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远技术原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一)助跑
助跑的任务是获得高的水平速度,并为准确、 快速有力踏板和起跳创造条件。 跳远成绩与助跑速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获 得高的助跑速度,必须有相应的助跑距离。目 前优秀运动员,男子助跑距离为40-50米,女 子助跑距离为30—35米,助跑距离要根据天气 (寒冷、逆风等)和身体情况(体力良好或不足等) 进行调整。助跑中,一般设两个标志:第一标 志设在起跑点,第二标志设在最后6-8步起跳 脚着地处。
蹲踞式:起跳成腾空步后,上体仍保持正 直,摆动腿的大腿继续高抬,两臂向前挥摆, 起跳腿开始向前上方提举,逐渐与摆动腿靠拢, 形成空中蹲踞姿势。
23
挺身式:
进入腾空步后,摆动腿的大腿随即积 极下放,小腿由前向后下呈弧形摆动, 关节伸展.两臂向下、向后上方摆动, 这时留在身后的起跳腿与向后摆动的摆 动腿靠拢,臀部前移,胸、腰稍向前挺, 形成展体挺身的姿势。
12
走步式跳远
走步式是在空中继续跑两步半或三步 半,它的动作自然连贯. 好像是助跑和起 跳动作的延续。它把助跑、起跳和空中 动作有机协调地衔接在一起,不但有利 于空中身体平衡.更有利于助跑速度的 发挥和在起跳中获得更大的水平速度。
13
三、跳远技术
跳远的完整技术由四个部分组成 助跑、 起跳、 腾空. 落地。
16
助跑的加速方法也有两种:
一种是积极加速。从助跑一开始就用力跑, 步频始终很高。这种方法能迅速获得较快的速 度。
另一种是逐渐加速。与一般加速跑相似, 在逐渐加大步长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步频。其 加速时间较长,跑的动作较轻松、自然,踏板 准确性较好,为大多数运动员所采用。
17
开始几步助跑,
身体前倾较大,脚积极着地,两腿用力后 蹬,摆动腿迅速前摆两臂用力前后摆动。助跑 中段时,躯干逐渐抬起,与地面成75-80角, 加大腿和臂的摆动幅度,后蹬充分有力,使身 体加速前移。最后几步助跑,是助跑技术中的 重要环节。运动员既要保持高速度,又要做好 起跳准备。最后几步助跑动作仍然保持较大的 幅度和速度,身体重心应保持较高位置,平稳 向前移动,在保持步长的基础上,加快步频, 形成加速上板的攻势。一般来说,助跑最后一 步步长,比倒数第二步步长稍短。
水平面上, 因此跳远的腾起角不可能达到45°,
通常在18°-24°。(跳高腾起角约为45°-55°
之间).
5
L3
L3由着地时的身体姿势和着地动作
决定, 起跳时, 起跳脚着地时由于线速度
制动,形成上体的转动惯量大于下肢, 从
而产生人体向前转动的动量矩, 造成腾空
后身体的向前转动,这就需要做一定的动
作和姿势来抑制前旋的动量矩。空中技
24
走步式:
起跳进入腾空后,摆动腿以髋为轴开始放 下,并向后摆动,同时起跳腿屈膝,大腿向前 提,随即向前伸小腿,形成空中换步动作。两 臂配合腿的动作做大幅度环绕摆动。随后,摆 到身体后面的摆动腿向前收与起跳腿靠拢,并 向胸部提举,形成在空中迈两步半的走步式。 如果在空中再继续将起跳腿放下,摆动腿前摆, 然后起跳腿靠近摆动腿向胸部提举,双腿落地, 就形成了在空中迈三步半的走步式。
25
准备落地
准备落地时两腿要屈膝高抬,上体前 倾,在脚接触沙坑前,两腿尽量向前伸 直,此时上体不应过分前倾,两臂由上经 前向下后方摆,脚触沙坑后及时屈膝, 使身体重心向下、向前移过支撑点。
