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总结

合集下载

水环境容量计算

水环境容量计算

水环境功能区 评价
确定控制断面 进行水质评价 划分达标/非达标区
入河排污口
控制单元划分
污染源调查评 价
工生面
业 源
活 源

参数选择 排污口概化 模型计算
6个系统步骤
达标水域
容量计算
容量核定
总量分配
不达标水域
2个关键
• 污染源调查(去向和数量)
输入
• 水环境容量测算
响应
输入
污染源排污量
水体水质
响应
III类)
中 (相应水质为
III-IV类)
劣 (相应水质为V类
或劣V类)
水质降解系数参考值(1/日)
CODMn
氨氮
0.18-0.25
0.15-0.20
0.10-0.18
0.10-0.15
0.05-0.10
0.05-0.10
大江大河
水质及水生态环 境状况
优 (相应水质为II-
III类)
中 (相应水质为
合二维模型进行校核计算,取模拟计算的最小结果作为确 定的水环境容量(一维计算,二维校核) ➢ 大江大河水环境容量也往往取决于混合区(岸边污染带) 计算的水环境容量。 ➢ 一般情况下,设计流量选择近10年最枯流量,但是有条件 的地区,对于丰平枯水期特征明显的河流,以及按照最枯 流量计算没有水环境容量的情况,可以分水期(季平均) 进行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汇总得到全年的水环境容量。
• 污染源调查、水质评价、容量计算、入河 量调查都要对应到控制单元
水质评价与控制单元脱节 污染源调查与控制单元脱节 容量计算参数和结果与控制单元脱节
以水环境功能区为基础
• 水环境功能区划,明确了各水域的水质目标 • 以上下功能区均达标和相互衔接为计算前提 • 可以通过入河排污口与陆域污染源衔接 • 下游反映上游区划,省际容量资源国家调配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d
斯坦福水文模型;侵蚀模型考虑雨滴溅蚀、径流冲刷侵蚀和沉积作用;污染物包括氮、磷和农药等,考虑复杂的污染物平衡
Johanson等,1983;Bicknell等,1996
ANSWERS
1977
1996
分散参数
流域
开始为单次暴雨,后发展为长期连续
暴雨期为60s,非暴雨期为1d
要素之二:水环境功能区
水环境功能区划体现人们对水环境质量的需求,反映了人们对水资源的态度:开发、利用或保护。 已划分水环境功能区的水域,要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规范功能区达标标准; 未划分水环境功能区的水域可不进行容量计算;若考虑计算,按较高功能标准进行(II类)。
要素之三:排污方式
排污口沿河(或其他水体)位置布设,对河流整体水环境容量影响较大; 排污口排放方式(岸边或中心,浅水或深水),对局部的污染物稀释混合影响很大;
方法2: 提高功能校核法
由于应用模型计算水环境容量部分参数具有不确定性,为了提高容量结果的安全性,建议部分河段采用提高功能区类别的方法进行核算,以作为确定安全系数的参考值。
方法3:超标水域分析法
在不同水域,分别应用零维、一维和二维模型,分析功能区内水域达标长度比例(或达标面积比例),根据各地区情况,确定的达标水域范围,分析容量结果的合理性。
2、水动力学模型
最枯月设计条件 1、满足节点平衡方程 2、满足沿程连续方程
河流径流量沿程概化
河流流速沿程概化
3、污染源概化模型
污染源沿程位置概化 污染源源强概化
1、若排污口距离较近,可把多个排污口简化成集中的排污口。 如下图所示,1号、2号、3号排污口可合并为1个排污口1#。上界下界上界1 2 3下界1#
1、模型参数验证

河流、湖泊、水库、湿地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

河流、湖泊、水库、湿地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

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1)河流水环境容量模型水环境容量是在水资源利用水域内,在给定的水质目标、设计流量和水质条件的情况下,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按照污染物降解机理,水环境容量W 可划分为稀释容量W 稀释和自净容量W 自净两部分,即:W W W =+稀释自净稀释容量是指在给定水域的来水污染物浓度低于出水水质目标时,依靠稀释作用达到水质目标所能承纳的污染物量。

自净容量是指由于沉降、生化、吸附等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给定水域达到水质目标所能自净的污染物量。

