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蔬菜害虫
粉虱类 (Aleyrodidae)
• 危害蔬菜的粉虱类害虫有: • 1.烟粉虱 (Bemisia tabaci(Gennadius) ) • 2.温室白粉虱 (Trialeurodes vaproariorum Gahan) 皆属于同翅目,粉虱科。

烟粉虱 [Bemisia tabaci(Gennadius)]
生活史及习性
• 原产于北美西南部,其后传入欧洲,现广布 世界各地。在北方,温室一年可生10余代, 以各虫态在温室越冬并继续危害。成虫有 趋嫩性,白粉虱的种群数量,由春至秋持 续发展,夏季的高温多雨抑制作用不明显, 到秋季数量达高峰,集中危害瓜类、豆类 和茄果类蔬菜。在北方由于温室和露地蔬 菜生产紧密衔接和相互交替,可使白粉虱 周年发生此虫世代重叠严重。
化学防治
• 治手段。 • 根据我国进行的一些田间药效试验,初步明确
• • • • • 1.8%阿维菌素类杀虫剂2000-3000倍液、 昆虫几丁质酶抑制剂25%扑虱灵1000-1500倍液、 10%吡虫啉2000倍液、 2.5%天王星1000-1500倍液 以及5%锐劲特1500倍液对烟粉虱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 该虫为害时,一般群集在上部嫩叶背面, 卵刺吸汁液为害,致使叶片发黄变形,萎 蔫,甚至全株枯死。此虫由夏至冬不断发 生,并分泌大量蜜液,严重污染叶片,常 引起煤污病的发生。
形态特征
• 成虫体长1一1.5毫米,淡黄色。翅面覆盖白蜡粉,停息时 双翅在体上合成屋脊状如蛾类,翅端半圆状遮住整个腹部, 沿翅外缘有一排小颗粒。 卵长约0.2毫米,长椭圆形,基部有卵柄,柄长0.02毫 米,初产淡绿色,覆有蜡粉,而后渐变褐色,孵化前呈黑 色。 若虫体长约0.29-0.8毫米,长椭圆形,淡绿色或黄绿色, 足和触角退化,紧贴在叶片上营固着生活。4龄若虫又称 伪蛹,体长0.7-0.8毫米,椭圆形,初期体扁平,逐渐加 厚,中央略高,黄褐色,体背有长短不齐的蜡丝,体侧有 刺。
• 温室条件下一年发生约10余代。在自然条 件下不同地区的越冬虫态不同,一般以卵 或成虫在杂草上越冬。繁殖适温18~25℃, 成虫有群集性,对黄色有趋性,营有性生 殖或孤雌生殖。卵多散产于叶片上。若虫 期共 3龄。各虫态的发育受温度因素的影响 较大,抗寒力弱。早春由温室向外扩散,在田 间点片发生。
防治方法
• • • • 1.农业防治 2.物理防治 3.生物防治 4.化学防治
农业防治
• (1)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灌水,提高植株抵 抗力。科学修剪,合理密植,调节通风透光,及 时清园。 (2)培育“无虫苗”把苗房和生产温室分开, 育苗前彻底熏杀残余虫口,清理杂草和残株,以 及在通风口密封尼龙纱,控制外来虫源。 (3)温室、大棚附近避免栽植黄瓜、番茄、茄 子、菜豆等粉虱发生严重的蔬菜。提倡种植白粉 虱不喜食的十字花科蔬菜,以减少虫源。
为害症状
• 烟粉虱直接刺吸植物汁液,导致植株衰弱,若虫 和成虫还可以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的产生,密 度高时,叶片呈现黑色,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另 外,烟粉虱还可以在30种作物上传播70种以上的 病毒病,不同生物型传播不同的病毒。
• 烟粉虱对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为害症状:
