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G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P JGJ/T -20XX
备案号:J -20XX 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
Presentation standard for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征求意见稿)
20XX --发布20XX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征求意见稿) Presentation standard for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JGJ/T -20XX
J -20XX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XX 年月日
*********出版社
20XX 北京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4]189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3. 建筑信息模型的表达;4. 三维模型计量要求;
5. 视图表达。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9号主语国际2号楼,邮编:100048)。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
本标准参加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
目次
1总则 (3)
2术语 (4)
3建筑信息模型的表达 (5)
3.1一般规定 (5)
3.2几何表达精度 (5)
3.3模型单元信息交换模板 (6)
3.4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配件模型单元 (6)
3.5钢结构模型单元 (6)
4三维模型工程计量要求 (8)
4.1一般规定 (8)
4.2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配件 (8)
5模型单元的编号和颜色 (10)
5.1模型单元编号规则 (10)
5.2模型颜色表达 (10)
6视图表达 (13)
6.1一般规定 (13)
6.2视图编号和命名 (13)
附录A几何表达精度 (14)
附录B常见模型单元简称 (28)
附录C常见元素的信息交换模板的部分属性名称位置及表达格式 (33)
本标准用词说明 (182)
引用标准名录 (183)
Contents
1 .......................................................................................................................................................................General Pro
2 .......................................................................................................................................................................Terms 2
3 .......................................................................................................................................................................Presentatio
3.1...................................................................................................................... G ereral Requirements 3
3.2............................................................................................................ L evel of Geometric Detail 3
3.3.................................................................................................. I nformation Exchange Templates 4
3.4.................................................................... Pre-fabricated Concrete Component Model Units 4
3.5........................................................................................................ S teel Structure Model Units 5
4 .......................................................................................................................................................................Model Measu
4.1...................................................................................................................... G ereral Requirements 6
4.2............................................................................................ C ast-in-place Concrete Components 6
5 .......................................................................................................................................................................Model Numbe
5.1.................................................................................................................................... M odel Numbers 8
5.2........................................................................................................................................ M odel Color 8
6 .......................................................................................................................................................................Presentatio
6.1...................................................................................................................... G ereral Requirements 11
6.2.......................................................................................................................... N umbers and Naming 11 Appendix A ................................................. L evel of Geometric Detail 12 Appendix B ........................................... C ommon Model units abbreviation 26 Appendix C ............................................ I nformation Exchange Templates 30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 (179)
Normative Standards (180)
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181)
1总则
1.0.1为了统一建筑信息模型的表达,保证表达质量,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协调工程各参与方识别设计信息的方式,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特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工程设计过程中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立、传递和使用,各专业之间的协同,工程设计各参与方的协作等过程。

1.0.3本标准适用的建筑工程范围是各类民用建筑物、构筑物及通用工业类和基础设施类建筑物、构筑物等。

1.0.4建筑信息模型的表达,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表达方式presentation methods
建筑信息模型交付物在视觉上呈现的方法。

2.0.2模型单元model unit
建筑信息模型中,承载建筑信息的实体及其相关属性的集合,是信息输入、交付和管理的基本对象。

模型单元由实体和属性组成。

2.0.3体量mass
粗略表示建(构)筑物或构配件空间形状和大小的几何形体组合。

2.0.4空间占位space occupation
建(构)筑物或构配件在空间上各方向占用的最大程度。

2.0.5图元几何细度form tolerances
模型图元与所表达的实际建(构)筑物或构配件在形状差别上的允许偏差。

2.0.6模型工程计量model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根据建筑信息模型对工程量做出统计,并以相应的计量单位表述。

