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学常识之文学体裁讲解(解析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骈文
这种文体,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唐初仍沿袭此,到韩、柳继起后,这种文体才衰落。和韩、柳倡导的古文相比,古文讲“气势”,骈文讲“气韵”,古文讲通畅,骈文讲含蓄;古文讲古朴、骈文讲典丽。骈文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讲究平仄、用典和藻饰。
3.古文
②杂剧
包括音乐、歌舞的综合艺术,分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曲词由散曲中的套曲组成,供演员歌唱之用。每折由一人独唱,其他演员只有对白。科介是动作、表情。结构上是“四折一楔子”“楔子”是说,明或介绍人物,联系情节的。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
(二)古代文学体裁
1.赋
本为一种文学的表现手法,为《诗经》“六义”之一。汉代形成一种特定的体制,成为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讲究铺陈,重视辞藻、对偶、押韵的文体。其特点是“铺采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
(2)戏剧文学的内容
我们在初中阶段所讲的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戏剧文体指的就是剧本。它分为舞台提示和人物语言。
①舞台提示。
这是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及人物、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等,它具有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等多种作用。
考点:高考中对文学体裁的考查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学生需要了解基本文学体裁的分类及重要的作品对应的文学体裁。
重点:了解基本文学体裁的分类及重要的作品对应的文学体裁。
难点:正确分类及记忆相关的作品。
选择题
例题
例题1、下列作品、作家、时代(国别)及体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原野》——话剧——曹禺——中国——现代
①高度的概括性,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②饱含着浓烈的感情,诗歌充分表达出作者的主观感情;
③形象性,诗歌借助丰富的想象,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感情;
④诗歌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
(3)诗歌的分类
按题材: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
文学体裁
一、要点梳理
(一)文学四大分类
1.诗歌
(1)诗歌的概念
诗歌是我国最早是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民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集中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形式上,一般以“行”为单位,分行排列。
(2)诗歌的基本特点
(2)小说的分类
按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按内容不同分为社会小说、神话小说、历史小说、科学小说和侦探小说。
古代小说题材:
①志怪小说
指我国汉魏六朝的谈鬼神怪异的一种旧小说,起源于古代神话和传说,如《搜神记》。
②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小说
用于记叙魏晋以来崇尚清淡的知识分子的狂放传闻和轶事的一种小说。
③传奇小说
是一种情节多奇、神异的古典小说,其源出于六朝“志怪”,一般指唐、宋人创作的文言文短篇小说,是元、明、清三代小说、戏剧作家吸取题材的宝库。
4.戏剧
(1)戏剧和戏剧文学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雕塑、建筑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的总成,也常专指话剧。在西方指话剧。话剧文学即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按音律:古体诗(楚辞体、乐府诗等)、近体诗(律诗、绝句)、词、曲。
(4)诗歌的发展
《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近代诗、新诗
2.散文
(1)散文的概念
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这种文体篇幅短小,取材广泛。形式自由,写法灵活,能够迅速的反映现实生活。
⑥谴责小说
以揭露社会弊病,对封建官场和社会的种种病态进行鞭笞与谴责的一类小说的总称。产生于辛亥革命前后。
⑦演义小说
是旧体长篇小说的一种,由讲史话本发展而来。概括史书、传说,用近代口语铺叙成文。
(3)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几个阶段
中国小说起源于古代神话传说,经历了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小说和“五四”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
5.记
(1)杂记
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但不多加以议论的散文题材。
它包括以下两类:山川景物、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如《小石潭记》。笔记文——以记事为主,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轶闻逸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说、文学考证、读书杂技等,五花八门。《世说新语》《梦溪笔谈》就属这种文体。
④表现手法灵活,富于变化。
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以夹叙夹议,状物写景。
3.小说
(1)小说的概念及三个要素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从而广泛、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一篇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简称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小说所刻画的人物被称为“典型形象”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方法有: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场景,或用以烘托气氛,或表现人物感情,或推动人物情节发展等。
指以文言文所写的散体文,别于骈文而言。唐代韩愈反对魏晋以来骈俪的文风,提倡先秦汉代所普遍使用的散体文,冰城散体文为古文,后用为散文的专称。
4.古代议论文体
(1)论
古代析理推论的议论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贾谊《过秦论》、苏洵《六国论》属于此。
(2)说
古代用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其内容大多一事一议,要求说出作者对某个问题的深刻见解;很讲究文采。例如韩愈的《马说》《师说》。