26
18
(二)起跳
起跳的任务是充分利用助跑速度,获得 尽可能大的腾起初速度和适宜的腾起角 度向空中腾起。
19
起跳动作三个阶段
起跳动作可以分为 起跳脚着地、缓冲和蹬伸三个阶段
1.起跳脚着地 在助跑最后一步,为了加快着扳动作,起
跳腿大腿前摆抬得比短跑低一些.采用像跑时 那样的”扒地”动作,积极下落着板,脚跟与 脚掌几乎同时接触起跳板。此时,躯干与地面 的角度为90-107,小腿与起跳板的夹角为65左 右,膝关节角为175-178。
21
3.蹬伸
当身体重心达到支撑点上方时开始进行蹬伸动作。 此时,两眼正视前方,上体保持正直,提肩、拔腰, 同时下肢快速蹬伸髋 、膝、踝三个关节充分伸直,身 体伸展向前上方腾起。腾起角为18—24。起跳时,摆 动腿和两臂做快速摆动。当起跳脚踏上起跳板时,摆 动腿大小腿折叠,屈腿前摆,加快身体重心前移。在 起跳腿蹬伸时,摆动腿快而有力地向前上方摆出,带 动髋部迅速前移。两臂配合下肢动作屈肘做有力摆动。 摆动结束前瞬间,摆动腿大腿约与地面平行,起跳腿 同侧肘关节接近肩水平,另一侧臂后摆接近最大限度, 摆动动作突然制止,以增强起跳效果。
身高腿长
起跳重心高度 着地身体姿势
踏跳准确性 初速度 起跳身体姿势 腾起角
着地技术动作 空气作用力
2
L1取决于
L1取决于 身高腿长, 和提高踏跳的准确性, 起跳
腿的充分蹬伸和摆动腿.手臂协调充分的 摆动也能提高L1。
3
L2 取决于
L2 取决于 起跳初速度和腾起角, 起跳时的水平速度和
起跳垂直速度按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为合速度, 合速度的大小就是初速度,合速度的方向就是 腾起角, 由于跳远是要获最大的水平距离,因此 助跑的水平速度在提高L2值方面就尤为重要, 跳远应以理想的(能完成起跳动作) 最大的助跑 速度, 并在起跳阶段取得适宜的垂直速度前提 下, 尽量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以获得更大的起 跳腾起水平分速度, 从而提高L2的值。
20
2.缓冲
缓冲在于减缓起跳的制动性,减少助 跑速度的损失,积极前移身体,为快速 有力的蹬伸创造条件。起跳脚着板后, 由于惯性,迫使起跳腿的 、膝、踝关节 很快地弯曲缓冲。优秀运动员缓冲时, 膝关节最大弯曲程度为135-145。。此时, 身体保持较直的姿势,使身体重心保持 较高的位置,积极加速身体前移。
9
(2)起跳
起跳的任务: 是取得必要的或更大的垂直速度以获更 大的初速度和适宜的腾起角,起跳是跳跃项目最关键的 技术阶段, 它包括放脚. 缓冲(退让) 和蹬伸三个阶段, 不同的跳跃项目有不同的起跳方式,但其共同的要求是: 放脚着地动作要积极快速,应以脚跟着地迅速滚动过渡 到全脚掌着地; 屈膝缓冲(退让)时膝关节弯屈度要适宜, 身体重心要快速前移以减少制动作用并获得蹬伸动作 前的合理身体姿势; 蹬伸动作要快速.有力.充分,要使蹬 伸动作的支撑反作用力通过身体重心; 摆动腿和两臂 的摆动要积极.迅速.有力,并与蹬伸动作密切配合,形成 整个身体在离地前的伸展,
8
三. 跳跃各阶段技术要求
(1) 助跑 助跑的任务: 是取得必要的水平速度和为起跳
产生必要的垂直速度创造条件。 助跑有直线 与弧线两种形式, 但助跑技术的共同要求是:助 跑动作轻松. 自然. 身体重心移动平稳, 以便在 短时间内发挥到能顺利完成起跳动作的最大速 度。 步长和节奏稳定,便于助跑结束时能准确 踏上起跳点或起跳扳,助跑最后几步加速节奏 明显,适当降低重心,为起跳改变人体运动方向 创造良好的条件。
4
跳远的腾起角
