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哲学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目录 (1)
摘要 (2)
英文摘要 (3)
前言 (4)
一、小大之辩,无奈的逍遥 (5)
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
(一)、至人无己 (7)
(二)、圣人无名 (7)
(三)、神人无功 (8)
三、有用无用之辩 (9)
注释 (10)
参考文献 (11)
后记 (12)
摘要
庄子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哲学家,他的思想与老子思想一脉相承,“道”同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而《逍遥游》是庄子释道的扛鼎之作,表现了庄子追求自由本真的人生理想,本文将对《逍遥游》中所体现的哲学思想,从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一、大小之辩;二、至人无己,圣人无名,神人无功;三、有用无用之辩。

让我们对庄子思想有更深刻的了解。

关键词:庄子逍遥游人生哲学
ABSTRACT
Zhuangtzu was one of the greatest philosopher in ancient time in our country. His ideology were came from Lao Dan Who was his master. For this reason, “Dao”was the main idea of his ideology. And there is no question, <The Happy Excursion>was the most important episode of his . It shown that freedom ,frank and honest were the main idea of his life . Then the writer will analyse the composition from three sides . One is “the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small and great ”. Another is the “ No self, No Achievement ; No Name ”. And the last one is “the explanation between useful and unuseful . ”
Key words: Chuangtzu ; The Happy Excursion; Philosophy of life
前言
一直以来,很少细心品味过庄子的文章,只知道一些非常官方的评价,赞誉,对他的了解也仅仅涉及了那么几篇文章而已,以为不就是春秋战国那些,胸怀大志,踌躇满志,要救黎民于水火之中的各种政策的鼓吹,推行的人,他们信奉的是一定有一个途径,一条康庄大道可以引领人民幸福,一定有一剂药方可以医治百姓的顽疾。

亦真亦假,或许沽名钓誉,或许是赤心可鉴!然而读过一些庄子的作品之后,越来越觉得庄子是这样一个豁达的人,真实的人,逍遥的人。

或许他思考的问题才是最高层面的,才是最根本的。

他认为是“无毒无门”的每个人都有对事物的理解和定义,又怎么能有一个固定的普遍的适合大众的门的路呢?真正的了解的这些之后,或许庄子也发现自己是无能为力的,是爱莫能助的,是无奈的逍遥!读了太多的庄子,感染太多的逍遥,似乎也感受到了庄子的心情,所以开始以来对庄子的误解,以及渐渐的同情,怜悯,都化为最真实的感动,最真诚的感动。

很多人,都会说因为难以理解而放弃对庄子思想的了解,其实很简单,庄子想让我们做到的就是顺应自然的生活,所以,只要你能有一颗真挚的心,来感受,来体会庄子,他的思想永远都在我们身边。

一、小大之辩,无奈的逍遥
“北冥有鱼,起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化而飞,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几千里;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晴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子开篇就把这气势磅礴的景象展现给我们,然而没想到用意竟是如此大一个转折,如此大的落差:几千里,几万里的宽广高大,以及要到南海的目标。

鹏的形象给予我们的是强烈的震撼。

这无一不是庄子在传递信息给我们。

地球的表面是属于芸芸众生的,混沌庸俗,粗鄙无知。

没有庞大鲲鹏的栖身之地,尽管他能享受那高空的自由和无拘无束,然而高处是不胜寒的,要自由要快乐,就要漠视那些仰望却不屑的眼神,膜拜却诋毁的身躯!是啊,学鸠之流又怎能理解这造物者的奇伟壮举呢?尽管这大鹏拥有这些任何凡物所无法拥有与担负的宏伟,他的自由仍然是那么不真实,是那么的不彻底:鹏的前身是鲲,是一只鱼。

鱼,没有了水又怎能有游弋的快乐,又怎能感受如水的生活?化而为鸟,低空无以飞,而高空空气稀薄何以生存?况且,须飞乃假于风,这只长着巨大翅膀的鸟儿别说是飞翔,就连停靠也没有足够的空间啊,这未免也太过受限了吧。

这还是自由自在么?
再看那蜩与学鸠,虽然,没有大鹏的伟岸,壮丽,没有大鹏能飞得高望得远,然而他们并不为这些感到沮丧与悲伤,因为他们明白的只是自己的生活,了解的只是自己的经历,所以他们自足。

他们的意识层面只在于他们自身所在的层面,或许大鹏是他们永远都无法提升到的高度,无论如何都无法体会大鹏的生活,所以他们安然,或许偶尔的羡慕偶尔的嫉妒,但他们并不在乎,关注别人的生活,而自己的生活却恰好就正在眼前。

