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知识和宪法
常识宪法知识点总结大全
![常识宪法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534207b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0e.png)
常识宪法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宪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 宪法的基本概念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国家的法律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总纲和行为的准则。
2. 宪法的性质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是国家政权的根本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最高的法律地位。
宪法是国家的政治基本法,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总纲和基本准则。
二、宪法的产生和发展1. 宪法产生的历史宪法产生于西方国家的革命和反抗专制统治的斗争。
最早的宪法是美国1787年颁布的《美国宪法》,标志着宪法的诞生和发展。
2. 宪法的发展宪法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产物,是国家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的发展和完善的结果。
宪法的发展是国家政治体制向民主和法治的发展,是国家政治体制和国家法律体系的完善和进步。
三、宪法的功能和作用1. 宪法的功能宪法的功能是规范国家政治活动,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维护国家政权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2. 宪法的作用宪法的作用是保障国家政权的稳定和国家政治体制的正常运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四、宪法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点1. 宪法的主要内容宪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国家的国体和国家的政体,国家的国家监察制度,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国家的基本文化制度,国家的基本社会制度,国家的基本教育制度。
2. 宪法的主要特点宪法的主要特点是国家的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和法治化,国家的政治体制的现代化和国家建设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
五、宪法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条文1. 宪法的根本原则宪法的根本原则包括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行政机关、法律机关和司法机关都是人民的代表,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和幸福,国家的一切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都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
2. 宪法的基本条文宪法的基本条文是国家政治体制和国家政治制度的总纲和基本规定,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的总纲和基本规定,国家的政治体制和政治权力机构的组织机构和职权范围的规定,国家的政治权力的行使和约束的规定。
知识点总结宪法与法律
![知识点总结宪法与法律](https://img.taocdn.com/s3/m/e79b649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80.png)
知识点总结宪法与法律宪法与法律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维护国家的法律秩序、保障人民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宪法与法律的定义与特点、宪法与法律的关系以及其在保障人民权益方面的作用进行总结。
一、宪法与法律的定义与特点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是国家制定的根本大法,也是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最高法律准则。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组织机构、权力机构的职责与权限,明确了公民的基本权益与义务。
宪法具有以下特点:1. 法律地位: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地位,其规定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法律都必须与宪法相一致。
2. 法律性质:宪法是一部政治法律,它不仅仅是一部法律,还涉及国家政治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等方面内容。
3. 稳定性:宪法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般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才能进行修订或改变。
法律是国家制定并实施的具体法规,是社会生活秩序的基础。
法律具有以下特点:1. 功能性: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通过法律可以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权益。
2. 可操作性:法律是具体可操作的,通过法律可以明确行为的界限,对于法律的违反可以进行制裁。
3. 可变性:相对于宪法的相对稳定性,法律更容易根据社会发展和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和修订。
二、宪法与法律的关系宪法与法律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二者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
1. 宪法对法律的制约:宪法是最高法律准则,其他法律都必须与宪法相一致,并且不能违背宪法的规定。
如果形成的法律与宪法相违背,那么法律将被视为无效。
2. 法律对宪法的实施: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的规定需要通过法律来实施和落地。
法律为宪法的条文提供了具体的规则和实施细则。
宪法与法律的关系可以用“宪法为本、法律为具体”来形容。
宪法确定了法律的范围与边界,法律则通过细化宪法规定的具体内容来实现宪法的目标。
三、宪法与法律在保障人民权益方面的作用宪法与法律在保障人民权益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权利保障:宪法确立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法律对这些权利进行了具体规定,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法律(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常识大全
![法律(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常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4f36458102d276a200292e00.png)
宪法一、宪法概述(一)宪法的本质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所谓政治力量对比包括:1.阶级力量的强弱对比关系;2.阶级力量强弱悬殊程度的对比关系。
(二)宪法的特征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有着最为严格的修改程序,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规定着国家的最根本、最重要问题;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系统全面地规定着公民的基本权利;3.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从法律的角度将民主成果定型下来。
(三)宪法的历史发展1.世界宪法的历史发展脉络(1)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定宪法性文件并实行宪政的国家,1689年的《权利法案》和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宪政体制,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也是英国宪法的组成部分。
(2)美国是世界上制定第一部成文宪法的国家,其1789年宪法在内容上确立了“三权分立与制衡”的政治体制,在形式上表现为统一的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3)法国1789年通过《人权宣言》,宣告了“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著名原则,后根据该文件,制定出1791年宪法,这是欧洲大陆的第一部成文宪法。
2.中国宪法的历史发展脉络(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当时起临时宪法的作用;(2)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3)现行宪法是1982年宪法,该宪法颁布以来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进行过四次修订,分别作出重要变动。
二、国家基本制度(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1.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2.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色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爱国统一战线;4.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二)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1.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
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法律基础知识和宪法.