河段污染物混合概化图如图11。

4—1。

根据水环境容量定义,可以给出该河段水环境容量的计算公式:图11.4—1 完全混合型河段概化图0()i si i i W Q C C =-稀释i i si i W K V C =⋅⋅自净即:0()i i si i i i si W Q C C K V C =-+⋅⋅考虑量纲时,上式整理成:086.4()0.001i i si i i i si W Q C C K V C =-+⋅⋅其中:当上方河段水质目标要求低于本河段时:0i si C C =当上方河段水质目标要求高于或等于本河段时:00i i C C =式中:i W -第i 河段水环境容量(kg/d );i Q -第i 河段设计流量(m 3/s );i V —第i 河段设计水体体积(m 3);i K —第i 河段污染物降解系数(d -1);si C —第i 河段所在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值(mg/L );0i C —第i 河段上方河段所在水功能区水质背景值(mg/L ),取上游来水浓度。

若所研究水功能区被划分为n 个河段,则该水功能区的水环境容量是n 个河段水环境容量的叠加,即:1ni i W W ==∑01131.536()0.000365n ni si i i i i i i W Q C C K V C ===-+⋅⋅∑∑式中:W —水功能区水环境容量(t/a);其他符合意义和量纲同上.2)湖泊、水库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有机物COD 、氨氮的水环境容量模型:在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中,多采用完全均匀混合箱体水质模型来预测水库水体长期的动态变化,即将水库视为一个完全混合反应器时,有机物的容量计算模型可以用水体质量平衡基本方程计算。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是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质进行评估和管理的重要工具。

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水环境承载能力的上限,从而保护水体的质量和数量。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是基于一系列参数和指标的分析,包括水体的自净能力、输入污染物的浓度和排放标准等。

本文将介绍水环境容量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一、水环境容量的概念二、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一)理论计算法1.污染物输入量法:该方法通过分析排放源的污染物输入量和水体的自净能力来计算水环境容量。

首先需要收集排放源的污染物排放数据和污染物的去除率,然后根据水体的水流速度和混合时间来计算污染物的传输和稀释过程。

最后,综合考虑水体的自净能力来确定污染物的容量上限。

2.水质标准法:该方法是根据水质标准和频率分析来计算水环境容量。

首先需要确定水体的水质标准和限制排放标准,然后通过采样和分析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来评估水质情况。

最后,根据频率分析和水体的自净能力来确定污染物的容量上限。

3.数学模型法:该方法是使用数学模型来模拟和预测水体污染物的去除和输送过程。

根据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建立数学方程,并通过求解方程组来计算污染物的传输和稀释过程。

最后,根据模型的结果来评估水体的容量和污染物输入的影响。

(二)实测数据法1.野外观测法:该方法是通过野外观测和实验来获得水体的质量和容量参数。

首先需要在水体中设置采样点,并定期采集水样进行分析和监测。

同时,还需要测量水体的水流速度、温度、溶解氧等物理和化学指标。

最后,通过统计数据和分析结果来评估水体的容量和质量情况。

2.生态指标法:该方法是根据水体的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来评估水体的质量和容量。

首先需要调查和记录水体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然后根据生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来评估水体的质量和容量。

最后,可以通过生态指标和生物多样性来衡量水体的容量和稳定性。

三、水环境容量的应用水环境容量的计算可以帮助政府和决策者制定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政策。

(完整word版)水环境容量估算(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水环境容量估算(word文档良心出品)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130-2014), 规划环评应“在充分考虑累积环境影响的情况下, 动态分析不同规划时段可供规划实施利用的资源量、环境容量及总量控制指标”。

本章就上述内容展开分析。

14.1 环境容量分析14.1.1 水环境容量估算《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130-2014)中未详细给出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 故本次评价参考《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131-2003)附录B 的2.4条和2.5条, 采用水质模型建立污染物排放和受纳水体水质之间的输入响应关系, 并应考虑多点排污的叠加影响, 以受纳水体水质按功能达标为前提, 估算其最大允许排放量。

14.1.1.1 估算指标按照各级环境保护规划, 国家将化学需氧量(COD )、氨氮(NH3-N )作为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因此本次水环境容量估算的指标也定为上述两项。

14.1.1.2 控制单元划分及其所对应的环境功能区划水环境容量计算的控制单元一般是在综合考虑混合过程段长度及重点污染源排放口、大型水工构筑物、水质控制断面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划分。

河流岸边排污的混合过程段长度计算采用如下公式:()()()210065.0058.06.04.0gHI B H Bua B L +-=式中: L ——混合过程段的长度, m B ——河流宽度, m H ——平均水深, m I ——平均坡度, 无量纲 u——平均流速, m/sa ——排放口到岸边的距离, m根据其水文参数, 滃江干流枯水期岸边排放污染物情况的混合过程段长度计算结果如表14.1-1所示。