2.0.7视图view
表达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各类信息的可视化页面。

3建筑信息模型的表达
3.1一般规定
3.1.1建筑信息模型的表达方式应满足工程项目的应用需求。

3.1.2根据工程项目的应用需求,可采用自定义的表达方式,并应在《建筑信息模型执行计划》中注明自定义表达方式的做法及应用范围。

3.1.3具有安装需求的设备设施、预埋件的模型应标明一个或一个以上定位基点,其中的一个定位基点应位于与安装界面交接处。

3.1.4相同类型的设备设施、预埋件的定位基点应一致。

3.2几何表达精度
3.2.1建筑信息模型的模型单元几何表达精度示例如图3.2.1所示。

等级模型要求示例
G1 满足二维化或者符号化识别需求的几何表达精度
G2 满足空间占位、主要颜色等粗略识别需求的几何表达精度
G3 满足建造安装流程、采购等精细识别需求的几何表达精度
G4 满足高精度渲染展示、产品管理、制造加工准备等高精度识别需求的几何表达精度
3.2.2建筑信息模型的几何表达精度宜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要求。

3.2.3同一工程项目内,根据工程项目的应用需求,不同的模型单元可选取不同的几何表达精度。

3.2.4模型单元无论采用何种数值的图元几何细度,均不应超过自身的空间占位范围。

3.3模型单元信息交换模板
3.3.1模型单元的属性信息可编制为信息交换模板。

3.3.2常见元素模型单元的信息交换模板的部分属性名称位置及表达格式宜符合附录C的有关要求。

3.4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配件模型单元
3.4.1预制构配件模型单元的几何表达精度应满足建筑构配件的加工需求。

3.4.2预制构配件模型单元应体现出各专业的集成设计结果。

3.4.3预制构件类型及关联元素的分类宜符合表3.4.3的要求。

3.4.4预制构配件模型单元的设计模型精度应达到G3或G4;其加工模型的精度应达到G4。

对采用标准预制构件的单元,只在整体模型中作空间占位表达时,其构件模型精度可与整体模型精度一致。

3.4.5预制装配式建筑整体模型精细度可采用不低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模型的精细度。

3.4.6预制构配件模型单元应包含与构件间及整体模型间的连接、组装关系的表述,包括连接套筒、叠合面做法、键槽、拉筋方式、组装次序等。

3.4.7对于组装好的预制装配式建筑整体模型,不应有预制构件间的碰撞、重叠以及钢筋间的重叠。

3.5钢结构模型单元
3.5.1钢结构模型单元应采用模数和模数协调的方式进行设置,并体现出各专业的集成设计结果。

3.5.2钢结构模型单元的分类宜符合表3.5.2的要求。

3.5.3钢结构模型单元的设计模型精度应达到G3或G4;其加工模型的精度应达到G4。

对采用标准预制构件的单元,只在整体模型中作几何占位表达时,其构件模型精度可与整体模型精度一致。

3.5.4钢结构建筑整体模型精细度可采用不低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模型的模型精细度。

3.5.5钢结构模型单元应包含与构件间及整体模型间的连接、组装关系的表述,包括连接螺栓、叠合面做法、连接件、焊接方式、组装次序等。

3.5.6对于组装好的钢结构建筑整体模型,不应有各构件间的碰撞、重叠,亦不应有构件、管线间的碰撞。

4三维模型工程计量要求
4.1一般规定
4.1.1同一项目中,相同的建筑构配件、设备设施、材料的命名不应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命名方式。

4.1.2模型单元表达建筑构配件、设备设施、材料的组合与拆分时,应满足项目的应用需求,且宜符合工程计量的需求。

【条文说明】本章主要考虑模型表达对建筑经济的影响。

4.2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配件
4.2.1模型单元的连接关系宜符合下列要求:
1较高强度混凝土构配件的模型单元不应被较低强度混凝土构配件的模型单元重叠或剪切。

2优先级宜符合表4.2.1的要求,其中优先级较高的模型单元不宜被优先级较低的模型单元重叠或剪切,优先级相同的模型单元不宜重叠。

2 结构梁与结构墙的模型单元优先级在建筑经济实际应
用中还需结合工程所在地现行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确定。

【条文说明】由于现行的清单计价规范中结构梁、结构墙的工程量计算规则仅规定按设计图示尺
寸以体积计算,未明确规定二者的优先级,故需按照定额计价规范中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优先
级的排序。