![法律基础知识和宪法.](https://img.taocdn.com/s3/m/15baa5e850e2524de5187ed3.png)
法律知识法的概述一、法的概念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3、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4、法律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行为规范5、本质是统治阶级的体现注意:1、规范性。
判断:1、法是社会规范的一种。
2、规范性是法律所特有的3、权利义务为内容法是如何调整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A、通过权利和义务的设定B、通过权利义务来调整社会关系是法特有的方式。
4、国家强制性法以外的的社会规范是否具有强制性?例: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表述中,错误的是:CA、法律和道德都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均具有规范性B、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而道德主要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自律得以实施C、违法行为一定是违反道德的,但违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都违法D、法律和道德可以互为促进二、法的本质法的本质,一般从国家性、阶级性和物质制约性层次把握。
1、国家性: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有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2、阶级性: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3、物质制约性指法的内容和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是由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三、法的作用1、含义: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包括规范作用、社会作用。
规范作用:法基于其规范性对人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社会作用:法作为社会关系调整器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例:法的社会作用对象是下列哪个选项?(C)A人的行为 B人的思想 C社会关系 D人的情感2、规范作用的分类A、指引作用:指法对本人行为所起到的导向、引路的作用。
示例:《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B、评价作用:指法律作为人们对他人行为的评价标准所起的作用。
示例:张律师告诉王某其行为已经构成了犯罪。
C预测作用:指人们根据法律可以预先估计人们相互间将怎样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等,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安排。
示例;董事长考虑到如果自己不能按时履行合同,对方肯定会申请仲裁要求巨额赔偿。
法律基本知识宪法的基本原则与权利保障
![法律基本知识宪法的基本原则与权利保障](https://img.taocdn.com/s3/m/f55a980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de.png)
法律基本知识宪法的基本原则与权利保障法律基本知识:宪法的基本原则与权利保障宪法是一国法律体系中的根本法律文件,它规定了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确保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得到保障。
本文将介绍宪法的基本原则和权利保障,并阐述其在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性。
一、宪法的基本原则1. 主权在人民:宪法明确规定国家的最高权力归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创造者、管理者和享有者。
2. 法治国家:宪法规定国家行使权力要依法进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3. 社会主义道路:宪法确立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明确了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发展方向。
4. 人民民主专政:宪法规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通过各种形式的民主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5.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宪法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以上基本原则的确立,为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基本法律保障,为社会各界提供了行为准则。
二、宪法的权利保障1. 人权保障: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和组织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如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权利等。
2. 公民平等:宪法规定了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地位,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和压迫。
3. 财产权保护:宪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财产。
4. 教育与文化权益:宪法规定国家要发展教育事业,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保护公民的文化权益。
5. 社会福利保障:宪法要求国家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通过以上权利保障,宪法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稳定发展。
三、宪法的重要性1. 法律体系的根本:宪法是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础,所有其他法律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
2. 维护社会稳定: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3. 维护公平正义:宪法明确了公民的平等地位和权利,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4. 保障国家治理能力:宪法规定了国家权力的构成和运行机制,保障国家的治理能力和决策合法性。
法学考试的知识点总结
![法学考试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54b9f1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df.png)
法学考试的知识点总结一、法学基础知识1. 法学的定义和性质法学是研究法律的学科,其性质是一门社会科学,其对象是法律规范、法律制度和法律实践。
2. 法学的分类法学可以分为公法、私法和违法三个主要分支。
其中,公法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劳动法等。
