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智慧警务_大数据时代的警务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警务”:大数据时代的警务模式
张兆端
摘要“智慧警务”是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引擎、视频技术、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为技术支撑,以公安信息化为核心,通过互联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方式,促进公安系统各个
功能模块高度集成、协调运作,实现警务信息“强度整合、高度共享、深度应用”之目标的警务发展
新理念和新模式。
它标志着公安信息化正在走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高度融合———智慧化。
“智慧警务”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感测、分析、整合警务运行中的各项关键信息,通过对社
会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公安需求做出明确、快速、高效、灵活的智能响应,为公安工作提供高效的警
务管理手段和拓展便民服务的新空间。
关键词警务机制“智慧警务”大数据时代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一个以海量信息和数据挖掘①为特征的大数据时代②正在到来。
在新一轮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的背景下,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及社会管理方式正在向着“智慧”的方向发展,城市管理及公安机关的警务管理也正朝着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及形态———智慧城市、“智慧警务”发展。
“智慧警务”已逐渐成为新一轮警务改革与发展的潮流。
一、“智慧警务”的定义及性质
(一)智慧和“智慧警务”的涵义
在现代汉语中,智慧一般是指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智慧的人通常被称为智者。
智者,聪明也,智商高、反应快、敏捷;慧者,灵也,悟性好、有灵性、情商高。
与“智慧”密切相关的“智能”一词,指智慧和能力,如智能双全、智能机器人等。
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有“人工智能”之说。
维基百科解释,人工智能有时也称作机器智能,是指由人工制造出来的计算机系统所实现的智能。
有人认为,“智慧警务”是指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全面梳理金盾一期工程的系统和资源,海量吸存数据,把传统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形成的信息化“社会流”纳入管控,利用云计算、云平台进行智能分析和处理,以“人”为中心,掌控“屋、车、路、网、场、组织”等周边要素,形成的动态轨迹管控机制。
杭州中奥科技有限公司认为,“智慧警务”是根据
作者单位:吉林警察学院
科技强警的发展战略,充分利用云计算、视频物联网、大数据和视频智慧分析技术、GIS、GPS、3G、移动警务智能系统、数字集群等前沿科技,通过面向实战和服务民众的顶层设计,以及面向警务信息的高度共享机制、系统的强度整合机制、应用的深度分析机制等建设,构建更加智慧、开放、人性化的公安信息化应用体系,实现公安警务工作现代化、智能化、流程化、可视化。
根据现代警务的功能特点及未来警务发展演变的趋势,笔者认为,“智慧警务”是以互联网、物联网、③云计算、④智能引擎、视频技术、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为技术支撑,以公安信息化为核心,通过互联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方式,促进公安系统各个功能模块高度集成、协调运作,实现警务信息“强度整合、高度共享、深度应用”之目标的警务发展新理念和新模式。
从本质上看,“智慧警务”是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公安信息资源,统筹公安业务应用系统,促进公安建设和公安执法、管理与服务的科学发展。
其要旨是汇聚人的智慧,赋予物以智能,使汇集智慧的人与具备智能的物互存互动、互补互促,以实现公安效益最优化。
它标志着公安信息化正在走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三者的高度融合———智慧化。
“智慧警务”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感测、分析、整合警务运行中的关键信息,通过对社会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公安需求做出明确、快速、高效、灵活的智能响应,为公安工作提供高效的警务管理手段和拓展便民服务的新空间。
对于“智慧警务”的认识和理解,要把握以下几层涵义:一是“智慧警务”是以互联网、物联网、公安信息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尤其是物联网、云计算等将成为植入“智慧警务”机体的智慧基因,为构建“智慧警务”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在“智慧警务”中,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人与物、物与物、人与人之间互联互通、相互感知、相互交流,有更强的信息共享能力。
三是“智慧警务”的核心特征是基于警务数字化、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实现警务运作一体化、协同化、互动化、最优化,使得警务资源高度融合、治安管控高效有力、公安服务更加便捷。
四是“智慧警务”是不断创新发展的,具有更强的集中智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构建“智慧警务”的背景
第一,社会背景。
当今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地球已经成了一个庞大的城市网络和城市联盟。