表14.1-1滃江干流岸边排放污染物情况的混合过程段长度计算一览表清远华侨工业园的废水排放受纳水体最终均为滃江。

根据调查, 园区附近的滃江干流上主要建有3座低水头径流式水电站, 分别为红桥水电站、英华水电站及狮子口水电站;此外, 大镇水汇入口处为滃江干流的水质交界断面, 该断面上游江段的水质控制目标为Ⅲ类, 其下游江段的水质控制目标为Ⅱ类。

水环境容量计算

水环境容量计算

水环境容量计算水环境容量是水体在环境功能不受伤害的前提下所能采取的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

分为稀释容量(E稀)和自净容量( E自)两部分:稀释容量: E稀86.4 S C b Q r式中: E稀-稀释容量,kg/dS -水质标准, mg/L ;C b-河流背景浓度,mg/L;Q r-河流流量,m3/s。

klE自=86.4 SQ t 1 e 86400u自净容量:式中: E自-自净容量,kg/dS -水质标准, mg/L ;Q t-河流流量+废水流量,m3/s;l -河段长度, m;k -综合衰减系数, 1/d;u -河流流速,m/s。

水环境总容量: E E稀E自本次选用环境总量控制因子为COD、NH3-N 和 TP。

依据规划要求,区内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后进入园区新建的污水处理厂集中办理,办理达标后,尾水排入兴旺河。

污水办理厂排入兴旺河的污水总共为 1.2 万 t/d。

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浓度COD 为 60mg/l、NH3-N 为 8(15)mg/l。

本次评论选用兴旺河排污口下游约4000m 河段计算环境容量。

地表水环境容量计算参数选用见表1。

表 1地表水环境容量计算参数选用表参数S (mg/L)3(m3/s)k (1/d)()()Q r( m /s)Q l u m/s COD氨氮TP m COD氨氮河流TP兴旺20 1.00.27.47.53940000.150.1940.030.33河水环境承载能力剖析(1)背景浓度背景浓度选用排污口邻近断面现状监测浓度均匀值:COD 17mg/L、氨氮0.63mg/L、 TP 17mg/L。

(2)计算结果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见表2:表 2地表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单位: kg/d指标兴旺河E稀E自E COD1918.08271.22189.28氨氮236.56TP19.18( 3)水环境承载能力剖析50%水环境容量可用于采取本地区排污量。

依据计算结果进行剖析,必需时提出解决方案。

水环境容量及其计算

水环境容量及其计算

全国水环境容量核定基本计算单元水域范围确定的基础和参考
流域 淮河 淮河 淮河
表1-2 水环境功能区水域范围定性示例
水系 水体
水域
淮河 京杭运河 苏字胡同-前十里营
淮河 光府河
船舶修造厂-水泥制品厂
淮河 老运河
西五里营-东赵村
第1~3列从流域名称、水系名称、水体名称由大到小的3个层 次确定了水环境功能区所在的水体
城 污所
出水指标

区水 (处 近理 郊设 县) 施 名名 称称
属 水 环 境 功 能
建 成 时 间
设 计 规 模
日 处 理 规 模

处运收
理行费
方 式
情 况
情 况
COD
氨 氮
其 他 污 染 物
出 水 达 标 情 况
要 污 染 物 去 除 率
入河排污口调查
省 内 序 号 码
水 体
水域
代 断表 面性 位监 置测
水体代码 DB0101 DB0101 DB4525
L154
表 水环境功能区水域范围定量示例 次级水体代码 功能区顺序码
00
01
00
02
00
02
00
01
长度/面积 190 7.5
9.156km2 155km2
1.2确定排污控制城镇
水环境功能区陆域范围的大致描述;
根据全国水环境功能区划成果,水环境功能区的排污控制城镇可

பைடு நூலகம்
受 执标 是 治 考 超 超
名业 称企

能 区 类 型
纳 水 环 境 功
放行 标的 准排
准 级 别
否 达 标
理 工 艺

城市水环境容量计算

城市水环境容量计算

城市水环境容量计算1边界条件确定要进行水体容量计算,首先划定水功能区,确定功能区的水质目标(C s);其次根据功能区的水文水资源特征,确定水文设计条件(Q0、V);接着通过参数识别实验确定水质降解参数(K);然后分析功能区污染物进入区域的途径,特别是排放口位置、排放量、污染物种类、浓度及排放规律等;最后选择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计算。