而各省工程量计算规则略有不同,大多数结构梁的优先级高于结构墙,故本表规定结
构梁的优先级高于结构墙。

但也存在特例,比如:《北京市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预算定额》(2012)
规定:平行相交于墙的梁优先级高于墙,非平行相交于墙的梁优先级低于墙。

4.2.2现浇混凝土构件模型单元的表达,除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要求外,还应符合表4.2.2的规定:
对于构件之间的交接关系,工程计量也有相应的要求,BIM模型有必要最大程度的满足这些要求,以便提供准确的工程量。

5模型单元的编号和颜色
5.1模型单元编号规则
5.1.1模型单元编号应符合下列要求:
1模型单元编号应力求简明,且易于辨识;
2模型单元编号规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定及工程编号习惯;
3模型单元编号可随模型精细度逐步深入而进行扩展,但核心编号应保持一致;
4模型单元编号宜区分系统,且保持关联性。

【条文说明】在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全生命周期内,为了在三维视图状态下快速识别构件特征、
位置、连接、控制、从属关系等信息,应按照模型精细度逐级细化。

按照有关交付标准和编码标
准一脉相的原则模型单元编号随模型精细度逐步深入进行扩展,其核心编号应保持不变。

5.1.2模型单元编号格式宜符合下列要求:
1宜使用汉字、英文字符、数字、下划线“_”和连字符“-”的组合;
2字段内部组合宜使用连字符“-”,字段之间宜使用下划线“_”分隔;
3各字符之间、符号之间、字符与符号之间均不宜留空格。

【条文说明】模型单元编号格式应使用较少类型的符号,以避免混乱的命名符号。

5.1.3模型单元编号宜由专业简称、模型单元简称、构件序号依次组成,由连字符“-”隔开,同时宜符合下列要求。

1模型单元编号中的专业简称宜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2模型单元编号中的模型单元简称宜符合附录B的要求。

【条文说明】模型单元实例化之后,为了能够迅速表明自身身份,编号有必要表明其所处的系统,这样有利于整个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按照建筑自身的逻辑创建和交付,各个BIM参与
方迅速并准确掌握构件的专业类别信息,对工程量统计、物资采购提供极大的便利。

同时,为了
避免构件名称的冗长,编号中宜采用专业简称和模型单元简称的形式来进行命名。

专业简称宜与
交付标准相统一,采用交付标准中专业简称的中文或者英文。

模型单元编号可以根据工程需要进
行拓展,但其基础编号应保持统一,例如,暖通空调专业的3#排烟风机,暖(M)-排烟风机-3#,
也可根据工程需求对模型单元编号进行拓展:暖(M)-排烟风机-3#-L5(楼层信息)-O(Office
办公业态)。

专业简称既可采用中文简称也可采用英文简称,同一项目模型中所有模型单元简称宜保持简称风
格一致;
5.2模型颜色表达
5.2.1工程各参与方协同过程中,建筑信息模型应根据系统设置颜色,模型颜色设置宜符合表5.2.1的要求。

【条文说明】建筑信息模型的表达应充分考虑电子化交付和彩色表达方式,以充分发挥BIM的优势和特点。

能够迅速通过色彩视觉迅速判断出建筑工程组成系统十分重要。

对于工程参与方内部协同,本标准不做要求。

比较复杂,同时在设计阶段中,担负着更多的设计表达用途,如设计效果展示等,因此对于建筑
和结构构件的颜色加以规定,反而会增加设计人员负担。

然而针对设备系统,颜色设置较为简单,
且依据系统区分颜色,可以有效提高识别效率。

另外,本条规定着重强调消防系统,考虑到消防
系统较为重要,也是设计及审查环节的关键,同时消防系统单行颜色规定,有利于信息模型在运
维和管理方面的应用。

***正式文本无彩色示意***
5.2.2本标准中未要求的模型颜色可由项目参与方自定义,并应在《建筑信息模型执行计划》中说明定义的方法。

【条文说明】考虑到色彩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本标准要求不尽所有的应用需求,因此允许自行定
义模型颜色,但应写入《建筑信息模型执行计划》,以便模型使用者能够迅速掌握模型的表达意
图。

