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跨国公司大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是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很容易受到东道 国政府的管制,以我国为例:从2008年8月1 日起正式实施反垄断法。
跨国公司与反垄断法
各行业领域跨国公司中谁涉嫌垄断中国市场? 电脑操作系统行业:微软(市场占有率95%) 应对策略:转移公众视线
在一片喊打声中,微软公司针对政府和媒体采取了大量公关活动。 而对外,微软却称自己没有垄断。微软中国公司董事长张亚勤最近被 问及微软如何应对中国《反垄断法》时回答说,“我们不存在这个问 题,我们和政府、整个IT业界有那么多合作,我们没有垄断。”微软 正在通过把自己包装成受害者,来避免成为中国《反垄断法》的第一 被告 。7月18日,微软在公布上一财年(2007年7月1日至2008年6月30 日)财报的同时,调低了下一财年的增长预期,称原因之一是盗版问 题。而瑞银分析师希瑟·贝利尼认为,微软估计今年第三季度因中国 盗版而损失3亿美元的观点太过意外。 “微软通过向中国政府施压, 来转移自身危机。这可能是其应对《反垄断法》的一种策略。”业内 人士分析。
跨国公司垄断优势的划分
金德伯格将跨国公司拥有的各种垄断优势划分为三类: 商品市场上的垄断优势:由于产品的差异化、商标、促销
技术与价格联盟等。 生产要素市场垄断优势:由于专利、技术秘密、特殊的管
理技能、资本市场的有约条件和商誉等。 规模经济带来的垄断优势: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
经济。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市场营销的规模经济实力增强, 从而充实了企业市场营销的经济基础;二是管理的规模经 济效应;三是研究开发的规模经济效应。 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往往都是先在母国运用,然后通过直 接投资在国际市场进行利用和强化,这些垄断优势的利用 依赖于市场机制的缺陷,市场规律的驱动和政府行为(例 如,三星的政治献金和西门子的行贿)。
宏观视角的考虑
主要是货币价值,包括货币汇率、通货膨胀 率与利率
对于垄断优势理论的评价
积极的方面:
以垄断和市场不完全竞争代替完全竞争来解释国际资本流 动; 把证券投资与直接投资区别开来;
消wenku.baidu.com的方面:
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他无法解释没 有垄断优势的中小企业对外投资行为; 没有涉及区位选择的问题和服务业的跨国经营行为。
计算机处理器行业:英特尔(接近80%)而 占总数近三分之一的最终产品输出口都在 中国。
英特尔为了适应新的法律环境已经改变了与
PC厂商之间的游戏规则:与一年前相比, 英特尔对销售商的广告补助由此前最高的 50%降到了20%以内,芯片销售返点也由 20%降至5%之内。而广告补助和销售返点 一直被看作是英特尔排挤AMD等对手的主 要手段,曾饱受争议。
产品周期理论
典型代表维农(Vernon)指出产品生命周期 是产品市场运动的普遍现象。产品从进入 市场开始,就开始了生命周期运动,其过 程可分为“创新”、“成熟”和“标准化” 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产品技术特点、 市场供求关系与卖方竞争状态各不相同, 于是生产者需要选择不同的生产区位。跨 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就是跨国公司在产 品生命周期运动中,根据竞争条件和生产 条件的变化而制定的生产区位决策。
垄断优势理论(Monopolistic Advantage Theory )
由麻省理工学院Stephan Hymer (1960)在其博士 论文中首先提出。后经他的导师(Kindle—berger) 进行了补充和完善。首先解释了为什么跨国公司 会对外直接投资。他指出这一现象主要是基于垄 断优势和市场的不完全性。
跨国公司理论
跨国公司理论的演变
西方经济学中的跨国公司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 一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新古典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和 20世纪以后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新古典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俄林) 该学派用要素禀赋解释资本的国际流动。他们认为国际资 本流动的原因在于各国利率之间的差异。而利率差异又取 决于各国资本存量的相对充裕程度。当利率存在差异时, 资本会从利率低的地方向高的地方转移。 评论:该学派的不足之处在于,其解释的对象主要是借贷 资本或证券资本的国际流动,而非国际直接投资。