影响水域水环境容量的要素很多,概括起来边界因子如下:✧控制因子:不同的污染物具有不同的环境容量,根据AA区水污染现状和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现状,选择COD cr和氨氮作为容量计算的控制因子,该两项控制因子也是国家水污染必控因子。

✧水质目标:水体对污染物的纳污能力是相对于水体满足一定的功能和用途而言的。

因此,水体的功能和用途要求不同,其容纳污染物的量亦不同。

AA区流域不涉及省界断面。

✧水质标准值:以水环境功能区相应环境质量标准类别的上限值为水质目标值。

水环境功能区相应环境质量标准具体落实于相应的监控断面,断面达标即意味着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执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水质标准值见表4-28。

✧本底浓度:参考上游水环境功能区标准,以对应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上限值(达到对应国家标准的最大值)为本底浓度(来水浓度),对于本底监测值优于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上限值,监测值为来水浓度。

✧水体特征:水体特征包括一系列自然参数,如河流的水文特征参数。

这些参数决定着水体对污染物的稀释扩散能力,从而决定着水环境容量的大小,✧设计流量:计算单元不同水期水文资料由AA区水务局提供,并向四川省成都市水资源勘测局进行历史数据收集,考虑到岷江岁修制度部分河段产生人为枯水期,河流基本断流,不作为枯水流量统计,只考虑河流自然枯水期。

由于河流分水堤堰、引水枢纽、节制分水闸、人工斗渠众多,河流分水比可以通过资料调查、实测、解决,经来水和分水平衡。

枯水期代表月为1月,平水期为5、10月,丰水期为7月。

河流水环境容量一维计算方法

河流水环境容量一维计算方法

河流水环境容量一维计算方法
河流水环境容量一维计算方法:
1. 使用容量一维模型:首先采用容量一维模型来计算河流水环境容量,该模型考虑了水体中不同介质的影响。

2. 确定经济参数:根据水体的特性确定经济参数,比如流量、泥沙的
质量,用这些参数来测定水体的环境容量。

3. 采集水文资料:根据实际情况采集水文相关资料,如温度、污染物
浓度等,并将其输入计算模型中。

4. 计算模型参数:根据输入的水文资料,计算当前水体以及其介质的
状况下,确定其容量一维模型参数。

这些参数可以帮助我们来确定水
体环境质量。

5. 计算水体环境容量:根据掌握的容量一维模型参数,就可以进行模
型计算,计算出河流水环境的容量。

6. 计算水体资源效益:在得出水环境容量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计算水
体资源效益,来评估水体环境经济利用价值。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1. 你知道水环境容量可以通过建立模型来计算吗?比如说,就像搭积木一样,把各种影响因素一块块地组合起来,构建出一个能反映实际情况的模型。

比如我们要计算一条小河的水环境容量,那就要考虑河水的流量、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等等因素,通过模型把这些都整合起来,就能算出这个小河能容纳多少污染物啦!哎呀,真神奇啊!2. 水环境容量还可以用监测数据来分析计算呢!这就好比赛跑的时候用秒表来记录时间一样准确。

假设我们在一个湖泊周围设置多个监测点,长时间监测水质的变化情况,然后根据这些数据来推算它的水环境容量。

嘿,这不就像是给湖水做了一次全面的“体检”嘛!难道你不想知道结果吗?3. 有没有听说过类比法来计算水环境容量呀?就好比我们比较两个类似的东西,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比如把一个水域和以前研究过的类似水域进行类比,根据已知的那个水域的容量情况,来推测这个水域的容量。

哇塞,这么巧妙的办法,不好奇怎么用吗?4. 还有一种方法叫物料平衡法来计算水环境容量哦!就如同我们计算家里的收支平衡一样。

我们要详细了解进入水域的污染物量和离开水域的污染物量,通过平衡计算就能得出水环境容量啦。

这是不是很像在做一道有趣的数学题呀!难道你不想试试去解开它吗?5. 生态学法也能算水环境容量呢!可以想象成是观察大自然这个大舞台上生物们的表现。

通过研究水域里的生物种群、数量和生存状况等,来推断水环境容量。

哎呀呀,大自然可真是给了我们很多线索呢!你不想去挖掘一下吗?6. 计算水环境容量还可以综合各种方法呢!就好像是把不同的拼图碎片拼成一幅完整的图画。

把前面说的那些方法都结合起来,互相印证和补充,这样就能得到更准确可靠的结果啦。

哇哦,这么厉害的方法,不想去深入了解一下吗?我觉得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真的很有趣也很重要,通过这些方法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我们的水环境,让水变得更清澈、更美好!。