从抛物线远度公式可知,抛射角为45°时
射程最远(在真空条件下, 发射点和落地点在同
一水平面上的实验结果), 但跳远不能达到45°,
因为助跑获得的水平速度不能损失太多, 垂直
速度的提高又受到人体机能的限制,优秀运动
员水平速度可达10m/秒, 而垂直速度却很难达
到4.5m/秒, 而且离地和着地的重心又不在同一
10
(3) 腾空
当人体起跳离地腾空之后, 没有外力的作用(忽略空 气阻力), 身体重心运动的抛物线轨迹是不会改变的, 同 时在腾空时遵循着动量矩守恒。 因此腾空阶段的主要 任务,是利用起跳时决定的身体重心运动轨迹,据不同 项目的需要做一定的姿势和动作,以使整个身体顺利越 过横杆或维持好身体平衡, 并为下落着地动作创造良 好条件。 对腾空阶段的共同要求是: 各种空中姿势和 动作要做得适时,取得实效; 要利用和控制好起跳产生 的身体旋转动量矩, 如跳高要加快过杆时旋转角速度, 和减小落地时的旋转速度, 跳远等远度项目要抑制身 体的前旋并为下落着地或下一次起跳创造良好的条件。
术不仅起维持身体平衡. 延缓着地时间的
作用, 而且能为下落着地的姿势创造有利
的条件。
6
挺身式跳远的空中动作
挺身式跳远的空中动作, 运动员采取适宜的 姿势减少在起跳制动时所产生的绕额状轴向前 转动的角速度, 并为落地动作做好准备, 因此要 求运动员在起跳后摆动腿前伸下压大腿,然后 向后下方摆动. 两腿在身体后方并拢并伸展大 腿。 同时两臂向后上方摆,使整个身体成背伸 挺胸姿势, 此时头. 臂与下肢产生相向运动,当 落地前做收腹举腿的动作,上身的前屈下压动 作,有利于举腿前伸, 这上下两部分的相向运动 是在内力矩即肌肉力矩的作用下产生的。
二.跳远的成绩组成
跳远的成绩L由3个部分组成:
L = L1 + L2 + L3
(1) L1: 是腾空前身体重心投影点距离起跳扳 前沿的水平距离。 (2)L2: 是腾空阶段身体重心飞行的水平距离, 包括S1和S2两部分。 (3)L3: 是着地时身体重心投影点与着地点之间 的水平距离。
1
L
L1
L2 (S1.S2) L3
15
助跑开始姿势有两种:
一种是从静止姿势开始,一般采用两腿 微屈,两脚左右平行站立的“半蹲式”。 这种方法第一步的幅度和速度较易稳定, 有利于提高助跑的准确性。另一种是行 进间走几步或跑几步踏上起跑点后,开 始加速。这种方法助跑动作比较放松、 自然,有利于发挥助跑速度,但对助跑 准确性增加了难度。
22
(三)腾空和落地
腾空动作是为了维持身体平衡和为落地创 造有利条件。正确的落地是为了争取更好的成 绩,以及防止受伤。 起跳结束后即进入腾空阶段,运动员要保 持起跳结束时的”跨步”姿势,向前、向上腾 起。这一“跨步”姿势一般称为腾空步”。 “腾空步”之后的空中动作一般有蹲踞式、挺 身式和走步式三种。
11
(4) 下落着地
跳跃项目下落着地动作的主要任务: 通过屈膝.屈肘.团身.倒体等缓冲动作以防止
外伤和减少体力的消耗。使用海绵包下落动作 仍有意义, 要增加下落的接触面积, 防止头. 颈 受挫伤。远度项目的下落着地动作对成绩仍起 作用, 因此即将着地前两腿要上举和前伸,两臂 后摆,上体向前屈。着地时要迅速屈膝团身两 臂前摆,使身体重心尽快通过着地点,以避免身 体后倒坐入沙坑,影响成绩。
7
走步式跳远的技术优越性
走步式跳远的技术优越性表现在空中维持 平衡.防止前旋和准备落地都较合理,走步式摆 臂向前摆时直臂,向后摆时屈臂,增大了上体向 前的转动惯量而减慢了向前转动的角速度, 同 理,下肢前摆时屈腿,后摆时直腿, 使下肢向前的 转动惯量较小而角速度较大,这样上体向前的 转动角速度较小而下肢向前的角速度较大,这 样既使运动员向前转动的总动量矩保持不变, 又使向前转动的角速度减慢,保持了空中的平 衡, 并为落地动作作好准备。