这难道不是自得其乐的自由自在么?或许这也就是大鹏无法枉存于尘世,要有远大的志向,宏伟的目标,不采他人的眼光,追求自己内心的安宁,追求真正的逍遥。

通过庄子的这大鹏与蜩、学鸠的对比,通过这样的理解与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这里庄子没有赞美大鹏,贬低小类的意思,庄子呈现给我们的是它们各自顺应自然,顺应道的生活和生命。

张默生先生认为庄子是泯除大小,对于世界万物一律视为平等的。

但是有些讲庄子的人,竟将大鹏认为是庄子的自喻,那真是错看庄子了①。

才智小的不能理解才智大的,正如小年与大年,寿命短者不能和寿命长者相比较,朝生暮死的虫子不可能知道什么是一个月的时光,夏生秋死的寒蝉不可能知道什么是一年的光景,此所谓短命。

楚国南面有一颗冥灵树,500年一春,500年一秋;远古时候有一樁树却以8000年为一春,8000年为一秋,这就是大年。

可是寒蝉相对于朝生暮死的虫子是不是长寿了呢?冥灵树相对于寒蝉是不是长寿了呢?我们的寿命同彭祖相比是不是短暂了呢?而彭祖的寿命弱于这远古的那樁树相比,是不是一样微乎其微了呢?不同的物质会有不同的轨迹,这些轨迹没有交集也无法相互理解。

这些小年之物也如《秋水》中的井底之蛙,不是因为其渺小而可耻,是因为它不能超脱其自身带来的看待事物的局限性。

固守着一已的经验表象,认知领域的偏狭,便不能实现对自身经验的超越。

这些正是道家的朴素辩证的观点,虚实相生,有无相向,福祸相倚,长短相依,大小相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大小无绝对,自由也是相对的。

也体现出一些唯物主义的思想,要认清事物的本质规律,以上的小智大智,小年大年等等都是最自然赋予其最本真规律性的东西。

而庄子追求这种真正意义上的自由逍遥,也只是想寻求尘世中最自然本质的规律性生活,不是如一些人所说庄子是消极避世,更不是游戏人间,逍遥游者,庄子之志也,庄子认为:“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者”为逍遥。

而庄子正是通过鲲鹏蜩鸠的寓言回到现实世界,无论是,“扶摇而上”的乘天大鹏,还是“决起而飞”的蓬间小雀;无论是“不知晦朔”的朝菌,还是“春秋八千”的大椿,它们之间虽然有着大小之分,长短之别,但都有所依赖、有所期待,因而都不得逍遥,进不了自由无碍的境界。

对于世人来说,那些为世所累、心系功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庄子以积水负舟,杯水坳堂为例,来解释事物间互为条件,彼此依存的关系。

任何事物的存在
都依附于一定的条件,没有无缘无故的存在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在生存条件的制约范围内,事物依据外物的力量得以生存,相生相克,矛盾而统一。

相应两个方面的描述来阐述,引导大家明白何为自由,何为逍遥,以及通向逍遥的途径。

“无所待者为逍遥——无己无功无名”。

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逍遥无待的境界是庄子一生追求的理想境界,是摆脱了尘世一切条件束缚,无所羁绊无所牵挂,顺应自然安然自适的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从物质世界到人的精神世界,道理也是一样。

个人精神气度、知识眼界的大小不同,所选择的人生道路也就存在价值取向的区分。

(一)至人无己
王夫之在其《庄子解》中把“逍遥游”看作是一种不局限于个人心灵认识偏见的感物方式并把达到“逍遥游”的方式归纳为“无待”:“无待者,不待物以立己,不待事以立功,不待实以立名”②。

也就是说,要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必须消弭“物”和“己”、“事”和“功”及“实”和“名”之间的对立关系,即“无待”。

这种“不待物以立己,不待事以立功,不待实以立名”就是庄子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徐复观在其《中国人性论史》中高度评价庄子的“三无”思想:“‘至人无己’三句话,乃庄子的全目的、全功夫之所在。

世人尽说,尧舜禹的统治时期,国泰民安,百姓祥和知廉耻识礼义,是儒家推崇的圣君,然而庄子看来“潘多拉”的罪恶的盒子正是由尧打开,对各个部落的统一,不断的开拓边土,又实行仁政,努力治理好国家,使百姓知耻识义,使百姓增加了欲望,最终播种下了天下大乱的恶果③。

不难看出这也体现的是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政策。

《逍遥游》中写道的宋荣子是个能做到全社会的赞誉却不骄傲,全社会非议也不沮丧的人。

即便如此,他的道德还修养还是没有达到理想的境界。

宋荣子所谓“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处世理念,或许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的强力意志的表现,庄子说这种人固然可贵,但他“犹有未树”。