(2)散文的分类
叙事散文,即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在表现手法上,以记叙为主,见有抒情成分。抒情散文,即以抒发作者感情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法是直抒胸臆法。议论散文,即以说理为主的散文。这种说理常借助生动的事例、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表达,文学色彩较浓。
(3)散文的特点
①形散而神不散。
④话本小说
指宋元说话艺人所用的底本。用通俗的语言把小说、讲史的内容记录下来自己备忘或用于传授他人。后成为小说的一种样式,即话本小说。它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⑤章回小说
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样式,是在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章叙事的小说。特点是概括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矛盾冲突的段落,划分为若干回,并多用对偶句式做回目,揭示本回内容。每回开头常有诗词。最先一段重提上回内容,以便衔接本回内容;每回结尾,多在情节高潮时戛然而止,留下悬念。
③剧本主要运用人物语言来塑造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语言具有口语化、动作化。
(5)元杂剧
元杂剧包括散曲和杂剧。
①散曲
元代兴起的一种新形式的韵文,是在金代“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成长起来的,分小令、套数二种,小令是一只单调的曲,简短精炼,在格律上不像词那样严格,常用以抒情写景,如元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套数是由两支以上的曲子按照一定的规则连缀起来的组曲,又叫“散套”“套曲”。全套必须属于同一宫调。套数可用于叙述较完整的情节、事迹、或夹叙夹议。
“形散”主要指取材十分广泛,联想丰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神不散”指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②意境深邃。
“意”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境”就是文章所借助的某种形象。作者只有使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达到有机融合,才能使散文的主题深刻。
③语言凝练。
散文的语言清新隽永,充满诗情画意,又简明而生动、言近而旨远,往往带有哲理。
《玩偶之家》——小说——易卜生——挪威——19世纪
B.《碗豆上的公主》——童话——安徒生——丹麦——文艺复兴时期
《沉沦》——小说——郁达夫——中国——现代
C.《伪君子》——话剧——莫里哀——英国——17世纪
《伤逝》——小说——鲁迅——中国——现代
D.《罗密欧与朱丽叶》——戏剧——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
②人物语言。
即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
(3)戏剧的种类
①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歌剧、舞剧。
②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
③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
④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戏剧和正剧。
(4)戏剧的特点
①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事件高度集中的原则;
②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1)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如贾谊的《论积贮疏》。
(2)表:是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3)对策:古代考试把问题写到策上,令参加考试的人回答叫策,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对策,如苏轼的《教战守策》。
(4)讽谏:古代用比喻暗示一类的方式委婉规劝别人接受下级意见的文体,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点剖析
《倪焕之》——小说——叶圣陶——中国——现代
随练
随练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和王实甫的《西厢记》是最著名的杂剧作品。
B.“赋”这种文体,讲究文采和韵律,兼有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宋代的赋进一步趋向散文化,如欧阳修的《秋声赋》。现代散文的“赋”是“赞”、“颂”之意,如峻青的《秋色赋》。
(2)游记
记述游览经历和地方风光的作品。它可以描写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也可以记叙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和风土人情。笔调清新,形象生动,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等。
(3)碑记
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立体,如《五人墓碑即》。
(4)传记(记事)
一种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我国古代的传记可分两类:一类是历史传记。作者一般是以历史事实和文献资料撰写,实录成分多,虚构成分少,被称为史传文学。史传可分为如下几类:本纪:传记的一种,专门记述帝王事迹。世家:主要叙述诸侯和特殊人物的事迹。列传:用于记述一般人臣和庶民的事迹,也有用来记载少数民族和其他国家的。另一类是文学传记。它通过如实地叙述人物的经历,刻画出人物鲜明的思想性格,如《项羽本纪》《苏武传》。
8.铭
古代刻在器物商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学叫“铭”。铭文,一般都押韵,多用排比句、对偶句。刻在牌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9.奏议
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仪,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异。”
C.《家》《春》《秋》是巴金的代表作,合称“爱情三部曲”,其中《家》的成就最高。
D.泰戈尔是印度伟大的诗人。1921年发表抒情诗集《吉檀迦利》使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另有诗集《飞鸟集》。
6.赠序
古代送别时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称为赠序。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如《送石处士序》。
7.序跋
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有的序跋还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介绍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序跋有的是作者自己写的,有的则是由别人或编者写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
