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图Ⅰ是 NO2(g)+CO(g) CO2(g)+NO(g)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示意图。一定条件 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当改变其中一个条件 X,Y 随 X 的变 化关系曲线如图Ⅱ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加入 1 mol NO2(g)与 1 mol CO(g)反应放出 234 kJ 热量 B.若 X 表示 CO 的起始浓度,则 Y 表示的可能是 NO2 的转化率 C.若 X 表示反应时间,则 Y 表示的可能是混合气体的密度 D.若 X 表示温度,则 Y 表示的可能是 CO2 的物质的量浓度 17.可逆反应 mA(g)+nB(g) pC(g)+gD(g)的 v­t 图象如图甲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 只在反应前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则其 v­t 图象如图乙所示。
C.Pb(NO3)2 溶液
D.NaOH 溶液
11.环戊二烯容易发生聚合生成二聚体,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同温度下,溶液中环戊二
烯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T2
B.a 点的反应速率小于 c 点的反应速率
C.a 点的正反应速率小于 b 点的逆反应速率 D.b 点时二聚体的浓度为 0.45 mol·L-1
A.X2 为 0.2
B.Y2 为 0.2
C.Z 为 0.3
D.Z 为 0.4
5.分子式为 C5H10O3 的有机物与 NaHCO3 溶液反应时,生成 C5H9O3Na;而与金属钠反
应时生成 C5H8O3Na2。则该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的种类(不考虑立体异构)有
A.11 种
B.12 种
C.13 种
D.14 种
A.X 的分子式为 C12H15O3 B.X 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成、加聚、取代、消去等反应 C.X 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且 1molX 能消耗 2mol 氢氧化钠 D.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区分苯和 X 10.欲将蛋白质从水中析出而又不改变它的性质,应加入
A.(NH4)2SO4 溶液
B.酒精溶液
6.米粒光滑的大米十分耐看,但在购买时要慎重,因为市场上曾出现过不法商贩利用石蜡
等工业用油给大米进行“抛光”处理后冒充优质米以牟取暴利的现象。食用油与石蜡油虽
然都称为油,但从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上看,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食用油属于有机物,石蜡属于无机物 B.食用油属于纯净物,石蜡属于混合物 C.食用油属于酯类物质,石蜡属于烃类 D.食用油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石蜡属于小分子 化合物 7.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A.由乙醇制乙烯;由乙烯制 1,2-二溴乙烷 B.苯制溴苯;由苯制环己烷 C.乙烯使溴水褪色;甲苯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 D.由苯与硝酸反应制硝基苯;由甲烷制氯仿 8.在实验室中,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溴苯中混有溴,将其加入 NaOH 稀溶液中反复洗涤、分液 B.乙烷中混有乙烯,在一定条件下通入氢气,使乙烯转化为乙烷 C.硝基苯中混有浓硝酸和浓硫酸,将其加入 NaOH 溶液中,静置、分液 D.乙醇中混有乙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蒸馏 9.某有机物 X 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C2H6 和 C5H12 属于同系物 B.C(CH3)4 的一氯代物只有 1 种 C.可以使用四氯化碳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
D.包装食品的保鲜膜可以选用聚氯乙烯材质的保鲜膜
3.下列物质不属于高分子的是
A.肥皂 B.聚乙烯
C.淀粉 D.纤维素
4.在密闭容器中有如下反应:X2(g)+Y2(g) 2Z(g)。已知:X2、Y2、Z 的起始浓度分别 为 0.1mol·L-1、0.3mol·L-1、0.2mol·L-1,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 (单位 mol·L-1)可能是
高二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
1.《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为益,五菜为充”,以上食物中富含糖类、
蛋白质、油脂等营养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 B.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时表现还原性
C.天然油脂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D.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12.工业上可用甲苯合成苯甲醛:
,
甲苯 一氯甲苯
苯甲醇
百度文库苯甲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苯分子中最多有 14 个原子共面
B.反应①②③的反应类型相同
C.反应①的条件是氯化铁作催化剂
D.苯甲醇可与金属钠反应,也可被氧化为苯
甲酸
13.某温度下,在容积为 2 L 的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 A、B 发生反应 3A(g)+
bB(g) cC(g) ΔH=-Q kJ·mol-1(Q>0),12 s 时反应达到平衡,生成 C 的物质的量
为 0.8 mol,反应过程中 A、B 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前 12 s 内,A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25 mol·L-1·s-1 B.12 s 后,A 的消耗速率等于 B 的生成速率 C.化学计量数之比 b∶c=1∶2 D.12 s 内,A 和 B 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0.2Q kJ 14.一定温度下,将气体 X 和气体 Y 各 0.2mol 充入 10L 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X(g)+Y(g) 2Z(g) △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后,充入 He 气(不参与反应),压强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平衡不移动 B.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 0.1 mol X 和 0.1mol Y,再次平衡时 Y 的转化率不变 C.当 v 逆(Y)=2v 正(Z)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 D.平衡后,充入气体 X,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正向移动。 15.一定条件下合成乙烯:6H2(g)+2CO2(g) CH2=CH2(g)+ 4H2O(g),已知温度对 CO2 的平衡转化率和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 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乙烯的速率:v(M)一定小于 v(N) B.化学平衡常数:KN>KM C.当温度高于 250 ℃时,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从而使催化剂的催化效率 降低 D.若投料比 n(H2)∶n(CO2)=3∶1,则图中 M 点时,乙烯的体积分数为 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