然而,星罗棋布、快速扩张的城市也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困惑,随之引发的交通拥堵、能耗增加、环境污染、治安混乱等一系列城市问题不仅降低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令公共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08年11月IBM首次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随后许多发达国家提出并积极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将城市中的水、电、油、气、交通等公共服务资源信息通过互联网有机连接起来,实施智能化响应,更好地服务于市民学习、生活、工作、医疗、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改善政府对交通的管理、环境的控制等。
受此影响,中国某些发达省市于2010起开始在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上探索构建智慧城市,某些发达省市公安机关也开始提出构建“智慧警务”的理念,探索将“社会面”管控与“社会流”管控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技术背景。
“智慧警务”具有透彻感知、泛在互联、高效协同、精准管控、创新应用等特征。
这种智慧化的警务形态需要新一代信息技术作支撑。
一是感知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慧警务”的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自动识别、传感器、条形码、遥测遥感、无线传输等感知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完全改变了人们常规的生产生活方式,也直接推动了智慧城市、“智慧警务”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全面感知、互联互通等核心理念的提出。
二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慧警务”的诞生提供了良好载体。
移动通信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高度融合,为智慧城市、“智慧警务”实现互联互通、信息传输与资源共享等提供了便捷快道。
三是信息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慧警务”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云计算、分布数据处理、微电子技术、智能技术以及信息共享交互与应用平台开发技术等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为智慧城市、“智慧警务”建设所需要的信息深度计算、加工处理及应用,以及最终实现智慧城市、“智慧警务”的各项功能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政策背景。
智慧城市、“智慧警务”的建设发展涉及核心技术研发、产业体系优化升级以及人才体系建设等诸多方面,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才能实现。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国家和地区也陆续出台了一些关于智慧产业、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和规划,力争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2010年以来,宁波、深圳、南京、上海、北京、广州等国内城市也陆续提出具体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和行动方案,把智慧城市建设列入了“十二五”规划,这些政策的出台全面推动了智慧城市、“智慧警务”在中国的建设发展。
特别是公安部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划,强力实施“金盾工程”建设,持续推进公安信息化进程,为构建“智慧警务”提供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
(三)构建“智慧警务”的意义
第一,构建“智慧警务”是未来警务形态演进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随着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推进,我国公安机关的警务改革已开始迈进智能化发展的快车道,警务与人之间的相互感知和联系越来越紧密,“智慧警务”建设已成为当代警务发展的新趋势。
“智慧警务”的感知、整合、共享、创新等特点,使公安管理和警务理念都发生着重大转变,“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指挥更有力、服务更便捷”的主体思路日渐突出,这是新一轮警务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未来警务形态演进的必然趋势。
第二,构建“智慧警务”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下的时代潮流。
当前,全球正进行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
新技术往往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信息资源成为重要的公安战斗力要素,信息化不仅成为推动公安警务方式变革的重要引擎,也给整个社会管理创新带来深刻变化。
一是“智慧警务”通过技术创新,能够促进公安机关不同警种、部门间及其与社会不同组织、领域间数据信息的集成与共享机制建设。
二是通过技术创新,构建公安机关不同警种、部门间的协同工作机制,创新警务管理方式。
三是“智慧警务”建设将极大地创新公安管理方式,促进“管制型公安”向“服务型公安”转变。
应当说,经过最近十年的发展,以网络化、数字化为载体的信息化警务特征日益显现,警务活动中人、事、物之间的互动能力显著增强,警务工作传载的功能不断增多,智能化程度逐步提高,“智慧警务”建设已成为现代信息技术变革下的时代潮流。
第三,构建“智慧警务”是推动公安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公安信息化的“智慧警务”建设是一场新的警务革命,对于整合警务资源、改造警务流程、创新警务模式、降低警务成本、实现警务效能的最优化具有推动作用。