3. 法律的含义和分类法律是国家制定、公布和执行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根据法律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等。
4. 法律的效力和适用法律的效力包括生效、适用和解释三个方面。
法律适用的条件主要包括适用范围、适用时点和适用方法。
5. 法治的理念和原则法治是以法律为基础,依法治国,以法律约束和规范政府行为的一种基本国家制度。
法治的主要原则包括依法治国、公正平等、公开透明、有法必依、法无悬殊等。
6. 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法文献法、比较法、历史法、逻辑法和统计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用于分析和解释法律问题,为法律实践提供有效的参考。
二、宪法基本知识1. 宪法的概念和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是国家政权组织和活动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2. 宪法的内容和原则宪法的内容包括国体、国家机构、国家权利和义务、基本权利等方面的规定。
宪法的原则包括民主、法治、平等、权利保障、人民主权等。
3. 宪法的修正宪法的修正是指对现行宪法的部分或全部条文进行修订。
宪法的修正程序和条件是由宪法本身和法律明确规定的。
4. 宪法的解释宪法的解释主要包括文字解释、历史解释、制度解释和价值解释等。
宪法解释权属于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和司法机关。
5. 宪法的保护宪法的保护主要包括宪法诉讼制度、宪法背书和监督机制、宪法责任制度等。
这些保护措施保障了宪法的权威和效力。
三、刑法基础知识1. 刑法的定义和性质刑法是规范国家对犯罪行为的制裁和对社会秩序的维护的一种特殊法律学科。
2. 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定、犯罪和刑罚必须相适应、举证责任和证据存在、犯错和刑罚的平等等。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宪法的基本原则与作用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宪法的基本原则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ffa5499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ea.png)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宪法的基本原则与作用宪法的基本原则与作用宪法是一个国家最高的法律文书,也是国家政治体制和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础。
宪法的制定与实施对于维护国家的政治、社会稳定和公民权利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宪法的基本原则与作用进行汇总和解析。
一、宪法的基本原则1.最高法律地位原则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是其他法律和法规的基础和准绳。
同时,宪法又约束国家机关、公民和法人的一切活动,确保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治国,维护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
2.人民主权原则宪法确立了人民主权的基本原则,即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通过选举或者其他形式直接行使权力,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和决策。
这一原则保证了人民在国家体制中的地位和权力。
3.平等权利原则宪法规定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无论种族、宗教、性别、年龄、国籍等身份差异,都不应该影响公民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待遇。
4.自由权利原则宪法赋予公民各种自由权利,如言论、信仰、结社、出版、居住等自由。
这些自由权利的获得和行使是公民的基本权益,也是国家法治的基石,保护了公民的个人尊严和自由发展的空间。
5.限制权力原则宪法规定了国家机关权力的范围和限制,以防止权力滥用和违宪行为的发生。
这是保障公民权利的关键,同时也是确保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的前提。
二、宪法的作用1.维护国家政治稳定宪法规范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明确国家政治体制和权力分配,确保国家政治的稳定和运行的正当性。
宪法还规定了国家机关的选举制度和权力监督制度,保障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2.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宪法确立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政治权利。
公民可以在法律的保护下享受公正、平等和自由的社会环境,享有言论自由、信仰自由、结社自由等基本权利。
3.规范国家治理宪法规定了国家机关的职权和责任,明确了国家机关的职能和工作程序。
这有助于规范国家机关的工作,提高政府的效能和透明度,保证国家治理的公正和合理。
宪法的基础知识和常识
![宪法的基础知识和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e1013cb6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48.png)
宪法的基础知识和常识宪法是一部国家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它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法律都必须遵守宪法。
宪法的基础知识和常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宪法的起源和历史,宪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现代宪法的概念和形式主要源于18世纪的美国和法国。
随着各国的独立和民主进程,宪法成为国家的基本法律。
2. 宪法的内容和结构,宪法通常包括序言、总则、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和权力分配、宪法修正等内容。
宪法的结构可以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但通常都具有一定的层次和逻辑关系。
3. 宪法的制定和修正,宪法的制定和修正一般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和通过,修正宪法需要经过特定的程序和程序,例如制定宪法需要制宪会议或宪法制定委员会的讨论。
第一课_宪法-1-法律基础知识
![第一课_宪法-1-法律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c031de819e8b8f67c1cb98c.png)
指导 思想
(二)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
基本 原则
我国现行宪法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三)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和实施宪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 最基本准则,是贯穿立宪和行宪的基本精神。我国现行宪 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人民主权原则;保障人权的原则; 法治原则;权力制约原则。
一、公民的概念
齐玉苓案涉及的是一个什么性 质的宪法问题?