• 叶菜类如甘蓝、花椰菜受害表现为叶片萎缩、黄化、枯萎; • 根茎类如萝卜受害表现为颜色白化、无味、重量减轻; • 果菜类如番茄被害表现为果实成熟不均匀,西葫芦表现为 银叶; • 在花卉上,可以导致一品红白茎、叶片黄化、落叶; • 在棉花上,使叶正面出现褐色斑,虫口密度高时有成片黄 斑出现,严重时导致蕾铃脱落,影响棉花产量和纤维质量。
• 但在进行化学防治时应注意适当轮换使用不同类 型的农药,并要严格按照推荐浓度,不可随意加 大浓度,以免抗性增长。
温室白粉虱 (Trialeurodes vaproariorum Gahan)
• 又叫小白蛾子。成虫和若虫吸取植物汁液, 使叶片褪色、变黄、萎蔫,能分泌大量蜜 露,污染果实和叶片
为害特征
烟粉虱是一种世界性的害虫。原发于热带和亚热带 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的贸易往来,烟 粉虱借助花卉及其他经济作物的苗木迅速扩散,在世界各 地广泛传播并暴发成灾,现已成为美国、印度、巴基斯坦、 苏丹和以色列等国家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害虫。
发病特点
• 烟粉虱的生活周期有卵、若虫期和成虫, 若虫期分为4龄,通常第4龄若虫称为"伪蛹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年可发生1115代,且世代重叠。烟粉虱的危害主要表 现在取食植物汁液、转播病毒、污染农产 品影响品质等三个方面。
习性
• 烟粉虱成虫羽化后嗜好在中上部成熟叶片上产卵, 而在原为害叶上产卵很少。卵不规则散产,多产 在背面。每头雌虫可产卵30~300粒,在适合的植 物上平均产卵200粒以上。产卵能力与温度、寄主 植物、地理种群密切相关。 • 在棉花上每头雌虫产卵48~394粒。在28.5C以下, 产卵数随温度下降而下降。在美国亚利桑那州, 棉花品系的烟粉虱在恒温和光照条件下,低于 14.9C时不产卵。
发生规律
• 在北方,温室一年可发生10余代,白粉虱周年发生。冬季 在室外不能存活,因此是以各虫态在温室越冬并继续为害。 成虫羽化后1—3天可交配产卵,也可进行孤雌生殖,其后 代为雄性。成虫有趋嫩性,在寄主植物打顶以前,成虫总 是随着植抹的生长不断追逐顶部嫩叶产卵,白粉虱卵以卵 柄从气孔插入叶片组织中,与寄主植物保持水分平衡,极 不易脱落。若虫孵化后3天内在叶背可做短距离游走,当 口器插入叶组织后就失去了爬行的机能,开始营固着生活。 粉虱繁殖的适温为18—21℃,在生产温室条件下,约1个 月完成一代。冬季温室作物上的白粉虱,是露地春季蔬菜 上的虫源,通过温室开窗通风或菜苗向露地移植而使粉虱 迁入露地。因此,白粉虱可通过人为因素蔓延。白粉虱的 种群数量,由春至秋持续发展,秋季数量达高峰,集中为 害瓜类、豆类和茄果类蔬菜。
烟粉虱与温室白粉虱区别
• 在蔬菜生产上,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常常混合发生,二者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 1、寄主范围不同。烟粉虱是一种寄主范围非常广泛的世界性害虫,寄主包括74科 420多种植物。在河北省寄主作物有16科64种,除危害十字花科、茄科、葫芦科蔬菜外, 还可危害玉米、棉花、花卉、豆科作物等。温室白粉虱的寄主范围主要是十字花科、 茄科、葫芦科蔬菜。 2、危害能力不同。烟粉虱能够传播70多种病毒,是许多病毒病的重要传毒媒介, 引起多种植物病毒病,造成植株矮化、黄化、褪绿班驳及卷叶。并且分泌大量蜜露, 污染叶片,诱发煤污病。现在学者认为,西葫芦、南瓜等蔬菜银叶病是烟粉虱为害所 致,所以又称它为银叶粉虱。而温室白粉虱则只能传播几种病毒,分泌少量蜜露。 3、适应能力不同。烟粉虱可忍耐40℃高温,而温室白粉虱一般只忍耐33~35℃。 这是烟粉虱在夏季依然猖獗的主要原因。 4、外部形态不同。烟粉虱个体较小,停息时双翅呈屋脊状,前翅翅脉分叉;温室 白粉虱个体较大,停息时双翅较平展,前翅翅脉不分叉。