一维水环境容量计算公式和污染物降解系数

一维水环境容量计算公式和污染物降解系数

(一)[]036586.4exp(/86400)h W Q Cs K L u C =⨯⨯⨯⨯⨯-其中:365——天数86.4——时间换算系数Qh——流量,m 3/sK——衰减系数,1/d ,COD K 取0.18,氨氮K 取0.12,总磷K 取0.07L——河流长度,mU——流速,m/sC0——上游来水污染物背景浓度,mg/LCs——功能区水质标准浓度,mg/LW——容量,kg/a (二))(*)*(*1000000/86400*365*86400j i i u Kx Q Q C e C Wi +-=河流一维水质模型由河段和节点两部分组成,节点指河流上排污口、取水口、干支流汇合口等造成河道流量发生突变的点,水量与污染物在节点前后满足物质平衡规律(忽略混合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化学和生物影响)。

河段指河流被节点分成的若干段,每个河段内污染物上界 下界j#k#节点i 河段i的自净规律符合一阶反应规律。

(Wi 容量:t/a ))(*)*(*1000000/86400*365*864000j i A u Kx S Q Q C e C C Wi +--=-式中:Wi 容量----t/a;(三)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K收集水文站、水利局等部门相关资料,资料不足情况下对该河段进行现场调查,通常可获取的常规参数有:河道长度L (m )、河宽B (m )、河段流速u (m/s ),入河流量Q (m 3/s )和水质污染物浓度c (mg/L )等。

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K 的确定。

K 是反应污染物沿程变化的综合系数,是计算水体那无能力的重要参数,为获取河段K 值,进行水质监测,用二断面法求相应的K 值,公式为:式中:c1——河段上游断面污染物浓度,mg/L ;c2——河段下游断面污染物浓度,mg/L ;x ——河段长度,m ;u ——河段流速,m/s 。

河流湖库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河流湖库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总结目录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总结 (1)目录 (1)一、一维模型 (1)二、二维模型 (4)三、感潮河段零维模型 (6)四、湖库模型 (6)一、一维模型1、适用范围:全国水环境容量核定技术指南1)宽浅河段;2)污染物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能混合均匀;3)污染物浓度在断面横向方向变化不大,横向和垂向的污染物浓度梯度可以忽略;4)一般情况下适用于河宽小于200m的河流,但注意利用不均匀系数对其容量进行修正。

2、一维衰减公式:排污口、支流排入断面完全混合模型:EP E E P P Q Q Q C Q C C ++= 式中:C 为断面混合后的水质浓度值;C P 为排污口排出的污水的水质浓度值;Q P 为排污口废水排放量;C E 为河水的水质浓度值;Q E 为河水流量。

3、算例:假设该河段水环境功能区目标为III 类,假设该河段上边界COD 来水控制目标为20mg/L ,90%最枯月保证率流量为20m³/s ,该河段平均流速为0.2m/s ,COD降解系数约0.1/d,概化排污口流量为1m³/s,COD浓度90mg/L,支流流量5m³/s,COD浓度为25mg/L。

C 目=Q∗C∗exp(−k∗X186400u)+q∗c+WQ+qexp⁡(−kX286400u)通过上游来水衰减,区间内中间混合后衰减等于水质目标,可以反推出区间内水环境容量,注意公式中的单位,通过上述公式算出的W单位为g/s。