(一)助跑
助跑的任务是获得高的水平速度,并为准确、 快速有力踏板和起跳创造条件。 跳远成绩与助跑速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获 得高的助跑速度,必须有相应的助跑距离。目 前优秀运动员,男子助跑距离为40-50米,女 子助跑距离为30—35米,助跑距离要根据天气 (寒冷、逆风等)和身体情况(体力良好或不足等) 进行调整。助跑中,一般设两个标志:第一标 志设在起跑点,第二标志设在最后6-8步起跳 脚着地处。
蹲踞式:起跳成腾空步后,上体仍保持正 直,摆动腿的大腿继续高抬,两臂向前挥摆, 起跳腿开始向前上方提举,逐渐与摆动腿靠拢, 形成空中蹲踞姿势。
23
挺身式:
进入腾空步后,摆动腿的大腿随即积 极下放,小腿由前向后下呈弧形摆动, 关节伸展.两臂向下、向后上方摆动, 这时留在身后的起跳腿与向后摆动的摆 动腿靠拢,臀部前移,胸、腰稍向前挺, 形成展体挺身的姿势。
12
走步式跳远
走步式是在空中继续跑两步半或三步 半,它的动作自然连贯. 好像是助跑和起 跳动作的延续。它把助跑、起跳和空中 动作有机协调地衔接在一起,不但有利 于空中身体平衡.更有利于助跑速度的 发挥和在起跳中获得更大的水平速度。
13
三、跳远技术
跳远的完整技术由四个部分组成 助跑、 起跳、 腾空. 落地。
16
助跑的加速方法也有两种:
一种是积极加速。从助跑一开始就用力跑, 步频始终很高。这种方法能迅速获得较快的速 度。
另一种是逐渐加速。与一般加速跑相似, 在逐渐加大步长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步频。其 加速时间较长,跑的动作较轻松、自然,踏板 准确性较好,为大多数运动员所采用。
17
开始几步助跑,
身体前倾较大,脚积极着地,两腿用力后 蹬,摆动腿迅速前摆两臂用力前后摆动。助跑 中段时,躯干逐渐抬起,与地面成75-80角, 加大腿和臂的摆动幅度,后蹬充分有力,使身 体加速前移。最后几步助跑,是助跑技术中的 重要环节。运动员既要保持高速度,又要做好 起跳准备。最后几步助跑动作仍然保持较大的 幅度和速度,身体重心应保持较高位置,平稳 向前移动,在保持步长的基础上,加快步频, 形成加速上板的攻势。一般来说,助跑最后一 步步长,比倒数第二步步长稍短。
水平面上, 因此跳远的腾起角不可能达到45°,
通常在18°-24°。(跳高腾起角约为45°-55°
之间).
5
L3
L3由着地时的身体姿势和着地动作
决定, 起跳时, 起跳脚着地时由于线速度
制动,形成上体的转动惯量大于下肢, 从
而产生人体向前转动的动量矩, 造成腾空
后身体的向前转动,这就需要做一定的动
作和姿势来抑制前旋的动量矩。空中技
24
走步式:
起跳进入腾空后,摆动腿以髋为轴开始放 下,并向后摆动,同时起跳腿屈膝,大腿向前 提,随即向前伸小腿,形成空中换步动作。两 臂配合腿的动作做大幅度环绕摆动。随后,摆 到身体后面的摆动腿向前收与起跳腿靠拢,并 向胸部提举,形成在空中迈两步半的走步式。 如果在空中再继续将起跳腿放下,摆动腿前摆, 然后起跳腿靠近摆动腿向胸部提举,双腿落地, 就形成了在空中迈三步半的走步式。
25
准备落地
准备落地时两腿要屈膝高抬,上体前 倾,在脚接触沙坑前,两腿尽量向前伸 直,此时上体不应过分前倾,两臂由上经 前向下后方摆,脚触沙坑后及时屈膝, 使身体重心向下、向前移过支撑点。
26
18
(二)起跳
起跳的任务是充分利用助跑速度,获得 尽可能大的腾起初速度和适宜的腾起角 度向空中腾起。
19
起跳动作三个阶段
