分。

无差速时M T =0.
小结:无差速时,M1 =M2 =M O/2,
M T =0;
n1 = n2 = n O
有差速时,M1 = 1/2(M o - M T)
M2 = 1/2(M o +M T)
M2 >M1
M1 +M2 =M o
n1>n o>n2
▲锁止系数K——反映内摩擦力矩大小。

K=(M2 - M1)/M O =M T/M O
▲转矩分配系数K b
K b = M2/M1
▲K b与K关系:
K b = M2/M1=(1+K)/(1-K)
对于普通差速器,K=0.05~0.15,即M T很小,
K b = 1.1~1.4,M2 - M1差值不大。

所以无论有、无差速,M1≈M2 =M O/2 ,转矩都是平均分配的。

这就可以解释一侧驱动轮打滑,另一侧驱动轮不动的原因了......即非打滑车轮所得到的转矩只能与打滑车轮相同,因此车不能行驶。

二.抗滑差速器
作用——使一侧驱动轮在路面打滑时,大部分或全部的转矩传给不打滑的驱动轮,以利用其附着力产生较大驱动力使车继续行驶。

1.强制锁止时差速器
又名:带差速锁式差速器。

在普通差速器上设置差速锁;人操纵,以“电控-气动”方式控制。

原理:司机按下差速锁电建开关(在仪表盘上),电磁阀线圈通电产生磁力,向上吸起铁芯及气动阀门,B-A口接通,高压空气经-管路-气路管接头-气缸,推动活塞,使差速锁内、外接合器接合,差速器成为一刚体,将两驱动轮刚性连接,转矩全部分配到费打滑驱动轮上。

操纵差速锁注意:
(1)停车后,操纵差速锁电键开关,。

若行驶中操纵,易使内外接合器打齿;
(2)车驶出打滑路面后,即解开差速锁,指示灯才熄灭。

2.高摩擦自锁式差速器
本质上,就是通过提高差速器内摩擦力矩M T而加大向非打滑驱动轮分配的转矩。

(1)摩擦片自锁式差速器
结构特点:a)十字轴为分体式,与差速器壳体承载面呈V型;
b)主动摩擦片-壳体,凸键联接;从动摩擦片-传力盘,花键联接;原理:
(a)摩擦片压紧力产生:
壳上转矩M o作用两十字轴V型承载面,产生圆周方向力F→正压力N→轴向推压力P→分别推动左右推理压盘→左右摩擦片组均压紧,且压紧力相同。

(b)直线行驶:
无差速,转矩平均分配给两半轴。

传矩路线:壳上转矩→十字轴→行星轮→半轴齿轮→半轴(大部分)
┶→主从动摩擦片→推力压盘→半轴(小部分)
(c)转弯行驶:有差速。

当右转弯时,n1>n o>n2
左侧:半轴-推力压盘-从动片转速为n1;壳体-主动片转速为n o。

因从动片转速大于主动片的转速,从动片受到主动片的摩擦力矩(可认为M T/2),方向与n1相反,即M T/2与M o反向。

故左半轴:M1=(M o-M T)/2
右侧:同理,半轴-推力压盘-从动片转速为n2;壳体-主动片转速为n o因从动片转速小于主动片的转速,从动片受到主动片的摩擦力矩(可认为M T/2),
方向与n2相同,即M T/2与M o同向。

故右半轴:M2=(M o+M T)/2
转矩分配系数:K b=2.5~5 。

适用于轿车或轻型货车。

K b不易过大,否则摩擦片摩擦过热,易损坏。

实例如图:
(2)无行星齿轮轴自锁式差速器
这种差速器通过行星齿轮-凸缘座套的蘑菇状摩擦元件,加大内摩擦力矩M T。

(3)滑块凸轮自锁式差速器
该差速器在SH3281车上用于轴间差
速器。

主动套——动力输入件,相当于普通
差速器壳;
内凸轮花键套——以花键与中桥主动
锥齿轮轴18联接;
外凸轮花键套——以花键与后桥传动
轴26联接;
原理:(a)无差速时
n中= n后= n o
转矩路线:转矩→凸缘盘→主动套→滑块
┏→内花键套→中桥。


┗→外花键套→后桥。

滑块与两花键套之间无相对运动。

(b)中、后桥有差速时
靠滑块与内、外凸轮间摩擦作用进行转矩分配。

若中桥车轮行于泥泞,那么
n中>n o>n后
(n中相当于转弯时外轮转速;n后相当于转弯时内轮转速)
∵n中>n o,滑块对内凸轮的摩擦力F中与n中反向
∴F中使内凸轮转矩减小。

又∵n后<n o,滑块对内凸轮的摩擦力F后与n o同向,
∴F后使外凸轮转矩增大。

故后桥驱动轮可获得较大的驱动力。

一般转矩分配系数K b=2.5~6 。

此外,滑块凸轮自锁式差速器也可用于轮间差速器。

(3)托森差速器
要点:主要是通过采用涡轮蜗杆传动来大大提高差速器的内摩擦力矩M T。

(4)粘性联轴差速器
要点:无差速时,主、从动片靠硅油粘性传递转矩;
有差速时,主、从动片之间产生相对摩擦→产生热→硅油受热膨胀→主从动片压紧→两半轴锁成一体→转矩向附着性好的一侧车轮转移。

变化到无摩擦时间久了→温度下降→硅油体积缩小→主从动片压紧力减小→恢复靠硅油粘性传递转矩。

思考题:
1.差速器的作用是什么?普通差速器运动特性方程是什么?
2.差速器转矩分配关系式以及各个物理量的的含义?
3.什么是差速器锁紧系数和转矩比,系数大小说明什么,两个系数的关系式是什么?
4.抗滑差速器主要是依据什么原理?
5.简述各种抗滑差速器的工作原理。

练习:根据双速主减速器示意图,已知:主减速器主动齿轮输入转矩为M,各齿轮齿数Z的下角标为图示符号。

在高速档工作时,
求:(1) 主减速器的主传动比i0和第二级传动比i02 。

(2) 差速器内摩擦力矩M T .(转矩比例系数K b已知)
作业:
1.画出普通差速器简图。

(1)说明差速器组成;(2)转矩传递路线;(3)差速器运动特性方程表达式,以及文字表述;无差速时两半轴齿轮转速与壳体转速关系表达式;(4)无差速与有差速时,转矩分配关系式;(5)已知K b和M o,求M T =?
2.根据双速主减速器示意图,已知:主减速器主动齿轮输入转矩为M,各齿轮齿数Z的下角标为图示符号。

在低速档工作时,
求:(1) 主减速器的主传动比i0和第二级传动比i02 。

(2) 差速器内摩擦力矩M T .(转矩比例系数K b已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