Q:m³/s、C:mg/L、u:m/s、K:1/d、x:m。

(1)上边界→节点1(混合前浓度):C2=C1*exp( kx/u)=20*exp( 0.1*20000/86400/0.2)=18.875mg/L(2)概化排污口汇入混合:C3=(c1*q1+C2*Q1)/(q1+ Q1)=(90*1+18.875*20)/(20+1)=22.262mg/L(3)节点1→节点2:C4= C3*exp( kx/u)=22.262*exp( 0.1*5000/86400/0.2)=21.627mg/L(超标)(4)节点2→节点3(混合前浓度):C5= C4*exp( kx/u)=21.627*exp( 0.1*20000/86400/0.2)=19.264mg/L(5)支流汇入混合:C6=(c2*q2+C5*Q2)/(q2+ Q2)=(25*5+19.264*21)/(5+21)=20.367mg/L(6)节点3→节点4:C7= C6*exp( kx/u)=20.367*exp( 0.1*5000/86400/0.2)=19.786mg/L(7)节点4→控制断面:C8= C7*exp( kx/u)=19.786*exp( 0.1*8000/86400/0.2)=18.891mg/L可见,该河段在现状排污情况下水质能达到地表水III类,但河段允许排放量根据实际情况分配不均匀,上游计算断面1存在超标情况,下游容量仍有富裕,在因此需进一步通过试算的方法,削减概化排污口排污量,此外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下游支流水质目标进行适当调整,将容量进行合理分配。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C(x, z) m exp( z2u K x)
hu
Ey
x u
4Eyx u
面源模型
• 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用来计算一定流域内由非点 源污染造成的各种污染物的输出情况。选择或建 立与当地实际情况复合较好的负荷模型,是对各 种污染控制措施进行模拟筛选的基础。通过文献 调研,对国外非点源模型30多年的发展历史和现 状进行了全面的文献调查,就非点源模型的主要 类型、结构和特点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对目前 广泛采用的13种非点源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详 见下表。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容量涵义图示
W自净
W稀释
自净容量 稀释容量
自净容量是指由于沉降、生化、 吸附等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 给定水域达到水质目标所能自 净的污染物量。
W
稀释容量是指在给定水域的本底 污染物浓度低于水质目标时,依 靠稀释作用达到水质目标所能承 纳的污染物量
排放方式
技术指南中的概念定义
• 在给定水域范围和水文条件,规定排污方 式和水质目标的前提下,单位时间内该水 域最大允许纳污量,称作水环境容量。
零维模型
• 计算稀释容量。污染物进入河流水体后, 在污染物完全均匀混合断面上,污染物的 指标无论是溶解态的、颗粒态的还是总浓 度,其值均可按节点平衡原理来推求。对 河流,零维模型常见的表现形式为河流稀 释模型;对于湖泊与水库,零维模型主要 有盒模型。
• 符合下列两个条件之一的环境问题可概化 为零维问题:
境容量。
第四部分 水环境容量 校核
方法1:水资源量校核法
• 对比各个水系水资源量和水环境容量计算 结果,若差距较大,需仔细分析;
• 将同一水系各个河段(地市)的计算条件 连在一起进行计算,比较总体结果与各段 结果的差距。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 未划分水环境功能区的水域可不进行容量 计算;若考虑计算,按较高功能标准进行 (II类)。
要素之三:排污方式
• 排污口沿河(或其他水体)位置布设,对 河流整体水环境容量影响较大;
• 排污口排放方式(岸边或中心,浅水或深 水),对局部的污染物稀释混合影响很大;
• 全面理解内涵 • 重视数据协调 • 合理计算容量
污染平衡
零维计算结果
一维计算结果
二维计算结果
第三部分 水环境容量 的计算步骤
• 1、模型参数验证 • 2、现状污染源的水质影响分析 • 3、稀释容量分析(零维) • 4、稀释自净容量分析(一维) • 5、混合区约束容量分析(二维) • 6、确定环境容量
1、模型参数验证
• 废水量影响河流流量,调整水 文参数;
• 本次计算,利用平均法确定源强。
4、水质模型
• 根据水环境功能区的实际情况,环境容量 计算一般用一维水质模型。对有重要保护 意义的水环境功能区、断面水质横向变化 显著的区域或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二维 水质模型计算。在模型计算时尤其是对于 大江大河的水环境容量计算,必须结合混 合区或污染带的范围进行容量计算。
C(x, z) m exp( z2u K x)
hu
Ey
x u
4Eyx u
面源模型
• 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用来计算一定流域内由非点 源污染造成的各种污染物的输出情况。选择或建 立与当地实际情况复合较好的负荷模型,是对各 种污染控制措施进行模拟筛选的基础。通过文献 调研,对国外非点源模型30多年的发展历史和现 状进行了全面的文献调查,就非点源模型的主要 类型、结构和特点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对目前 广泛采用的13种非点源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详 见下表。
参数 形式

