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教学:体系架构与教学建议 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高考评讲PPT
情形五 文本互证。
方东流执教的《<论语>学而篇 1·1 怎样理解——文本互证》一课,除课文《 学而篇 1.1》还选择了以下三组《论语》文本:第一组《学而篇 1.4》《为政 篇 2.11》《阳货篇 17.2》,第二组《学而篇 1.7》《里仁篇4.26》《公冶长 篇 5.26》《季氏篇 16.4》,第三组《学而篇 1.16》《 里仁篇 4.14》《 宪问 篇 14.30》《 宪问篇14.39》《卫灵公篇 15.19》。 另外还准备了两个辅助性 文本。
杨老师采取线性推进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先明其理,再悟 其情,并分别与《诫子书》对照, 最终建构起古代家训“情同理不 同”的理解结构。
该课例属于“1→X”模型下的情形一,即印证式阅读,学生自主阅 读环节既是对《诫子书》主体内容的印证,也是对阅读《诫子书》 所采用的阅读策略和方法的运用。
2017高考评讲PPT
因此,群文阅读“1+X”教学的核心关键就在于“1”的确立及精准定位上。
2017高考评讲PPT
情形一:印证。 检验其他文本是否如此。
2017 年‘文轩杯’初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大赛” 一等奖的《可 怜天下“为父心”——中国古代家训中的理与情》一课,选取课文 《诫子书》及课外文本《<帝范>卷一·君体第一》《庭训格言》 《朱子家训》 展开群文阅读“1+X”教学,旨在通过以上文本的学 习,明确古代家训“情同理不同”这一规律。
第五,群文阅读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集体建构的过程,这与单篇课文以听 说读写思等语文活动为主要教学内容有所不同,议题建构的内容可以是语文知识、技 能,也可以是文本理解、审美体验和文化陶冶。
第六,群文阅读教学的建构目标是达成共识,即课堂最后要获得明确一致的知识、观 点或方法。
2017高考评讲PPT
1、“1”可以是语文教材基于语文教材的群文阅读“1+X”教学,教材是 核心关键、 中心线索、 阅读主体和生发根基, 就是“1”;“X” 则是以 教材为基础生发出来的课程化读物。 2、“1”可以是一组群文中的某个文本。例如议题“鲁迅笔下的儿童”文 本《狂人日记(片段)》《孤独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片段)》 《社戏》《故乡(片段)》《示众》《白光》中的任何一个。 3、“1” 可以是自成体系的某个阅读课程中的一个议题。例如 “建筑之 美——说明的实与虚”“不一样的青春”“袁珂神话之再创想象”“苦难 中的超越——苏轼在黄州”,等等。 4. “1” 可以是教材中的某篇课文或该篇课文蕴含的议题(表达、形式、 体裁、内容、主题、人物、观点、情感、思维等)。例如 “《孙权劝 学》——言说智慧、 劝说艺术……”“《藤野先生》——人物描写、人物 传记、对比手法……”,等等。
2017高考评讲PPT
情形三:理解结构
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唐袅执教且获得 “成都市2017 年‘文轩杯’初中语文
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大赛” 一等奖的《童话中的“真”———读安徒生童话》
一课,选取课文《皇帝的新装》《丑小鸭(节选)》及课外文本《海的女儿(
节选)》展开群文阅读“1+X”教学,立足一个“真”字,带领学生通过阅读
情形二:求异。
攀 枝 花 市 第 二 十 五 中 小 学 校 教 育 集 团 杨 建 华 执 教且获得“2016 年四川省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展评活动”一等奖的《妙笔抒写声 之韵——无形的声音,有形的描写》一课,选取课文《口技》(林嗣环)及课外 文 本《绝唱》(刘鹗)、《看戏》(叶君健)、《歌声》(朱自清) 展开群文 阅读“1+X”教学,目的是通过以上文本的学习,全面掌握描写声音的方法。课 堂上杨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共读《口技》,以问题“文中一共写了多少种声音,分 别是什么声音”作为驱动,掌握直接记录各种听得见的声音这种方法。接下来杨 老师安排学生选读文本《绝唱》《看戏》《歌声》,辅以问题“《绝唱》《看 戏》《歌声》分别描写的是什么样的声音”作为驱动。该课例属于“1→X”模型 下的情形二,即求异式阅读,每个文本写声音采取的方法不尽相同,各个文本提 供的方法加以整合,就是描写声音的基本方法。