这场新警务革命的实质是推动公安建设和警务工作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它要求把传统的公安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到依靠科学技术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上来。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大数据将成为公安战斗力生成的核心要素。
拥有对海量数据占有、控制、分析、处理的主导权,将大数据优势转化为公安决策优势,继而转化为治安优势,将成为“智慧警务”的制胜关键。
第四,构建“智慧警务”有利于拓展现代警务功能、促进警务机制改革和提升警务管理精细化水平。
一方面,“智慧警务”的建设和实施将促进公安机关由传统的一元化管理职能向管理与服务功能并重、融合转化。
另一方面,“智慧警务”的建设和应用将改变传统的“金字塔”型公安管理体制,实现警务领导与指挥机制的扁平化,从而减少中间管理层,加快信息流动,达到精减机构、快速反应、即时联动的目的。
同时,构建“智慧警务”还有助于提高公安机关警务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提升公安机关的执法水平和服务水平。
二、“智慧警务”理念的提出及探索实践
(一)“智慧警务”提出的实践基础和思想基础
从公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角度看,我国“智慧警务”起步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公
安通信及计算机网络建设。
进入九十年代初期,公安人口信息、交通管理信息、出入境信息等先后上网运行。
1999年7月至9月,全国公安机关首次依托信息网络开展大规模的“网上追逃”行动,三个月抓获23万在逃犯罪嫌疑人,成效前所未有。
世纪之交,公安信息化工程———“金盾工程”被正式列入国家信息化建设规划,至2006年11月,“金盾工程”一期工程顺利通过了国家验收,全国公安机关基本实现了“信息化基础设施比较完备,信息应用种类比较齐全,部分公安业务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信息化工作流程”的预期目标,特别是建成并运行了八大公安信息系统,公安信息化初步呈现出“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互联互通”的整体应用格局。
2008年国家批准公安部实施“金盾工程”二期工程之后,公安部把加快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作为“三基工程”建设之一重点部署,强调以信息化带动基层基础工作、推动警务机制创新、提升警务工作效能,目标是形成公安信息资源和社会信息资源全警采集、全警应用、全警共享的公安信息化应用格局。
这是提出和实施“智慧警务”的实践基础和物质基础。
从信息警务理念的提出角度看,有人在本世纪初开始译介西方所谓“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其后我国公安机关在实施“金盾工程”建设的基础上,自上而下开始倡导信息主导警务;其间,一些公安机关又先后提出建设“网络警务”、“数字警务”、“虚拟警务”、“e警务”、“微警务”、“创意警务”等警务新观念。
这些都是提出和探索“智慧警务”的思想基础。
(二)“智慧警务”提出的过程和初步探索
2010年以来,部分城市公安机关适应智慧城市建设的大趋势,开始提出并探索“智慧警务”建设。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步被应用到公安实战中,成为科技强警的关键。
浙江公安机关开启了以数据大整合、大融合、大应用为标志的“智慧浙江公安”建设,并提出了项目牵引、搭建面向全警的创新应用平台、打造信息化高地和特区、最大化利用外脑借力创新、培养信息化专业人才等着力点。
宁波警方已完成警用地理信息系统一期和“城乡社区警务e超市”项目建设,初步实现了“警务网上运作、数据网上关联、信息网上共享、管理网上进行、绩效网上考核、研判网上开展”的信息警务模式,推动着警务领导与指挥模式从一台电脑到“虚拟社区”、从分级指挥到直接“点兵”、从各自为政到网上“搭桥”的华丽转身。
2013年,山西公安机关以开通“山西公安便民服务在线”为平台,摸索出了一条融合各新媒体形态、省市县三级网络全覆盖的电子政务发展新模式。
无论身在何处,只要能接通互联网,登陆服务在线或通过微博、微信,进入三维动画的山西公安网上服务大厅,便可随时与省公安厅各警种、全省各市县公安局甚至基层派出所进行互动,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服务群众零距离的服务承诺。
南京警方依托科技信息平台,积极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网上公安局和网上警务室,建立健全“网上公安局、公安分局、派出所、警务室”四级网上警务体系,实行全警触网,为群众提供证照办理、机动车、业务审批、个人信息查询、问题解答等在线服务。
2012年底,山东省公安厅与浪潮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启动建设山东警务云计算中心。
建成后的山东“警务云”将利用分布式计算、分布式存储、资源虚拟化等云计算技术,形成大数据、大共享格局,最大限度提升部、省、市、县(区)、派出所五级数据共享和信息联动的运转效率,实现全省17个地市、160多个县(分)局、3000多个派出所跨区域、跨部门、全警种联动,多信息轨迹即时联动和信息共享,为视频监控、智能交通、情报分析、警务指挥、打防管控等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基础平台,实现全省指挥调度扁平化、信息多元化、管理动态化、协同合成化。
2013年11月,作为警务云建设重要标志的山东“警务千度”实战应用工具正式开通。
⑤近年来,青岛市警方自主研发了集警情态势、警力态势、应急处置、勤务管理等八大功能于一体的实战勤务指挥平台,通过警情撒点和热点渲染,将刑事警情按类别、区域、时段分类统计显示,形成直观的“警情云图”,而执勤民警则是这张“云图”上实时显示的电子巡逻警察,勤务运行轨迹自动上图显示,指挥触角覆盖最小勤务单元。
2011年投资建成了350兆数字集群系统,配发了8300部数字集群终端,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警应用。
青岛警方依托实战勤务指挥
平台建立了警情研判、确定区域、分析时段、投放警力、评估考核“五步工作法”,引领公安工作从“汗水警务”迈向“智慧警务”。
三、“智慧警务”的系统架构及建设目标
