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特性曲线实验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洞道干燥特性曲线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洞道干燥装置和流化床干燥装置的基本结构、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
2. 学习测定物料在恒定干燥条件下干燥特性的实验方法。
3. 掌握根据实验干燥曲线求干燥速率曲线、恒速阶段干燥速率、临界含水量、平衡含水量的实验分析方法。
4. 实验研究干燥条件对于干燥过程特性的影响。
二、基本原理
在设计干燥器的尺寸或确定干燥器的生产能力时,被干燥物料在给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率、临界湿含量和平衡湿含量等干燥特性数据是最基本的技术依据参数。
由于实际生产中被干燥物料的性质千变万化,因此对于大多数具体的被干燥物料而言,其干燥特性数据常常需要通过实验测定而取得。
1. 干燥速率的定义
干燥速率定义为单位干燥面积(提供湿分汽化的面积)、单位时间内所除去的湿分质量,即:,,dW G c dX
U 二
Ad Ad kg/(m2s) (11 —1)
式中,U —干燥速率,又称干燥通量,kg/ (m2S ; A —干燥表面积,m2 W —汽化的湿分量,kg;
-—干燥时间,s; Gc —绝干物料的质量,kg ;X—物料湿含量,kg湿分/kg干物料
2. 干燥速率的测定方法
(1)将电子天平开启,待用。
将快速水分测定仪开启,待用。
(2)将0.5~1kg的湿物料(如取0.5~1kg的黄豆放入60~70C的热水中泡30min,取出,并用干毛巾吸干表面水分,待用。
(3)开启风机,调节风量至40〜60m3/h,打开加热器加热。
待热风温度恒定后 (通常可
设定在70〜80C),将湿物料加入流化床中,开始计时,每过4min取出10克左右的物
料,同时读取床层温度。
将取出的湿物料在快速水分测定仪中测定,得初始质量G i和计算出每一时刻的瞬间含水率X i,然后将X i对干燥时间・作图,如图11 —1,即为干燥曲线。
终了质量GiC。
则物料中瞬间含水率X i Gi a
G iC
图11—1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曲线
上述干燥曲线还可以变换得到干燥速率曲线。
由已测得的干燥曲线求出不同X i下的斜
dX i
率孑7,再由式11 —1计算得到干燥速率U,将U对X作图,就是干燥速率曲线,如图11—2所示。
图11—2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率曲线
3. 干燥过程分析
预热段见图11 —1的AB段。
物料在预热段中,含水率略有下降,温度则升至湿球温度tW ,干燥速率可能呈上升趋势变化,也可能呈下降趋势变化。
预热段经历的时间很短。
恒速干燥阶段见图11—1中的BC段。
该段物料水分不断汽化,含水率不断下降。
但由于这一阶段去除的是物料表面附着的非结合水分,水分去除的机理与纯水的相同,故在恒定干燥条件下,物料表面始终保持为湿球温度tW,传质推动力保持不变,因而干燥速率也不变。
于是,在图11—2中,BC段为水平线。
只要物料表面保持足够湿润,物料的干燥过程中总处于恒速阶段。
而该段的干燥速率大小取决于物料表面水分的汽化速率,亦即决定于物料外部的空气干燥条件,故该阶段又称为表面汽化控制阶段。
降速干燥阶段随着干燥过程的进行,物料内部水分移动到表面的速度赶不上表面水分的气化速率,物料表面局部出现“干区”,尽管这时物料其余表面的平衡蒸汽压仍与纯水的饱和蒸汽压相同,但以物料全部外表面计算的干燥速率因“干区”的出现而降低,此时物料中的的含水率称为临界含水率,对应图11 —2中的C点,称为临界点。
过C点以后,干燥速率逐渐降低至D点,C至D阶段称为降速第一阶段。