起跳动作可以分为 起跳脚着地、缓冲和蹬伸三个阶段
1.起跳脚着地 在助跑最后一步,为了加快着扳动作,起
跳腿大腿前摆抬得比短跑低一些.采用像跑时 那样的”扒地”动作,积极下落着板,脚跟与 脚掌几乎同时接触起跳板。此时,躯干与地面 的角度为90-107,小腿与起跳板的夹角为65左 右,膝关节角为175-178。
21
3.蹬伸
当身体重心达到支撑点上方时开始进行蹬伸动作。 此时,两眼正视前方,上体保持正直,提肩、拔腰, 同时下肢快速蹬伸髋 、膝、踝三个关节充分伸直,身 体伸展向前上方腾起。腾起角为18—24。起跳时,摆 动腿和两臂做快速摆动。当起跳脚踏上起跳板时,摆 动腿大小腿折叠,屈腿前摆,加快身体重心前移。在 起跳腿蹬伸时,摆动腿快而有力地向前上方摆出,带 动髋部迅速前移。两臂配合下肢动作屈肘做有力摆动。 摆动结束前瞬间,摆动腿大腿约与地面平行,起跳腿 同侧肘关节接近肩水平,另一侧臂后摆接近最大限度, 摆动动作突然制止,以增强起跳效果。
身高腿长
起跳重心高度 着地身体姿势
踏跳准确性 初速度 起跳身体姿势 腾起角
着地技术动作 空气作用力
2
L1取决于
L1取决于 身高腿长, 和提高踏跳的准确性, 起跳
腿的充分蹬伸和摆动腿.手臂协调充分的 摆动也能提高L1。
3
L2 取决于
L2 取决于 起跳初速度和腾起角, 起跳时的水平速度和
起跳垂直速度按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为合速度, 合速度的大小就是初速度,合速度的方向就是 腾起角, 由于跳远是要获最大的水平距离,因此 助跑的水平速度在提高L2值方面就尤为重要, 跳远应以理想的(能完成起跳动作) 最大的助跑 速度, 并在起跳阶段取得适宜的垂直速度前提 下, 尽量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以获得更大的起 跳腾起水平分速度, 从而提高L2的值。
20
2.缓冲
缓冲在于减缓起跳的制动性,减少助 跑速度的损失,积极前移身体,为快速 有力的蹬伸创造条件。起跳脚着板后, 由于惯性,迫使起跳腿的 、膝、踝关节 很快地弯曲缓冲。优秀运动员缓冲时, 膝关节最大弯曲程度为135-145。。此时, 身体保持较直的姿势,使身体重心保持 较高的位置,积极加速身体前移。
9
(2)起跳
起跳的任务: 是取得必要的或更大的垂直速度以获更 大的初速度和适宜的腾起角,起跳是跳跃项目最关键的 技术阶段, 它包括放脚. 缓冲(退让) 和蹬伸三个阶段, 不同的跳跃项目有不同的起跳方式,但其共同的要求是: 放脚着地动作要积极快速,应以脚跟着地迅速滚动过渡 到全脚掌着地; 屈膝缓冲(退让)时膝关节弯屈度要适宜, 身体重心要快速前移以减少制动作用并获得蹬伸动作 前的合理身体姿势; 蹬伸动作要快速.有力.充分,要使蹬 伸动作的支撑反作用力通过身体重心; 摆动腿和两臂 的摆动要积极.迅速.有力,并与蹬伸动作密切配合,形成 整个身体在离地前的伸展,
8
三. 跳跃各阶段技术要求
(1) 助跑 助跑的任务: 是取得必要的水平速度和为起跳
产生必要的垂直速度创造条件。 助跑有直线 与弧线两种形式, 但助跑技术的共同要求是:助 跑动作轻松. 自然. 身体重心移动平稳, 以便在 短时间内发挥到能顺利完成起跳动作的最大速 度。 步长和节奏稳定,便于助跑结束时能准确 踏上起跳点或起跳扳,助跑最后几步加速节奏 明显,适当降低重心,为起跳改变人体运动方向 创造良好的条件。
4
跳远的腾起角
从抛物线远度公式可知,抛射角为45°时
射程最远(在真空条件下, 发射点和落地点在同
一水平面上的实验结果), 但跳远不能达到45°,
因为助跑获得的水平速度不能损失太多, 垂直
