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原位肝移植制作过程中常见失败原因分析及处理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氏液,注射器,棉球,医用纱布,橡皮泥,静脉 穿刺针等。 1.2 实验分期
按每制作 50 例作为 1 个阶段,将大鼠原位 肝移植模型制作的摸索历程分为早期、中期、后 期 3 个阶段。 1.3 实验方法 1.3.1 供体手术 ⑴ 手术暴露:待麻醉成功后动 物仰卧位固定于自制手术台上,碘伏消毒,取腹 部正中切口,上至剑突,下至耻骨联合,以自制 S 型拉钩将腹壁向两侧牵开,同时用蚊式钳夹住剑 突,向头侧翻起,充分暴露肝脏。用盐水纱布覆 盖肠管并拉出腹腔置于左侧腹壁,使腹腔内操作 空间更大。⑵ 游离肝周韧带及血管:剪断肝镰状 韧带及左三角韧带,游离结扎左膈下静脉及肝与 食管交通支(图 1)。剪断肝十二指肠韧带及肝胃 韧带,游离尾状叶及胃后乳突叶。游离胆总管, 距肝门部 0.5 cm 处于胆总管前壁剪一小口,将准 备好的肝管内支撑管沿切口向近端插入,6-0 丝线 结扎固定支撑管。用盐水纱布轻轻翻起肝锥状叶, 暴露游离肝下下腔静脉至右肾静脉水平,结扎右肾 上腺静脉及肝后腰静脉丛,结扎切断右肾静脉。游 离肝动脉,暂不结扎。游离门静脉,8-0 丝线结扎 切断幽门静脉及脾静脉。⑶ 灌洗供肝:经阴茎背静 脉注入含有 250 U 肝素的生理盐水 1~2 mL,使大鼠 全身充分肝素化,1 min 后结扎肝动脉。阻断门静 脉远端,经门静脉缓慢低压注入含有肝素 2 5 U / m L 的 4℃乳酸林格氏液 10~15 mL,待肝脏颜色 变为黄色时(总灌注时间约 2~3 min), 立 即剪断肝下下腔静脉,使灌洗液充分流出。 沿 膈 肌 环 剪断肝上下腔静脉(图 2),取出供 肝并置于 4 ℃乳酸林格氏液中。⑷ 修整供肝: 整个过程都在 4 ℃的平衡液中进行。将供肝门 静脉断端剪齐,用已准备好的门静脉袖套进行 套管:管耳方向向下,用一显微直镊穿过袖套并 夹住门静脉断端,向上提起门静脉穿过袖套,用 1 把无损伤血管钳钳夹住管耳,用橡皮泥或助手固 定微血管钳柄,用两把镊子夹住血管壁确定无扭
Liver Transplantation; Models, Animal; Rats
CLC number: R617
Document code: A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2012,21(1):30-34]
大鼠原位肝移植首先由 Lee 等 [1] 于 1973 年 报道,Kamada 等 [2] 于 1979 年首次提出肝上下腔 静脉缝合联合肝下下腔静脉及门静脉袖套吻合即 二袖套法, Miyata 等 [3] 于 1980 年又提出了三袖 套法,即肝上下腔静脉也采用袖套法吻合。尽管 此后各种改良方法层出不穷 [4-5],但经过长期比 较研究及实验结果显示,二袖套法是目前最受欢 迎、应用最普遍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制作方 法 [6-7]。虽然该方法目前已较成熟,但对于初学 者而言仍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练 习和摸索,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遭遇各种原因导 致的失败,而及时分析总结失败原因,寻找解决 策略对提高技术水平和手术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目前的大多数文献只是总结了该模型制作成功的 一 些 经 验, 较 少 对 失 败 原 因 进 行 分 析 , [8-9] 我 科 于 2010 年 10 月—2011 年 8 月采用改良 Kamada 二袖套法行大鼠原位肝移植手术 150 例,现分析 总结该模型制作过程中常见的失败原因及应对策 略,以助于初学者快速熟练掌握该技术,现报道 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采用健康、雄性、清洁级 SD 大 鼠 300 只,购自川北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体质 量 200~350 g,供体略小于受体或相当。 1.1.2 手术器械 显微外科手术器械 1 套(购自上 海医疗器械厂),血管阻断夹,8-0 医用无损伤带 针缝合线,6-0 医用丝线,手术头灯,其他普通外 科器械若干。 1.1.3 自制材料 自制大鼠手术台,自制 S 型拉钩 (采用回形针),自制血管袖套及胆总管内支撑管: 门静脉袖套采用内径为 1.5 mm,外径 2.0 mm,长 3 mm 的聚丙乙烯管,肝下下腔静脉袖套采用内径 为 2.5 mm,外径 3.0 mm,长 3 mm 的聚丙乙烯管, 肝总管支撑管采用硬膜外导管,长 5 mm。 1.1.4 其他材料 生理盐水,肝素钠注射液,林格
收稿日期:2011-09-27; 修订日期:2011-12-20。 作者简介:李强,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医师,主要从事肝移植基础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李敬东, Email:lijingdong358@126.com
第1期
李强,等:大鼠原位肝移植制作过程中常见失败原因分析及处理策略
31
KEY WORDS
图 1 游离结扎左膈下静脉 Figure 1 Left inferior phrenic vein
dissection and ligation
图 2 获取供肝 Figure 2 Graft harvest
图 3 修剪供肝 Figure 3 Back-table of donor liver graft
1.3.2 受体手术 ⑴ 游离、取出受体肝脏:剪断 肝镰状韧带及左三角韧带,游离结扎左膈下静脉, 双重结扎切断肝与食管交通支。游离尾状叶及胃 后乳突叶。暴露第一肝门,游离胆总管,于肝门 部左右肝管分支处用 6-0 丝线结扎切断左右肝管。 结扎右肾上腺静脉及肝后腰静脉丛。结扎肝动脉。 移走异氟烷麻醉,血管阻断夹先后阻断肝下下腔 静脉及门静脉,无肝期计时开始。于门静脉分叉 处注入 2 mL 生理盐水将肝内血液驱回大鼠体内循 环。将肝脏向下牵拉,无损伤血管钳靠近膈肌阻 断肝上下腔静脉,结扎门静脉左右支,留结扎线 备用。靠近肝脏面剪断肝上下腔静脉,保留部分 肝组织剪断肝下下腔静脉,取出肝脏。⑵ 植入供肝、 吻合肝上下腔静脉:用橡皮泥或助手固定无损伤 血管钳并使吻合口稍向头侧翻转,暴露血管后壁。 冰盐水纱布垫于肝后,原位植入供肝。将供肝的 左右支持线与受体肝上下腔静脉左右两角各缝合 固定 1 针,管腔外打结。先从左到右连续缝合后壁, 在管腔外与右角的线尾打结,然后用此针线从右 到左连续缝合前壁,结束吻合前用生理盐水冲洗 管腔以排出气泡,结束肝上下腔静脉的吻合(图 4)。 ⑶ 吻合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及肝管:向外上方 牵引门静脉的左右支的结扎线并保持一定张力, 血管阻断夹在幽门静脉水平阻断门静脉,在左右 支分叉处作横切口,用肝素盐水冲洗受体门静脉 腔,用镊子夹住袖套柄,同时用显微镊将门静脉 牵开,使袖套套入受体门静脉内,将供体门静脉