思路四:整体对比
成都金苹果锦城第一中学朱莉执教且获得 “成都市 2017 年‘文轩杯’初中 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大赛” 一等奖的 《初探古典短篇文言小说开端的设 置——一句见情节之妙》一课,选取课文《咏雪》(《世说新语》)、《狼》 (蒲松龄)及课外文本《王子猷、子敬曾俱坐一室》(《世说新语》)、《大 蝎》(蒲松龄)进行比较阅读,通过三读一补,探究古典短篇文言小说开端之 妙——简约(简)而不简单(丰)。
群文阅读开放视域描述
03 02
01
对能建构知识的一组文本的阅读 对能引导鉴赏的一组文本的阅读 对能开启新知的一组文本的阅读 对能引发思辨的一组文本的阅读
群文阅读开放视域描述
07 06
05
对能传承文化的一组文本的阅读 对能涵养精神的一组文本的阅读 对能借鉴写作的一组文本的阅读 对能拓展视野的一组文本的阅读
群文阅读教学的概念界定与基本内涵
第一,群文阅读体现的是课程统整的理念,强调跨文本、跨语境、甚至是跨学科的综 合性学习。
第二,群文阅读不是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它的现场在课堂。
第三,群文阅读是多文本阅读,文本的数量没有硬性规定,少则三五篇,多则七八篇。
第四,群文阅读必须首先确定议题,根据议题进行选文和组元。议题可多可少,根据 实际情况来确定。
方东流,王雁玲,黄利梅《基于语文教材群文阅读的“1+X”教学建模》
5、“1”可以是教材中某个单元的主题。例如统编《语文》七年 级单元主题:四季美景、至爱亲情、学习生活、人生之舟、动物 与人、想象之翼、群星闪耀、家国情怀、凡人小事、修身正己、 生活哲理、科幻探险。 6、“1”可以是知能系统中的某个知识能力训练点。例如象征、 联想、反衬、通感……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景抒情、借物喻 人……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等等。 7、“1”可以是读写结合点群中的某个读写结合点。例如“联想” (《天上的街市》)、“困境突围——故事密码”(《西游 记》)、“ 欲扬先抑”(《阿长与< 山海经>》),等等。
方东流,王雁玲,黄利梅《基于语文教材群文阅读的“1+X”教学建模》
8、“1”可以是教材中推荐的名篇或名著。仍以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为例, 如由《纪念白求恩》推荐的朱德的《纪念白求恩同志》、宋庆龄的《我们时 代的英雄》。 由《猫》推荐的夏丐尊的《猫》、靳以的《猫》、王鲁彦的 《父亲的玳瑁》、季羡林的《老猫》等。 9、“1”可以是活动(口语交际、创新写作、特定任务,等等)主题。例如 “假如你要投奔战国四君子中的一个,你会选哪一个”“给外宾介绍你所在 的学校、班级和老师”“校园里的树你都认识吗(立足观察的创新写作)”
群文阅读课型研发概貌
专家眼中的群文阅读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
·“语文课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
·“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
·“建议使用1+X的教学结构”
———温儒敏
3
方东流,王雁玲,黄利梅《基于语文教材群文阅读的“1+X”教学建模》
2017高考评讲PPT
,把握了这个“1”,就相当于把握了“X”,有了“1”这个基础,有了 “1”这个中轴,“X”也就能够顺利地生发出来。《周易》上讲“一阴一阳 谓之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里面的“道 ”和“太极”就是“1”。《道德经》上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 万物”,是说万事万物皆由“1”生发出来。 陆游《读易》中说“无端凿破乾 坤秘,祸始羲皇一画时”,这便是我们常说的“伏羲一画开天”,同样是强调 “1”。 《论语》中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充分说明“1”具有提纲挈领和贯穿始终的重要价值。