速度的提高又受到人体机能的限制,优秀运动
员水平速度可达10m/秒, 而垂直速度却很难达
到4.5m/秒, 而且离地和着地的重心又不在同一
10
(3) 腾空
当人体起跳离地腾空之后, 没有外力的作用(忽略空 气阻力), 身体重心运动的抛物线轨迹是不会改变的, 同 时在腾空时遵循着动量矩守恒。 因此腾空阶段的主要 任务,是利用起跳时决定的身体重心运动轨迹,据不同 项目的需要做一定的姿势和动作,以使整个身体顺利越 过横杆或维持好身体平衡, 并为下落着地动作创造良 好条件。 对腾空阶段的共同要求是: 各种空中姿势和 动作要做得适时,取得实效; 要利用和控制好起跳产生 的身体旋转动量矩, 如跳高要加快过杆时旋转角速度, 和减小落地时的旋转速度, 跳远等远度项目要抑制身 体的前旋并为下落着地或下一次起跳创造良好的条件。
术不仅起维持身体平衡. 延缓着地时间的
作用, 而且能为下落着地的姿势创造有利
的条件。
6
挺身式跳远的空中动作
挺身式跳远的空中动作, 运动员采取适宜的 姿势减少在起跳制动时所产生的绕额状轴向前 转动的角速度, 并为落地动作做好准备, 因此要 求运动员在起跳后摆动腿前伸下压大腿,然后 向后下方摆动. 两腿在身体后方并拢并伸展大 腿。 同时两臂向后上方摆,使整个身体成背伸 挺胸姿势, 此时头. 臂与下肢产生相向运动,当 落地前做收腹举腿的动作,上身的前屈下压动 作,有利于举腿前伸, 这上下两部分的相向运动 是在内力矩即肌肉力矩的作用下产生的。
二.跳远的成绩组成
跳远的成绩L由3个部分组成:
L = L1 + L2 + L3
(1) L1: 是腾空前身体重心投影点距离起跳扳 前沿的水平距离。 (2)L2: 是腾空阶段身体重心飞行的水平距离, 包括S1和S2两部分。 (3)L3: 是着地时身体重心投影点与着地点之间 的水平距离。
1
L
L1
L2 (S1.S2) L3
15
助跑开始姿势有两种:
一种是从静止姿势开始,一般采用两腿 微屈,两脚左右平行站立的“半蹲式”。 这种方法第一步的幅度和速度较易稳定, 有利于提高助跑的准确性。另一种是行 进间走几步或跑几步踏上起跑点后,开 始加速。这种方法助跑动作比较放松、 自然,有利于发挥助跑速度,但对助跑 准确性增加了难度。
22
(三)腾空和落地
腾空动作是为了维持身体平衡和为落地创 造有利条件。正确的落地是为了争取更好的成 绩,以及防止受伤。 起跳结束后即进入腾空阶段,运动员要保 持起跳结束时的”跨步”姿势,向前、向上腾 起。这一“跨步”姿势一般称为腾空步”。 “腾空步”之后的空中动作一般有蹲踞式、挺 身式和走步式三种。
11
(4) 下落着地
跳跃项目下落着地动作的主要任务: 通过屈膝.屈肘.团身.倒体等缓冲动作以防止
外伤和减少体力的消耗。使用海绵包下落动作 仍有意义, 要增加下落的接触面积, 防止头. 颈 受挫伤。远度项目的下落着地动作对成绩仍起 作用, 因此即将着地前两腿要上举和前伸,两臂 后摆,上体向前屈。着地时要迅速屈膝团身两 臂前摆,使身体重心尽快通过着地点,以避免身 体后倒坐入沙坑,影响成绩。
7
走步式跳远的技术优越性
走步式跳远的技术优越性表现在空中维持 平衡.防止前旋和准备落地都较合理,走步式摆 臂向前摆时直臂,向后摆时屈臂,增大了上体向 前的转动惯量而减慢了向前转动的角速度, 同 理,下肢前摆时屈腿,后摆时直腿, 使下肢向前的 转动惯量较小而角速度较大,这样上体向前的 转动角速度较小而下肢向前的角速度较大,这 样既使运动员向前转动的总动量矩保持不变, 又使向前转动的角速度减慢,保持了空中的平 衡, 并为落地动作作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