水环境容量基本理论

水环境容量基本理论
控制断面1 控制断面
排污口1 排污口
排污口2 排污口
排污口3 排污口
第二部分 水环境容量基本计算方法
对于重要控制断面,采用控制断面水 质达标的方法进行水环境容量的计算。 对于一般水体,采用总体水质达标 的方法进行水环境容量的计算。
第二部分 水环境容量基本计算方法 3、总体达标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零维模型) 总体达标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零维模型) 总体达标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3.1 水质计算
k C = C ' exp( − x) 86400 • u
第二部分 水环境容量基本计算方法 5、湖库水体纳污能力计算 湖库水体纳污能力计算 5.1 对于面积较小的湖库 利用完全混合公式进行水环境容量的计算。
W = Q0 (C s − C 0 ) + KVC s + qC s
在进行水环境容量计算时要进行不均匀系数订正, 具体如下: W订正=αW 湖库面积:大于50Km2 采用其它方法进行计算;
第二部分 水环境容量基本计算方法 2.3 控制断面计算达标法的优缺点 (1)优点 能够保证控制断面的水质达标,特别适合于饮 用水水源地的保护;以及国控、省控、市控等重要 水质控制断面水质达标的管理。
水质预测
污染源排污量 污染源排污量
水体水质 水体水质
水环境容量计算
控制断面1
控制断面2
第二部分 水环境容量基本计算方法 (2)缺点 ① 要事先明确每个排污口的位置,在对未来污染 源的把握上,一般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故这种方法 在操作上有难度。 ② 当控制断面上游有多个排污口时,控制断面水 质达标时的水环境容量值有多个解,使得该方法在 操作上有难度。 ③ 控制断面水质浓度正好达标,意味着控制断面 至排污口这一段河道的水质均超标,与功能区水质 管理稍有出入。

混合模型水环境容量计算详细步骤

混合模型水环境容量计算详细步骤

混合模型水环境容量计算详细步骤一、前期准备首先呢,我们得收集一些基础的数据资料。

像水体的流量流速啦,还有这片水域的面积这些基本信息可不能少。

这看起来好像都是些很常规的东西,不过你要是落下了哪个,后面计算的时候就可能会出岔子,所以一定要仔细点儿哈。

我自己每次收集的时候,都会多检查几遍,确保数据没有遗漏或者错误。

二、确定污染物种类接下来,咱们要确定一下水体里面都有哪些污染物。

这个可就需要根据这片水域的实际情况来判断啦。

是工业污染比较多呢?还是生活污水带来的污染物占大头?这一步有点像侦探破案找线索一样。

有时候可能不太好确定,但是你要尽可能多方面去考虑哦。

你可以参考周边的企业类型人口密度之类的因素。

这一步其实很关键呢,真的很关键!因为不同的污染物对于水环境容量的计算影响可大了。

三、选择混合模型然后呢,就是选择合适的混合模型啦。

市场上有好多种混合模型供咱们选择,这时候你可能就会有点懵,不知道选哪个好。

我一般会先看看前人在类似的水环境研究中用的是啥模型。

如果没有可以参考的,那我就会根据自己对这些模型的理解,挑一个感觉比较适合当前水域情况的。

不过这里要提醒一下这一步不要太草率啦,选错了模型可能会让后面的计算结果偏差很大呢!四、模型参数设定选定了模型之后,就要开始设定模型的参数啦。

这部分内容有点小复杂,但是别怕。

比如说污染物的降解系数扩散系数这些参数,有的可以从已有的研究报告里找,有的呢,就得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者做一些简单的实验来确定了。

我在这一步通常会花多一些时间,确保每个参数都设置得比较合理。

这一步真的要非常细心才行哦!要是参数设错了,那计算出来的水环境容量肯定就不对啦,你说是不是?五、进行计算六、结果验证与分析计算出结果之后呢,可不能就这么完事儿了。

咱们得对结果进行验证和分析。

怎么验证呢?可以和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或者标准进行对比。

如果发现结果差得太多,那就得回过头去看看前面的步骤是不是哪里出问题了。

这一步真的很重要啊,真的很重要!可不能忽略了。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总结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总结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总结第一篇: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总结1、中国地表水水环境容量研究过程中产生的五大类计算方法: 公式法、模型试错法、系统最优化法(线性规划法和随机规划法)、概率稀释模型法和未确知数学法2、水环境容量软件:WASP、Delft 3D 等大型综合模型软件3、王华东和夏青[5]将环境容量定义为: 相对于某种环境标准,某环境单元所容许承纳的污染物的最大数量,同时认为环境容量是一个变量,且由基本环境容量(差值容量)和变动环境容量(同化容量)两部分组成,基本环境容量指拟定的环境标准与环境本底值之差,变动环境容量指该环境单元的自净能力。

4、水环境容量=稀释容量+自净容量+迁移容量表5、公式法6、模型试错法在河流的第一个区段的上断面投入大量的污染物,使该处水质达到水质标准的上限,则投入的污染物的量即为这一河段的环境容量;由于河水的流动和降解作用,当污染物流到下一控制断面时,污染物浓度已有所降低,在低于水质标准的某一水平(视降解程度而定)时又可以向水中投入一定的污染物,而不超出水质标准,这部分污染物的量可认为是第二个河段的环境容量;依此类推,最后将各河段容量求和即为总的环境容量7、环境科学中所采用的系统最优化方法有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及随机规划等8、概率稀释模型法方法的基本思路如下: ① 基于特定的基本假定,建立污染物与水体混合均匀后下游浓度的概率稀释模型;② 利用矩量近似解法求解控制断面在一定控制浓度下的达标率;③利用数值积分求解水体在控制断面不同控制浓度、不同达标率下的水环境容量。

