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病人代谢与营养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病人与营养支持
营养是机体生存、修复组织、增强免疫功能及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是活动的能量源和康复不可缺少的条件。营养缺乏所致的营养不良,不仅有蛋白的大量缺失,免疫功能也受到影响,同时激素、酶类的产生异常,使机体抵御能力下降,对再次应激的反应性减弱。所以,要了解创伤、感染和疾病的生化、代谢反映,营养与机体防御机制的关系和治疗反映知识。
第一节.饥饿、创伤与感染的代谢改变
一、饥饿时的代谢改变:
1.短期(24-74小时)
(1)应用储备的糖原(仅维持12-24小时)
大部分葡萄糖为中枢神经系统(脑、肾髓细胞、白细胞)所用,完全氧化成CO2与H2O
(2)从骨骼肌分解出的氨基酸经糖异生而获得糖元(24小时后)(3)脂肪分解成甘油与脂肪酸,蛋白质仍是早期饥饿时血糖的主要来源。
(4)组织中葡萄糖的利用降低。
心肌、骨骼肌、肾皮质等组织、摄取和氧化脂肪酸和酮体增多,可减少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2.长期(5-7天以后)
(1)分解储备的脂肪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
(2)肌肉蛋白质继续分解成氨基酸,并在肝内脱氨转变成葡萄糖,为脑提供能量。
(3)甘油三酯水解为游离脂肪酸与甘油。
(4)游离脂肪酸的25%在肝氧化产生酮体,为周围组织提供能量,其后,脑也以酮体作为能量。酮体的产生是适应长期饥
饿的重要环节。
(5)血中酮体增高还可减少肌肉蛋白质的分解。
(6)肾的糖异生作用明显增强。
(7)肌肉释出的谷氨酰胺进入肠粘膜的数量减少,被肾摄取的量增多,并通过糖异生作用而合成葡萄糖。
二、手术或创伤后的代谢改变:
1.多种激素的分泌增加
2.脂肪水解增加
3.葡萄糖耐量降低
三、感染引起的代谢改变:
1.感染引起的代谢改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反应比较复杂。
2.感染早期,特别是阴性杆菌感染时,有明显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出现高糖血症、胰岛素阻抗、甘油三酯升高、游离脂肪酸不适当地增加、酮体和乳酸及丙酮酸增加、糖耐量下降。
3.感染时,血浆氨基酸浓度降低
4.感染时,血液循环中蛋白质量的下降
5.感染时,脂肪水解加速
6.严重感染时,出现自身消耗现象。
第二节.营养状态的测定
评价病人的营养状态,是营养支持的第一步,是考察营养治疗效果的依据,身体由脂肪、细胞外总体与细胞内总体三部分组成,评价参数为真实地反映这些部分的变化,分为病史与检测两个部分。一、病史部分:
体重的变化,食欲、胃肠道吸收功能、以往的身体情况、病人从事的工作性质。
二、检测部分:
1.人体测量
(1)身高与体重可估算营养需要量或评定营养状态。
(2)肱三头肌皮肤褶皱厚度机体脂肪储存情况
(3)上臂中点肌肉周径代表机体肌肉储存情况
2.实验室参数
(1)内脏蛋白质状况是主要的营养指标之一
(2)免疫功能测定总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及延迟型超敏皮肤试验
3.氮平衡测定
是估算营养支持效果的一种方法
4.体质分析测定
测定身体各组成部分的比例是否正常,可精确的判断病人的营养
状况是否正常。
三、营养状态的评价:
1.蛋白质营养不良
分解代谢增强、营养素摄取量不足,临床上易忽视
2.蛋白质营养不良
逐渐消耗肌肉与皮下脂肪,体重下降,TSF、Auc下降,血清蛋白质维持正常。
3.混合型营养不良是一种非常严重、危及生命的营养不良
临床上以体重在3个月以内下降10%以上,血清清蛋白低于30g/L,血红蛋白低于80g/L,淋巴细胞计数低于1.5×109/L。
四、营养需要量:
临床应用中,常按Harris-Benedict公式计算基础能量的消耗量。
维持量:成年人每日需要的热量与氮量
在手术(创伤)或感染时,一般可按以下原则:热量125-146kl/(kg·d),其中40%由脂肪供给,蛋白质1.5-2.0g/(kg·d),热氮比418kJ:l
应激病人的营养支持的策略仍是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第三节.围手术期病人的营养支持
一、手术前营养支持:
1.复杂手术的,慢性消耗性疾病病人已有营养不良。
2.体重3个月以内下降10%以上或在6个月内下降15%以上,
血清清蛋白在35g/L以上。
3.胃肠道肿瘤等病人。
4.营养支持的时间宜在7-10天。
二、术后营养支持:
1.术前因营养不良曾给予营养支持,术后需继续给予,直至能
恢复口服饮食。
2.术前有营养不良,但因某些原因而未进行营养支持,术后短
期内又不能获得足够的营养。
3.术后发生并发症如肠瘘、严重感染、胃肠功能障碍等。
三、营养支持的时间:
1.术前最短营养支持时间,一般在7-14天。
2.判断营养支持的有效指标,清蛋白、前蛋白、转铁蛋白,单
纯的体重增加不作为指标。
第四节.营养支持方法
一、分类:
1.胃肠外营养
2.胃肠内营养
二、胃肠外营养:
1.定义:指经静脉、动静脉导管(肾衰病人透析用)、肌肉、皮下导
管途径补充全部或部分营养。
2.胃肠外用的营养物质:
碳水化合物、脂肪、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和微量元素
3.营养液配方:
①脂肪乳剂+葡萄糖+氨基酸
②葡萄糖+氨基酸
4.胃肠外营养的并发症:
分类:与导管有关,代谢紊乱
5.监测:
指标:体温、脉搏、呼吸与血压;尿糖与尿酮;体液的出入量并使之保持平衡;体重;血清电解质、尿素氮与葡萄糖,以及肝脏功能等。
三、胃肠内营养:
1.定义:是指从胃肠道给予营养,包括口服、鼻胃管、胃造口等。
2.分类:①要素食②配方膳(非要素膳)
四、营养支持方案的选择:
条件:
1.是否可应用胃肠道营养
2.需要进行营养支持时间的长短
3.是否能经周围静脉输注营养物质
原则:
1.胃肠内营养与胃肠外营养之间优先选用胃肠内营养。
2.周围静脉与中心静脉之间应优先选用周围静脉。
3.胃肠营养不足时,可用肠外营养加强。
4.需要的营养量较高或期望短时间内改善营养状况时,可用胃肠外
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