干燥到点D 时,物料全部表面都成为干区,汽化面逐渐向物料内部移动,汽化所需的热量必须通过已被干燥的固体层才能传递到汽化面;从物料中汽化的水分也必须通过这一干燥层才能传递到空气主流中。
干燥速率因热、质传递的途径加长而下降。
此外,在点D以后,物料中的非结合水分已被除
尽。
接下去所汽化的是各种形式的结合水,因而,平衡蒸汽压将逐渐下降,传质推动力减小,干燥速率也随之较快降低,直至到达点E时,速率降为零。
这一阶段称为降速第
二阶段。
降速阶段干燥速率曲线的形状随物料内部的结构而异,不一定都呈现前面所述的曲线CDE形状。
对于某些多孔性物料,可能降速两个阶段的界限不是很明显,曲线好像只有CD 段;对于某些无孔性吸水物料,汽化只在表面进行,干燥速率取决于固体内部水分的扩散速率,故降速阶段只有类似DE段的曲线。
与恒速阶段相比,降速阶段从物料中除去的水分量相对少许多,但所需的干燥时间却长得多。
总之,降速阶段的干燥速率取决与物料本身结构,而
与干燥介质状况关系不大,故降速阶段又称物料内部迁移控制阶段。
三、实验装置
1 •装置流程,如图:
2 •主要设备及仪器
(1)鼓风机:220VAC,550W最大风量:95m3/h,550W; (2)电加热器:额定功率 2.0KW;
(3)干燥室;(4)干燥物料:湿黄豆;
四、实验步骤
(1)开启风机。
打开仪表控制柜电源开关,加热器通电加热,床层进口温度要求恒定在
70~80C 左右。
(2)将准备好的耐水硅胶/绿豆加入流化床进行实验。
(3)每隔4min取样5~10克左右分析,同时记录床层温度。
(4)待耐水硅胶/绿豆恒重时,即为实验终了,关闭仪表电源。
关闭加热电源。
(5)关闭风机,切断总电源,清理实验设备。
五、实验报告
1 •实验数据记录
2 •绘制干燥曲线
3 •根据干燥曲线作干燥速率曲线
4. 读取物料的临界含水量
临界含水量是0.61
5.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1)从干燥速率曲线可得在洞道干燥实验中,干燥的速率是先快速上升,那是预热阶段,预热阶段后是处于一个比较恒定的速率进行干燥(实验数据中出现几个平台),统称为恒速阶段;最后是一个降速干燥阶段,干燥速率几乎是呈直线下降。
(2)在恒速干燥阶段出现几个恒速平台的可能原因是a实验系统的误差造成的;b、由于干
燥物料的不均匀造成速率的波动; c 、由于实验器材对实验过程中的温度调节不均匀造成的。
六、思考题1.什么是恒定干燥条件?本实验装置中采用了哪些措施来保持干燥过程燥恒定赶在条件下进行的?答:指干燥介质的温度、湿度、流速及与物料的接触方式,都在整个干燥过程中均保持恒定。
若在实验中用大量的空气干燥少量物料,则可以认为湿空气在干燥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均不变。
本实验中,固定蝶阀使流速固定在120m3/h;密封干燥厢并利用加热保持温度
恒定在75C ;湿料铺平湿毛毡后,干燥介质与湿料的接触方式也恒定。
2.控制恒速干燥阶段速率的因素是什么?控制降速干燥阶段干燥速率的因素是什么?答:控制恒速干燥阶段速率的因素是物料表面水分的气化速率,亦即决定于物料外部的空气干燥条件,也成为表面气化控制阶段。
控制降速干燥阶段干燥速率的因素是物料本身结构、形状、尺寸,也称物料内部迁移控制阶段。
3.为什么要先启动风机,再启动加热器?实验过程中干、湿球温度计是否变化?为什么?如何判断实验已结束?
答:(1)先启动风机,再启动加热器是为了防止加热管倍烧坏。
(2)在理论上的干、湿球温度是不变的,但实验中,干球温度没怎么变,比较稳定。
湿球温度却缓慢上升,估计是因为干燥的速率不断下降,使得气体湿度降低,从而温度发生变化。
(3)当物料的质量是恒重时,即前后几次质量不变,即是实验已结束。
4.若加大热空气的流量,干燥速率曲线有何变化?恒速干燥速率、临界湿含量又如何变化?为什么?
答:若加大热空气流量,干燥速率曲线起始点将上升,下降幅度变大,并且到达临街含水量的时间会缩短,临界含水率降低。
这是因为风速增加后,加快热空气的排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