齐玉苓案之所以引起强烈反响,是因为该案涉及宪 法学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宪法适用问题。
宪法
司法化
宪法司法化,就是在司法审判活动中间,人 民法院用宪法来作为判决案件的法律依据。 通俗地说,就是法院可以像运用其他法律 法规一样运用宪法来解决纠纷。
法言法语
“宪法之有效力, 全恃民众的拥护。”
1 .平等权。 2 .政治权利和自由。
3 .宗教信仰自由。
4 .人身自由权。 5 .批评建议权、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权。
6 .社会经济权利。
7 .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 8 .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权益 9. 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
案例:矮个起诉招工身高限制
2001年12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在成都某报刊登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招录行员启事》的广告。其中第一项 规定招录对象为“男性身高1.68米,女性身高1.55米以上”。 原告四川大学毕业生蒋韬为2002年普通高等院校应届生,身高 未到被告规定的高度,但符合其规定的其他招录报名条件,仅 仅由于身高的原因,无法成为招录对象。于是依据宪法的有关 规定,将招工方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告上法庭。2002年1月7 日,成都市武侯区法院受理了该案。
2.宪法效力的最高性
普通法的立法依据——母法:如《刑法》 第一条,《民法通则》第一条中“…… 根据宪法……” 最高法律效力:《宪法》第五条“一切 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 宪法相抵触”。
中考必备的宪法与法律基础知识
![中考必备的宪法与法律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84ed161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ce.png)
中考必备的宪法与法律基础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宪法与法律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法律则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秩序的基石。
对于即将面临中考的同学们来说,掌握宪法与法律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有助于应对考试,还能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考必备的宪法与法律基础知识。
一、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准则。
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
宪法中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如言论自由、人身权利、受教育权利等。
同学们在学习宪法时,要深入理解这些基本原则和内容,为将来的公民行为提供指导。
二、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法律是国家制定的、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而规定的行为规范。
在国际法、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等法律领域中,法律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型。
在中考中经常涉及的两种类型是行政法和刑法。
行政法主要规范国家机关的组织、职权与职责,刑法则是指规范公民的刑事责任和违法行为的法律规定。
学生们需要了解不同类型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便在考试中能够正确运用法律知识。
三、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与道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而道德是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是人们内心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法律和道德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同学们应该明白,法律的制定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而道德是人们自觉遵守的道德准则。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道德观念,做到守法守纪、遵循道德规范。
四、通俗法律常识除了宪法和法律基本原则外,中考还会考察一些通俗的法律常识。
例如,未成年人的法律责任、合同的成立和履行、交通事故的法律责任等。
同学们需要了解这些常识,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以便在考试中能够准确回答相关问题。
结语:中考对宪法与法律的考查频率较高,同学们一定要重视相关知识的学习。
法律基本知识法律的宪法与法典
![法律基本知识法律的宪法与法典](https://img.taocdn.com/s3/m/8199a30b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92.png)
法律基本知识法律的宪法与法典法律基本知识:法律的宪法与法典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调节社会关系的重要工具和依据。
作为一个国家的核心法律文件,宪法和法典在法律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法律的宪法与法典,探讨它们的作用、特点和重要性。
一、宪法的概念与作用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法律文件,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国家政权组织和运作的基本法律规范。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权力机构的组织与运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宪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法律的依据:宪法是其他法律的根基,其他法律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
如果其他法律与宪法相悖,宪法具有废止其他法律的权威。
2. 保护公民的权利: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自由,保护公民的尊严与利益,确保公民享有平等、自由、安全的社会环境。
3. 组织国家的机构与运作: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国家机构的组织与运作,确立了国家的组织体系和权力分配,保证了国家政权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4. 限制政府权力:宪法对政府运行实施了规范和限制,防止政府过度集权和滥用权力,保障司法独立和权力制衡。
二、法典的概念与作用法典是一整套经过系统编订的法律规范,是国家各领域的基本法律文件。
法典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和法律需求,将相关的法律规定进行分类整理,形成一个完备的法律体系。
法典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统一法律规范:法典将某一领域的法律规定进行系统整理和编纂,实现了法律规范的统一和统一适用,为司法实践和公民行为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
2. 解决法律冲突:在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法律之间可能存在冲突。
法典的制定能够协调不同法律之间的矛盾,解决法律冲突,确保法律制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 维护公平正义:法典以平等、公正、公平为原则,规范了社会各界的行为,保障了市民的合法权益。
法典的制定和实施能够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4. 发展法治文明:法典的出台标志着一个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阶段,有利于推进法治文明的建设,提高社会诚信度和法治水平。
法学中的宪法基础知识
![法学中的宪法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2417839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1c.png)
法学中的宪法基础知识引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的基石。
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了解宪法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教案将围绕宪法的定义、宪法的特点、宪法的功能以及宪法的解释等方面展开论述,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宪法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宪法的定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政治体制和国家制度的总规范。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宪法是国家权力的源泉,是国家治理的基础。
