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概念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概念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专题讲座

历史概念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夏辉辉(广东省东莞市教育局,中学高级)

一、历史概念教学的地位和现状

一、历史概念教学的地位和现状

(一)历史知识的分类

有人把历史学科知识分为两大类:陈述性知识( 包括事实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概念知识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就陈述性知识而言,事实性知识学习事实、细节和特征,相对比较具体简单;概念性知识学习学科概念、原理和理论,学习起来较抽象困难,但却是理解历史本质的关键。(刘立新《再论历史科概念教学》)历史概念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一样,同为历史知识。但是从教学角度来看,分属“为什么(历史概念性知识)”和“是什么(事实性知识)”两个层别。

还有学者根据中学历史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将其划分为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原理)三个层次,基本史实是指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基本过程,它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等要素,是一些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史实。基本史实在中学历史知识结构中属浅层次。概念是

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中学历史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反映了相应历史内容本质的、内在的联系,是对基本史实实质的抽象概括。基本概念在中学历史知识结构中属中间层次。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中学历史知识中的基本规律不仅反映历史事物当时具有的内部本质联系,而且也反映历史事物的发展趋势。历史规律是高度抽象的,它是若干基本概念的概括与组合。基本规律在中学历史知识结构中属最高层次。(岳林《中学历史学科概念教学之管见》)不管怎样分,历史概念是以历史理论为指导,是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最本质的认识,包括对发生各种历史问题原因的解释,对同一类历史问题本质特征的概括等。是基本史实的拓展和深化,它反映着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它是对具体历史知识本质的认识,介于史实和线索、规律之间。一方面,源于史实,具有确定的时间、空间和事实特征。另一方面,高于史实,揭示了史实的内在联系和本质,构成了体现历史发展线索和规律的基本因素。因此,概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北京教育学院方美玲教授所说“历史概念教学是历史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实现历史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提高历史概念的教学理解水平,既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当前历史概念教学的困境

1. 重史实,轻本质。

不少教师主要关注历史事件的叙述讲解——背景、原因、过程、结果、意义,只追求事件认识的完整或学习任务的完成。但引导学生开展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和概括等认知活动不够。虽然也设计了一些活动,但主要还是为了讲清楚自己认为“正确”的史实和结论,或从学生口中引出更多的“控诉”或“歌颂”,很少进行涉及学科理论的概念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教材知识的传授与知识结构的建立,注重课堂结构的完整,注重按照制作的课件程序,而对历史概念缺乏有效的解读,当遇到概念时,或让学生朗读,或让学生画书,或扼要讲过,因此学生在课堂中只是停留在肤浅的知识记忆中,对历史概念难以真正的理解。

2. 有理论分析,少概念形成。

老师或将教学引向一些自认为“正确”的理论或观点结论,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说明……在中国走不通”等,但由于学生掌握的学科理论概念太少,根本无法对这些观点是否正确进行独立的反思,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分析和所有结论。这使原理和理论教学徒有其表。

3. 以灌输为主,无概念构建。

当教学中遇到学生难懂的概念时,很多教师通常仅用直接下定义的方式一带而过,或仅从一节课一个方面解释了事。这

种做法是很多教师将概念的意义看成外在于人的客观存在

的无意识表现,概念成了只需要教师灌输学生就能掌握的东西,成了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单面意义的僵化知识。教师的学养与新课程的要求存在一定距离。由于中学历史课程的繁重和琐事偏多,教师自身认识的不足,导致教师的学习研究缺乏系统和深入,教师专业知识的储备不足,对历史概念缺乏深入研究,新课改以来的教研大多关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史料教学和情境教学,极少关注概念教学,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的倾向产生了一定的误导作用。

历史学科中很多理论概念是很抽象的,无论上述学习方式多么热闹,学生都难以真正同化概念,历史思维能力也无法得到发展。当代教育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事物的意义不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个体的知识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因此,概念教学应该是一个促使学生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而不应是由教师简单传递客观而确定的定义的过程。

二、历史概念教学的内涵与形成

(一)历史概念教学的内涵

概念教学并非给出定义、了解外延就得以完成,也并非仅通过复习归类就能掌握。“概念学习是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将信息整合进综合的、复杂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根据笔者的理解,概念学习还包括:概念表现方法的掌握( 这是交流、理解的需要) ;概念间多重关系的认识,如概念演进关系

( 时间先后) 、概念因果关系、概念价值关系( 如核心概念和次要概念,即确认概念的价值大小) 、概念性质联系( 总括、从属、并列关系) ;概念包含的操作程序内涵理解( 如“民主制度”“公民参与”“投票选举”“权力制衡”等) ;对立概念的一致性评估;近义概念的共同属性提取和差异分析;对概念多元理解的认识( 概念多种解释与人物角色的关联性理解、概念多种定义与概念多种属性的关系认识等) ;概念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评估( 精确度、涵义的相对性,如某种制度包含多大程度的民主,又如“公正”的程度等) ;概念涵义的稳定性与变化性认识等。历史课堂教学和历史教科书应结合历史教学内容,将以上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发展的多角度概念认识纳入教学设计。

例如“新中国外交”这一历史概念:

1. 基本史实:中苏结盟、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等历史事件;不结盟等外交现象

2. 外交本质:国家利益是外交工作的最高准则。

3. “新中国外交”的内涵: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独立国家,为了维护本国利益、实现对外政策,由国家元道、政府首脑、外交部门和外交代表机构进行的诸如访问、谈判、交涉、发出外交文件、缔结条约、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对外活动,行使主权。

4. 外交的原理: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同时服务于内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