LI Qiang, LI Jingdong, LI Dexin, TIAN Yunhong, XIAO Jiangwei, PENG Yong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Nanchong, Sichuan 637007, China)
结论:导致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制作失败的原因较多,无肝期是影响成功与否的关键,及时地对
失败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寻找合理的解决办法,有助于初学者熟练地掌握该技术。
肝移植;模型,动物;大鼠
中图分类号:R617
文献标识码:A
[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1):30-3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nalysis of common causes of unsuccessful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 rats and their solution strategy
the anhepatic phase is the most critical factor affecting the results. Timely identification of the causes of
unsuccessful transplantation and finding the appropriate solutions are helpful to the novice operators.
32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第 21 卷
曲后将其外翻套在袖套的外壁,6-0 的丝线环扎固 定,门静脉袖套即已完成。用同样的方法制作肝 下下腔静脉的袖套。修剪肝上下腔静脉,无需保留 膈肌环,在肝上下腔静脉两角用 8-0 的带针线由内
向外各缝 1 针支持线,血管阻断夹阻断肝下下腔静 脉。移入冰箱内,在 4 ℃的乳酸林格氏液中作短暂 保存(图 3)。
李强,李敬东,李德新,田云鸿,肖江卫,彭勇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普通外科,四川 南充 637007)
摘要 关键词
目的:分析大鼠位肝移植制作过程中常见失败原因及总结相应的处理策略。
方法:历时 10 个月,采用改良 Kamada 二袖套法制作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 150 例。将每完成 50 例
作为 1 个实验阶段,分早、中、后期 3 个阶段对失败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e the common causes of unsuccessful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 rats, and provide an appropriate treatment strategy. Methods: Over a period of 10 months,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model was performed by modified Kamada two-cuff technique in 150 rats. Completion of a set of 50 consecutive cases was regarded as an experimental stage, so the whole experimental course was partitioned into three stages: early, middle and late stage. The causes of transplantation failure in each stage were analyzed separately and summarized. Results: In the early stage, the major causes leading to failure of rat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were pneumothorax (5.8%),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10.6%), and exended anhepatic phase (50.4%), while those in the middle and late stage were failed anastomosis of suprahepatic inferior vena cava (21.0%), extended anhepatic phase (20.6%), failed anastomosis of portal vein and infrahepatic inferior vena cava (17.6%), and failed bile duct reconstruction (5.6%). Conclusion: There are many causes of unsuccessful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 rats, among which,
第 21 卷 第 1 期 2012 年 1 月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文章编号:1005-6947(2012)01-0030-05
Vol.21 No.1 Jan. 2012
·基础研究·
大鼠原位肝移植制作过程中常见失败原因分析 及处理策略
结果:大鼠原位肝移植常见失败原因在早期阶段主要以气胸(5.8%), 术中出血(10.6%), 无肝
期 过 长( 5 0 . 4 % )为 主;中 、后 期 主 要 以 肝 上 下 腔 静 脉 吻 合 失 败( 2 1 . 0 % ),无 肝 期 过 长( 2 0 . 6 % ),
门静脉及肝下下腔静脉袖套吻合失败(17.6%),胆管重建失败(5.6%)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