二、宪法的特点1. 法律的最高形式: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其他法律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否则将被视为无效。
2. 基本权利的保障: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人身自由等,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3. 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宪法规定了国家机关的组织形式、职权范围和行使方式,确保国家机关的正常运行和有效管理。
4. 法治原则的体现:宪法是法治的基础,宪法的制定和实施都要遵循法治原则,保证国家的法制建设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宪法的功能1. 统治合法性的来源: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政治体制和国家制度,为国家的统治提供了合法性的来源。
只有依法行政,才能确保国家的稳定和公正。
2. 权力制约和平衡:宪法规定了国家机关的组织形式和职权范围,通过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保证了国家机关的合理运行和权力的合理分配。
3. 基本权利的保障: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同时,宪法也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4. 法律体系的基础:宪法是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础,其他法律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
宪法的制定和解释对于其他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具有指导和约束作用。
四、宪法的解释宪法的解释是确保宪法正确适用的重要环节。
宪法的解释可以通过宪法解释机关、司法解释和学说解释等方式进行。
1. 宪法解释机关:宪法解释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一部分,负责对宪法进行解释。
不同国家的宪法解释机关名称和职能有所不同,但都起到确保宪法正确适用的作用。
法律基本知识什么是宪法
![法律基本知识什么是宪法](https://img.taocdn.com/s3/m/d28f6c0d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40.png)
法律基本知识什么是宪法法律基本知识:什么是宪法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律,它规范了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权力分配和公民权利。
宪法确立了一个国家的基本法律原则,为国家的治理提供了框架和指导原则。
在本文中,我们将展开探讨什么是宪法,它的重要性以及宪法的主要特点。
一、宪法的定义和重要性宪法是一个国家最高的法律文件,它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政府组织形式、公民权利与义务等方面的基本原则。
宪法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政府行使权力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并保障公民享有基本的权利和自由。
宪法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约束政府权力:宪法限制政府的权力行使,并保障公民的权利。
它规定了政府权力的来源、范围和行使方式,使政府不能滥用权力,保护公民免受不合理侵害。
2. 维护社会稳定:宪法建立了一个稳定和长久的法律秩序,规范了社会中各方面的行为准则。
通过确立公平正义的原则,宪法保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3. 保障公民权利: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如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等。
宪法赋予公民这些权利,保障了每个人的尊严和平等地位。
4. 规范国家治理:宪法规定了国家政治体制的组织形式,包括国家机构的设置、职权划分、权力运行等。
它为国家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基本准则和规范,保障了国家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宪法的主要特点1. 最高法律地位: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法律地位,任何其他法律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
其他的法律行为和政策都必须服从宪法的原则和要求。
2. 法治原则:宪法以法治为基础,通过法律规范和法治机构来保障公民权利和约束政府权力。
宪法规定了国家、公民和政府的权利和义务,并为其提供了法律保障。
3. 可变性和稳定性:宪法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法律文件,但也可以通过合法的程序进行修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宪法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4. 保护和平等原则:宪法保护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并强调平等原则。
法考考试内容及题型
![法考考试内容及题型](https://img.taocdn.com/s3/m/a09cf2d7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5a.png)
法考考试内容及题型法考是指中国的全国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是法律行业从业者获得法律职业资格的必要条件之一。
法考考试内容涵盖法律基础知识、法律专业知识和实务能力三个方面。
一、法律基础知识1. 宪法与行政法:宪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等相关知识。
2. 刑法与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相关知识。
3. 民法与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等相关知识。
4. 经济法与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公司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等相关知识。
5. 国际法与国际私法:国际法、国际私法等相关知识。
二、法律专业知识1. 宪法学:宪制原理、宪法解释等相关知识。
2. 行政法学:行政行为、行政机关等相关知识。
3. 刑法学:刑法理论、犯罪构成要件等相关知识。
4. 民法学: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行为等相关知识。
5. 经济法学:经济法基本理论、公司法、知识产权法等相关知识。
三、实务能力1. 写作能力:包括案例分析、法律文书写作等能力。
2. 口头表达能力:包括法律问题的分析与回答能力等。
3. 法律实务能力:包括法律实务操作、法律专业案例分析等。
法考题型主要分为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选择题常见的形式有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信息选择正确的答案。
判断题要求考生判断给定的陈述是正确还是错误。
简答题要求考生简要回答一个问题,一般需要提供相关知识点的解释和例证。
论述题要求考生对一个问题进行较长篇幅的论述,并能提供合理的论证和案例分析。
具体每年的考试内容和题型可能会有所不同,考生需要根据最新的考试大纲进行备考。
法律基础知识和宪法
![法律基础知识和宪法](https://img.taocdn.com/s3/m/0dcb55d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9f.png)
法律基础知识和宪法法律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工具,它规范了人们的行为,维护了社会秩序。
法律基础知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它不仅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而宪法则是国家最高的法律,是治理国家和维护公民权利的基本依据。
本文将介绍一些法律的基础知识和宪法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法律基础知识1. 法律的定义和特点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强制性规范,它具有普遍适用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法律的功能包括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等。
2. 法律的层级和体系法律从上到下可以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司法解释等多个层级。
不同层级的法律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
