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现代化进程的评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现代化进程的评析

2015级伯苓班李智豪

纵观中国近代史,这是一部多灾多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也是一部充满坎

坷的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

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如今我们虽然早已拜托了曾经落后的境地,但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仍在继续,面临的外界挑战也依然严峻。研究中国近代史,吸取过去的教训,能够帮助我们

更好地在世界变革的潮流中抓住正确的方向,实现国家的复兴。

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对中国近代现代化进程进行简要的评析。

一.晚清时期现代化努力的失败

鸦片战争后,清王朝已经开始意识到来自西方列强的危机,朝野中已经有有识之士开始思考变革之策。自1860年起,晚清经历了三次大的改革,即洋务运动、维新运动、清末新政。三次改革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若以富国强兵的目标衡量,可以说都以失败告终,也没能挽救清王朝的灭亡。

首先看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本质是封建社会的救亡图存运动,这一性质也就局限了它的革命性。总体而言,它的改革虽有向西方学习的意思,但仍然只是在皮毛上的改革,未能认识到根本存在的问题。

例如军事改革。军事改革是李鸿章等人首先做也是一直努力做的,他们觉得西洋人之所以打败我们,就在于他们的洋枪洋炮,以为我们有了同样的武器就可以战胜或至少有能力抵抗侵略者。但是,其基本缺点是重武器装备,轻人、轻制度体制。运用新式武器的同时,应该有新的战略战术,有新的军队体制,有熟悉新的战略战术的军官和士兵。新式枪炮的作战方法,与冷兵器时代有很大区别,相应的体制也要有变化,军官士兵素质的变化,尤其懂得近代战争的军官更为关键。而体制场面上的问题,李鸿章到了改革后期才意识到,已经为时过晚。

其二是经济改革偏重官办。对于缺乏工业及经济基础的后发型改革国家而言,动用国家机器的现代化手段是必要的,然而此后也应该要着手发展民间资本。在明治维新时, 日本曾由政府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 但不久就面临着一个经营不善的问题。于是, 在1884 -1886年间, 日本政府果断实施“官业处理”政策, 将一批近代工厂和矿山廉价出售给私人资本家。使国家资本在资本总和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在这期间, 一个强大的民间工业资本家集团终于产生了。著名的三井、三菱、住友等政治商人, 就是经由“官业处理”而变成近代大工业资本家的。从此, 日本的民营工业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 并很快掀起产业革命的高潮。而中国则形成了非常独特的现象: 官方控制着企业, 民间的企业家难于形成, 但中央政府又不具有对这些“官方”企业进行指导和协调的能力, 因为这些企业是控制在地方的“官方之手”这也就意味着, 中央政府的指导和协调, 民间企业家的积极、创造性的经营活动, 这两个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最基本条件, 在当时的中国都不具备。

洋务运动作为工业、经济现代化的尝试是不成功的,而戊戌变法作为政治上现代化的尝试也是一败涂地。

改革必须有先有后,必须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以及可能引起的权力阶层的反弹。改革措施不能太急,不能在短时间什么都做。维新派急于求成,他们设想改革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十年之后便可以与列强并驾齐驱,这都是书生的主观想象。维新党人对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估计远远不足,措施太急,损害了许多人的利益,引起太大的反作用力。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表面上看是以光绪为主的党羽弱小,维新党人操之过急,最终被慈禧为首的党羽迫害,实则还是因为封建旧制根深蒂固,拒绝变革。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到,

二.民国时期现代化的阻力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王朝,却并没有完成革命任务,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甚至也没有完全推翻封建制度。

民国时期现代化阻力主要有以下几点:

1.帝国主义势力的阻碍。清朝统治时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晚清改革不能解决,孙中山也只能做到口头上谴责列强侵略

中国的活动。袁世凯与军阀则为了搏取列强支持,进一步出

卖中国。与此同时,中国出现了为帝国主义服务的势力强大

的买办资产阶级、早期官僚资产阶级,它们的存在严重地阻

碍了民间资本的发展。

2.国内政治局面不稳定,军阀割据混战,日本侵华。袁世凯政

权倒台后,中国陷入了长期的军阀混战,中央政府名存实亡。

在这样的条件下,现代化更是举步维艰。直到1928年,国共

合作的北伐才成功统一全国,结束了军阀混战时代。从孙中

山退位算起,中国人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浪费了整整16年。而

在短暂的和平之后,日本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使得现代化

雪上加霜。

3.国民党的腐败、反动统治。南京政府统治期间,四大家族控

制当时的官僚资本,利用国家政权把一些国有企业非法占为

已有,控制国家的大部分经济实体。而蒋介石推行以党治国

政策,大举迫害共产党,实行高压反动统治,严重阻碍了政

治现代化进程。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先天的软弱性决定了,它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具有不彻底性。中国的农民起义军如太平军在进行反帝国主义侵略、反封建压迫时,甚至作为一个起义农民的政权,能在中国最早提出了要发展资本主义的蓝图,但也因曾处于孤立无援的局面,而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而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发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也同样因为本身跟封建守旧势力有联系,不敢发动广大农民摧毁封建势力,本身力量弱小,又处于形单势孤的地位,故其一再的维新、革命终归失败,也是很自然的事。

1912-49年间,中华民国时期的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仍然是举步维艰。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整体来说,人民仍然享受不到现代化的成果。人为的错误、不利的环境仍然制约着中国的现代化。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现代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国内外政治环境,并且也拥有了强有力的先进政党,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又出现了新的转机。中国共产党人在治国理政的实际中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尽管遭受了种种挫折,仍取得了许多成绩,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实现了从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之路。

在初期,我们借鉴苏联,建设以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并重的现代化之路,几个五年计划下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之后为了赶上其他发达国家的发展,在如何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又急于求成,在探索过程中忽视客观的现代化发展规律,提出了”超英赶美,全面跃进,建设超赶型的现代化之路”,以及其后的文化大革命,使现代化进程又收到了阻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开始了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新中国建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方针政策转变,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按照邓小平的思想,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邓小平还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可见,邓小平已经明确意识到中国的现代化必须依靠自己,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

现代化有多种模式,每个国家由于具体的国情不一样,选择走的模式也不一样。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的现代化,是后发型现代化国家,走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选择照抄照搬前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付出了惨痛的教训,最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从我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不能照抄照搬别国模式,必须从中国的历史和国情出发,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探索中国式的现代化模式。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生产力水平低下,底子薄,人口众多,耕地稀少,资源欠缺。可以说,世界上没有那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面临着极大的任务,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正如邓小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