作为公安信息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一种警务形态,“智慧警务”主要采用物联网、云计算、无线通信、智能识别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公安工作IT基础设施与物理设施、人际环境等高度融合,以提供智能化公安决策与服务。
其建设目标是充分利用科技创新,以“智慧”引领警务改革与发展,打造公安行政高效、警务指挥扁平、治安管控联动、公安服务便捷的良性公安工作机制。
“智慧警务”建设是一项涉及公安机关内外各领域、各部门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从整体上进行统一规划协调,做好顶层设计。
其系统架构是一个完善、相互联系且相互支撑的整体,主要包括技术层、应用层、主体层、智慧公安产业体系和智慧公安支撑保障体系(如下图)。
“智慧警务”系统架构图
技术层包括感知层、网络层与数据层。
感知层是“智慧警务”建设的基础,是通过摄像头、射频识别(RFID)、智能终端、传感器等泛在网技术,实现对公安管理要素和治安控制对象的物质属性、环境状况、行为态势等静、动态信息进行大规模、分布式的信息采集与状态辨识,针对具体感知任务,采用协同处理的方式对多种类、多角度的信息进行在线计算,并与网络中的其他单元共享资源进行交互与信息传输,还可通过执行器对感知结果做出反应,对整个过程进行智能控制。
感知层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包括智能识别、检测技术、短距离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等。
网络层是“智慧警务”的通信网络,包括大容量、高宽带、全覆盖的公安专网、互联网、电子政务网、视频物联网、移动警务网、无线集群网等。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上述基础网络设施对来自感知层的信息进行接入和传输。
数据层主要是对海量公安数据进行存储和处理。
应用层是基于云计算、海量存储、数据挖掘等服务支撑的各种智慧应用和应用整合。
应用层可根据公安机关和社会公众的需求,结合公安机关不同警种、部门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模型构建面向各类公安实际应用的管理平台和运行平台。
包括警务云计算中心、警务指挥与控制中心、警用地理信息系统(PGIS)、⑥智慧警察管理、智慧道路交通管理、智慧治安防控体系、智慧人口管理、智慧社区警务、智慧公安教育训练等,进而构建起智慧的公安管理体系、公安执法体系和公安服务体系。
应用层的设备包括各类用户界面显示设备及其他管理设备,还需要集成、整合各种各样的公安用户需求,并结合公安应用专业模型构建面向公安各警种、部门实际应用的公安信息综合管理平台。
其中,警务云计算中心是公安机关运行数据和计算的资源池或统一平台,对海量公安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汇集了物理世界感知的公安运行数据和计算能力。
警务云计算中心软件系统一般由警务数据源层、警务数据融合和集成平台、警务数据中心库、警务数据分析与决策辅助平台和公安业务应用层等组成。
警务数据中心库由不同的数据库组成。
警务云计算平台能够根据各级公安机关相关部门所需提取相关信息,并进行智能处理、分析预测,提供警务决策支持,实现公安数据挖掘的巨大价值。
“智慧警务”之所以“智慧”,不仅表现在它能够打通各警种、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实现资源共享,节约建设成本,还因为它能够站在整个公安工作的高度,综合协调各警种、部门信息,做出最优决策,提高公安整体战斗力。
主体层是“智慧警务”建设的主体,包括各级政府、公安机关及其民警队伍、公众及其他社会组织。
“智慧警务”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化项目和单项工程规划,需要多个部门整体协调。
一座城市的“智慧警务”建设往往要涉及上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资金投入,是保障民生的公安工程。
因此,政府在“智慧警务”建设中必然担当起引导者、规划者、投资者、协调者和应用者的职能角色。
公安机关是“智慧警务”建设的职能部门,直接负责和组织“智慧警务”的建设与运营。
其中,建设一支既具有丰富警务工作实践经验、又能多熟练掌握先进信息技术和数据处理能力的警务人才队伍,是有效实施“智慧警务”的主体力量。
公众是社会的主人,是“智慧警务”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其他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治安的消费者也应当积极参与和支持“智慧警务”建设。
此外,从技术层面看,“智慧警务”建设辅助主体还应包括电信运营商和信息技术软硬件开发商,它们主要是为公安机关提供网络服务和技术服务。
智慧公安产业体系是在技术应用带动下形成的具有竞争力的知识密集、高附加值的智能型警务装备和安全防范品产业,为“智慧警务”提供现代技术设备。
“智慧警务”支撑保障体系,主要包括“智慧警务”人才战略支撑体系、政策及标准法规支撑体系、政府财政支撑体系、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和运营维护管理机制等。
中奥科技将其提出的“智慧警务”系统架构内容概述为“一个中心、七张网络、两套装备、一张地图、三类深度应用、二套系统”。
一个中心:警务云计算中心;七张网络:包括二张传统网络:公安专网、涉密网,五张新型网络:互联网、电子政务网、视频物联网、移动警务网、无线集群网;两套数字装备包括手持类:警务通+无线对讲,车载类:移动警务PAD+车台对讲+车载视频监控+移动卡口+车载测速+移动警篷;一张地图:公安PGIS应用,可视化指挥、警卫、交通管理、警力监控、勤务管理、视频作战等多警种综合应用;三类深度应用:大数据、图片、视频深度应用;二套系统包括运维系统:警务云计算中心+物联网+智能交通设施等一体化运维管理系统,安全系统:边界安全+数据和视频内外网交换+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等立体化安全体系。
四、“智慧警务”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智慧警务”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一是标准体系缺乏。
目前在智慧城市、“智慧警务”建设方面,暂无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国家级的政策规划和法律法规等尚不完善,尤其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