海默指出美国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主要集中 于资本程度高、技术先进、产品差异化盛行的一 些制造部门,这些部门都具有高度寡占。美国企 业对外直接投资,注重于选择能充分利用其垄断 优势、国内市场不完全性较高的那些东道国,在 那里他们更容易排斥对手。
民族企业具有跨国企业没有的一些优势, 例如,民族企业更能适应本国政治、经济、 法律、文化等因素构成的投资环境,常常 会得到本国政府的优惠和保护。然而如果 跨国公司拥有更为显著的垄断优势,能够 抵消掉上述不利影响,则可以排斥民族企 业的竞争。
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跨国公司理论 海默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之后。跨 国公司理论才真正转到直接投资上来,才能够真 正意义上被称作是跨国公司理论。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中期,主要研究跨国公司 直接投资的特点和其决定要素
垄断优势理论 产品周期理论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这一时间段的争论非常厉害
跨国公司选择直接投资的依据
微观角度的考虑 出口、直接投资、许可证的三种替代 总的来看,无论基于哪一种理论,都是成本效益 之间的比较,关键在于如何度量成本与收益。 出口的成本:本国内的生产成本+出口的相应税 费 直接投资的成本:国外的生产成本+附加费用 许可证成本:视许可证的使用方式而定,在长期 直接投资可行的情况下,为完全利用跨国公司的 知识优势,跨国公司可能选择直接投资来替代许 可证。
三个阶段对跨国公司的影响
创新阶段:重点在产品设计、创造需求。此时缺 乏同类竞争者,产品需求弹性低。成本不是企业 关注的重点。企业在此时需要不断对产品进行改 良,需要与国内的研发机构及材料商进行紧密配 合。典型代表:IPHONE手机
成熟阶段:产品设计基本定型,生产工艺成熟, 消费者的好奇心开始减弱,需求弹性变大,替代 品增多。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及寡占市场结构被 削弱。企业需要考虑降低成本。为避免出口国的 贸易抵制,开始在当地建厂当地销售。
跨国公司与反垄断法
各行业领域跨国公司中谁涉嫌垄断中国市场? 电脑操作系统行业:微软(市场占有率95%) 应对策略:转移公众视线
在一片喊打声中,微软公司针对政府和媒体采取了大量公关活动。 而对外,微软却称自己没有垄断。微软中国公司董事长张亚勤最近被 问及微软如何应对中国《反垄断法》时回答说,“我们不存在这个问 题,我们和政府、整个IT业界有那么多合作,我们没有垄断。”微软 正在通过把自己包装成受害者,来避免成为中国《反垄断法》的第一 被告 。7月18日,微软在公布上一财年(2007年7月1日至2008年6月30 日)财报的同时,调低了下一财年的增长预期,称原因之一是盗版问 题。而瑞银分析师希瑟·贝利尼认为,微软估计今年第三季度因中国 盗版而损失3亿美元的观点太过意外。 “微软通过向中国政府施压, 来转移自身危机。这可能是其应对《反垄断法》的一种策略。”业内 人士分析。
跨国公司垄断优势的划分
金德伯格将跨国公司拥有的各种垄断优势划分为三类: 商品市场上的垄断优势:由于产品的差异化、商标、促销
技术与价格联盟等。 生产要素市场垄断优势:由于专利、技术秘密、特殊的管
理技能、资本市场的有约条件和商誉等。 规模经济带来的垄断优势: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
经济。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市场营销的规模经济实力增强, 从而充实了企业市场营销的经济基础;二是管理的规模经 济效应;三是研究开发的规模经济效应。 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往往都是先在母国运用,然后通过直 接投资在国际市场进行利用和强化,这些垄断优势的利用 依赖于市场机制的缺陷,市场规律的驱动和政府行为(例 如,三星的政治献金和西门子的行贿)。
宏观视角的考虑
主要是货币价值,包括货币汇率、通货膨胀 率与利率
对于垄断优势理论的评价
积极的方面:
以垄断和市场不完全竞争代替完全竞争来解释国际资本流 动; 把证券投资与直接投资区别开来;
消wenku.baidu.com的方面:
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他无法解释没 有垄断优势的中小企业对外投资行为; 没有涉及区位选择的问题和服务业的跨国经营行为。
计算机处理器行业:英特尔(接近80%)而 占总数近三分之一的最终产品输出口都在 中国。
英特尔为了适应新的法律环境已经改变了与
PC厂商之间的游戏规则:与一年前相比, 英特尔对销售商的广告补助由此前最高的 50%降到了20%以内,芯片销售返点也由 20%降至5%之内。而广告补助和销售返点 一直被看作是英特尔排挤AMD等对手的主 要手段,曾饱受争议。
产品周期理论
典型代表维农(Vernon)指出产品生命周期 是产品市场运动的普遍现象。产品从进入 市场开始,就开始了生命周期运动,其过 程可分为“创新”、“成熟”和“标准化” 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产品技术特点、 市场供求关系与卖方竞争状态各不相同, 于是生产者需要选择不同的生产区位。跨 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就是跨国公司在产 品生命周期运动中,根据竞争条件和生产 条件的变化而制定的生产区位决策。
垄断优势理论(Monopolistic Advantage Theory )
由麻省理工学院Stephan Hymer (1960)在其博士 论文中首先提出。后经他的导师(Kindle—berger) 进行了补充和完善。首先解释了为什么跨国公司 会对外直接投资。他指出这一现象主要是基于垄 断优势和市场的不完全性。
跨国公司理论
跨国公司理论的演变
西方经济学中的跨国公司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 一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新古典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和 20世纪以后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新古典国际资本流动理论(俄林) 该学派用要素禀赋解释资本的国际流动。他们认为国际资 本流动的原因在于各国利率之间的差异。而利率差异又取 决于各国资本存量的相对充裕程度。当利率存在差异时, 资本会从利率低的地方向高的地方转移。 评论:该学派的不足之处在于,其解释的对象主要是借贷 资本或证券资本的国际流动,而非国际直接投资。
海默指出美国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主要集中 于资本程度高、技术先进、产品差异化盛行的一 些制造部门,这些部门都具有高度寡占。美国企 业对外直接投资,注重于选择能充分利用其垄断 优势、国内市场不完全性较高的那些东道国,在 那里他们更容易排斥对手。
民族企业具有跨国企业没有的一些优势, 例如,民族企业更能适应本国政治、经济、 法律、文化等因素构成的投资环境,常常 会得到本国政府的优惠和保护。然而如果 跨国公司拥有更为显著的垄断优势,能够 抵消掉上述不利影响,则可以排斥民族企 业的竞争。
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跨国公司理论 海默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之后。跨 国公司理论才真正转到直接投资上来,才能够真 正意义上被称作是跨国公司理论。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中期,主要研究跨国公司 直接投资的特点和其决定要素
垄断优势理论 产品周期理论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这一时间段的争论非常厉害
跨国公司选择直接投资的依据
微观角度的考虑 出口、直接投资、许可证的三种替代 总的来看,无论基于哪一种理论,都是成本效益 之间的比较,关键在于如何度量成本与收益。 出口的成本:本国内的生产成本+出口的相应税 费 直接投资的成本:国外的生产成本+附加费用 许可证成本:视许可证的使用方式而定,在长期 直接投资可行的情况下,为完全利用跨国公司的 知识优势,跨国公司可能选择直接投资来替代许 可证。
三个阶段对跨国公司的影响
创新阶段:重点在产品设计、创造需求。此时缺 乏同类竞争者,产品需求弹性低。成本不是企业 关注的重点。企业在此时需要不断对产品进行改 良,需要与国内的研发机构及材料商进行紧密配 合。典型代表:IPHONE手机
成熟阶段:产品设计基本定型,生产工艺成熟, 消费者的好奇心开始减弱,需求弹性变大,替代 品增多。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及寡占市场结构被 削弱。企业需要考虑降低成本。为避免出口国的 贸易抵制,开始在当地建厂当地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