这种文体,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唐初仍沿袭此,到韩、柳继起后,这种文体才衰落。和韩、柳倡导的古文相比,古文讲“气势”,骈文讲“气韵”,古文讲通畅,骈文讲含蓄;古文讲古朴、骈文讲典丽。骈文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讲究平仄、用典和藻饰。
3.古文
②杂剧
包括音乐、歌舞的综合艺术,分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曲词由散曲中的套曲组成,供演员歌唱之用。每折由一人独唱,其他演员只有对白。科介是动作、表情。结构上是“四折一楔子”“楔子”是说,明或介绍人物,联系情节的。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
(二)古代文学体裁
1.赋
本为一种文学的表现手法,为《诗经》“六义”之一。汉代形成一种特定的体制,成为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讲究铺陈,重视辞藻、对偶、押韵的文体。其特点是“铺采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
(2)戏剧文学的内容
我们在初中阶段所讲的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戏剧文体指的就是剧本。它分为舞台提示和人物语言。
①舞台提示。
这是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及人物、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等,它具有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等多种作用。
考点:高考中对文学体裁的考查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学生需要了解基本文学体裁的分类及重要的作品对应的文学体裁。
重点:了解基本文学体裁的分类及重要的作品对应的文学体裁。
难点:正确分类及记忆相关的作品。
选择题
例题
例题1、下列作品、作家、时代(国别)及体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原野》——话剧——曹禺——中国——现代
①高度的概括性,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②饱含着浓烈的感情,诗歌充分表达出作者的主观感情;
③形象性,诗歌借助丰富的想象,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感情;
④诗歌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
(3)诗歌的分类
按题材: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
文学体裁
一、要点梳理
(一)文学四大分类
1.诗歌
(1)诗歌的概念
诗歌是我国最早是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民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集中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形式上,一般以“行”为单位,分行排列。
(2)诗歌的基本特点
(2)小说的分类
按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按内容不同分为社会小说、神话小说、历史小说、科学小说和侦探小说。
古代小说题材:
①志怪小说
指我国汉魏六朝的谈鬼神怪异的一种旧小说,起源于古代神话和传说,如《搜神记》。
②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小说
用于记叙魏晋以来崇尚清淡的知识分子的狂放传闻和轶事的一种小说。
③传奇小说
是一种情节多奇、神异的古典小说,其源出于六朝“志怪”,一般指唐、宋人创作的文言文短篇小说,是元、明、清三代小说、戏剧作家吸取题材的宝库。
4.戏剧
(1)戏剧和戏剧文学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雕塑、建筑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的总成,也常专指话剧。在西方指话剧。话剧文学即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按音律:古体诗(楚辞体、乐府诗等)、近体诗(律诗、绝句)、词、曲。
(4)诗歌的发展
《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近代诗、新诗
2.散文
(1)散文的概念
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这种文体篇幅短小,取材广泛。形式自由,写法灵活,能够迅速的反映现实生活。
⑥谴责小说
以揭露社会弊病,对封建官场和社会的种种病态进行鞭笞与谴责的一类小说的总称。产生于辛亥革命前后。
⑦演义小说
是旧体长篇小说的一种,由讲史话本发展而来。概括史书、传说,用近代口语铺叙成文。
(3)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几个阶段
中国小说起源于古代神话传说,经历了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小说和“五四”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
5.记
(1)杂记
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但不多加以议论的散文题材。
它包括以下两类:山川景物、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如《小石潭记》。笔记文——以记事为主,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轶闻逸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说、文学考证、读书杂技等,五花八门。《世说新语》《梦溪笔谈》就属这种文体。
④表现手法灵活,富于变化。
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以夹叙夹议,状物写景。
3.小说
(1)小说的概念及三个要素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从而广泛、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一篇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简称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小说所刻画的人物被称为“典型形象”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方法有: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场景,或用以烘托气氛,或表现人物感情,或推动人物情节发展等。
指以文言文所写的散体文,别于骈文而言。唐代韩愈反对魏晋以来骈俪的文风,提倡先秦汉代所普遍使用的散体文,冰城散体文为古文,后用为散文的专称。
4.古代议论文体
(1)论
古代析理推论的议论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贾谊《过秦论》、苏洵《六国论》属于此。
(2)说
古代用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其内容大多一事一议,要求说出作者对某个问题的深刻见解;很讲究文采。例如韩愈的《马说》《师说》。
(2)散文的分类