3. 法律的适用原则法律的适用原则包括法定原则、合法性原则、公正原则和人权保护原则等。
这些原则确保了法律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第二部分:宪法的重要性1. 宪法的定义和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准则和原则。
宪法规定了国家机构的组成和职权,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2. 宪法的特点和原则宪法具有权威性、稳定性和基本性的特点。
它包括权力分立、人民主权、平等权利、司法独立等重要原则,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和公正。
3. 公民在宪法中的权利和义务宪法确保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如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选举权等。
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如遵守法律和维护国家的安全稳定。
结语法律基础知识是每个公民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并且宪法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石。
通过学习法律基础知识和宪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增强法律意识,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遵守法律,尊重他人的权利,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法律宪法知识点总结
![法律宪法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287061d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88.png)
法律宪法知识点总结一、宪法的基本概念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国家制度和国家政权组织的基本规范。
宪法规定了国家机构的组织形式、职权和职责,并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
宪法的地位是最高的,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二、宪法的主要内容1. 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权力的分立、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的领土和主权等。
这些基本原则是保障国家政权正常运转和实现国家繁荣稳定的基础。
2. 宪法的基本制度宪法的基本制度包括国家机构的组织形式、政府的组织和职权、立法机构的组织和职权、司法机构的组织和职权等。
这些制度规定了国家的政治结构和国家权力的运行方式。
3. 宪法的基本权利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人身自由、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宗教自由、财产权、平等权等。
这些权利是保护公民的基本人权和自由的保障。
4. 宪法的基本义务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宪法的尊重和遵守、宪法的维护和宣传、参加国家的建设和维护、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等。
这些义务是公民对国家的基本责任和义务。
5. 宪法的基本条文宪法的基本条文是宪法的具体规定和内容,包括国家的基本制度、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的基本政策和政策等。
这些条文是宪法的具体规定和内容。
三、宪法的形式和修订1. 宪法的形式宪法可以分为总统制宪法和议会制宪法两种形式。
总统制宪法是国家总统为最高权力机构,议会制宪法是国家议会为最高权力机构。
宪法的形式是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和历史传统而定。
2. 宪法的修订宪法的修订是根据国家的需要和发展进程而进行的。
宪法的修订可以通过议会制定修正案,也可以通过全民公投进行修正。
修宪的程序和要求是根据宪法规定而定。
四、宪法的权威和实施1. 宪法的权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宪法的规定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对国家机构和公民都具有约束力。
2. 宪法的实施宪法的实施是依法行使宪法规定的权力和职责。
国家机构和公民都必须尊重和遵守宪法的规定,依法行使宪法规定的权力和义务。
法律基本知识的基础知识点
![法律基本知识的基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e3c43ef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a0.png)
法律基本知识的基础知识点一个社会的法制状况直接关系到这个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了解法律基本知识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也是确保自身权益的重要手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法律基本知识的几个基础知识点,包括宪法、民法、刑法和行政法等。
一、宪法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法律,规范了国家的政治组织架构、公民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内容。
它确立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国家机构的职责。
宪法可以说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其他法律都必须依据宪法制定。
二、民法民法是调整私人之间关系的法律。
它规范了婚姻、家庭、财产、合同等方面的法律关系,保护个人和财产的权益。
在民法中,有关各种权利的规定非常详细,如财产权、人身权、合同权等。
同时,民法也规定了各种法律行为的要件和效力。
三、刑法刑法是调整犯罪行为与刑罚之间关系的法律。
它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以及相应的刑罚和法律责任。
刑法的目的是保护社会的安全和公共利益,惩罚犯罪分子,维护社会秩序。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等。
四、行政法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机关与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
它规定了行政机关的组织和职权,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在行政法中,涉及到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诉讼等方面的内容。
行政法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政府的合法行使权力,促使政府更好地为公民服务。
五、司法制度司法制度是法律运行的重要保障。
司法制度包括独立的司法机构和司法程序等方面的内容。
司法机构是独立的,通过审判解决纠纷,保证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司法程序确保了每个人在法律面前平等地受到保护和审判。
六、法律责任法律的实施离不开法律责任的约束。
根据法律规定,违反法律的行为将会受到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等。
不同类型的责任对应着不同的违法行为,对违法者进行不同的惩罚。
七、法律意识在现代社会中,法治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法律意识是指个人对法律的认知和遵守程度。
法律意识的培养需要从小学习,可以通过教育、宣传和法律知识普及活动来提高。
实用的法律基础知识总结
![实用的法律基础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8afe24b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d3.png)
实用的法律基础知识总结在现代社会中,法律基础知识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
它使我们能够了解和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帮助我们遵守法律规定,避免违法行为。
本文将总结一些实用的法律基础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法规。
一、宪法法律基础知识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
根据宪法,公民享有基本人权和自由,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而且,宪法还确保了人民能够参与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二、刑法法律基础知识刑法是惩治犯罪的法律体系。
它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刑罚种类和量刑标准。
刑法有助于社会维护秩序和保护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常见的刑法知识包括:盗窃罪、故意伤害罪、诈骗罪等。
三、合同法法律基础知识合同法是调整合同关系的法律体系。