说他可贵,是说他超越了毁誉与功名的计较(无功、无名),说他“犹有未树”,是说他的理性可能为偏执的自我所遮蔽。

列子轻快飘然,15天后返回。

之所以他能如此是因为忘记,超脱了凡世凡人的功名利禄,荣辱成败,并且对于幸福也并没有极力追求。

摆脱了束缚人类心灵的枷锁。

自然飘然欲仙,但他虽然免于步行但还是借助了风的力量。

风才是他飘然的关键,所以他是“仍有所待”的。

陈鼓应先生解释说:“至人是个自由超越者,他从形相世界的拘限中超越出来,而获得大解放,而达到‘无待’的境界——心灵无穷地开放,与外物相冥合。

”人只有“无己”,取消自身形体对心灵的束缚,才可以“物物而不物于物”,才可以逍遥,但世人大多拘泥于形器,无法“知庄子言逍遥之趣也”。

(二)圣人无名
尧把天下让给许由,而许由却以日月与火把,及时雨与人工灌溉为比喻,表明时代已祥和自然,如果自己再加以统治那就是多余,是对最和谐的事物的破坏。

有这样一个寓言一次尧欲传位给许由,许由听后跑去河里洗耳朵,而恰遇巢父在河边给小牛饮水(巢父为许由的好友),巢父对许由说:“你快走吧,谁让你在外面招摇呢,引来名声!你还洗什么耳朵,别让河水玷污了小牛的嘴。

”像巢父,许由这些人,都是练道的。

对于许由来说,人生的意义早已如同“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那样满足、怡然。

这种安宁无为、不求于世的价值观完全可以包容“用天下为”的意义。

因为,不同的价值观,不同价值的人和事,都有其自身的价值,而在人世间,不同的个人又承担着各自有别的责任义务,所以“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庄子借许由的故事,暗喻了尧以天下为己任丧失了自我,肯定许由才是“无名”的觉悟者,他追求的是“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

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式的神人生活。

神人特点是“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

神人不是不管天下事,而是“其尘垢秕穅将犹陶铸尧舜者也”,所以只是不用神人亲躬罢了。

而不是为了名利欲。

这是对庄子对“圣人无名”的具体解释。

这与一
向讲求“克己复礼”,追求功名利禄的儒家学说恰恰相反。

曾经“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庄周笑谓楚使者日:‘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读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④。


(三)神人无功
关于“神人无功”,庄子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

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

庄子在自己的想象世界中创造出来的神人,意味着他向往的一种心灵的悠然自在,了无挂碍,而邈远的姑射山,便是庄子心中高蹈世外的精神处所。

这是一个高远而淖然的自由境界,心灵无扰、精神无忧、身无牵挂,体无侵扰。

这个神人具有容摄整个宇宙的力量,早已超越内外之分,他“旁礴万物以为一”,“物之莫伤”,因此能够“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而不“以物为事”。

这便是
庄子向往中的无用于世而能任性逍遥的人物形象。

束景南先生说: “‘无功’主要反映了庄子‘无为’的政治观。

郭象也对“神人”这一“不为”(即“无功”)的特点评价如下:夫物未尝有谢生于自然者,而必欣赖于针石,故理至则迹灭矣。

今顺而不助,与至理为一,故无功⑤。

而这种境界通常无法为俗人所见。

正如连叔说:“人们无法和瞎子一起观赏华丽的纹饰,无法和聋子共同欣赏钟鼓乐声。

由此看来人们不只是在生理上聋盲的缺陷,在智慧上也有同样的情形啊。

凡世间的人又怎能理解会有这么一种无需自己动手管理世事,同时也没有任何人和事能够伤害他的神人呢!他身后的糟粕就可以造出尧舜禹这样的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庄子描述出的这种神人是超脱世俗,但却顺乎自然。

有样却无形,无形却存在在庄子,我们的心间。

三、有用无用之辩
这部分其实是庄子对语言之“待”的破除。

在庄子和惠子的对话中有充分表达: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

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

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庄子曰:“……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在这个对于惠子来说的难题上,庄子用了一个不寻常的解决途径,就是顺其自然,合乎自然。

惠子觉得它作何都不合适,而庄子却是不需它作何,保留其本来面目最真状态。

那就是最合适的状态。

宋国有一个人善于制造防手裂的药,是由于他家世世代代为漂洗丝絮为业,但有个人听了出一百金买下药方,并献给吴王,值越国侵略吴国之际,冬天来临和越国进行水战,结果大败越军,于是得到了吴封地的封赏,同样是一种防手冻裂的药,有人用来建功,得到了封赏,有人却只能用它漂洗丝絮。