叙事散文,即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在表现手法上,以记叙为主,见有抒情成分。抒情散文,即以抒发作者感情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法是直抒胸臆法。议论散文,即以说理为主的散文。这种说理常借助生动的事例、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表达,文学色彩较浓。
(3)散文的特点
①形散而神不散。
④话本小说
指宋元说话艺人所用的底本。用通俗的语言把小说、讲史的内容记录下来自己备忘或用于传授他人。后成为小说的一种样式,即话本小说。它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⑤章回小说
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样式,是在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章叙事的小说。特点是概括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矛盾冲突的段落,划分为若干回,并多用对偶句式做回目,揭示本回内容。每回开头常有诗词。最先一段重提上回内容,以便衔接本回内容;每回结尾,多在情节高潮时戛然而止,留下悬念。
③剧本主要运用人物语言来塑造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语言具有口语化、动作化。
(5)元杂剧
元杂剧包括散曲和杂剧。
①散曲
元代兴起的一种新形式的韵文,是在金代“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成长起来的,分小令、套数二种,小令是一只单调的曲,简短精炼,在格律上不像词那样严格,常用以抒情写景,如元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套数是由两支以上的曲子按照一定的规则连缀起来的组曲,又叫“散套”“套曲”。全套必须属于同一宫调。套数可用于叙述较完整的情节、事迹、或夹叙夹议。
“形散”主要指取材十分广泛,联想丰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神不散”指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②意境深邃。
“意”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境”就是文章所借助的某种形象。作者只有使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达到有机融合,才能使散文的主题深刻。
③语言凝练。
散文的语言清新隽永,充满诗情画意,又简明而生动、言近而旨远,往往带有哲理。
《玩偶之家》——小说——易卜生——挪威——19世纪
B.《碗豆上的公主》——童话——安徒生——丹麦——文艺复兴时期
《沉沦》——小说——郁达夫——中国——现代
C.《伪君子》——话剧——莫里哀——英国——17世纪
《伤逝》——小说——鲁迅——中国——现代
D.《罗密欧与朱丽叶》——戏剧——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
②人物语言。
即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
(3)戏剧的种类
①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歌剧、舞剧。
②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
③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
④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戏剧和正剧。
(4)戏剧的特点
①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事件高度集中的原则;
②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1)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如贾谊的《论积贮疏》。
(2)表:是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3)对策:古代考试把问题写到策上,令参加考试的人回答叫策,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对策,如苏轼的《教战守策》。
(4)讽谏:古代用比喻暗示一类的方式委婉规劝别人接受下级意见的文体,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点剖析
《倪焕之》——小说——叶圣陶——中国——现代
随练
随练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和王实甫的《西厢记》是最著名的杂剧作品。
B.“赋”这种文体,讲究文采和韵律,兼有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宋代的赋进一步趋向散文化,如欧阳修的《秋声赋》。现代散文的“赋”是“赞”、“颂”之意,如峻青的《秋色赋》。
(2)游记
记述游览经历和地方风光的作品。它可以描写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也可以记叙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和风土人情。笔调清新,形象生动,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等。
(3)碑记
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立体,如《五人墓碑即》。
(4)传记(记事)
一种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我国古代的传记可分两类:一类是历史传记。作者一般是以历史事实和文献资料撰写,实录成分多,虚构成分少,被称为史传文学。史传可分为如下几类:本纪:传记的一种,专门记述帝王事迹。世家:主要叙述诸侯和特殊人物的事迹。列传:用于记述一般人臣和庶民的事迹,也有用来记载少数民族和其他国家的。另一类是文学传记。它通过如实地叙述人物的经历,刻画出人物鲜明的思想性格,如《项羽本纪》《苏武传》。
8.铭
古代刻在器物商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学叫“铭”。铭文,一般都押韵,多用排比句、对偶句。刻在牌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9.奏议
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仪,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异。”
C.《家》《春》《秋》是巴金的代表作,合称“爱情三部曲”,其中《家》的成就最高。
D.泰戈尔是印度伟大的诗人。1921年发表抒情诗集《吉檀迦利》使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另有诗集《飞鸟集》。
6.赠序
古代送别时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称为赠序。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如《送石处士序》。
7.序跋
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有的序跋还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介绍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序跋有的是作者自己写的,有的则是由别人或编者写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