9、10、粒子群算法众多变种中的RPSM[21]方法11、12、三角模糊数/盲数理论13、第二篇:水环境容量错误问题地表水环境容量计算过程中一些错误问题从成都地表水环境容量验收会议后,我们对部分省市在具体的水环境容量模型计算过程和中间结果进行了校核和验算,发现了一些具体的技术处理问题,现将对广西、江西、湖南的主要问题汇总如下,以便全国各省市参考:1.广西(1)正向计算全部采用了规划院第三版模型,此模型没有二维计算的结果,二维计算在模型中只是起对一维计算结果的校核作用,实际输出的仍然是一维结果。

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

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

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1)河流水环境容量模型水环境容量是在水资源利用水域内,在给定的水质目标、设计流量和水质条件的情况下,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按照污染物降解机理,水环境容量W 可划分为稀释容量W 稀释和自净容量W 自净两部分,即:W W W =+稀释自净稀释容量是指在给定水域的来水污染物浓度低于出水水质目标时,依靠稀释作用达到水质目标所能承纳的污染物量。

自净容量是指由于沉降、生化、吸附等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给定水域达到水质目标所能自净的污染物量。

河段污染物混合概化图如图11.4-1。

根据水环境容量定义,可以给出该河段水环境容量的计算公式:图11.4-1 完全混合型河段概化图0()i si i i W Q C C =-稀释 i i si i W K V C =⋅⋅自净即:0()i i si i i i si W Q C C K V C =-+⋅⋅考虑量纲时,上式整理成:086.4()0.001i i si i i i siW Q C C K V C =-+⋅⋅其中:当上方河段水质目标要求低于本河段时:0i si C C = 当上方河段水质目标要求高于或等于本河段时:00i i C C =式中:i W —第i 河段水环境容量(kg/d ); i Q —第i 河段设计流量(m 3/s ); i V —第i 河段设计水体体积(m 3); i K —第i 河段污染物降解系数(d -1);si C —第i 河段所在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值(mg/L );0i C —第i 河段上方河段所在水功能区水质背景值(mg/L ),取上游来水浓度。

若所研究水功能区被划分为n 个河段,则该水功能区的水环境容量是n 个河段水环境容量的叠加,即:1nii W W ==∑01131.536()0.000365n ni si i i i i i i W Q C C K V C ===-+⋅⋅∑∑式中:W —水功能区水环境容量(t/a ); 其他符合意义和量纲同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国地表水水环境容量研究过程中产生的五大类计算方法: 公式法、模型试错法、系统最优化法( 线性规划法和随机规划法) 、概率稀释模型法和未确知数学法
2、水环境容量软件:WASP、Delft 3D 等大型综合模型软件
3、王华东和夏青[5]将环境容量定义为: 相对于某种环境标准,某环境单元所容许承纳的污染物的最大数量,同时认为环境容量是一个变量,且由基本环境容量( 差值容量) 和变动环境容量( 同化容量) 两部分组成,基本环境容量指拟定的环境标准与环境本底值之差,变动环境容量指该环境单元的自净能力。

4、水环境容量=稀释容量+自净容量+迁移容量表
5、公式法
6、模型试错法在河流的第一个区段的上断面投入大量的污染物,使该处水质达到水质标准的上限,则投入的污染物的量即为这一河段的环境容量; 由于河水的流动和降解作用,当污染物流到下一控制断面时,污染物浓度已有所降低,在低于水质标准的某一水平( 视降解程度而定) 时又可以向水中投入一定的污染物,而不超出水质标准,这部分污染物的量可认为是第二个河段的环境容量; 依此类推,最后将各河段容量求和即为总的环境容量
7、环境科学中所采用的系统最优化方法有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及随机规划等
8、概率稀释模型法方法的基本思路如下: ①基于特定的基本假定,建立污染物与水体混合均匀后下游浓度的概率稀释模型; ②利用矩量近似解法求解控制断面在一定控制浓度下的达标率; ③利用数值积分求解水体在控制断面不同控制浓度、不同达标率下的水环境容量。

9、
10、粒子群算法众多变种中的RPSM[21]方法
11、
12、三角模糊数/盲数理论
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