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文)亚热带地区不同土壤类型分布特征及原因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热带地区不同土壤类型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10级基地班周如茵 10101710306)摘要:通过对(主要土壤性质)表格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亚热带地区出现了红壤、黄棕壤、紫色土、滨海盐土、水稻土、潮土等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本文从表格中数据入手,以南京下蜀黄土(黄棕壤),湖南桃园(红壤),四川大竹(紫色土)3个地方代表的3种类型的土壤为对象,探讨我国亚热带地区的土壤分布特征,比较3种不同土壤类型的成土条件、过程和理化性质,并探讨我国亚热带地区出现不同类型土壤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不同类型土壤,亚热带地区,分布特征,影响因素。
1.中国土壤分布规律
中国的土壤类型繁多,但它的分布并非杂乱无章,而是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作相应的变化,各占有一定的空间。
从图可以看出我国土壤水平分布有如下的规律:
中国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域,表现为自南向北随气温带而变化的规律,热带为砖红壤,南亚热带为赤红壤,中亚热带为红壤和黄壤,北亚热带为黄棕壤,暖温带为棕壤和褐土,中温带为暗棕壤,寒温带为漂灰土,其分布与纬度基本一致,故又称纬度水平地带性。在北部干旱、半干旱区域,表现为随干燥度而变化的规律,东北的东部干燥度小于1,新疆的干燥度大于4,自东而西依次为暗棕壤、黑土、灰色森林土(灰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其分布与经度基本一致。【1】中国的土壤由南到北、由东向西具有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都是明显地为生物气候条件所制约。而在同一生物气候带内,由于地形、水文、成土母质条件不同以及人为耕作的突出影响,除了地带性土类外,往往还有非地带性土类分布。如下图
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其中各个地点在地图上的分布如下图、
根据中国温度带分布地图
(右图)可知,分布在亚热带的
点有4个。(由下图表格表示)。
2.三种土壤类型的成土条件、过程和理化性质
2.1黄棕壤(南京下蜀黄土)
是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林下发育的林荣土壤【3】,土壤呈酸性至微酸性反应,具有暗色腐殖质表层和亮棕色粘化B层。黄棕壤相当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铁质湿润林溶土、铁质湿润雏形土、铝质常湿雏形土。属于森里土纲中的淋溶土。
2.1.1分布与成土条件:
黄棕壤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丘陵地区,也分布于江西北部、湖北北部海拔1100—1800m 的中山上部及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省的中山垂直带中。主要在江苏、安徽长江两侧及浙北地区。气候条件为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5~16.4℃,≥lO℃积温4500~5000℃,年降水量500~1000mm,无霜期220—250d。自然植被有落叶阔叶树麻栎、栓皮栎、白栎、枫杨、械树、水青冈、黄檀、茅栗等,有常绿阔叶树青冈栎、石楠、冬青、女贞、紫楠、山胡椒等另外还有针叶林马尾松、杉木及毛竹等。母质为花岗岩、片麻岩、玄武岩等风
化物的残积物和坡积物以及第四纪晚更新世的下蜀黄土(注:表格中的下蜀黄土)。地下水位深,不影响土壤形成。
2.1.2成土过程
(1)腐殖质的积累过程黄棕壤地区气温较高,雨量较多,加上阔叶林生长,因此生物循环速度较快。黄棕壤土表有不连续的薄层半分解残落物层,下为棕色腐殖质层,腐殖质层厚度因植被类型而异,一般针叶林下薄,阔叶林下厚。腐殖质酸以富里酸为主,胡富比一般小于1。
(2)黏化过程由于水分和热量较充沛,土壤中原生铝硅酸盐矿物风化转变较明显,产生大量黏土矿物。土壤中黏粒含量高,常形成黏重的新土层,土壤结构体面上可见明显的黏粒淀积胶膜。
(3)弱富铝化过程弱富铝化过程相近于铁红化阶段,含钾矿物快速风化,SiO:也开始部分淋溶,并形成2:1或1:1型黏土矿物;铁明显释放,形成相当数量的针铁矿或赤铁矿为主的游离氧化铁,由于铁的水化度较高,故呈棕色。
2.1.3基本理化性质
以南京的下蜀黄土为例。
①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为6.0%,表层向下明显减少,心土层含量仅为0.65%。
②表层粘粒含量为37.3%,质地为壤土【4】。
③土壤pH值5.9-6.0,微酸性,盐基饱和度在81.4%-89.1%。
2.2红壤(湖南桃园)
中亚热带高温高湿条件下,由中度富铁铝风化作用形成的酸性至强酸性、含一定铁铝氧化物的红色土壤。
2.2.1成土分布及条件:
红壤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广阔的低山丘陵地带,包括湘、赣两省大部分,滇南,鄂南,粤,桂、闽等省的北部及黔、川、浙、皖、苏,藏等省、区的南部。总面积约60余万平方公里。【5】
成土条件:
(一)优越的水热条件我国红壤地区处于热带、亚热带,受季风影响,气候温暖,热量丰富,水分充沛,日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5300—9200~,年降雨量1,200—2,500毫米,年平均气温14—28℃,干燥度大于1,属季风气候区域。多种母质和地形我国红壤地区的地质和地形变化复杂。丰富的植被组成我国红壤地区的植被组成非常丰富,区系成分也非常复杂。地面四季常青,生物富集量大,生物物质循环快,为土壤培肥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2.2.2成土过程
(一)强烈的富铝化作用。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地面风化壳和土壤中的矿物质遭到强烈的分解,遇雨即被淋洗而发生迁移。
(二)旺盛的生物积累。我国红壤地区水热条件十分优越,植物生长茂盛,一年四季常青,在热带雨林下,枯枝落叶等同落物每年每亩可达乙540斤,这些大量的生物残体,提供了土壤物质循环和养分富集的基础,不但使土壤增加了大量的有机质,而且增加了很多灰分元素。
2.2.3基本理化性质:
以湖南桃园为例
1、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为4.67%,表层向下减少,心土层含量为0.81%。
2、表层粘粒含量为29.7%,质地为轻壤土【4】。
3、土壤pH值5.0-5.5,酸性。
2.3紫色土(四川大竹)
紫色土是我国的一类特殊的土壤资源。这类土壤以其特别的土色、与母岩母质的密切联系、优良的基础肥力等而成为我国一种特有的、具有发展农业优势的宝贵土壤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目前除我国以外,其他国家尚未发现该类土壤,或者分布面积不大而无重要意义。
2.3.1分布及成土条件:
我国紫色土集中分布在四川盆地,计占全国紫色土分布面积的51.53%。其他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重庆、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西、安徽、福建、浙江等省份。陕西也有一定面积分布。此外河南、海南、江苏有少量分布。
成土条件:
①年均温14C以上,年降雨量多在1000mm以上,年干燥度多在1以下,夏季气温高、降雨多,水热同期。②紫色土分布地区多为丘陵、低山,而且由于紫色母岩的物理风化强烈和易遭受侵蚀的特性,使紫色土分布区多形成所谓红色盆地地貌。③不同的先天母质特性而对所发育的紫色土的肥力产生不同的影响④植物种类繁多、生长茂盛。
2.3.2成土过程:
(1)物理风化强烈紫色砂页岩吸热性强,昼夜温差大,易受热胀冷缩影响而剥落成碎屑状物质,尤其在高温多雨季节,这种物理风化更为强烈。【3】
(2)化学风化微弱紫色土矿物的化学风化作用微弱,不具有亚热带土壤的脱硅富铝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