防治措施
• • • • 1. 农业防治 2. 物理防治 3. 生物防治 4. 化学防治
农业防治
• 针对烟粉虱在我国北方保护地越冬的特点,在保护地秋冬茬栽培烟粉 虱不喜好的半耐寒性叶菜(芹菜、生菜、韭菜等),从越冬环节切断 烟粉虱的自然生活史; • 冬春季加温苗房避免混载,清除残株、杂草和熏蒸残存成虫,培育 “无虫苗”为关键防治措施。 • 另外,调节播种期,避开敏感作物在烟粉虱为害高峰期受害; • 清洁田园,在受烟粉虱为害的作物收获后清除残枝落叶等,并尽可能 清除田间路边杂草等措施,均可在不同程度上减轻作物受害。
形态特征
• 卵:长梨形,有小柄,与叶面垂直,大多散产于叶片背面。初产时淡 黄绿色,孵化前颜色加深,呈深褐色。 • 若虫 若虫:共三龄,淡绿至黄色。第一龄若虫有触角和足,能爬行迁移。 第一次脱皮后,触角及足退化,固定在植株上取食。第三龄脱皮后形 成蛹,脱下的皮硬化成蛹壳,是识别粉虱种类的重要特征。 • 蛹:椭圆形,有时边缘凹入,呈不对称状。管状孔三角形,长大于 宽。舌状器匙状,伸长盖瓣之外。蛹壳背面是否具刚毛,与寄主的形 态结构有关,在有毛的叶片上,蛹体背面具刚毛,在光滑无毛的叶片 上,蛹体背面不具长刚毛。
• 成虫 成虫:体淡黄白色,体长0.85至0.91毫米,翅白色,披蜡粉无斑点, 前翅脉一条不分叉,静止时左右翅合拢呈屋脊状。
生活史
• 烟粉虱的生活周期有卵、若虫和成虫3个虫 态,一年发生的世代数因地而异,在热带 和亚热带地区每年发生11~15代,在温带地 区露地每年可发生4~6代。田间发生世代重 叠极为严重。
物理防治
• 粉虱对黄色,特别是橙黄色有强烈的趋性, 可在温室内设置黄板诱杀成虫。方法是用 纤维板或硬纸版用油漆涂成橙黄色,再涂 上一层粘性油(可用10号机油),每667m2, 设置30~40块,置于植株同等高度。7~10 d, 黄色板粘满虫或色板粘性降低时再重新涂 油。
生物防治
• 烟粉虱的天敌资源丰富,其寄生性天敌有膜翅目昆虫,捕 食性天敌有鞘翅目、脉翅目、半翅目昆虫和捕食螨类等, 以及一些寄生真菌。 • 据不完全统计,在世界范围内,烟粉虱有45种寄生性天敌 (恩蚜小蜂属encarisia和浆角蚜小蜂属eretmocerus,62 种捕食性天敌(瓢虫、草蛉和花蝽等)和7种虫生真菌 (拟青霉、轮枝菌和座壳孢菌等)。
• 我国调查烟粉虱有19种寄生性天敌(主要是蚜小蜂科 Aphelinidae的恩蚜小蜂属Encarsia和浆角蚜小蜂属 Eretmocerus的种类),18种捕食性天敌(主要是瓢虫、 草蛉和花蝽等)和4种虫生真菌(玫烟色拟青霉 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粉虱座壳孢Aschersonia aleyrodis和白僵菌 Beauveria bassiana)。
流行动态
• 烟粉虱1997年在广东省东莞发生,并逐年加重,至2000年 不少地区大发生。1998年新疆乌鲁木齐市的一品红上发现 烟粉虱,随后在石河子、哈密、库尔勒、克拉玛依等地花 卉上陆续发生。1999年在吐鲁番发现其为害棉花,造成煤 污病。在北京,烟粉虱对番茄、黄瓜、茄子、甜瓜和西葫 芦的为害严重。由此可见,2000年烟粉虱在我国南北方均 有发生。
物理防治
• 可利用白粉虱对黄色敏感,有强烈趋性, 在温室内设置黄板诱杀成虫
生物防治
• 释放丽蚜小蜂或草蛉:当白粉虱成虫在0.5 头/株以下时,每隔两周共3次释放丽蚜小蜂 成蜂15头/头株。
化学防治
• 可选用10%扑虱灵乳油1000倍液、25%灭 螨猛乳油1000倍液、20%康福多浓可溶剂 4000倍液或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等有效 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