所选文本,实现阅读安徒生童话作品集,从而实现阅读安徒生这个人。唐老师
采用单篇群文的思路,首先带领学生重点研读《皇帝的新装》,接下来学生带
着阅读提示“结合主人公形象,用‘我从(相关人物及情节)读出了真’”,
接下来唐老师提供安徒生的生平资料, 并引导学生思考 “安徒生的生平与刚
才所读到的童话主人公有何相似之处”,从而将本堂课上所阅读的三个文本、
群文阅读教学: 体系架构与教学建议
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宜表述为以一个或多个“议题”学习为 任务驱动,通过多文本的“比对读议”形成阅读整 体,实现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的过程和方式。
有学者认为,群文阅读“是最近两年在我国 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 是“自下而上的‘草根’探索”。此说法中 “最近两年”的界定并不确切。这种围绕“议 题”的多文本、多作品的阅读,就是群文阅读。 也就是说,群文阅读不是新鲜事物,古今学者 治学早已用之。群文阅读,如何在初中语文中 扎根,则是教师需要认真研究并解决的问题。 其实,群文阅读在我国中学语文教材建设过程 中早有探索。早在2001 年通过全国中小学教 材审定委员审定、由洪宗礼主编的苏教版初中 语文教材中体现了群文阅读的意识。
安徒生童话作品集、 安徒生这个人整体贯通起来, 实现读几个文本而读整本
书而读作者其人的精神世界, 真正达到读其文而识其人的目的——说真话、
表真情、做真人。该课例属于“X+1”模型下的操作思路一,即先任选一个文
本共读,而后再自主阅读其他的文本,并且求同,发现整组文本中统一的理解
结构。
2017高考评讲PPT
尽管“1”有那么多种形式, 但在群文阅读的视域下,只有两种表现形 式:作为议题存在的“1”( 设为 1a) 和作为生发议题的文本存在的 “1”Baidu Nhomakorabea 设为1b)。例如《苏州园林》(1b)—(1a)说明方法、说明 顺序、说明对象……
上述可对“1”定义:群文阅读“1+X” 教学中的“1”即议题或生发议 题的某个文本。具体到教材中,“1”就是议题或生发议题的某篇课文。
群文阅读的三个比喻
1 一道开放与惬意的自助套餐 2 一套健心与益脑的智慧体操 3 一次激情与速度的精神旅行
群文阅读,是迎接时代新挑战、创新语 文课堂教学形式、打通课程资源开发与 课堂教学实施的通道、激活教师教学想 象力与创造力的最切要、最务实、最具 操作性的选项。
群文阅读功能描述
01 群文阅读——大容量、快节奏的生存性阅读 02 群文阅读——凸建构、求规律的发展性阅读 03 群文阅读——重开放、强素养的品质性阅读 04 群文阅读——厚积淀、优借鉴的写作性阅读
群文阅读的理论基础:互文理论。
互文性是由20世纪60年代法国后结构主义批评家、符号学家茱莉亚·克 里斯蒂娃在其著作《词、对话和小说》中首先提出的,旨在颠覆西方 思想中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在克里斯蒂娃看来,一个文学文本相当于 一个能指、一个词,是对某个所指、某个对象的表述。文字词语之概 念,不是一个固定的点,不具有一成不变的意义,而是文本空间的交 汇,是若干文本的对话,即作家的、受述人或相关人物的、现在的或 先前的文化语境中诸多文本的对话。
一读,聚焦开端,异中求同。二读,聚焦字词,异中求同。三读,前后勾连, 同中辨异。该课所选四个文本共同服务于议题 “一句见情节之妙”,其性质 相同、功能一致, 因此最适合采用“X+1”模型下的操作思路二,整体对比 阅读。四个文本亦可服务于议题“一字显形象之鲜活”。“一词留主旨之余 韵”,且朱老师已经围绕“古典短篇文言小说开端的设置”有了设计。
(二)什么是“X” 群文阅读“1+X”教学中的“1”明确以后,X 相应地也就明 确了。 简单来讲,X”即由“1”牵引出来的 x个文本。 (三)什么是群文阅读“1+X”教学 在下定义之前,首先得搞清楚作为议题的“1”和作为文本的 “1”到底有何关系。 经过研究表明,两者之间具有以下关系: 1. 同一议题(1a)生发自多个文本(1b)。同一文本(1b)可生 发多个议题(1a)。 2. 文本 1b 在“1+X”教学中的定位,常由议题 1a决定。 3. 文本 X 需要接受议题 1a 的牵引以及文本 1b 的筛查。 4. 文本 X 在“1+X”教学中的功能,基本上由 1b的定位决定。 如此,可做定义如下:群文阅读“1+X”教学,就是围绕“1” 组织 X 文本,并且将其视为一个整体,而后师生在课堂上集体 建构的阅读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