5.2.3同时属于两个或以上系统的模型单元,其颜色设置宜符合下列要求。

1根据项目应用需求可由项目参与方自定义,并宜在《建筑信息模型执行计划》中说明定义的方法。

2属于消防系统的模型单元,宜采用消防系统的颜色设置。

【条文说明】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的消防设计和审查,以及后期的管理都非常重要,因此当某
个模型元素同时属于消防系统以及其它系统,则优先采用消防系统的颜色,以保障消防系统的完
整性。

6视图表达
6.1一般规定
6.1.1二维视图应由三维模型直接生成,可根据工程应用需求增补必要的注释信息。

6.1.2三维视图应由三维模型直接生成,可根据工程应用需求增补必要的注释信息。

6.1.3三维视图可作为复杂工程节点的主要表达方式,二维视图可作为辅助表达方式。

6.1.4在同一视图中无法正确表达建筑构配件重叠关系时,宜补充局部视图。

6.2视图编号和命名
6.2.1视图编号宜符合表6.2.1的要求。

6.2.2建筑信息模型视图命名宜由视图编号、专业代码、视图名称、描述依次组成,由连字符“-”隔开,并符合下列要求:
1专业代码宜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2视图名称简要表达模型单元特征,字段内部的词组宜由连字符“-”隔开。

3描述可自定义,用于进一步说明文件中的内容。

本字段可省略。

附录A几何表达精度
A.0.1场地元素的几何表达精度宜符合表A.0.1的要求。

表 A.0.1 场地元素的几何表达精度
A.0.2建筑构件元素的几何表达精度宜符合表A.0.2的要求。

表 A.0.2 建筑构件元素的几何表达精度
A.0.3结构元素的几何表达精度宜符合表A.0.3的要求。

表 A.0.3 结构元素的几何表达精度
A.0.4水系统元素的几何表达精度宜符合表A.0.4的要求。

表A0.4 水系统元素的几何表达精度
A.0.5暖通系统元素的几何表达精度宜符合表A.0.5的要求。

表 A.0.5 暖通系统元素的几何表达精度
A.0.6电气元素系统的几何表达精度宜符合表A.0.6的要求。

表 A.0.6 电气元素系统的几何表达精度
A.0.7智能化元素系统的几何表达精度宜符合表A.0.7的要求。

表 A.0.7 智能化元素系统的几何表达精度
A.0.8动力元素系统的几何表达精度宜符合表A.0.8的要求。

表 A.0.8 动力元素系统的几何表达精度
附录B常见模型单元简称B.0.1建筑外围护系统模型单元简称宜符合表B.0.1的要求。

表B.0.1建筑外围护系统模型单元简称
B.0.2建筑其它构件系统模型单元简称宜符合表B.0.2要求。

表B.0.2 建筑其它构件系统模型单元简称
B.0.3水系统模型单元简称宜符合表B.0.3要求。

表B.0.3 水系统模型单元简称
B.0.4暖通系统模型单元简称宜符合表B.0.4要求。

表B.0.4暖通系统模型单元简称
B.0.5电气系统模型单元简称宜符合表B.0.5要求。

表B.0.5 电气系统模型单元简称
B.0.6智能化系统模型单元简称宜符合表B.0.6要求。

表B.0.6 智能化系统模型单元简称
B.0.7动力系统模型单元简称宜符合表B.0.7要求。

表B.0.7 动力系统模型单元简称
附录C常见元素的信息交换模板的部分属性名称位置及表达格式
C.0.1场地元素信息交换模板宜符合表C.0.1要求。

表C.0.1-1 道路元素信息交换模板
表C.0.1-2 停车场元素信息交换模板
表C.0.1-3 广场元素信息交换模板
表C.0.1-4 人行道元素信息交换模板
表C.0.1-5 室外活动区元素信息交换模板
表C.0.1-5 园林景观元素信息交换模板
表C.0.1-6 场地附属设施(以场地灯具为例)元素信息交换模板
C.0.2建筑构件元素信息交换模板宜符合表C.0.2要求。

表C.0.2-1 建筑墙元素信息交换模板
表C.0.2-2 建筑柱元素信息交换模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