这是因为其用途不同所致。

宋人把礼冠运到“断发纹身”的越人那里,出现了“无所用之”的结果,尧在“治天下民,平四海政”之后,拜访“四子”心灵豁然开朗,“窅然丧其天下”。

通过宋人与尧的对比,说明了“有用无用”的价值问题。

对宋人有价值的事物,到了另外一个主体和价值体系中,就变成了无价值的事物;当尧没有脱离本我,以天下为已任的时候,心灵还处于蒙昧状态,以治理天下为自己的最高价值,视其“有用”。

而当见了“四子”后,开放的心灵与无限的世界得以沟通,于是,不再以原来的价值判断当做判断自我的尺度,心灵得到了解脱。

宋人的礼冠就如尧以前的价值判断,说明了一般认为有用的、有价值的东西,相对于更高的价值主体来说,是无价值、无意义的,而鉴于个人心灵的开放程度,所施行的价值评判标准也就不一致。

因为世人总是被“用”的功力所累,所诱惑,所迷困。

遗弃了原本非常美好的东西,而庄子要告诉我们的,无用才是大用,无为才是大为。

人们只有用一颗无用之心来感受体会世界,一颗虚静之心来包容万物,不以世俗的标准来评判,不固于一己局限之见,才能够拓开被遮蔽的心灵,以玲珑通透之心顺应自然,才能够实现精神的飞跃与超脱。

事实上庄子读得越多就越会发现庄子的哲学是最深沉最张扬的,最容易做到也最难以实践的。

是啊,庄子的逍遥之游是心灵之游,借于丹的话说是对于世俗生活的从容与淡定。

通过“大小之辨”的“逍遥有待”到“无已无功无名”的“逍遥无待”,再到最后的“有用无用之辨”超越之途,庄子以清晰的文字与渐进的逻辑结构,向我们展示了他理想中的自由逍遥之境。

我们可以看到庄子对困境的超越及对心灵的解脱,他勇于冲破现实的桎梏、思想的牢笼。

以此为启示,在现实实境中的我们也就能够在行为上和生活中获得内心宁静,在精神中得到高度的自由,从而实现真正的逍遥和幸福。

注释
①修武韩愈裔孙.韩文公门谱[M].修武县城关镇赵厂村韩殿忠藏.1956年续修本.P279
②王夫之.庄子解〔A〕.重刊船山遗书〔M〕.清同治四年湘乡曾氏刻本. P114
③《庄子——有种活法叫逍遥》王媛P63
④陈鼓应.老庄新论[M].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

P127
⑤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P145.
参考文献
1.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7月第11卷第4期,实现逍遥,由有待到无待——庄子《逍
遥游》的自由与超脱樊恬静
2.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3月第21卷第2期,哲学社会科学版从《秋水》意趣看逍遥
之境,庄子《逍遥游》臆说,张立新
3. 社会科学研究2007·1·“无己”逍遥、“无功”逍遥和“无名”逍遥——论庄子“逍遥
游”思想的三个层面王永豪
4.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3年10月,第17卷第5期《试述<庄子·逍遥游>的主旨及产生缘
由》周平
5.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第二版袁行霈主编
6. 古代汉语王力主编1999年5月第三版中华书局
后记
写完这篇论文之后,实在感觉,人类有思想可以思考是如此奇妙而伟大的事情,并为庄子的这些伟大思想所倾倒,折服,震撼!但或许,只能说写过这篇论文之后对庄子有了一些小小的,更进一步的了解,但不能说是理解,因为在读一些关于庄子生平事迹,一些主要思想的时候,每每会感到心酸,心疼,感动,是深深的。

有时感到庄子的生活在尘世是何止是一个“苦”字了得啊,然而我觉得我错了,所以我说是了解,而不能是理解,我想对于庄子本身,是不觉得这个生是一件苦恼的事情的,不然他怎么可以安然自得,不然他怎么能够坚守自己的本真,不然他怎么能坚持自己的人生理想。

不然他怎么会在自己最爱的人离开时候高歌祝福,不然他怎么能欣然拒绝多少次的高官厚禄,不然他怎么能多少次给不懂得生活真谛为功利迷惑的人以犀利的回击。

就是这样吧,庄子才是我们凡俗的生活中真正的伟人,真正懂得生活是什么的人,多想能想庄子一样面对生活,对待生活!多想能像庄子一样。

只是庄子只有一个,他已经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永恒,永远的归宿寄托,人生未来旅途上冥冥之中的指引。

其实本来是没想在这段时间内来写这篇论文的,自己总是认为要写一篇文章就要用心来写,真诚的对待,那实在太累,耗费的不仅是体力,累的还有心灵。

然而作为一篇作业,这是在一定时间内要交的,但是老师并没有催逼,甚至是宽容,给了我最大的宽容。

呵呵,人有时就是如此吧,高压下强硬的未必可以得到效果,反而宽容更让人信服,总之是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曹丽环老师,对我们这些孩子的宽容,耐心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