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儿童社会工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儿童社会工作概述

一、儿童的概念与界定

(一)儿童的概念

儿童指未成年的人类。有的国家将性成熟以前的均称为儿童。

1、儿童概念的表述

《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

在我国,儿童的年龄界定为0~14岁。这种界定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1.《刑法》规定14周岁以下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阶段;

2.妇联工作中的儿童对象及儿童先锋队的工作对象都是指14周岁以下。

2、儿童概念的内涵演化

儿童的定义包含几个要素:

1.它人的生命中一个特定的阶段

2.作为人生的初始期而受到关注

3.特别需要保护和关爱的阶段

(二)儿童的界定

1、生理年龄

《儿童权利公约》界定的18岁及我国的14岁标准,都是以其生理上生命存续的时间为依据来辨识儿童的身份。

2、心智年龄

心智年龄和生理年龄的差异决定了服务对象的实际状态。

(三)儿童的特点

1、生理特点 1.成长性

2.基础性:为其今后的成年打下基础,表现在社会整体上。

2、心理特点存在强烈的初期特征:

1.发展性:人格基本盛开,认识和社会化还处于雏形。

2.依恋性:对抚养者的依恋,基于1.情感上的需要2.生存需要的自然反应

3.可塑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处的环境,包括1.社会环境2.抚养环境

3、行为特点

1.探索性:增加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包含盲目的成分,需要保护性地加以控制。

2.模仿性:在行为上重复他所看到的别人的行为。

二、儿童的需要

(一)生存的需要(二)爱的需要(三)学习的需要(四)游戏的需要(五)社会化的需要(六)被保护的需要

由其天性决定。《辞海》中对游戏的定义:以直接获得快感为主要目的,且必须有主体参与互动的活动。儿童的活动目的很自然:获得快乐。

三、儿童的成长与面临的问题

(一)婴儿期(0~1岁)

1、特征:建立个体生活,适应能力很差。

2、任务:完成初期的快速生长发育目标,认识身边的亲人和感知环境。

3、面临问题:如何避免疾病困扰及保障生命安全,主要是生理层面。

(二)幼儿期(1~5)

1、特征:神经系统快速发育,运动功能大大增强,能使用语言交流,会简单运用文字。

2、任务:1.情感培养 2.心理培育 3.智力发展 5.身体成长

3、问题:会有分离焦虑,早期的儿童会出现恐惧,外界环境影响的作用逐渐显现,表现出行为及心理偏差。

(三)学龄期(6~14)

2、任务:形成初步的价值观念

3、问题:出现学习性问题

四、儿童社会工作定义的和特点

(一)定义

我国的儿童社会工作是根据儿童的 1.生理 2.心理特点 3.成长 4.发展的需要,以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为指导的助人自助服务活动。

(二)特点

儿童社会工作的四项特点:

1、立足于社会的经济、文化、法律等客观背景

2、建立在特定对象需要和特点基础之上

3、需要充分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理论、方法和技巧

4、是一种助人及自助的服务活动:在儿童早期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中主要的重点是“助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自助的能力不断提高,专业服务的重点也相应地过渡到“助人自助”。

五、中国儿童社会工作的法律基础

(一)宪法

(二)儿童权利公约

其前身是1924年的《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及1959年的《儿童权利公约》,旨在建立国际标准。

第二节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一)儿童生物学

个体差异是由DNA 的差异造成的。

(二)儿童心理学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很多,理论解释包括:

1、心理分析理论:

人类的本质是先天的,行为的背后潜藏着生物性的驱动力,如性与攻击。

该理论的意义在于:个体早期的经历对个体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应该考虑或重视将儿童当前的状况与过去的成长经历密切地联系起来。

2、心理社会发展论:

人有注意外界并与外界酵素作用的需要,健全人格正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作用中形成的。

人的一生分八个阶段,每阶段以同一性危机的概念来贯穿。

(1)学习信任阶段(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2)成为自主者的阶段(1.5~3):自主与郑、怀疑的冲突

(3)发展主动性阶段(3~5):主动与内疚的冲突

(4)变得勤奋阶段(6~12):勤奋与自卑的冲突

(5)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12~19):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6)承担社会义务阶段(19~25):亲密与孤独的冲突

(7)显示创造力感的阶段(25~65):生育与自我专注的冲突

(8)达到完善的阶段(65以上):自我完善与绝望期的冲突

3、行为或学习理论

强调学习起于人与环境的互动,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儿童学习不同的行为模式。

儿童的学习模式有三种:

1.古典制约的学习模式

2.操作制约的学习模式 3 .以观察的方式进行学习

该理论的启示:

1.儿童的行为是儿童对当前环境所作的反应。

2.儿童社会工作的任务是帮助儿童学习和掌握恰当的行为模式与反应模式。

(三)儿童教育学

1.什么样的教育适合儿童

2.在教育过程中儿童的角色是什么

1、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的理论: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时,必须留意每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

该理论从教育学角度为社会工作者对儿童采用优势视角的工作取向提供理论证明。

2、建构主义理论

它的重要概念是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

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

1.同化

2.顺化

3.平衡

该理论在教育学上的实质是:

强调儿童 1.对知识的主动探索 2.主动发现 3.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