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自愿建立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了解合同法的基本知识,对于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
合同法包括合同的成立要件、效力、履行和违约责任等方面的规定。
四、劳动法法律基础知识劳动法是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关系的法律体系。
它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签订、劳动报酬、劳动时间、休假、工作条件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法的基本知识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至关重要。
五、知识产权法法律基础知识知识产权法是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
了解知识产权法的基本知识,可以帮助我们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防止他人盗用和侵害。
六、民事诉讼法律基础知识民事诉讼法是调整民事纠纷解决程序的法律体系。
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纠纷,了解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程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七、交通法律基础知识交通法是调整交通行为的法律体系,包括交通规则、交通标志和交通信号等。
遵守交通法规,遵守交通规则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了解交通法律基础知识,可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八、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基础知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体系。
它规定了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禁止商家进行虚假宣传、欺诈和不正当竞争等。
(人教版政治中考复习)宪法与法律的基础知识
![(人教版政治中考复习)宪法与法律的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51f3691102de2bd960588a2.png)
法律
1、法律的特征和作 用 2、学会依法办事, 树立法律信仰 3、违法与犯罪 4、运用法律与违法 犯罪行为作斗争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体),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
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国家权力 属于人民 (宪法是 如何来保 障、体现 的?)
1、宪法确认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经济基础,我 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与基本经济制度相区分)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 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 制度)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 本权利实现的保障措施。 5、宪法规定国家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2、特征:
(1)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 质特征)
(2)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 (3)应受刑罚处罚性(犯罪 的法律后果)
表一格般背诵违 法 行 为 与 犯 罪 的 不联同系点
共同点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严重的违 法行为)
都是违法行为
违反民事法律规范 (如欠债不还钱) 违反行政法律规范 (扰乱社会治安的
行为)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背
诵
1、含义: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
社会的行为。
违法
对社会 危害程
2、类别 度
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犯罪
刑事违法行为
根据违 反法律 的类别
背诵
犯罪
1、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 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背诵
特征 法律的特征和 作用
作用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宪法与公民权利保护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宪法与公民权利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0d237f41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b.png)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宪法与公民权利保护法律基础知识汇总宪法与公民权利保护宪法是一部国家的基本法典,是国家最高法律权威。
它规定了国家的组织形式、国家机关的职权和组织方式,以及公民和组织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宪法的主要作用是保障公民的权利,确保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公正秩序的维护。
公民权利保护是宪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宪法中得到了广泛明确的规定。
公民权利是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个体在社会中自由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前提。
公民权利保护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财产权益和政治权利,确保公民享有平等、自由和公正的社会环境。
一、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第二章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人身自由权、财产权、婚姻家庭权、言论自由权、宗教信仰自由权等。
这些权利是公民享有的基本权益,同时也是国家保护的对象。
1. 人身自由权人身自由权是公民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之一。
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不受非法逮捕、拘留、审讯或监禁,也不受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侵犯。
这意味着公民有权利自由出入、居住和旅行,也有权利不受非法侵犯。
2. 财产权财产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宪法保护公民的财产权不受侵犯。
公民有权享有自己合法取得并合法保护的财产,并依法对其进行支配和处分。
同时,国家也保护公民的财产免受非法侵占。
3. 婚姻家庭权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婚姻自由和家庭权益的保护。
公民有权自由选择配偶、结婚和离婚,并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国家也保护婚姻家庭的和睦、亲情的维护,保障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4. 言论自由权言论自由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
公民有权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参与社会和政治事务,并且不受迫害。
国家也保护公民的言论自由,但言论自由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和公民的利益,不得违反法律法规。
5. 宗教信仰自由权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公民有权选择自己的宗教信仰,并且不受宗教迫害。
国家也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保障公民参与宗教活动的权益。
二、公民权利的限制与维护在享受公民权利的同时,公民也需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并且公民权利受到一定的限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下列关于法律体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法律体系由法律部门组成 B.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尚不完备 C.中华法系也即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D.法律体系是一国法律有机联系的统一体 C
4、国家强制性 法以外的的社会规范是否具有强制性?
