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跨国公司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国公司理论
跨国公司理论的演变
西方经济学中的跨国公司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 一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新古典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和 20世纪以后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新古典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俄林) 该学派用要素禀赋解释资本的国际流动。他们认为国际资 本流动的原因在于各国利率之间的差异。而利率差异又取 决于各国资本存量的相对充裕程度。当利率存在差异时, 资本会从利率低的地方向高的地方转移。 评论:该学派的不足之处在于,其解释的对象主要是借贷 资本或证券资本的国际流动,而非国际直接投资。
海默指出美国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主要集中 于资本程度高、技术先进、产品差异化盛行的一 些制造部门,这些部门都具有高度寡占。美国企 业对外直接投资,注重于选择能充分利用其垄断 优势、国内市场不完全性较高的那些东道国,在 那里他们更容易排斥对手。
民族企业具有跨国企业没有的一些优势, 例如,民族企业更能适应本国政治、经济、 法律、文化等因素构成的投资环境,常常 会得到本国政府的优惠和保护。然而如果 跨国公司拥有更为显著的垄断优势,能够 抵消掉上述不利影响,则可以排斥民族企 业的竞争。
跨国公司垄断优势的划分
金德伯格将跨国公司拥有的各种垄断优势划分为三类: 商品市场上的垄断优势:由于产品的差异化、商标、促销
技术与价格联盟等。 生产要素市场垄断优势:由于专利、技术秘密、特殊的管
理技能、资本市场的有约条件和商誉等。 规模经济带来的垄断优势: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
经济。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市场营销的规模经济实力增强, 从而充实了企业市场营销的经济基础;二是管理的规模经 济效应;三是研究开发的规模经济效应。 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往往都是先在母国运用,然后通过直 接投资在国际市场进行利用和强化,这些垄断优势的利用 依赖于市场机制的缺陷,市场规律的驱动和政府行为(例 如,三星的政治献金和西门子的行贿)。
三个阶段对跨国公司的影响
创新阶段:重点在产品设计、创造需求。此时缺 乏同类竞争者,产品需求弹性低。成本不是企业 关注的重点。企业在此时需要不断对产品进行改 良,需要与国内的研发机构及材料商进行紧密配 合。典型代表:IPHONE手机
成熟阶段:产品设计基本定型,生产工艺成熟, 消费者的好奇心开始减弱,需求弹性变大,替代 品增多。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及寡占市场结构被 削弱。企业需要考虑降低成本。为避免出口国的 贸易抵制,开始在当地建厂当地销售。
跨国公司选择直接投资的依据
微观角度的考虑 出口、直接投资、许可证的三种替代 总的来看,无论基于哪一种理论,都是成本效益 之间的比较,关键在于如何度量成本与收益。 出口的成本:本国内的生产成本+出口的相应税 费 直接投资的成本:国外的生产成本+附加费用 许可证成本:视许可证的使用方式而定,在长期 直接投资可行的情况下,为完全利用跨国公司的 知识优势,跨国公司可能选择直接投资来替代许 可证。
计算机处理器行业:英特尔(接近80%)而 占总数近三分之一的最终产品输出口都在 中国。
英特尔为了适应新的法律环境已经改变了与
PC厂商之间的游戏规则:与一年前相比, 英特尔对销售商的广告补助由此前最高的 50%降到了20%以内,芯片销售返点也由 20%降至5%之内。而广告补助和销售返点 一直被看作是英特尔排挤AMD等对手的主 要手段,曾饱受争议。
但是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很容易受到东道 国政府的管制,以我国为例:从2008年8月1 日起正式实施反垄断法。
跨国公司与反垄断法
各行业领域跨国公司中谁涉嫌垄断中国市场? 电脑操作系统行业:微软(市场占有率95%) 应对策略:转移公众视线
在一片喊打声中,微软公司针对政府和媒体采取了大量公关活动。 而对外,微软却称自己没有垄断。微软中国公司董事长张亚勤最近被 问及微软如何应对中国《反垄断法》时回答说,“我们不存在这个问 题,我们和政府、整个IT业界有那么多合作,我们没有垄断。”微软 正在通过把自己包装成受害者,来避免成为中国《反垄断法》的第一 被告 。7月18日,微软在公布上一财年(2007年7月1日至2008年6月30 日)财报的同时,调低了下一财年的增长预期,称原因之一是盗版问 题。而瑞银分析师希瑟·贝利尼认为,微软估计今年第三季度因中国 盗版而损失3亿美元的观点太过意外。 “微软通过向中国政府施压, 来转移自身危机。这可能是其应对《反垄断法》的一种策略。”业内 人士分析。
产品周期理论
典型代表维农(Vernon)指出产品生命周期 是产品市场运动的普遍现象。产品从进入 市场开始,就开始了生命周期运动,其过 程可分为“创新”、“成熟”和“标准化” 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产品技术特点、 市场供求关系与卖方竞争状态各不相同, 于是生产者需要选择不同的生产区位。跨 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就是跨国公司在产 品生命周期运动中,根据竞争条件和生产 势理论(Monopolistic Advantage Theory )
由麻省理工学院Stephan Hymer (1960)在其博士 论文中首先提出。后经他的导师(Kindle—berger) 进行了补充和完善。首先解释了为什么跨国公司 会对外直接投资。他指出这一现象主要是基于垄 断优势和市场的不完全性。
宏观视角的考虑
主要是货币价值,包括货币汇率、通货膨胀 率与利率
对于垄断优势理论的评价
积极的方面:
以垄断和市场不完全竞争代替完全竞争来解释国际资本流 动; 把证券投资与直接投资区别开来;
消极的方面:
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他无法解释没 有垄断优势的中小企业对外投资行为; 没有涉及区位选择的问题和服务业的跨国经营行为。
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跨国公司理论 海默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之后。跨 国公司理论才真正转到直接投资上来,才能够真 正意义上被称作是跨国公司理论。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中期,主要研究跨国公司 直接投资的特点和其决定要素
垄断优势理论 产品周期理论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这一时间段的争论非常厉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