例: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 法律和道德都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均具有规范 性 B. 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而道德主要通过社 会舆论和内心自律得以实施 C. 违法行为一定是违反道德的,但违反道德的行为 不一定都违法 D. 法律和道德可以互为促进 C
九、法的制定
含义:即立法。法的制定是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职权 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 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
2、立法的基本原则 3、立法的程序(四个步骤) 法律议案的提出——法律草案的讨论——法律的通过 ——法律的公布
下列关于法律部门的表述正确的有( ) A. 一国法律体系是由各个不同的法律部门有机组合而 成的 B. 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划分法律部门的重要 标准 C. 法律制度是组成法律部门的最小单位 D. 行政法是我国的一个独立法律部门
法律知识
法的概述
一、法的概念特征: 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3、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4、法律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行为规范 5、本质是统治阶级的体现
注意:1、规范性。 判断: 1、 法是社会规范的一种。 2、规范性是法律所特有的 。
3、权利义务为内容 A\法是如何调整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 通过权利和义务的设定 B、通过权利义务来调整社会关系是法特有的方式。
八、法系
概念:根据若干国家和地区基于历史传统原因在法律 实践和法律意识等方面所具有的共性而进行的法律 的一种分类,它是这些具有共性或共同传统的法律 的总称。 大陆法系 英美法系 二者之主要区别?
1)法的渊源不同:大陆法系正式的法的渊源只是制定法,判例在法律上不 被认为是具有正式意义上的渊源,法被理解为抽象规范;英美法系制定 法和判例法都是正式的法的渊源。 (2)法典编纂的不同:大陆法系一般采用法典形式;英美法系往往是单行法 律、法规。 (3)在适用法律的技术方面不同:在大陆法系,法官审理案件,首先考虑制 定法如何规定,然后按照有关规定和案情作出判决;英美法系的法官则 首先考虑以前类似的判例,将本案的事实与以前的案件事实比较后概括 出可以适用于本案的法律规则。 (4)法的分类不同:大陆法系基本分类是公法和私法,私法主要指民法和商 法,公法主要指宪法、行政法、刑法、诉讼程序法,进入20世纪后又出 现了社会法、经济法、劳动法等公私法两种成分的法;英美法系基本分 类是普通法和衡平法,无公法和私法的之分,普通法是在普通法院判决 基础上形成的全国适用的法律。衡平法是由大法官法院的申诉案件的判 例形成的。 (5)诉讼程序和判决程式不同:大陆法系一般采用审理方式,以法官为中心 ,奉行干涉主义;英美法系采用对抗制,实行当事人主义,法官充当消 极的、中立的角色。
判断:1、某研究会章程所规定的权利义务关系是法 律关系。 2、甲某因赌博欠乙某3万元的债券债务关系。
2、法律关系的要素 A主体 B内容:即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 C客体: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 象。
A主体:自然人、法人 权利能力、行为能力
B、内容 C、客体 重点识记客体的种类: 1、物(物权的客体) 2、行为(债权的客体) 3、智力成果(知识产权的客体)
D、教育作用 通过法的实施,使法律对一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E\强制作用:法可以用来制裁、约束违法犯罪行为。
3、社会作用的分类 包括两方面A、政治职能,即维护阶级统治 B、社会职能即履行社会公共服务。
五、法律关系
1、概念: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的中所形成的 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注意:a\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 b\法律关系是合法 的社会关系。
1、含义: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包括规范作用、社会作用。 规范作用:法基于其规范性对人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社会作用:法作为社会关系调整器对社会所产生的影 响。
例题、法 的社会作用对象是下列哪个选项? A人的行为 B人的思想 C社会关系 D人的情感
2、规范作用的分类 A、指引作用:指法对本人行为所起到的导向、引路 的作用。 示例:《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 合同。
七、法律体系
1、含义:法律体系,是指一国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 ,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 门而形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部 门法体系) 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划分为一下七个法律部门: 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法律部门;民法法律部门;行政法 法律部门;经济法法律部门;社会法法律部门;刑 法法律部门;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法律部门
3、法律关系的分类
A\根据法律主体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不同分为 隶属型的法律关系(主体地位不平等) 平权型的法律关系(主体地位平等) B\根据法律关系中法律主体权利义务是否一致分为 单务的法律关系 双务的法律关系
六、法律部门
含义:法律部门,也称部门法,是根据一定标准和原 则所划定的调整同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示例:民法法律部门 行政法法律部门 刑法法律部门:《刑法》、刑法修正案、惩治 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最的的决定。
B、评价作用: 指法律作为人们对他人行为的评价标准所起的作用。 示例:张律师告诉王某其行为已经构成了犯罪。
C预测作用 指人们根据法律可以行为作出合理 的安排。 示例;董事长考虑到如果自己不能按时履行合同,对方 肯定会申请仲裁要求巨额赔偿。
二、法的本质
法的本质,一般从国家性、阶级性和物质制约性层 次把握。
1、国家性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有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的行为规范。(形成方式、实施方式)
2、阶级性 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3、物质制约性 指法的内容和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是由一定社会 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三、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